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4技术高校校园网设计与实现
IPV4/IPV6共存与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研究与部署
![IPV4/IPV6共存与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研究与部署](https://img.taocdn.com/s3/m/2a8988f9ed630b1c58eeb532.png)
IPV4/IPV6共存与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研究与部署本文主要研究IPv4/IPv6共存与过渡的3种主要技术,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结合目前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现状,阐述了这几种过渡技术在IPv6校园网中的具体部署情况。
标签:IPv4IPv6过渡技术校园网0引言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
同时,随着纯IPv6技术架构的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的正式开通,可以为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1Gb/s~10Gb/s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国内高校网的IPv6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考虑到IPv6替代lPv4这个必然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网络建设的部署实施以及如何共存后平滑过渡就成了近期高校非常关心的问题。
1IPv4和IPv6的共存和过渡技术1.1双协议栈技术双协议栈技术是每个节点同时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栈。
工作方式是:如果目的地址是IPv4地址,则使用IPv4协议;如果是IPv6中的IPv4兼容地址,则同样使用IPv4协议,但将IPv6封装在IPv4中;如果是一个非IPv4兼容的IPv6地址,则使用IPv6协议:如果使用域名,则首先解析域名得到IP地址,然后根据地址按上面的分类进行处理。
其优点是互通性好,便于理解;缺点是需要给每个新运行的IPv6网络设备和终端分配IPv4地址。
1.2隧道技术隧道技术是IPv4与IPv6共存的最主要技术,解决lPv6孤岛之间的互相通信问题。
IPv6主机A要和主机B通信,主机A只是简单的把IPv6头的目的地址设为主机B的IPv6地址,然后传递给路由器M,M对IPv6包进行封装,然后IPv4头的目的地址设为路由器N的IPv4地址,若路由器N收到此IPv4包,则首先拆开包,如果发现封装的IPv6包是发给主机B的,路由器N 就将此包正确转发给主机B。
其优点在于隧道的透明性,技术实现比较容易:缺点是它并不能实现IPv4主机与IPv6主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校园网IPv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校园网IPv方案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04f60a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1.png)
校园网IPv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在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中,校园网已经成为了学习、教育和生活的重要工具,许多学校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
然而,这些校园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网络延迟、系统故障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工作,也会影响校园网的稳定性。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个稳定、可靠的校园网IPv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校园网IPv方案的设计1. IPv6过渡技术IPv6过渡技术是设计校园网IPv方案的关键。
随着IPv4地址资源的快速耗尽,IPv6已成为未来的趋势。
然而,IPv4和IPv6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兼容的问题。
因此,如何进行IPv6过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IPv6过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双协议栈在双协议栈中,一个节点同时使用IPv4和IPv6协议栈。
这种方式十分简单,但是会造成地址使用的浪费,需要占用大量的地址空间。
(2) IPv6隧道IPv6隧道是一种IPv6穿过IPv4网络的技术,它使用IPv4作为传输媒介。
在这种方案中,源节点将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然后通过IPv4网络传输到目的节点,再将IPv6数据包解封。
(3) NAT64NAT64是一种IPv6过渡技术,可以将IPv6域名解析为IPv4地址。
在这种方案中,NAT64网关将IPv6数据包转换为IPv4数据包,然后通过IPv4网络传输到目的节点。
综上所述,双协议栈虽然简单,但是会造成地址使用浪费;IPv6隧道可以穿越IPv4网络,但是性能相对较差;NAT64可以将IPv6域名解析为IPv4地址,但是对网络密集型应用支持较弱。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双协议栈和IPv6隧道相结合的方案。
2. 子网分配子网分配是校园网IPv方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IPv4网络中,子网掩码用于将一个IP地址分成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在IPv6网络中,子网分配类似于IPv4网络,但是子网掩码被称为前缀。
为了实现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我们可以将校园网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包含一组IPv6地址和IPv4地址,可以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地址。
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学习案例)1.doc
![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学习案例)1.doc](https://img.taocdn.com/s3/m/0302ae46866fb84ae45c8dcd.png)
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学习案例)1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姓名:XXX学号:XXXXXXXXX小组成员:指导教师:一、具体设计任务(1)题目: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与实现(2)任务:某高校现有两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2000多个,现准备通过科教网接入因特网,但从科教网只申请到4个C类网络(222.191.1.0——222.191.4.0),为了安全,要求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在同一广播域。
同时,学校有若干台应用服务器,同时对内和对外提供Web等网络服务。
(3)要求:(1)分析以上情况,结合实验室条件,完成需求分析;(2)列出所需设备,设计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图;(3)在实验环境下完成设备的具体配置;(4)调试验证。
