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四人民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2.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B.礼乐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13.朱熹曾说:“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上述材料反映了朱熹主张
A.皇权为民,与民共享B.君主权力至上,皇帝独尊
C.祖宗之法不可变D.君主应与大臣共同决策
14.英国人赫德称:“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皮毛。
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赫德意在说明中国的
A.男耕女织B.生活富足C.物产丰富D.自给自足
15.“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这段《罪己诏》的发布者是
A.宋太祖B.光绪帝C.洪秀全D.袁世凯
16.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
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
17.下边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段,该片段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土地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8.“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19.“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是A.利于避免决策失误B.参与范围全面
C.决策内容领域广泛D.决策对象是具体议案
20.《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B.宗教改革的进行
C.启蒙运动的兴起D.相对论的提出
21.“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是
A.揭示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22.《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
23.“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
为此,罗斯福
A.实施以工代赈B.调整金融
C.调整农业生产D.推进劳资谈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8.(28分)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到了近现代,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
的大趋势。
城市已不仅是一张线形图或平面图,而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立体的社会,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和创造基地。
给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
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6分)
(2)“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
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
”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指出城市发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2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原因。
(6分)
(4)请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4分)
39.(24分)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
(3分)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9分)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6分)
(4)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
(6分)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模拟测试(四)
文科综合试题
参考答案
历史12- 23 B D D B B C D A C A C A
38.(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得到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小农经济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战争不断,促使统治者加强城市建设。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开放通商口岸,西方经济、文化进入,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小农经济的不断瓦解,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
(6分,每点2分,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作用:在政治方面,城市中产生了中国近代的先进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领导力量。
在经济方面,城市的发展,加速了小农经济瓦解,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在思想方面,城市成为中国思想运动的前沿阵地,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在社会生活方面,城市传播新的生活方式,带动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6分,每一方面2分,答出3个方面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发展;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城市发展。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当前,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当然,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冒进。
(4分,积极方面的认识2分,消极方面的认识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9.(1)早期人文主义思想(3分)
(2)变化: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3分)
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在冲击禁欲主义的同时,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
(6分,每点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6分。
第一层次:能认识到“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特点(2分)
第二层次: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2分)
第三层次: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作出恰当的评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