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要点:人的行为习性;人的错误
第二节 人的疲劳及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设计原则 (2学时)
知识要点:疲劳的特点、诱因、规律;降低疲劳的措施;基于用户行 为的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人的行为习性、错误、疲劳的特征与设计应用 教学难点:行为习性、错误、疲劳特征的教授与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授为主,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行为特征;树立
第三章 人的感知特性及设计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的感觉与知觉特征 (2学时)
知识要点:感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视觉机能特征及设计应用 (2学时)
知识要点:视觉刺激;视觉系统;视觉机能;视觉特征;视觉显示器 设计原则 第三节 听觉、触觉及其他感觉机能及特征
(2学时) 知识要点:听觉刺激;听觉特性及设计应用;触觉机能;嗅觉、味觉 机能
段 第三节 人机工程学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知识要点: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常用研究方法 第四节 人机工程学的学科特性与应用领域
(2学时) 知识要点:
教学重点:基本常识;定义及内涵;发展史 教学难点:对本学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相关理论知识讲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建议教材 谢庆森 黄艳群,人机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1,第二版
主要参考 书
[1]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1,第五版 [2] 周美玉,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01,第 一版 [3] 刘峰 朱宁嘉,人体工程学,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05,第一版 [4] 罗仕鉴等,人机界面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1,第一版 [5] [美]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中信出版社,2003.10,第一 版
教学重点:运动特性;操控装置设计原则及实例 教学难点:操控装置设计原则及实例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分的运动特
征及相关设计的应用原则;处理好重点讲解与自学指导的关系。
第五章 人的行为特征及设计应用(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的行为特征 (2学时)
将人的行为特征原理应用于设计中的意识。
第六章 作业环境分析与评价(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业环境概述及照明环境 (2学时)
知识要点:环境因素;作业环境划分;光的基本参数;照明环境评 价;照明环境设计原则 第二节 微气候、噪声环境、振动环境 (2学时)
知识要点:微气候的影响;微气候主观评价;噪声与振动的基本参 数;噪声与振动的影响与评价;工作环境的噪声与振动治理
课程编号:104065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
《人机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 别
专业必修课
艺
术
适用专 业
设 计
开课学期
6/1
学分
专
业
2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方向)专业课的学习及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以提高设计作品的宜人性,使得设计作品更成熟。
第七章 人机系统及人机理论综合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机系统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2学时)
知识要点:人机系统设计程序;人机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人与机器
的可靠性 第二节 人机理论应用实例介绍
(4学时) 知识要点:以汽车、机床、其他日用品为例进行案例赏析
教学重点:人机系统设计的原则;人与机器的可靠性分析;人机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人机系统设计的原则;人与机器的可靠性分析
教研室主任
(二)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人机系统设计,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原则及人、机器的可靠
性分析与评价;实例分析鼓励学生自学、讨论,形式较自由。
四、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与能力要求
人机工程学课程在实践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掌握人体生理 尺寸的测量、人机评价及应用方面。要求学生以人机工学基本理论 为指导进行改良设计或原创性设计。
通过人机工程学教学,拟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历程及当前应用现状,掌握相关理论知 识;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生理特征、感知特性、运动特征、行为特 征及相应的设计应用,了解作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 3.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将人机工程学理论 应用于设计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觉特性与知觉特性;各种感官机能;设计应用 教学难点:视觉与听觉的设计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人体感知系统以及视觉、听
觉系统的基本特点;理解和掌握人体感知系统生理结构和特点;熟练掌 握人体感知系统的相应特征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 人的运动特性及设计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的运动特征及操作动作分析 (2学时)
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1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基本理论讲 解
4
2 第二章 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及设计应用 6
3 第三章 人的感知特性及设计应用
6
4 第四章 人的运动特性及设计应用
6
5 第五章 人的行为特征及设计应用
4
6 第六章 作业环境分析与评价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第七章 人机系统及人机理论综合应用 6