二、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1)相关理论:●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网络地址转换NA T(静态NA T配置、动态NA T配置及端口多路复用PAT);●路由表的配置(回址路由和默认路由);●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2)基本思路:●虚拟局域网VLAN[1]主要为了解决交换机在进行局域网互连时无法限制广播的问题。
这种技术可以把一个LAN划分成多个逻辑的LAN——VLAN,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 内的主机间通信就和在一个LAN内一样,而VLAN间则不能直接互通。
所以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可以很好地达到把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分在不同的广播域。
这样,广播报文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使得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能直接通信。
所以,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不但增强了局域网的安全性,同时也灵活于构建虚拟工作组,用VLAN可以划分不同的用户到不同的工作组,同一工作组的用户也不必局限于某一固定的物理范围,所以也很好解决了该高校有两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的问题,使得网络构建和维护更方便灵活。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a8ce0e1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c.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的课程设计。
我们的目标是为一个虚构的大学设计并实现一个全面的校园网络方案,包括网络架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安全措施。
二、网络架构设计我们将采用分层的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高速数据传输,连接各个汇聚层设备;汇聚层负责将接入层的数据汇总并传输至核心层;接入层负责连接用户设备,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
具体来说,核心层将由两台高性能交换机组成,负责高速数据传输。
它们之间通过冗余线路进行连接,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
汇聚层将由多台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
每个汇聚层设备将负责一定区域内的数据汇总和路由。
接入层将由多台接入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组成,为用户设备提供网络接入。
三、硬件设备选择在核心层,我们将选择具有高性能和高速端口的光纤交换机,如Cisco 4000系列。
在汇聚层,我们将选择具有多层交换和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如Cisco 3000系列。
在接入层,我们将选择具有基本交换和无线接入功能的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如Cisco 2000系列和Cisco AP 系列。
四、软件系统设计我们将采用思科的的网络操作系统,如Cisco IOS,来进行网络管理和配置。
系统将采用DHCP协议为用户分配IP地址,采用VLAN技术隔离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NAT技术实现公网和私网之间的转换。
此外,我们还将配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五、网络安全设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部署防火墙以过滤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2、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报警。
3、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校园网IPv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校园网IPv方案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a8566c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8.png)
在进行IPv4地址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校园网的特点和需求,如用户数量、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策略等因素。通 常,校园网可采用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或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进行地址分配和管理。为确保地址管 理的有效性,还需建立完善的地址登记和审计制度。
DNS服务器配置
总结词
配置稳定、高效、安全的DNS服务器是保障校园网用户正常访问的基础。
意义
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校园网的IPv6方案,我们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增强安全性、扩大地址空间 ,并促进向IPv6迁移。这将对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促进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安全、易管理的校园 网IPv6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并促进向IPv6 的迁移。Web服务器配置Fra bibliotek总结词
高性能、高可用性的Web服务器是校园 网信息发布和资源共享的核心。
VS
详细描述
在选择Web服务器软件时,应考虑其处 理能力、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根据 校园网的需求,可采用多台服务器集群或 负载均衡模式来提高Web服务的可用性 和性能。同时,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应 配置完善的访问控制和日志审计功能。
03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如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 )的需求进行分析,制定不同的网络策略和权限 控制方案。
网络瓶颈分析
对校园网现有的网络瓶颈进行 分析,包括网络设备性能、链 路带宽、网络拓扑结构等。
对现有的网络协议和通信规则 进行优化,减少网络传输延迟 和丢包现象。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制定合 适的QoS策略,确保语音、视 频等实时应用能够得到优先保 障。
06
校园网IPv方案测试与评估
测试方法及工具介绍
大学校园网络的设计与搭建毕业设计
![大学校园网络的设计与搭建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61ed9fa76e58fafbb0031f.png)
