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法则研究过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法则的研究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
遗传信息流动方向-中心法则
半保留复制模式的实验证明
第十章 复制
半保留复制:DNA进行复制时,双螺旋结构解开而成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用于合成新的互补链。子代细胞出现新的DNA双链,其中一股单链是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的,另一股单链是完全重新合成,且与母链按碱基配对原则互补。也就是说,两个子代细胞的DNA双链,都和母细胞DNA碱基序列完全一致。
重组蛋白RecA将另一股健康的母链与缺口部分进行交换,以填补缺口。
健康的母链产生的缺口由pol I和连接酶复原。
03
02
01
重组修复
SOS修复
除了复制、修复的酶系统外,还有重组蛋白RecA及调控蛋白LexA。
单链DNA结合蛋白
单链结合蛋白(SSB)的作用是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处于单链状态并保护这种单链的完整性。
复制是在一段RNA引物的基础上加进脱氧核苷酸的,催化引物合成的是一种RNA聚合酶,它不同于催化转录过程的RNA聚合酶,因此称为引物酶。
引物酶在模板的复制起始部位催化互补碱基的聚合,形成短片段RNA。在解链酶结合其它复制因子而可辨认起始点时,就可再结合引物酶,形成引发体。
第一节 参与DNA复制的酶
一、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
5’到3’的聚合活性 (dNMP)n+dNTP(dNMP)n+1+Ppi
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
5’到3’的聚合活性 (dNMP)n+dNTP(dNMP)n+1+Ppi
01
核酸外切酶活性(从5’或3’末端把核苷酸从核酸链上水解下来)
解旋、解链酶
解链酶是rep,它在ATP存在时解开DNA双链,每解开1对碱基,需要消耗2个ATP。另一种为解旋酶II。
01
在解链过程中,已解开的DNA双链之一,其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一致,称为领头链;另一链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称为随从链。
02
解链酶
DNA拓扑异构酶
”
拓扑酶对DNA分子的作用都是既能水解,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02
DNA连接酶
三种酶催化生成磷酸二酯键的比较
C
B
A
复制的起始
复制的延长
复制的终止
第二节 DNA复制过程
原核生物总是从一个固定的起始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称为双向复制。
真核细胞染色体比较复杂,可能有多个复制起始点,同时形成多个复制单位。
复制开始后由于DNA双链解开,在两股单链上进行复制,在电子显微镜下均看到伸展成叉状的复制现象,称为复制叉。
复制的起始
引物酶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RNA引物。
01
在DNA聚合酶III的作用下,靠酶的亚基辨认引物,新链第一个脱氧核苷酸就加到引物的3’-OH末端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02
DNA拓扑异构酶(可能主要是II型酶的作用),在将要打结或已打结处作切口。
03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于开放的单链上,起稳定和保护单链模板的作用。
引物酶和引发体
DNA连接酶连接DNA链3’-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连接酶的催化作用在原核细胞需要消耗NAD+,在真核细胞则消耗ATP。
01
连接酶连接的都是碱基互补基础上的双链中的单链缺口,它并没有连接单独存在的DNA单链或RNA单链的作用。
02
DNA聚合酶的性质
01
03
05
02
04
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贰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壹
复制中出错时有即时的校读功能。
叁
DNA复制保真性至少依赖三种规律:
复制的保真性
复制应先解开DNA的超螺旋、双螺旋结构。
01
解旋、解链酶类:解链酶、DNA拓扑异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光修复
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核酸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TT。
01
02
光修复过程是通过光修复酶催化而完成的,需300-600nm波长照射激活。
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需要特异的核酸内切酶、pol I、DNA连接酶等参加。
当DNA分子的损伤面较大时,来不及修复完善就进行复制,损伤部位因无模板指引,复制的新子链会出现缺口。
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从DNA上消失
插入: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插入到DNA大分子中。
倒位:DNA链内部迁移。
突变的分类
诱变因素
校读:pol I监视和纠正复制错误的功能。
损伤: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突变,大多数属于自发突变。
损伤的修复
光修复
01
切除修复
02
重组修复
03
SOS修复
04
损伤修复的机制
04
复制起始的步骤
复制的延长
DNA双链的走向相反,而复制和引物合成总是从5’到3’方向延伸的。因此领头链可以顺解链方向延长。随从链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因此必须等待模板链解出足够长度,复制才能开始并延长。
01
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02
复制的不连续性
复制的过程
滚环复制
环状DNA双链一股先开一个缺口,5’端向外伸展,在伸展出的单链上进行不连续复制,没有开环的另一段,则可以一边滚动一边进行连续复制。
复制的终止
参加复制的酶
第三节 DNA的损伤和修复
突变和遗传的保守性
突变是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自发突变是遗传过程中“自发”发生的突变。
诱变是研究核酸与遗传时,应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对DNA分子或整个组织细胞处理使DNA发生突变。是人工手段使DNA发生突变。