性;理论知识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实例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相关人机 理论常识。
第二章 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及设计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2学时)
知识要点:基本术语;测量参数;测量方法;主要统计函数
第二节 人体静态、动态尺寸参数及应用
(2学时)
知识要点:常用人体构造尺寸;应用范围及注意事
项
第三节 人体生理特征应用实例
(2学时)
知识要点:座椅设计;控制台、作业面设计;办公台设计
教学重点:测量数据的标准化;动态及静态尺寸的应用;作业空间设 计;座椅设计
教学难点:动态尺寸应用及作业空间设计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数据 的标准化,并学会将测量数据灵活运用在设计中。通过指导、自学,让 学生掌握作业区域设计、坐椅设计、控制台等实例的基本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各种作业环境因素的基本参数;环境因素对人体、操作、及其 装备的影响;操作环境的设计与治理原则
教学难点:环境因素的趋利避害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环境中环
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基本参数,掌握环境设计中的趋利避害原 则;处理好重点讲解与自学指导的关系。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 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起到理论教学的作用。通过课程 教学,可让学生对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与操作对象、工作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有较全面的理解,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夯实人机理论基础, 从而使设计作品具有高度宜人性,适合于人的使用。
知识要点:人体出力范围;人体活动的灵活性与主动性;人体操作动 作分析 第二节 操纵装置类型与设计 (2学时)
知识要点:操纵装置分类;操纵装置用力特征;操纵-显示相合性; 操纵装置空间位置设计 第三节 受控及脚控装置设计 (2学时)
知识要点:旋转式、移动式、按压式、摆动式操纵装置设计原则;手 握式工具设计原则;脚控装置特点及设计原则;操纵装置设计及选择的 人机工学原则
合计
36
实践
0
0 0 0 0 0 0 0
合计
4
6 6 6 4 4 6 36
三、教学章节教学
第一章 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及设计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2学时)
知识要点: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国际通用命名;多样化定义与 内涵;基本理论
第二节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要点:人机思想的萌芽;三个发展阶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相结合,注 重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期末总成绩采取百分制。 成绩构成方式为: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作业(20%)+平 时表现(包含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共20%)。
执笔人(签名): 审核(签名): 分管教学领导(签名): 参编人员: 制修订日期:2012-2
第二节 人的疲劳及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设计原则 (2学时)
知识要点:疲劳的特点、诱因、规律;降低疲劳的措施;基于用户行 为的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人的行为习性、错误、疲劳的特征与设计应用 教学难点:行为习性、错误、疲劳特征的教授与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授为主,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行为特征;树立
第三章 人的感知特性及设计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的感觉与知觉特征 (2学时)
知识要点:感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视觉机能特征及设计应用 (2学时)
知识要点:视觉刺激;视觉系统;视觉机能;视觉特征;视觉显示器 设计原则 第三节 听觉、触觉及其他感觉机能及特征
(2学时) 知识要点:听觉刺激;听觉特性及设计应用;触觉机能;嗅觉、味觉 机能
段 第三节 人机工程学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知识要点: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常用研究方法 第四节 人机工程学的学科特性与应用领域
(2学时) 知识要点:
教学重点:基本常识;定义及内涵;发展史 教学难点:对本学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相关理论知识讲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建议教材 谢庆森 黄艳群,人机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1,第二版
主要参考 书
[1]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1,第五版 [2] 周美玉,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01,第 一版 [3] 刘峰 朱宁嘉,人体工程学,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05,第一版 [4] 罗仕鉴等,人机界面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1,第一版 [5] [美]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中信出版社,2003.10,第一 版
教学重点:运动特性;操控装置设计原则及实例 教学难点:操控装置设计原则及实例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分的运动特
征及相关设计的应用原则;处理好重点讲解与自学指导的关系。
第五章 人的行为特征及设计应用(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的行为特征 (2学时)
将人的行为特征原理应用于设计中的意识。
第六章 作业环境分析与评价(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业环境概述及照明环境 (2学时)
知识要点:环境因素;作业环境划分;光的基本参数;照明环境评 价;照明环境设计原则 第二节 微气候、噪声环境、振动环境 (2学时)
知识要点:微气候的影响;微气候主观评价;噪声与振动的基本参 数;噪声与振动的影响与评价;工作环境的噪声与振动治理
课程编号:104065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
《人机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 别
