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赡养老人怎么办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最高法公布赡养纠纷典型案例附相关裁判规则
![最高法公布赡养纠纷典型案例附相关裁判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2f4a0b7b58f5f61fb6366659.png)
3.最高法公布赡养纠纷典型案例|附相关裁判规则导读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法院审结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近400万件,且逐渐呈现出案件增幅快、适用法律难、审理难度大的特点。
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妥善审理赡养、抚养、婚姻类纠纷案件,通过公正裁判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切实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与稳定。
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30起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本篇整理了其中关于赡养纠纷案例,提炼裁判要旨,并附上相关权威案例和立法观点,以飨读者。
1.子女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财产权益——陈某真诉陈某领、陈某霞赡养纠纷案案例要旨:子女应当履行对父母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子女的配偶应当协助其履行赡养义务。
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父母的财产权益。
2. 赡养人应当为经济困难的父母提供医疗费用——贾某诉刘某赡养纠纷案案例要旨: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父母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父母,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3.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耿某、赵某与耿甲、耿乙、耿丙赡养纠纷案案例要旨: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子女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承担赡养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子女应按照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支付赡养费。
4.子女不能以自己对父母的亲疏好恶等看法来选择是否赡养父——周某与肖某、倪甲等赡养纠纷案案例要旨:子女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2fd9e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f.png)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赡养老人是我们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下面,我将就这些法律规定进行解析。
首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有赡养年老、病残不能劳动的父母的义务”,并明确了夫妻双方的赡养责任和赡养方式。
换言之,子女要对年老、病残、不能劳动的父母进行赡养,提供他们生活所需。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如果子女无力赡养的情况下,父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
其次,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根据该法,子女有义务赡养年满六十周岁的父母,提供生活所需和必要的精神关怀。
同时,法律还规定,父母有权依法要求子女赡养,并行使相应的赡养权益。
此外,我国还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赡养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等,都对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制定。
需要强调的是,法律规定着赡养的权利和义务,但应该明确的是,赡养老人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在实际生活中,赡养老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子女自身能力等因素。
因此,在行使赡养义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不过重负担。
此外,对于赡养义务的履行,我们还应当倡导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老年人福利的投入,提供相关补贴和服务,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子女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倡导子女尽力履行赡养义务,加强社会的亲情关怀。
总之,赡养老人是一项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伦理道德的体现。
我们应当根据法律规定,遵守赡养义务,为父母提供合理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支持和关怀,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老年人的真正赡养和保障。
最新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最新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57169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b.png)
最新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赡养老人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社会对于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赡养老人法律规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我国最新颁布的一项关于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
该法明确规定了子女应对老年人进行赡养的义务。
根据该法,子女有赡养无助的父母的义务,无助指的是其生活和生存无法自行独立。
赡养方式可以通过抚养、供养、照料等方式来实施。
二、赡养费的支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有权主张赡养费。
子女应当按照经济承受能力支付赡养费。
具体赡养费的金额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
子女不得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并且拒不支付赡养费的,可以被要求通过强制执行来履行赡养义务。
三、赡养协议为了明确赡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赡养双方可以签订赡养协议。
赡养协议是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文件,能够约束赡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赡养协议应当明确赡养的对象、方式、支付时间、金额等具体细节,并且由双方签字确认。