大学校园网络的设计与搭建毕业设计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1)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2)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2)2 校园网络设计原则与需求分析 (3)2.1 校园网络设计原则 (3)2.1.1 开放性 (3)2.1.2 投资保护 (3)2.1.3 可扩充性 (3)2.1.4 安全性 (3)2.1.5 可管理性 (3)2.2 校园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4)2.3 技术需求分析 (4)2.4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4)3 网络总体设计 (6)3.1 校园网络拓扑 (6)3.2 网络层次设计 (6)3.3 动态路由协议 (7)3.4 IP规划和VLAN划分 (9)4 设备选用 (11)4.1 网络设备选择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1)4.2 核心路由器的选择 (11)4.3 核心交换机的选择 (12)4.4 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 (13)4.5 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 (14)4.6 防火墙的选择 (15)4.7 服务器的选择 (16)5 网络布线系统设计 (17)5.1 校园主干网络系统 (17)5.2 网络中心拓扑结构 (18)5.3 教学楼拓扑结构 (18)5.4 宿舍楼拓扑结构 (19)5.5 无线区域拓扑结构 (20)6 网络安全与管理 (21)6.1 网络安全问题 (21)6.2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21)6.2.1 访问控制 (21)6.2.2 安全接入和配置 (22)6.2.3 拒绝服务的防止 (22)结论 (2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24)附录 (25)附录A 核心层多层交换机配置 (25)附录B 网络中心路由器配置 (27)附录C 教学楼汇聚层交换机配置 (28)附录D 寝室楼VLAN配置 (30)附录E 财务处ACL配置 (31)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如今,各项先进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它强有力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基于IPv4与IPv6技术相结合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基于IPv4与IPv6技术相结合高校校园网络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8d0f8a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8.png)
基于IPv4与IPv6技术相结合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基于IPv4与IPv6技术相结合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李永锋(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89)摘要:针对各大高校新、旧校区校园网络出现的问题,提出新校区采用IPv6网络技术,旧校区采用IPv4网络技术。
两个网络之间的连接采用双栈IPv4/IPv6过渡技术,所有校园网三层设备均为IPv4/IPv6双栈设备,既运行IPv4路由协议,也运行IPv6路由协议。
通过对域名系统DNS 的查询可知,双协议栈主机中目的主机采用的是哪一种地址。
对于双栈终端,IPv4网关和IPv6网关均部署在汇聚三层交换机上。
在此提出的方法投资小,资源浪费少,运行切实可行,开发周期短,对于高校节约成本办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校园网;IPv6网络技术;IPv4网络技术;双栈过渡技术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73X (2009)182082203C ampus N et w ork Construction B ased on Combination of IPv4and IPv6T echnologyL I Y ongfeng(Xi ′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 ′an ,710089,China )Abstract :For the old and new campus network problems in colleges ,a new campus using IPv6network technology ,the old campus using IPv4network technology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networks using dual 2stack IPv4/IPv6transition tech 2nology for the solution to current colleges network problems.All three layer devices of campus network are IPv4/IPv6dual 2stack equipment ,running both IPv4routing protocol also IPv6routing protocol.Dual stack host query addresses of the destina 2tionhost by DNS.To dual 2stack terminal ,IPv4and IPv6Gateway are deployed on the three switches.This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vestment is small ,wastes few ,the development cycle is short ,saves the cost for colleges to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 eywords :campus network ;IPv6network technology ;IPv4network technology ;dual stack transition technology收稿日期:2009203224高校校园网代表着国内Internet 发展水平。
基于IPV4和IPv6双协议栈互访的校园网的设计和实施
![基于IPV4和IPv6双协议栈互访的校园网的设计和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5b6e9d765acfa1c7aa00cc2f.png)
基于IPV4和IPv6双协议栈互访的校园网的设计和实施时 荣 赵才松(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摘 要: 在当前IPv4网络和IPv6网络共存的环境下,如何解决两代IP标准的网络互通互联问题是进行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课题以某高校现有网络环境为背景,探讨在原有IPv4网络上搭建IPv6网络的技术,并选择6to4隧道技术、双栈技术、NAT-PT技术作为实现该目的的过渡技术,完成基于IPv4和IPv6双协议栈网络的设计和实施。
关键词: IPV6;6to4隧道技术;过渡技术中图分类号:TP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046-021.1 需求分析0 引言在校园网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智能家居、生物IPv6标准是IETF小组在1990年开始规划IPv4下一代协议标监测、环境监控等多项应用的研究开发,考虑到未来网络的发准,并于1998年IPv6协议草案标准出台。
当前IPv6的标准体系展趋势,学校计划在IPv6网络环境中对这些项目进行研究开发已经基本完善,在这个过程中,IPv6逐步优化了协议体系结和测试,同时为了保证资讯畅通和进行开发协作,同时又要保构,为业务发展创造机会。
IPv6具有以下优势:地址充足;简证测试网络和现有网络能够相互通信,并且能够无障碍的访问化的报文头格式;扩展为先;层次化地址结构;地址自动配Internet,在访问外网时应该既能对基于IPv4的广域网进行访置;内置安全性;支持QoS;移动便捷等诸多优点。
问,也能访问基于IPv6协议的公共网络。
对于应用的开发者而当前,大多数的网络及其应用都是基于IPv4协议,尽管,言,不需要开发者去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开发者只需要在单基于IPv6协议的网络和应用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但是,在一的IPv6网络环境完成开发和测试。
