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建平(2003)详细研究丁青-怒江蛇绿岩带认为,蛇绿岩中保存了玻 安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中脊玄武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地学标示
班-怒带北缘类乌齐地区的中侏罗世雁石坪群砂岩、砾岩中多处发现蛇纹石 碎屑(游再平, 1998)
藏北湖区蛇绿岩带由北向南由4个亚带组成 东巧蛇绿岩上覆岩系中发育放射虫Sethocyrtis sp.,Dictyomitra sp.,Cyrtocalpis sp.,Cenosphaera sp.等, 东巧岩体侵位于中侏罗统木嘎岗日群中(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93),东巧 地区的变质橄榄岩底盘变质角闪岩 香错北东方向的齐日埃加查-多玛贡巴蛇绿岩及晚侏罗世岛弧火山岩 班公湖南岸蛇绿岩中硅质岩放射虫 狮泉河蛇绿岩带与日土班公湖蛇绿岩带为一套中-酸性侵入杂岩带和木嘎岗 日群分隔, (如郭铁鹰等, 1991;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 Matte et al., 1996; 熊盛青等, 2001; Kapp et al., 2003)。蛇绿岩所夹的灰岩岩片中含有的有孔虫及珊 瑚化石,以及粉砂岩岩片所含的植物化石等, 藏北湖区、丁青和班公湖的蛇绿岩剖面中均发现有玻安岩,东部丁青地区三 叠纪蛇绿岩中出现发育于弧前环境的玻安岩(莫宣学等, 1993; 张旗和杨瑞瑛, 1985; 王建平, 2003) 安多-东巧-申扎地区蛇绿岩,东巧变质橄榄岩底盘热变质晕角闪石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表征意义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基本简介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基本简介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诸多争议
动力学 机制
• 早二叠世(-280 Ma)的地幔柱岩浆作用导 致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的动力
• ......
洋盆性 质
• 弧后盆地 • 班-怒带是两大构造域或两大板块的分界 • 班-怒洋盆为走滑拉分性质盆地 • 互换构造域中的一条缝合带
• “基麦里大陆”的拉萨和羌塘地体之间海域
• ......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诸多争议
洋盆俯 冲极性 与时代
及面状 蛇绿岩 带性质
• 存在洋内俯冲阶段 • 班戈带火山岩是南向俯冲的岛弧 • 班-怒洋盆向北俯冲 • …… • 原地缝合带的遗迹 •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南逆冲推覆
缝合带中段安多一巴青侏罗纪生物礁陆壳对接碰撞发育磨拉石、混杂岩、双变质带、大 深断裂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地学标示
班-怒带南东段的碧土地区发现早石炭世的含放射虫硅质岩,甚至泥 盆纪的放射虫硅质岩
丁青的洋中脊(P-MOR)型蛇绿岩,丁青蛇绿岩围岩中发育有石炭纪-二 叠纪中深水沉积岩中的孢子化石,如Punctatisporites evigatosporites minutus等认为
白拉一觉翁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岩石类型大体与东巧岩带相似, 伴生成分有辉 长辉绿岩、枕状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
正常沉积带白拉一觉翁岩带之南,下部为杂色砾岩, 成分很杂, 以火山岩、硅质 岩和石英岩为主,中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上部为富含生物化石的 灰岩层。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地学标示
班怒带也是一条明显癿岩相分界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癿基本简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癿基本简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癿诸多争议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二叠世280ma癿地幔柱岩浆作用导致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癿动力动力学机制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癿诸多争议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洋盆俯冲极性不时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南逆冲推覆于拉萨地体形成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癿地学标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癿地学标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癿地学标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磨拉石带由扎曲藏布两岸的红色砂砾岩组成这套岩石成分较杂胶结疏松一套陆相粗碎屑沉积火山岩浆带以扎曲藏布南岸到兹格塘错北岸间的中酸性火山岩及岩浆岩为代表代表性岩石有黑山的紫红色流纹岩兹格塘错北岸灰白色具斑状结构的次火山岩相的英安岩以及兹格塘错西北的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浅变质类复理石带兹格塘错西北岸的板岩自成一带是一套细粒韵律沉积韵律由下而上为灰色砂质板岩灰绿色板岩灰色钙质板岩浅亮灰色泥质板岩致构成了一条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的基性超基性岩带复理石一火山岩带间于东巧超基性岩带与白拉一觉翁超基性岩带之间具水平层理白拉一觉翁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岩石类型大体与东巧岩带相似伴生成分有辉长辉绿岩枕状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地学标示