突变的分子基础
点突变:一个碱基的变异。有转换同型碱基和颠换异型碱基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
遗传信息流动方向-中心法则
半保留复制模式的实验证明
第十章 复制
半保留复制:DNA进行复制时,双螺旋结构解开而成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用于合成新的互补链。子代细胞出现新的DNA双链,其中一股单链是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的,另一股单链是完全重新合成,且与母链按碱基配对原则互补。也就是说,两个子代细胞的DNA双链,都和母细胞DNA碱基序列完全一致。
重组蛋白RecA将另一股健康的母链与缺口部分进行交换,以填补缺口。
健康的母链产生的缺口由pol I和连接酶复原。
03
02
01
重组修复
SOS修复
除了复制、修复的酶系统外,还有重组蛋白RecA及调控蛋白LexA。
单链DNA结合蛋白
单链结合蛋白(SSB)的作用是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处于单链状态并保护这种单链的完整性。
复制是在一段RNA引物的基础上加进脱氧核苷酸的,催化引物合成的是一种RNA聚合酶,它不同于催化转录过程的RNA聚合酶,因此称为引物酶。
引物酶在模板的复制起始部位催化互补碱基的聚合,形成短片段RNA。在解链酶结合其它复制因子而可辨认起始点时,就可再结合引物酶,形成引发体。
第一节 参与DNA复制的酶
一、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
5’到3’的聚合活性 (dNMP)n+dNTP(dNMP)n+1+Ppi
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
5’到3’的聚合活性 (dNMP)n+dNTP(dNMP)n+1+Ppi
01
核酸外切酶活性(从5’或3’末端把核苷酸从核酸链上水解下来)
解旋、解链酶
解链酶是rep,它在ATP存在时解开DNA双链,每解开1对碱基,需要消耗2个ATP。另一种为解旋酶II。
01
在解链过程中,已解开的DNA双链之一,其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一致,称为领头链;另一链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称为随从链。
02
解链酶
DNA拓扑异构酶
”
拓扑酶对DNA分子的作用都是既能水解,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02
DNA连接酶
三种酶催化生成磷酸二酯键的比较
C
B
A
复制的起始
复制的延长
复制的终止
第二节 DNA复制过程
原核生物总是从一个固定的起始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称为双向复制。
真核细胞染色体比较复杂,可能有多个复制起始点,同时形成多个复制单位。
复制开始后由于DNA双链解开,在两股单链上进行复制,在电子显微镜下均看到伸展成叉状的复制现象,称为复制叉。
复制的起始
引物酶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RNA引物。
01
在DNA聚合酶III的作用下,靠酶的亚基辨认引物,新链第一个脱氧核苷酸就加到引物的3’-OH末端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02
DNA拓扑异构酶(可能主要是II型酶的作用),在将要打结或已打结处作切口。
03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于开放的单链上,起稳定和保护单链模板的作用。
引物酶和引发体
DNA连接酶连接DNA链3’-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连接酶的催化作用在原核细胞需要消耗NAD+,在真核细胞则消耗ATP。
01
连接酶连接的都是碱基互补基础上的双链中的单链缺口,它并没有连接单独存在的DNA单链或RNA单链的作用。
02
DNA聚合酶的性质
01
03
05
02
04
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贰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壹
复制中出错时有即时的校读功能。
叁
DNA复制保真性至少依赖三种规律:
复制的保真性
复制应先解开DNA的超螺旋、双螺旋结构。
01
解旋、解链酶类:解链酶、DNA拓扑异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光修复
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核酸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TT。
01
02
光修复过程是通过光修复酶催化而完成的,需300-600nm波长照射激活。
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需要特异的核酸内切酶、pol I、DNA连接酶等参加。
当DNA分子的损伤面较大时,来不及修复完善就进行复制,损伤部位因无模板指引,复制的新子链会出现缺口。
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从DNA上消失
插入: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插入到DNA大分子中。
倒位:DNA链内部迁移。
突变的分类
诱变因素
校读:pol I监视和纠正复制错误的功能。
损伤: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突变,大多数属于自发突变。
损伤的修复
光修复
01
切除修复
02
重组修复
03
SOS修复
04
损伤修复的机制
04
复制起始的步骤
复制的延长
DNA双链的走向相反,而复制和引物合成总是从5’到3’方向延伸的。因此领头链可以顺解链方向延长。随从链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因此必须等待模板链解出足够长度,复制才能开始并延长。
01
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02
复制的不连续性
复制的过程
滚环复制
环状DNA双链一股先开一个缺口,5’端向外伸展,在伸展出的单链上进行不连续复制,没有开环的另一段,则可以一边滚动一边进行连续复制。
复制的终止
参加复制的酶
第三节 DNA的损伤和修复
突变和遗传的保守性
突变是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自发突变是遗传过程中“自发”发生的突变。
诱变是研究核酸与遗传时,应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对DNA分子或整个组织细胞处理使DNA发生突变。是人工手段使DNA发生突变。
突变的分子基础
点突变:一个碱基的变异。有转换同型碱基和颠换异型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