未来一个时期里,大多数的用户还会在基于IPv4协议网络中获 1.2 基于IPV4和IPv6双协议栈互访的校园网的设计得服务,即便是那些基于IPv6协议网络的应用将拥有越来越多拓扑设计:的用户,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状况。
网络设计与实现——以某学院校园网设计为例
![网络设计与实现——以某学院校园网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7bca00b14791711cc7917ce.png)
网络设计与实现——以某学院校园网设计为例■唐宗军摘 要:此次网络设计采用外网接入,经过防火墙(路由)、过流控、接入三层交换机,干线上接入PPPoE拨号设备为设计方案。
外网根据实际情况可多线接入。
本文对各种硬件设备的特点、部署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对该方案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与传统布线的弊端进行了对比。
论文提供了各种设备的安装施工方案、售后服务质量保障及维护方案。
关键词:网络框架; 实施方案目前,全球已掀起一股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的高潮。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相连的计算机已近达数千万台,全球有数亿人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交换和各种业务处理。
Internet上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类社会公共信息,成为信息时代全球共享的最大信息基地。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网络就是计算机”的说法被全世界普遍接受。
各国纷纷建设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全球信息真正实现一体化整合。
一、 总体目标与方案1、总体目标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院的网络,将学院的各种PC 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学院,树立学院形象,获取信息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全院教职工日常办公及学生网络查询需要的硬件环境,为全院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
网络设计应始终本着为师生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功能强大。
2、总体方案学院校园网对外将实现与互联网的相连,对内实现与校内各部门进行通信。
学院校园网将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为培养人才建立平台,以此加快学校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学校。
此次网络平台的设计以高稳定、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方便为目标,以模块化、分层设计的理念,设置中心办公网、学生网络、机房多媒体网络。
基于IPv6IPv4双协议栈模式的网络设计与实现
![基于IPv6IPv4双协议栈模式的网络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83f0e6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4.png)
43农业信息化基于IPv6/IPv4双协议栈模式的网络设计与实现引言2012年2月,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批复河南省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
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是示范省项目的重要环节,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是全省农村信息资源统一发布和展示的窗口。
互联网络是综合平台的信息基础设施,向IPv6网络过渡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IP地址枯竭、分配不均和骨干网路由表膨胀等阻碍互联网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的基础网络时,考虑兼容性前瞻性,提供IPv4和IPv6共存的网络环境,为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提供双协议支撑平台,保障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安全可靠运行。
1 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网络建设原则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依托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已经实现了IPv4网络的全覆盖,拥有用户主机近800台,是河南农业大学校园网的组成部分。
在已有网络基础上建设平台网络,建设目标如下:(1)按照CNGI示范网络驻地网建设总体需要和规定技术要求,建设IPv6网络,兼容IPv4,主机数达到600个以上。
(2)驻地网使用IPv6协议接入CNGI国家主干车银超 余 华 郑 光 孙昌霞(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网。
(3)为接入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使用户主机灵活接入CNGI。
(4)为CNGI开展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试验、产业化及农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试验环境和技术支撑。
(5)在应用方面,建设必要的IPv6内容资源,部署基于IPv6的DNS、WWW、FTP等服务,供用户使用。
在选择综合组网技术时,要重点考虑下列因素:(1)兼容性。
在建设IPv6网络时,不影响已有IPv4网络的运行,兼顾原有的IPv4应用和资源。
(2)扩展性。
组网技术能支持网络平滑升级到IPv6,能为将来更进一步的扩展、扩容与升级预留充分的空间。
(3)性能与安全。
在带宽、易用、安全、可靠、管理等方面应比原有网络有提升。
基于Linux平台的IPv4IPv6校园网研究与设计
![基于Linux平台的IPv4IPv6校园网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4169eb551810a6f5248655.png)
基于Linux平台的IPv4/IPv6校园网研究与设计摘要3-4Abstract 4目录5-71 绪论7-101.1 研究背景7-81.2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8-91.3 论文的组织结构9-102 IPv6协议概述10-232.1 IPv4与IPv6报头的比较10-142.1.1 IPv4报头结构10-112.1.2 IPv6基本报头结构11-122.1.3 IPv6扩展报头12-142.2 IPv6地址体系结构14-182.2.1 IPv6地址表示法142.2.2 IPv6地址前缀的表示14-152.2.3 IPv6地址类型15-182.3 ICMPv6协议18-192.4 IPv6路由选择问题19-222.4.1 路由问题19-202.4.2 IPv6路由协议20-222.5 IPv6安全机制22-233 IPv4向IPv6过渡技术23-293.1 过渡时期的基本问题23-243.2 主要过渡技术24-273.2.1 双协议栈24-253.2.2 隧道技术25-263.2.3 协议转换26-273.3 支持IPv6的软硬件环境27-293.3.1 操作系统对IPv6的支持273.3.2 对IPv6的硬件支持27-294 IPv4/IPv6校园网的组建策略与方案设计29-364.1 IPv4/IPv6校园网络的需求分析29-314.1.1 IPv4/IPv6校园网组建的必要性29-304.1.2 IPv4/IPv6校园网组网原则30-314.2 IPv4/IPv6校园网组网策略31-324.3 校园IPv4/IPv6综合网络的组建方案32-364.4.1 第一阶段IPv4/IPv6综合组网方案32-334.4.2 第二阶段IPv4/IPv6综合组网方案33-365 基于Linux平台的IPv4/IPv6校园网的研究与实验36-525.1 LinuX平台简介365.2 选择Linux的原因36-385.3 综合组网的互连实验38-525.3.1 互连实验目的385.3.2 基于IPv4隧道的IPv6主机之间的互连实验38-485.3.3 NA T-PT协议转换实验48-526 结论与展望52-556.1 几点结论52-536.2 IPv6前景展望及下一步的工作53-556.2.1 前景展望53-546.2.2 下一步工作54-55。