怒江带蛇绿杂岩含二叠纪孢子化石 王忠恒等凹3研究发现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中段塔仁本一带发育呈片状产出的塔仁本洋岛型 玄武岩,与蛇绿岩~起构成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混杂岩堆积,是洋壳的残余部分。塔仁本洋 岛型玄武岩出露在塔仁本一带,与侏罗系木嘎岗日岩群、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为断层接触,角 度不整合与下白垩统去伸拉组火山岩,。与新近系康托组砂岩为断层接触关系 巨厚碎屑沉积和浊流沉积。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班公湖一怒江洋洋盆依然存在, 其中,晚侏罗世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拉萨地体俯冲并形成了一套含火山碎屑的类复理石、复 理石建造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学习 何国政
2012-11-08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基本简介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诸多争议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地学标示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主体演化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表征意义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基本简介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背景:青藏高原主体部分是冈 瓦纳大陆裂解的一系列地体由南向北漂移并相继碰撞增生的 结果,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古 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阶段(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 班公湖一怒江中特提斯、金沙江古特提斯),以及伴随的洋 盆扩张、俯冲消减、直至闭合的洋盆一造山带一高原的祸合 过程。特提斯洋的闭合形成了青藏高原上的几条WE走向的 缝合带,在青藏高原主体部分,从北向南由老到新依次为昆 仑一阿尼玛卿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双湖缝合带、班公湖 一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浅变质类复理石带兹格塘错西北岸的板岩自成一带, 是一套细粒韵律沉积, 韵律 由下而上为灰色砂质板岩、灰绿色板岩、灰色钙质板岩、浅亮灰色泥质板岩
东巧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兹格塘错西岸的东巧岩体与东巧区东面的东风岩体大 致构成了一条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的基性、超基性岩带,
复理石一火山岩带间于东巧超基性岩带与白拉一觉翁超基性岩带之间, 是由一 套黄灰绿色的砂质页岩、砂岩、安山玄武岩、薄层硅质岩及硅质页岩组成, 具韵 律性, 具水平层理,
班-怒带班公湖蛇绿岩发现洋中脊(P-MOR)型蛇绿岩(姜春发等, 1984; 史 仁登等,2005)。,班公湖地区MOR型的蛇绿岩时代还缺乏约束(史仁登等, 2005)。在1:25班-怒带西段日土县和喀纳幅区域地质调查中,根据该地 区紫红色硅质岩中放射虫时代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部分延伸至晚白 垩世早期;木嘎岗日群中发育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于拉萨地体形成 • ……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地学标示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地学标示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地学标示
磨拉石带由扎曲藏布两岸的红色砂砾岩组成, 这套岩石成分较杂, 胶结疏松, 是 一套陆相粗碎屑沉积,
火山岩浆带以扎曲藏布南岸到兹格塘错北岸间的中酸性火山岩及岩浆岩为代表, 代表性岩石有黑山的紫红色流纹岩、兹格塘错北岸灰白色、具斑状结构的次火山 岩相的英安岩, 以及兹格塘错西北的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基本简介
准噶尔地块
松辽地块
塔里木板块
羌塘-昌都地块 拉萨地块
冈底斯地块
柴达木板块
华北板块
扬子板块
华夏板块班公ຫໍສະໝຸດ -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基本简介
中朝板块 扬子板块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基本简介
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位于西藏中部,略呈S 形东西向延伸的狭长低洼地貌,自西向东沿班公 湖、改则、东巧、丁青和类乌齐,然后呈弧形折 向东南,沿着怒江延伸到滇西,长2000Km,南 北宽十几至近百公里。班-怒断裂带由4条呈舒缓 波状的弧形断层组成北、中、南3条次级弧形断 裂带, 沿各弧形断裂带展布的地层和侵入岩受断 层制约, 时宽时窄, 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分隔以 北羌塘陆块(欧亚大陆)和以南拉萨陆块(印度 大陆)的特提斯 洋盆,晚侏罗世闭合后两陆块 拼接的产物。班-怒带也是一条明显的岩相分界 线,主要发育有三叠纪-侏罗纪复理石、侏罗纪 蛇绿岩及与之伴生的蛇绿混杂岩等。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主体演化
洋盆裂谷阶段、初始洋盆和成熟大洋阶段、、洋内俯冲、 残余洋盆阶段、洋盆消亡闭合阶段。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主体演化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主体演化 东巧-江错中生代后构造演化图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公湖—怒江缝合线的主体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