如果赡养协议存在争议,可以通过法院解决。
四、法律制裁如果子女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履行赡养义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并且可以处以罚款。
五、公共赡养基金除了子女赡养个人父母外,国家也设立了公共赡养基金来支持无助的老年人。
老年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申请领取公共赡养基金,这样可以减轻子女的赡养负担。
公共赡养基金可以通过政府、社会机构等途径提供。
六、家庭医生制度为了更好地关注和照料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国家推行了家庭医生制度。
家庭医生可以定期上门为老年人进行体检,提供医疗服务,并且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制度可以提供更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从而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赡养费的支付问题、赡养协议的签订、法律制裁等内容。
赡养义务责任的法律规定是什么_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赡养义务责任的法律规定是什么_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10242c1f8c75fbfc77db248.png)
赡养义务责任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赡养义务责任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亲抚养孩子长大至成年属于义务,而当父母老去时,儿女对他们应该尽到赡养义务。
这看似理所应当的抚养与赡养的问题,却成为有一些家庭兄弟姊妹间撕破脸的矛盾点,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关于赡养义务的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
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义务,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
一、赡养义务:(1)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2)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子女。
凡名义上收养,实际上未与养父母共同生活,或者虽经养父母抚养但尚未成年的养子女,不是该义务的主体;(3)后赡养义务的对象是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
这里包括两个要件,一是缺乏劳动能力,二是缺乏生活来源。
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则不构成后赡养义务的对象;(4)后赡养义务的内容是给付生活费。
这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实质特征。
正常情况下,一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既包括物质赡养即给付生活费,又包括精神赡养,而后赡养义务由于发生在收养关系解除之后,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因此,以解决温饱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物质赡养——给付生活费,成为后赡养义务的显著特征。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子女赡养老人有什么法律规定
![子女赡养老人有什么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00a7c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4.png)
子女赡养老人有什么法律规定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子女来说,尽孝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
在我国,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妇女权益法》及各地区的民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文件中。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来探讨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子女应当尽自己的努力赡养父母”。
这是我国法律对子女赡养老人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子女对父母赡养的责任。
而对于父母无力照料自己生活,需要赡养的情况,儿女还要依法提供生活必需,并承担养育、教育和抚养等义务。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护妇女权益法》中也明确规定:“夫妻应该共同承担养育、教育、抚养老人的责任。
”可见,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是夫妻共同承担的。
在具体实施赡养义务时,需要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和经济能力来确定赡养的方式和标准。
一般来说,子女可以选择在家中照顾老人,也可以选择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或雇佣保姆来照料老人。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子女都应当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在赡养老人期间,子女还应当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当的医疗保健,并保证老人的人身安全。
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子女可能无法履行赡养义务。
例如,当子女自身经济状况较差,无力承担赡养责任时,或者子女身体情况不适合亲自照料老人时,可以寻求其他解决方式。
此时,子女可以向相关社会组织申请救助,或者寻找其他亲属协助进行赡养。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老人可能有遗产或收入来源。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老人的子女有权要求老人提供相应的赡养款或赡养股份。
如果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子女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外,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也是国家为解决赡养问题采取的一种措施。
养老保险可以提供老人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
在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关于子女赡养老人的具体规定和办法。
比如,某地区规定了子女每月需向老人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或者规定了子女在购房时需要提供赡养老人的相关证明文件。
子女赡养老人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子女赡养老人法律是怎么规定的](https://img.taocdn.com/s3/m/a7db8d49195f312b3069a562.png)