IPv6_over_IPv4隧道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实现
![IPv6_over_IPv4隧道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64a5571fc5da50e2524d7ff1.png)
现代计算机(总第三一七期)IPv6-over-IPv4隧道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实现李清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杭州310018)摘要:关键词:IPv6-over-IPv4;隧道技术;校园网;静态路由配置收稿日期:2009-09-16修稿日期:2009-10-10作者简介:李清平(1969-),男,江西萍乡人,本科,工学学士,副教授,从事领域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教学与研究采用手动配置IPv6-over-IPv4隧道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IPv6/IPv4共存校园网络的部署,以及路由器的端口设置、IP地址分配和各路由器的配置,实现基于隧道原理的IPv6穿越IPv4的透明传输,为IPv4过渡到IPv6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0引言目前解决IPv4到IPv6过渡问题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三种:双协议栈、隧道技术和NAT-PT[4]。
隧道技术提供了一种以现有IPv4路由体系来传递IPv6数据的方法,将IPv6包作为无结构意义的数据,封装在IPv4包中,被IPv4网络传输。
隧道技术巧妙地利用了现有的IPv4网络,其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使IPv6的节点间能够在过渡期间通信的方法[4~5]。
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来说,隧道技术的实现要简单许多,因而也是当前IPv4向IPv6过渡期间的主流技术。
1IPv6地址结构简介1.1IPv6地址表示法128比特的IPv6地址用冒号将其分割成8个16比特的数组,每个数组表示成4位的16进制数,如其高位为0,则可省略[1~2]。
例如,地址2001: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1可缩写为:2001:0:0:A:0:0:0:1。
为了进一步简化,规范中引入了重叠冒号的规则,即用重叠冒号代替地址中连续16比特的0。
因此,上述IPv6地址可进一步缩写为:2001:0:0:A::1,但重叠冒号的规则在一个地址中只能使用一次。
1.2IPv6地址层次IPv6的地址分成表示特定网络的网络前缀和表示主机或服务器的主机地址两部分,在128比特中高64比特表示网络前缀,低64比特表示主机地址[1~2]。
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与实现
![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b0568ef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6.png)
一、实验目的:〔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应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3〕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分析和设计的根本方法。
通过分析具体设计任务,确定方案,画出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写出具体配置步骤情况,提交正式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打印及电子稿一份;〔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软件文档写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路由器假设干,交换机假设干,PC机假设干,线缆假设干。
三、实验任务及要求:〔1〕校园网或园区网方案设计;〔2〕要求有拓扑图和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3〕要用到VLAN,NAT;〔4〕结合实验室条件,完成需求分析;〔5〕列出实验所需设备,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图;〔6〕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仿真,模拟实验环境下完成设备的具体配置;〔7〕调试验证四、需求分析: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展与普及,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主要表现在:〔1〕当前校园网信息系统已经开展到了与校际互联、国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远程教学和协作工作的阶段,开展对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教育信息量的不断增多,使各级各类学校、家庭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计算机管理和教育信息效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个人是否具有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能否成功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都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培养所有学生具有驾驭和掌握这种技术的能力。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作为青少年教育工具的同时也向青少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机。
新技术提供的时机以及它们在教学方面具有的优势都是很多的,特别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使用有助于个人化的道路,每个学生在个人的学习道路上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开展。
高校校园网IPv4向IPv6过渡方案设计——以郑州师范学院校园网为例
![高校校园网IPv4向IPv6过渡方案设计——以郑州师范学院校园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001c1e2e009581b6bd9eb4a.png)
备要淘 汰弃用 ,投资过大 ,并有不 同程度的设备资源浪
费 。所 以这种模式 只适含新建 的网络 ,并不适合所有 的 情况。
网络地址/ 协议转换 ( A -T 技术 的优点是不需要 N TP ) 进行Iv 、Iv 节点 的升级改造 ;缺点是Iv 节点访 问 P4 P6 P4 Iv 节点的实现方法复杂 ,网络设备进行协议转换 、网 P6
!亘
塞 ≥> 壁 >
性改造 ,让其适应 日 益增长 的Iv应 用要求 。在西校区 P6 新增若干双栈设备 ,要求核心层和汇聚层选用双栈交换
3 4
信息系统工程 I2 1. . 012 0 12
墨墨
实现 了I v 主机 和纯 Iv 主机 的大部 分应用 的相互通 P6 P4 信。NA -T TP 通过Iv 和Iv 数据报之间报头和语 义的翻 P4 P6 译为Iv 节点与Iv 节点之 间的通信提供透 明的路由。 P6 P4
