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谏太宗十思疏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
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
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
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
一双筷子何以毁掉一个国家
秦强
《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
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
列后果。
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
吃山珍海味就不能粗布葛衣、茅草陋屋,
而要锦衣华车、琼楼玉宇……箕子“畏其卒,怖其始”,从一双象牙筷
子身上看到了纣王的欲望难平,为殷商王朝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
果然,
【课内挖掘】
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
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
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
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
【课外运用】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
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
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
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
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
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
“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
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
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明白)
B.善始者实.繁(确实)
春华秋实.(果实)
C.振.之以威怒(震慑)
振.臂一呼(挥舞)
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
流.水不腐(流动)
解析:B项“春华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皆出于此乎
C.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解析:A项,因:因为,介词。
B项,代词,它的/表揣测语气,大概;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B.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C.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
D.役聪明
..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解析: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B项中“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
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D项中“聪明”古义是两个词,灵敏;明亮。
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解析:“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稳固”“使……安宁”“使……快”。
答案:B
5.下列句子与“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董之以严刑
C.青,取之于蓝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解析: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A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
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
解析:“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66 6666 6
6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666
666666 6666666666
77 777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77777777777777777
77 777 7777 7 777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19777777 777777777777777
77
777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777 7
777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777
777 777
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7777777777
77777777719777777777777777777777 77 777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777
8
8888888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8
888
888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8
888
8888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