子女赡养老人法律是怎么规定的1、《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2、《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虽然《婚姻法》为父母子女间规定了互相扶养的对等的权利义务,但这并不是说这两个权利是必须“等价交换”的,子女不能将父母是否对其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作为自己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前提。
因此,子女对老年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得以此为由而解除。
2、因父母的错误行为给子女造成心灵、身体伤害的,子女是否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父母在抚养子女过程中,他们的一些一般性错误行为曾给子女造成心灵伤害的,子女成年之后,应当自觉履行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但是,父母犯有严重伤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的,原则上丧失了要求被害子女赡养的权利。
这些情形包括:父母犯有杀害子女的罪行的,父亲奸污女儿的,父母犯有虐待、遗弃子女罪行的等等。
3、没有经济收入的已嫁女儿有无赡养义务。
出嫁女儿本人没有收入的,不能作为拒绝履行赡养老年父母义务的理由。
因为她们从事的家务劳动与丈夫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具有同等价值,其丈夫劳动所得的收入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可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付赡养费。
4、赡养父母不能以“分家析产”为条件。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受父母有无财产、是否分过家以及分家是否公平的影响。
5、子女怎样分担赡养扶助义务。
父母有多个子女的,应当共同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每位子女承担义务的多少,应当根据各个子女的生活、经济条件进行协商。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b3c816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8.png)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赡养老人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我们所关注的是,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责任,还以在法律层面上有明确规定。
在下面,我们将会阐述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应当依法给父母以适当的经济与精神爱护”,表明子女的赡养任务不仅仅是经济赡养,还应该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顺便也强调了法律在婚姻制度的规定,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有诸多有关赡养成年子女和老年亲属的规定,其中规定:“无力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没有工作能力或者无法依靠劳动收入,有赡养需求的,有权要求父母、子女的赡养。
”意思是,无力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与需要赡养者都有权获得赡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法》规定:“退休人员有权获得养老保险待遇。
”这既保证了退休人员在经济上的保障,也强调了国家在赡养老人问题上的社会责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家庭生活中照顾未成年子女或者患病的家庭成员需要请假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这就意味着员工在公司工作时照顾家庭成员的需要可以寻求公司的帮助和支持,本条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年人在工作过程中所缺乏的关爱和照顾。
根据以上几点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强调让子女赡养老人,并且法律也规定了子女必须要有赡养老人的责任。
当然,针对于不同的家庭,赡养的形式也各式各样。
如若老人们在子女家中寄居或赡养,应该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同时避免干涉子女的家庭生活。
作为子女,应该尽可能履行赡养的义务,尊重老人的意愿,达到相互理解和兼顾的协议。
在一定程度上,国家的财政支持已经成为赡养的新方法,责任并非完全由子女承担,还有政府的扶助。
总之,赡养老人就是家庭中必须要承担的属于其中的一个义务。
当然,法律的规定并不是要义务子女给父母多少钱,而是强调子女给予父母必要的帮助和关爱,和老人共同面对老年生活所带来的困难。
民法典关于赡养老人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关于赡养老人的规定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7329d4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b.png)
民法典关于赡养⽼⼈的规定是什么⼦⼥赡养⽗母,不光是在经济上提供物质和⾦钱的⾏为,也要在精神上进⾏照顾。
赡养的双⽅不只是婚⽣⼦⼥,⾮婚⽣⼦⼥同样有赡养的义务,前提是已经构成抚养的事实。
那么民法典关于赡养⽼⼈的规定是什么呢?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民法典关于赡养⽼⼈的规定是什么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母对未成年⼦⼥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对⽗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所谓抚养义务,是指⼀定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义务。
民法典规定⽗母对于未成年⼦⼥负有⽆条件抚养义务,不论⽗母之间的婚姻关系是否存续、是否与⼦⼥共同⽣活,也⽆论其⾃⾝或⼦⼥的经济情况如何,均应承担并充分履⾏法定的抚养义务。
即⽗母应向未成年⼦⼥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并在⽇常⽣活中给予充分照料。
所谓赡养,主要是指成年⼦⼥对⽗母经济上的供养,即提供必要的⽣活费⽤,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与⽗母对⼦⼥⽆条件承担抚养义务不同,成年⼦⼥承担以经济⽀持为主要内容的赡养义务是有条件的。
即民法典第⼀千零六⼗七条第⼆款规定的,成年⼦⼥不履⾏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或者⽣活困难的⽗母,有要求成年⼦⼥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当⽗母有劳动能⼒⼜没有⽣活困难时,法律并不强制⼦⼥对⽗母提供经济上的供养。
⽗母不履⾏抚养义务的,未成年⼦⼥或者不能独⽴⽣活的成年⼦⼥,有要求⽗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不履⾏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或者⽣活困难的⽗母,有要求成年⼦⼥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母⼦⼥之间的法律义务】⽗母对未成年⼦⼥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对⽗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三⼗七条【监护⼈资格被撤销后负担义务不免除】依法负担被监护⼈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母、⼦⼥、配偶等,被⼈民法院撤销监护⼈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负担的义务。