网络地址/ 协议转换( TP ) 常用 的协议转换 NA -T 是最 技术 ,它通过 Sl 协议转换技术 和Iv 网络 中的动态地 I T P4 址 翻译( T 技术适 当地 与应用层 网关( G 相结合 , NA ) AL )
近的网络层协议 ,所 以可以在一台主机上 同时支持Iv P4
协议和Iv 协议 ,该主机既能与支持Iv 协议 的主机通 P6 P4
23 .网络地址/ 协议转换( T- T 技术 NA P )
21 . 双协议栈 技术 双协议栈是指在单个节点 同时支持Iv 和Iv 两种 P4 P6 协议栈 。双协议栈主机 的协议结 构如表 1 示 。Iv 和 所 P6 Iv 都基 于相 同的物理平 台 ,而且加载于其上 的传输层 P4
IPv4-IPv6校园网规划与实现
![IPv4-IPv6校园网规划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db447bb3c77da26925c5b08a.png)
浅析IPv4/IPv6校园网的规划与实现摘要:为满足校园网络应用的需求,在现有的ipv4网络的基础上向ipv6网络过渡,规划和构建ipv4/ipv6校园网是必然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对这种混合网络进行了规划,进而就如何综合使用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nat-pt技术等对该类型的校园网进行构建和实现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校园网;ipv4;ipv6;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nat-pt 技术中图分类号:tp393.181 基于ipv4的ipv4/ipv6混合校园网规划原有的ipv4网络通常具有如下拓扑结构:外部互联网经由防火墙后通过路由器接入到校园网中,校园网利用中心交换机对校园中各个网络分组单元如图书馆、教务处、实验室、教学楼等进行网络管理,将上述单元中的网络接入单元中的设备接入到互联网中,对于具体接入单元,可能还会存在网络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对具体的网络接入设备进行ipv4的地址分配。
通过该网络校园网可以对网络内部提供服务和承担起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互联网访问功能,同时利用vlan技术对校园网进行划分,利用nat技术对校园网和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在此基础上进行ipv4/ipv6网络混合共建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和实施。
首先,在功能方面,在校园网内部添加支持提供ipv6服务的硬件设备,保证内网范围内的数据通信等实现向ipv6的升级,对于内网和外网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
其次,在性能方面,为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以及功能的实现,在硬件配置方面,将其升级为支持双栈协议的设备,同时添加必须的隧道配置。
再次,在传输介质方面,可以应用光纤替换原有的金属通信介质,方便实现高速宽带网络接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2 ipv4/ipv6校园网的实现在该校园网的实现过程中需要使用两种关键技术,一种为双协议栈技术,另一种为隧道技术。
2.1 双协议栈。
虽然ipv4通信协议与ipv6通信协议具有相近的功能,但是在具体实现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是无法直接共通使用的。
基于IPv4、IPv6双栈无线校园网接入技术研究
![基于IPv4、IPv6双栈无线校园网接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dbfed708a1284ac8504319.png)
( 1 )用 户 设 备 ( U E)通 过 无 线 A P接 入 无 线 网络 ,用户端发 出 D HC P请求 ,从 D HC P服 务器获 取I P v 4地址后 即可 访问认证服务器 的 We b S e r v e r , 此 时用户受接 入控制 设备 B R A S的限制 ,无法 访 问
好 实现无线校 园网 I P v 4 、I P v 6双栈接入做 出进 一步的研 究和 分析 。
关 键 词 :双 栈 ;无 线 校 园 网 ;接 入 技 术
中图分类号 :T P 3 9 3 . 1 8
一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3 — 4 2 7 0 ( 2 0 1 4 ) 0 3 — 0 0 7 7 — 0 4
面对 的研究课题 。当前校园无线 网中应用较广泛的有 基 于 三层 的 We b P o r t a l 及基 于 T C P / I P二层 的 8 0 2 . I X
认证接入技术。本文着重就这两种接入控制技术如何 应用到 I P v 4 / I P v 6 双栈网络 中进行深入探讨 。
二 、无 线 网 W e b认 证 接 入 技 术 1 . I P v 4 环 境 下无 线 网 W e b 认 证技 术
线局 域 网克服 了有线 网的不 足 ,可 在信号 覆盖范 围 内取 得 网络服 务 ,实现 无线 移动 数据交换 ,突破 了 有线 网络节点 布局 的局限性 。 无线 网因无 线用 户的需求而 得到迅 速 的发展 , 然 而 ,由于无线 网的相 关 协议在设 计时并 没有 考虑 周全 , 其安全性非常薄弱 。数据在无线传输过程 中, 只要 在无 线信号 的覆 盖范 围 内的 用户均能 够接 收并 分析 传输 的内容 。虽然 后续 由 I E E E连续 对 8 0 2 . 1 l X 系列无 线协议 进行 修订和 改 良 ,但是 ,无 线 用户通 过A P与 R A D I U S服 务器 进行 接入 时仍 然会 发 生窃 听或是受 到中间人攻击 , 危及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 。 随 着 网络用 户迅 速增长 ,I A N A宣 布全球 的 I P v 4的 地址 资 源已经用 完 。I T发展相 对滞 后的我 国分配到 的I P资 源非 常 有 限 ,导 致很 多机 构 唯 有采 用 N A T 技 术缓 解地址 资 源的紧缺 ,很 多弊端 随之 突显 。正 是I P v 4问题 的突 显推 进 了 I P v 6替 代 的进 程 ,加快 了I P v 6的普 及和应用的开发 。
网络工程设计校园网络解决方案(IP地址规划综合布线拓扑图)
![网络工程设计校园网络解决方案(IP地址规划综合布线拓扑图)](https://img.taocdn.com/s3/m/99317d8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3.png)
信和学院校园网络解决方案1 方案背景早在1994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便随着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的开展而启动,近年来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而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和推进,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也已成为各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它为学校提供各种本地网络应用,另一方面它是沟通学校校园网内外部网络的桥梁。
也正因为校园网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高校校园网已逐渐成为黑客的聚集地。
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病毒、黑客工具的泛滥,而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这群精力充沛的年轻一族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着探索的高智商和冲劲,却缺乏全面思考的责任感。