专业必修课
艺
术
适用专 业
设 计
开课学期
6/1
学分
专
业
2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方向)专业课的学习及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以提高设计作品的宜人性,使得设计作品更成熟。
第七章 人机系统及人机理论综合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机系统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2学时)
知识要点:人机系统设计程序;人机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人与机器
的可靠性 第二节 人机理论应用实例介绍
(4学时) 知识要点:以汽车、机床、其他日用品为例进行案例赏析
教学重点:人机系统设计的原则;人与机器的可靠性分析;人机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人机系统设计的原则;人与机器的可靠性分析
教研室主任
(二)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人机系统设计,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原则及人、机器的可靠
性分析与评价;实例分析鼓励学生自学、讨论,形式较自由。
四、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与能力要求
人机工程学课程在实践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掌握人体生理 尺寸的测量、人机评价及应用方面。要求学生以人机工学基本理论 为指导进行改良设计或原创性设计。
通过人机工程学教学,拟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历程及当前应用现状,掌握相关理论知 识;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生理特征、感知特性、运动特征、行为特 征及相应的设计应用,了解作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 3.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将人机工程学理论 应用于设计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觉特性与知觉特性;各种感官机能;设计应用 教学难点:视觉与听觉的设计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人体感知系统以及视觉、听
觉系统的基本特点;理解和掌握人体感知系统生理结构和特点;熟练掌 握人体感知系统的相应特征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 人的运动特性及设计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的运动特征及操作动作分析 (2学时)
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1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基本理论讲 解
4
2 第二章 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及设计应用 6
3 第三章 人的感知特性及设计应用
6
4 第四章 人的运动特性及设计应用
6
5 第五章 人的行为特征及设计应用
4
6 第六章 作业环境分析与评价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第七章 人机系统及人机理论综合应用 6
性;理论知识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实例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相关人机 理论常识。
第二章 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及设计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2学时)
知识要点:基本术语;测量参数;测量方法;主要统计函数
第二节 人体静态、动态尺寸参数及应用
(2学时)
知识要点:常用人体构造尺寸;应用范围及注意事
项
第三节 人体生理特征应用实例
(2学时)
知识要点:座椅设计;控制台、作业面设计;办公台设计
教学重点:测量数据的标准化;动态及静态尺寸的应用;作业空间设 计;座椅设计
教学难点:动态尺寸应用及作业空间设计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数据 的标准化,并学会将测量数据灵活运用在设计中。通过指导、自学,让 学生掌握作业区域设计、坐椅设计、控制台等实例的基本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各种作业环境因素的基本参数;环境因素对人体、操作、及其 装备的影响;操作环境的设计与治理原则
教学难点:环境因素的趋利避害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环境中环
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基本参数,掌握环境设计中的趋利避害原 则;处理好重点讲解与自学指导的关系。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 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起到理论教学的作用。通过课程 教学,可让学生对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与操作对象、工作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有较全面的理解,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夯实人机理论基础, 从而使设计作品具有高度宜人性,适合于人的使用。
知识要点:人体出力范围;人体活动的灵活性与主动性;人体操作动 作分析 第二节 操纵装置类型与设计 (2学时)
知识要点:操纵装置分类;操纵装置用力特征;操纵-显示相合性; 操纵装置空间位置设计 第三节 受控及脚控装置设计 (2学时)
知识要点:旋转式、移动式、按压式、摆动式操纵装置设计原则;手 握式工具设计原则;脚控装置特点及设计原则;操纵装置设计及选择的 人机工学原则
合计
36
实践
0
0 0 0 0 0 0 0
合计
4
6 6 6 4 4 6 36
三、教学章节教学
第一章 人体基本生理特征及设计应用(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2学时)
知识要点: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国际通用命名;多样化定义与 内涵;基本理论
第二节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要点:人机思想的萌芽;三个发展阶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相结合,注 重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期末总成绩采取百分制。 成绩构成方式为: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作业(20%)+平 时表现(包含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共20%)。
执笔人(签名): 审核(签名): 分管教学领导(签名): 参编人员: 制修订日期: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