第⼀百九⼗六条【不适⽤诉讼时效的情形】下列请求权不适⽤诉讼时效的规定:(⼀)请求停⽌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请求返还财产;(三)请求⽀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四)依法不适⽤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民法典对赡养老人的规定
![民法典对赡养老人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d7c23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6.png)
民法典对赡养老人的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赡养老人作为传统伦理的一种延续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在民法典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赡养义务、赡养期限和赡养方式三个方面,对民法典对赡养老人的规定进行探讨。
一、赡养义务在民法典中,赡养义务被视为子女对父母的一种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00条规定:“子女对父母享有生活赡养、护理和敬养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条款明确了子女对父母赡养的法律责任。
赡养义务的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赡养、护理和敬养。
生活赡养指子女应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包括食物、住房、医疗等,确保父母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护理包括关心父母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看护和照料。
敬养则要求子女对父母保持尊敬和关心,尽力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子女还有扶养直系亲属年满六十岁或者因其他原因无劳动能力且无财力来源的义务。
”也就是说,子女除了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外,还需要对直系亲属中无力养活自己的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
这一规定的出台,进一步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赡养期限在民法典中,赡养期限为终身。
即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一直持续到父母去世为止。
《民法典》第1001条规定:“父母寿终后,子女对其未成年、无劳动能力或者尚存其他赡养需要的子女,应当履行扶养义务。
”此外,如果父母自己有财力,而子女又负担不起赡养的费用,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将自己养老金归还给子女,由子女负责赡养父母。
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个体差异和经济能力的不同,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赡养方式民法典对赡养方式做出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直接赡养和经济赡养两种方式。
直接赡养是指子女亲自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照料,包括陪伴、照看、操持家务等。
这种方式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和子女对父母的陪伴责任。
经济赡养是指子女通过提供经济支持,满足父母的生活物质需求。
经济赡养方式主要表现为提供生活费用、支付医疗费用等。
关于农村老人赡养纠纷处理
![关于农村老人赡养纠纷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29c30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7.png)
关于农村⽼⼈赡养纠纷处理如今随着我国⽼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国⽼年⼈⼝的急剧增多。
⼥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
农村⽼⼈的赡养问题,⽐城镇⽼⼈更加的艰难。
以下就是店铺⼩编为您编写的有关于“关于农村⽼⼈赡养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知识。
⼀、关于农村⽼⼈赡养纠纷处理随着我国⽼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国⽼年⼈⼝的急剧增多。
现实⽣活中,⼦⼥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的赡养问题,⽐城镇⽼⼈更为艰难。
在农村,⽼年⼈⽣活条件较差,⽣活⽅式单调、⽣活来源单⼀,完全依赖⼦⼥的供养。
农村⽼⼈参加社会养⽼保险的极少。
我国《婚姻法》规定,⼦⼥都有赡养⽗母的义务。
赡养⽼⼈的义务应当包括经济上的供养、⽣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年⼈权益保障法》第⼗⼋条有明确规定:赡养⼈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它理由,拒绝履⾏赡养义务。
赡养⼈不履⾏赡养义务,⽼年⼈有要求赡养⼈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农村赡养纠纷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正常⽣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给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诸多的农村赡养纠纷案件呢?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外嫁⼥不赡养⽼⼈的错误认识。
《婚姻法》规定的⼦⼥都有赡养⽗母的义务。
⼦⼥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和⼥⼉,也包括养⼦⼥和继⼦⼥。
2、⽗母再婚后不赡养⽼⼈的错误认识。
在农村,很多⼦⼥不愿意⽼⼈再婚,甚⾄想⽅设法阻⽌⽼⼈再婚。
其实⽼⼈⽣活要求低,渴望精神上的抚慰,若在⽼年时能有⼣阳之恋,有⼈陪伴更利于⽼⼈的⾝⼼健康,作为⼦⼥更应当⽀持,⽽不是阻碍。
《婚姻法》三⼗条明确规定:⼦⼥应当尊重⽗母的婚姻权利,不得⼲涉⽗母再婚以及婚后的⽣活。
⼦⼥对⽗母的赡养义务,不因⽗母的婚姻关系变化⽽终⽌。
因此,⽗母是否再婚,不影响⼦⼥尽赡养义务。
3、分家不均不赡养⽼⼈的错误认识。
往往存在,⼦⼥认为⽗母偏⼼,家产分配不均,⽽不赡养⽼⼈。
赡养,是⼦⼥对⽗母必须履⾏的法定义务;分家产是分配家庭共同财产,是纯粹的财产关系。
子女放弃继承权可以适当免除赡养父母的义务
![子女放弃继承权可以适当免除赡养父母的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20f3650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0.png)
子女放弃继承权可以适当免除赡养父母的义务继承权属于法定权利,权利人可以自行选择放弃。