据有关数字显示,目前校园网遭受的恶意攻击,90%来自高校网络内部,如何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成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中网络应用人数很多,并且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丰富,高校校园网应用也愈发复杂,例如F TP文件传输等大数据量的访问,产生了巨大的网络流量。
如何高速进行网络传输,对网络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和VO D等越来越多的多媒体业务在高校校园网上的运行,尤其当业务量猛增时,会造成时延、抖动、丢包等现象,而这对于实时的、时延敏感的网络应用,如视频会议、I P电话,便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障特殊业务的正常使用,是高校的网络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方面。
本方案以信和学院校园网为背景。
学院含一个校区,约500个信息点。
现已建成学生机房两个,已完成图书馆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2需求分析信和学院网络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信三大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建设需求:1.必须能够向网内外提供WW W、Em ai l服务,并且必须向网内提供Ft p、V od、DNS服务。
向图书馆及必要部门提供数据库服务。
2.网络中心必须能够对设备实现远程管理,网管软件应该具有完善的功能,并能够跟踪记录网管的操作和辩别网管信息。
3.必须能够记录用户上网日志,必须能够限制用户上网的带宽。
基于IPv4与IPv6技术相结合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基于IPv4与IPv6技术相结合高校校园网络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47e59d3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65.png)
基于IPv4与IPv6技术相结合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李永锋
【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
【年(卷),期】2009(32)18
【摘要】针对各大高校新、旧校区校园网络出现的问题,提出新校区采用IPv6网络技术,旧校区采用IPv4网络技术.两个网络之间的连接采用双栈IPv4/IPv6过渡技术,所有校园网三层设备均为IPv4/IPv6双栈设备,既运行IPv4路由协议,也运行IPv6路由协议.通过对域名系统DNS的查询可知,双协议栈主机中目的主机采用的是哪一种地址.对于双栈终端,IPv4网关和IPv6网关均部署在汇聚三层交换机上.在此提出的方法投资小,资源浪费少,运行切实可行,开发周期短,对于高校节约成本办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82-84,88)
【作者】李永锋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基于双栈技术的IPv6与IPv4的混合网络建设 [J], 李汝佟
2.基于IPv4向IPv6技术过渡的分析与探讨 [J], 王景兰;朱庆友
3.基于IPv4与IPv6技术相结合校园网络建设 [J], 秦斌
4.IPv6技术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J], 侯文红;张焕远
5.基于GPON高校校园网IPv4/IPv6双栈的设计和实现 [J], 左明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IPv4技术高校校园网设计与实现目录1 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1.3.1 研究内容 (1)1.3.2 组织结构 (2)2 高校校园网需求分析 (3)2.1 高校校园网络需求 (3)2.2 高校校园网络实现功能 (4)2.3 小结 (4)3 高校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5)3.1 高校网络规划科学性 (5)3.2 高校校园网设计 (5)3.3 IP地址规划 (5)3.4 高校校园网设备选型 (6)3.4.1 交换机 (6)3.4.2 路由器 (7)3.5 小结 (8)4 高校校园网实施技术 (9)4.1 VLAN技术 (9)4.2 链路聚合技术 (9)4.3 生成树协议 (9)4.4 HSRP技术 (10)4.5 路由协议OSPF (10)4.6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10)4.7 访问控制列表ACL技术 (10)4.8 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11)4.9 小结 (11)5 高校校园网实施与测试 (12)5.1 高校校园网实施 (12)5.1.1 高校校园网A区拓扑图与关键配置 (12)5.1.2 高校校园网B区拓扑图关键配置 (16)5.1.3 高校校园网外网及VPN拓扑图与关键配置 (17)5.2 高校校园网络测试 (19)5.2.1 客户端自动获取IP地址测试 (19)5.2.2 NAT测试 (19)5.2.3 STP生成树测试 (20)5.2.4 ACL测试 (21)5.2.5 WEB服务器测试 (21)5.2.6 FTP测试 (22)5.2.7 HSRP测试 (22)5.2.8 VPN测试 (23)总结与展望 (25)致谢语 (26)参考文献 (27)基于IPv4技术高校校园网设计与实现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开始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空前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一直受到不少相关人员的关注。
如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较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新时期,人们开始对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予以高度的关注。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不少企业建筑物,医院办公楼,学校教室等也开始进入了网络化的发展行列。
本论文主要描述高校校园网的设计,先是对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
然后,按照已有的专业知识,在全面把握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以高校网络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走势为依据,对网络系统建设中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建立了一个基于高校校园的网络模型。
然后在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选取了所需要使用的各类网络软件Cisco Packer Tracer 6.0,成功设计了一个实用科学,操作方便,可实现互动的校园网络设计系统等,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IPv4地址和路由协议等,为通过网络进行校园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IPv4;OSPF;NAT;ACLBased on the IPv4 technology university campus network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with its rapid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its vitality being popular with people of all ages, and now social intelligence, networking seems to have become the subject of network development.