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神器-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
副标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
回徘徊。

眼看着司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②“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交车票钱。

”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
说了声“谢谢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

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

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
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5
点多。

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地涌来。

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
许多人一起先往前门挤,但挤不上去。

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

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

这人贴人的,身体若要移动一下都难。

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

是什么事呢?哦,对了,没买车票。

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

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

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车。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

和10路车一样,
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

“阿姨,请帮传一下车钱吧。

”正当我心里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时,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

“好的。

”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

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

随后我也飞快的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朋友,再帮我传一下。

”这时,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⑥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

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

“你
要再给一元钱。

”那人说。

“我不是已经给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给啊?”我极力争辩。

“别人都给一元钱,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你就是要再给一元钱。

”那人紧催不止。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多给一元钱,人
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

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


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

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⑧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
费劲的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

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
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

”事隔那么久,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

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

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

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⑩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选自2013年2月20日《太原日报》)(1)城市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过简述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

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故事内容:______
(2)“我”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

这三次相遇按时间顺序概述,分别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这是文章开头对小女孩因受“我”帮助后的表情描述,从而暗示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暗示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心理:______。

性格:______。

(4)请用一个词语为这篇文章拟一题目:______
(5)现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没有了售票员的监督,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元两元的车票,却总是能逃则逃。

逃掉了车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

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是因为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

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
①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的中国,每年有6.2万人死于车
祸,而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53%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要杀手之一。

②到底怎样才能平息交通事故这场灾难呢?
③最近深圳交警推出了一款“中国式过马路”神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

该设备体
积小,功能多,价值高,由视频采集分析存储上传系统、控制器、显示屏、闸机和前端计算机等部件组成,既能自动监测人流和车流,智能调控通禁行时间,又整合了语音播报、人脸识别、自动抓拍、社会宣传等多种新功能。

同时设备还极具人性化设计,如闸机部分采用的是圆柱形机身,既减小了体积,又节约了空间。

另外,闸门部分采用圆形无锐角不锈钢材料,当行人与设备发生肢体碰撞时,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尤其适用于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商场等路口路段。

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项技术将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很大的便利,让他们不再为孩子们过马路而操心。

当绿灯亮起时,闸门将打开,行人可以安全通行。

⑤若有人强行跨越或破坏设施时,摄像机会自动抓拍、抓录并进行人脸识别。


拍、抓录到的违法行为将在同一时间显示在路口显示屏上,证据资料将储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并纳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⑥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使“红灯停,绿灯行”得以贯彻实施。

绿灯闪烁时,闸机部分
的语音会提醒行人快速通行;红灯即将亮起时,语音会播报“闸门即将关闭”,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

一旦有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将会用语音提醒“您已违章,请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

而当红灯亮起时,闸门会自动关闭,将行人强行阻隔于闸门之外,避免行人闯红灯,过往车辆也能更快速地通过,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既减少了拥堵,又有效保证了行人安全。

⑦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
科学智能调配两者的放行时间。

红灯亮起时,人行道入口闸门关闭,出口闸门将延迟5~10秒,保证还未通过出行的行人能够及时通过。

⑧你也不用担心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会在雨雪天会罢工,该设备采用防水、防电技
术,雨天也能正常工作。

当发生水浸、断电或其他故障时,闸门会自动打开,以保证行人正常通行。

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还将承担起“红马甲”的工作,这可以大幅度减轻政府人力和
财力的投入。

它不仅对人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减少因拥
堵造成的雾霾也起到一定作用。

⑩有人总结了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交通法规处罚不够重;二是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汽车公德教育。

也许“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可以摆脱以上不足,帮助们养成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

(选自2017年第5期《知识窗》)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③段,说说“中国式过马路神器”具有哪些特点。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消除中国人过马路的不文明现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一位小女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主动购买车票,其行为带动其他乘客纷纷补票.;小女孩在5路车公交车上要求“我”帮她传一下车票;“我”在小女孩无钱买票时帮她垫交了车票钱;小女孩在公交车站还“我”车票钱;既为获得帮助而充满感激,又为受到施舍而倍感尴尬;诚实、守信.不愿意无端受到施舍;诚信
【解析】
(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
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
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
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阅读文章,运用方法二概括出人物:一位小女孩;
地点:拥挤的公交车上;事件:女孩主动购买车票;结果:带动其他乘客纷纷补票.
(2)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仔细阅读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文中找到:小女孩在5路车公交车上要求“我”帮她传一下车票.“我”在小女孩无钱买票时帮她垫交了车票
钱.小女孩在公交车站还“我”车票钱.
(3)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女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脸红”表
现出女孩的心理:既为获得帮助而充满感激,又为受到施舍而倍感尴尬.性格:诚实、守信.不愿意无端受到施舍.
(4)给文章拟题目的方法:一、恰当所谓恰当,即标题能确切地表现主题、概
括文章内容;二、标题鲜明生动,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从而吸引
读者阅读全文;三、简洁,标题字数一般不宜过多,读起来顺畅.小女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主动购买车票,其行为带动其他乘客纷纷补票,小女孩的诚信令人感动,是本文的中心,因此题目可以是:诚信.
(5)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语言.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用第二人称,对我帮助女孩的做法进行肯定即可.示例:在小女孩无钱乘车时,你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可见你是一个极具爱心的好人,也足以证明你并非存心想逃那一元钱的车票.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深刻反思和自责的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
答案
(1)一位小女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主动购买车票,其行为带动其他乘客纷纷补票.
(2)①小女孩在5路车公交车上要求“我”帮她传一下车票.②“我”在小女孩无钱买票时帮她垫交了车票钱.③小女孩在公交车站还“我”车票钱.
(3)心理:既为获得帮助而充满感激,又为受到施舍而倍感尴尬.性格:诚实、守信.不愿意无端受到施舍.
(4)诚信
(5)在小女孩无钱乘车时,你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可见你是一个极具爱心的好人,也足以证明你并非存心想逃那一元钱的车票.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深刻反思和自责的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
本文通过记叙一位小女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要求“我”帮她传一下车票,“我”在小女孩无钱买票时帮她垫交了车票钱,后来小女孩在公交车站还“我”车票钱,表现了小女孩的诚信和我的惭愧之情.
给文章拟题目的方法:一、恰当所谓恰当,即标题能确切地表现主题、概括文
章内容;二、标题鲜明生动,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全文;三、简洁,标题字数一般不宜过多,读起来顺畅.
2.【答案】(1)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说明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前两段说明由行人和非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交通事故的严重与危害,从而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该设备体积小,功能多,价值高“和“同时设备还极具人性化设计“可提炼作答.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划线句可知,这一段中有准确的数字,所以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准确的说明本段中的“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科学智能调配两者的放行时间“.
(4)本题为阅读启示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开发新的科技产品,加大宣传和处罚力度来表述.
答案:
(1)说明由行人和非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交通事故的严重与危害(1分),引出说明对象(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计3分)
(2)体积小、功能多、价值高(1分),人性化或智能化(1分).(计2分)
(3)列数字(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式过马路神器”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科学智能调配两者的放行时间.(1分).(计2分)
(4)示例:开发新的科技产品,引导人们有序过马路;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树立“红灯停,绿灯行”的良好习惯;加大处罚力度,引导人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计2分)【解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智能行人过街系统.本文的题目点明说明对象.第一段和第二段引出说对象.第三段到第九段介绍这一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好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
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