那么子女放弃继承权可以适当免除赡养父母的义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以下由我为大家具体解答这个问题,并带您了解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一、子女放弃继承权可以适当免除赡养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这种义务是无条件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当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时,子女应当给付生活费,当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当悉心照料,医疗费用等等。
这些赡养人应尽的义务,既不允许赡养人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也不能对履行附加任何条件。
并且,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还对此作出的专门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二、子女赡养老人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我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23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实践中,以下与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有关的六个问题需要明确:(一)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虽然《民法典》为父母子女间规定了互相扶养的对等的权利义务,但这并不是说这两个权利是必须“等价交换”的,子女不能将父母是否对其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作为自己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前提。
因此,子女对老年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得以此为由而解除。
(二)因父母的错误行为给子女造成心灵、身体伤害的,子女是否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父母在抚养子女过程中,他们的一些一般性错误行为曾给子女造成心灵伤害的,子女成年之后,应当自觉履行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但是,父母犯有严重伤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的,原则上丧失了要求被害子女赡养的权利。
这些情形包括:父母犯有杀害子女的罪行的,父亲奸污女儿的,父母犯有虐待、遗弃子女罪行的等等。
(三)没有经济收入的已嫁女儿有无赡养义务。
出嫁女儿本人没有收入的,不能作为拒绝履行赡养老年父母义务的理由。
不赡养父母的法律规定解读
![不赡养父母的法律规定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75182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8.png)
不赡养父母的法律规定解读每个人都会逐渐衰老,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得附加任何条件,也不得任意放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赡养父母的法律规定解读,欢迎大家参考。
不赡养父母的法律相关规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在经济上供养老年人,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应当与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基本生活水平相当。
对无经济收入或者收入低微的单独居住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按月给付赡养费。
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
老年人也可以要求赡养人作出书面赡养保证。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赡养保证的履行。
赡养人应当在生活上照料老年人,对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当承担护理的责任。
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赡养人亲自履行本条第一款、第二款义务有困难的,可以请人代为履行,并支付所需费用。
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当给老年人以精神上的慰藉,营造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根据规定,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不以对方的付出为前提,而是基于双方特殊的身份关系。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于放弃继承的权利从而不承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的协议同样无效,继父母与继子女是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亲属,属于姻亲。
现实中,常见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有以下两种:名分型;即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再婚时,继子女已经成年独立生活,或虽未成年但仍由其生父母提供生活教育费,没有受其继父或母的抚养教育,当然也就没有对继父或母尽赡养的义务。
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
![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9342b4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e.png)
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赡养老人是社会道德和法律义务,在我国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老人的权益和福利。
这些法规不仅规定了老人在经济、医疗、精神关怀等方面的权益,还明确了赡养义务人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介绍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应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我国婚姻和家庭领域的基本法律,其第32条规定:“夫妻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意味着子女有责任赡养他们的父母。
无论子女已婚还是未婚,都应当照顾和帮助他们的父母。
同时,该法律还明确了对未成年子女以及病残无法承担赡养义务的子女给予适当帮助的要求。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专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
根据该法律,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老年人权益的保障、维护和促进。
该法律还规定了老年人在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权益,并要求各级政府向老年人提供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健康保健和护理服务。