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network and the explosive of information, people living in today's society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o many companies buildings, homes, hospitals, schools, etc. have joined the ranks of the networking.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network, elaborated the design of university campus LAN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knowledge and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LAN network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network, campus science with the needs of network system analysis, design of an university models campus LAN system, and refined the university campus network model all aspects of design detail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and actual model of network devices need to use the appropriate selection. Here the use of network simulation software Cisco Packer Tracer 6.0, on the campus network planning,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IPv4 addresses and routing protocols.Keywords:university campus network;IPv4;OSPF;NAT;ACL1 绪论1.1 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管理方面,信息及时沟通资源共享使大量复杂繁琐的问题变的更简单易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在人类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高校间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招生竞争、师资竞争、服务竞争、资源竞争、价格竞争和荣誉竞争等。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
在各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网络化的烙印[1]。
高校原有的教学和信息传递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高校运作的需求。
高校校园网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高校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校园局域网为高校营造了一个安全、高效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也使计算机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
学校内部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化、信息化,有利于数据交换(方便各部门之间传递内部数据)、资源共享(随时调用学校内部开放的数据)、打印共享(随时使用位于办公室处的任意打印机)提高高校教学办公的工作效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今国内和国际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网组建。
如今,校园网已经被视为实现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在高校各大职能部门都有所涉及,可以说在他们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同时也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与观念[2]。
在国外,大学校园网建设要早于我国,大多数是兴起到上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中期,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高校校园网,而且大部分同学都学会利用校园网上的各项资源[3]。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1.3.1 研究内容(1)研究校园网功能和开展需求调查工作,全面分析学校的特点,教学任务,以及所实施的改革策略,对高校校园网系统进行设计,并准确把握校园网的实际需求;(2)在了解学校信息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对学校Intranet的服务类型予以明确,并明确具体的设计目标,包括网络拓扑搭建、服务器设置和路由交换的配置;(3)确立高校校园网的详细结构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按照需求分析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系统的分析和设计;(4)确立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择、设备选择、网络配置等应用要求;(5)设计安排校园网搭建的实现过程。
1.3.2 组织结构第一章绪论,讨论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高校校园网需求分析,介绍了校园网的需求及核心功能。
第三章高校校园网规划与设计,主要阐述了校园网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建设整体内容以及V ALN划分和IP规划、设备选型。
第四章高校校园网实施技术,例如:VLAN、OSPF、NAT、ACL、VPN、STP、端口安全等相关技术介绍。
第五章高校校园网实施与测试,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 6.0模拟器搭建校园网络环境,介绍了实现原理、关键配置命令、测试环境和测试记录。
总结整篇论文的总结部分,对高校校园网络设计的课题进行主要结论概述。
2 高校校园网需求分析2.1 高校校园网络需求本论文主要是把某个高等院校的校园网设计作为工作中心,进行校园网的规划与模拟,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以该高校来看主要有两个校区:CampusA、CampusB,通过某一边界路由器C-R与CampusA和CampusB相连组成高校校园内部网络,边界路由器出口是外网与ISP相连。
该高校校园网络的具体需求如下:1.该高校校园网由2个校区构成,要求不同区域的PC在不同的VLAN中,根据高校网络设计需求划分VLAN,同时给每个VLAN分配IP地址段,同时利用VTP技术,实现VLAN信息的同步。
2.学生宿舍区作为特殊存在不能访问高校的办公区域,而可以访问学校内部网络和Internet。
3.由于财务部是高校较为敏感的部门,所以要求财务部不能访问外部网络,也不能跟其它区域互访,但是办公区域之间(除财务部外)可以互访且能够访问学校内网和Internet。
4.为了便于IP的管理,在核心交换机对应的VLAN上搭建DHCP服务器,为接入高校校园网中的PC分配IP及相关的配置信息(如:网关,DNS)。
5.由于该高校有上Internet的需求,因此要求网络中要部署WEB和DNS 服务器。
6.为了方便高校师生资源共享,需要在网络中部署FTP服务器。
7.为了保证该高校校园网能够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转发,需要在核心交换机上配置冗余及以太信道的链路聚合。
8.为了保证高校内部网络的安全,不希望外网能够访问高校内网,所以需要使用NAT技术,实现单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