此外,该法律还明确了在家庭赡养老人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子女按照经济能力和生活条件赡养和照顾父母。
三、《反家庭暴力法》《反家庭暴力法》是保护家庭成员权益、预防和制裁家庭暴力的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家庭成员间不得实施暴力行为,并对侵害他人身心健康、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给予打击和制裁。
老年人是家庭的一部分,他们也受到该法律的保护。
如果子女对父母实施家庭暴力,他们将承受法律的惩罚。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了财产继承的相关规定,包括赡养义务。
根据该法律,父母可以对子女的收入和财产提出合理的要求,而子女可以从父母的财产和收入中获得合理的赡养费用。
继承法还规定了子女在遗产分配中的优先权和义务,确保父母得到合理的赡养。
五、地方性法律法规除了以上国家级法律法规外,各地方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规来保护老年人的权益。
这些法规可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例如,一些城市制定了关于老年人养老金发放标准、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以及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政策等。
民法典对赡养老人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对赡养老人的规定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372646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e.png)
民法典对赡养⽼⼈的规定有哪些⽼年⼈养⽼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和照料,赡养⼈应当履⾏对⽼年⼈经济上供养、⽣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年⼈的特殊需要。
那么民法典中对赡养⽼⼈的规定有哪些,下⾯由店铺⼩编为⼤家详细介绍⼀下。
⼀、民法典对赡养⽼⼈的规定有哪些1、根据《民法典》第⼀千零六⼗七条【⽗母的抚养义务和⼦⼥的赡养义务】⽗母不履⾏抚养义务的,未成年⼦⼥或者不能独⽴⽣活的成年⼦⼥,有要求⽗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不履⾏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或者⽣活困难的⽗母,有要求成年⼦⼥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2、《中华⼈民共和国宪法》第四⼗九条成年⼦⼥有赡养扶助⽗母的义务。
赡养⽗母是⼦⼥应尽的法定义务。
任何⼈不得以任何⽅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限制。
3、《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百六⼗⼀条 对于年⽼、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活能⼒的⼈,负有扶养义务⽽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该条是遗弃罪的具体规定。
我国《⽼年⼈权益保障法》第15条第1款规定:“赡养⽼⼈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赡养义务。
”由此可见,赡养⼈的赡养义务是由法律明⽂规定了的,赡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同样,在赡养⽼年⼈这个问题上也是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
⼆、赡养⽼⼈的义务包括什么1、⼦⼥不履⾏赡养义务时,⽆劳动能⼒的或⽣活困难的⽗母,可以直接要求⼦⼥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2、如果⼦⼥拒不⽀付,也可以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调解,说服⼦⼥给付。
3、如果⼦⼥不履⾏赡养义务时,⽆劳动能⼒的或⽣活困难的⽗母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提出请求,⼈民法院应当根据⽗母的实际需要和⼦⼥的经济负担能⼒,通过调解或判决⽅式,确定赡养费数额和给付办法。
4、对于被赡养⼈有⽣活来源,但因丧失劳动能⼒、⽣活不能⾃理⽽需要劳务扶助,起诉⾄⼈民法院的,法院也应当受理,从⽽促使义务⼈全⾯履⾏义务。
义务⼈有能⼒赡养⽽拒绝赡养,构成遗弃,情节恶劣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父母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子女是否可以拒绝承担赡养义务?
![父母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子女是否可以拒绝承担赡养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da52050d81c758f5f71f676b.png)
If you give up too early,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will mis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父母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子女是否可以拒绝承担赡养义务?导读:针对父母没有尽到足够的抚养义务时成年子女是否可以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形,子女是不可以拒绝给付赡养费的。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养赡养费的权利这是大家熟知的,但是父母没有尽到抚养义务的,子女是否可以拒绝承担赡养义务呢?针对父母没有尽到足够的抚养义务时成年子女是否可以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形,子女是不可以拒绝给付赡养费的。
尽管你父亲在你小的时候没有尽到对你的抚养义务,如今老了你还是对他有赡养义务的,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或者子女其他长辈,可以提出诉讼,主张孩子得到抚养费。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婚姻法规定,父母可以起诉子女维权。
不能以没有得到抚养费为由拒绝赡养老人。
赡养费的给付数额,应根据父母的实际需要和子女的给付能力确定。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成年子女应该尽力让年老的父母尽享天伦之乐,颐养天年,不赡养有千万个理由,而赡养只有一个理由,赡养既是个法律义务问题,也是一个道德约束问题。
起诉儿女不赡养老人流程
![起诉儿女不赡养老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733c91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c.png)
儿子不赡养父母起诉的流程是:
1.应先书写民事起诉状,诉状中应写明原被告的姓名、性别、民族、地址、职业、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诉讼请求。
还应在事实与理由部分具体写明被告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具体情况。
2.准备身份证、被告身份信息、儿女没有尽赡养义务的相关证据等。
3.带着民事起诉状及上述证据,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几个儿女不在一个地方,可以向老人所在地法院起诉。
4.待人民法院受理并开庭审理后,依法做出民事判决。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且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故被告应当履行法定的赡养义务。
如果子女未尽到法定的赡养义务,老人依法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有规定儿媳需要赡养公婆吗
![《民法典》有规定儿媳需要赡养公婆吗](https://img.taocdn.com/s3/m/8a379b5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5.png)
《民法典》有规定⼉媳需要赡养公婆吗《民法典》规定,赡养⼈的范围只包括⽼年⼈的婚⽣⼦⼥、⾮婚⽣⼦⼥、养⼦⼥、有抚养关系的继⼦⼥以及有负担能⼒的孙⼦⼥、外孙⼦⼥,不包括⼉媳、⼥婿,关于《民法典》有规定⼉媳需要赡养公婆的更多内容,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民法典》有规定⼉媳需要赡养公婆吗1.⼉媳可以不赡养公婆,从法律⾓度看,我们国家法律并没有哪⼀条明确规定⼉媳有赡养公婆的义务,不赡养公婆并不违反法律。
⽽且⼉媳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中,是没有其法律地位的。
2.在我国《民法典》继承编规定的法定继承⼈的范围中,有配偶、⼦⼥、⽗母、兄弟姐妹、祖⽗母和外祖⽗母。
就是在我国专门调整婚姻和家庭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其所调整的家庭关系主要有夫妻关系、⽗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母外祖⽗母和孙⼦⼥外孙⼦⼥的关系。
3.由此可以看出,⼉媳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中,是不具有法律地位的。
赡养是在⾎缘和抚养关系的基础上成⽴的⼀种回报式的义务。
赡养的含义基本上符合我们通常说的孝顺,在我国法律中,没有公婆对⼉媳的抚养义务,也⽆⼉媳对公婆的赡养义务,并且在⾮特定条件下⼉媳对公婆遗产也⽆继承权,声讨⼉媳不赡养公婆不孝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4.所以赡养⼈的配偶不是法定的赡养⼈。
虽然法律规定赡养⼈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履⾏赡养义务,但协助的义务不是赡养义务,且此规定只适⽤于夫妇关系存续期间。
若赡养⼈同其配偶解除婚姻关系,或者赡养⼈死亡,那么,配偶⼀⽅协助赡养的义务就⾃动解除了。
⼆、法律规定的赡养⼈是谁1.根据《民法典》、《⽼年⼈权益保护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成年⼦⼥有赡养扶助⽗母的义务。
2.这⾥的赡养是指⼦⼥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母提供必要的⽣活条件,⼦⼥作为赡养⼈,应当履⾏对⽼年⼈经济上供养、⽣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年⼈的特殊需要。
⼉⼦和⼥⼉都有义务赡养⽗母。
3.《民法典》第⼆⼗六条第⼆款规定:成年⼦⼥对⽗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子女不赡养父母的例子 -回复
![子女不赡养父母的例子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a45c6a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c.png)
子女不赡养父母的例子-回复标题: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案例分析及解决途径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然而,尽管物质条件得到了改善,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却仍然存在,其中就包括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的问题。
这不仅违背了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子女不赡养父母的例子”为主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这一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
二、案例描述张老夫妇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大儿子在国外工作,二儿子在国内上班,女儿已经出嫁。
由于年事已高,两位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需要人照顾。
但三个孩子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无奈之下,张老夫妇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三、案例分析1. 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如果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父母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2. 案例解读:在这个案例中,张老夫妇的三个子女都没有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
他们以各种借口推脱责任,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传统道德观念。
四、解决途径1. 法律途径:当子女拒绝赡养父母时,父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们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决,强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2. 社区介入:社区也可以在解决子女不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发挥作用。
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解等方式,帮助父母和子女达成共识,解决赡养问题。
3. 宣传教育: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子女不赡养父母的问题,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更多的年轻人明白赡养老人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五、结论子女不赡养父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既违反了法律,也违背了道德。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法律途径、社区介入和宣传教育等。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让老年人能够在晚年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起诉儿子不孝的条件
![起诉儿子不孝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eb8f0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4.png)
起诉儿子不孝的条件
起诉儿子不孝的条件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子女有父母的尊敬义务,应当遵守他们的合理命令,没有这种义
务的儿子可以被认定为不孝。
二、家庭习俗:在孩子成年之前,通常由父母管理,他们的主要
任务是充分培养孩子的衣食住行,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使他们
遵守诚实信用、守时守约、尊敬老师、关心他人等家庭习俗,而若果
孩子不遵守父母规定,积极反抗,将构成不孝行为,即可被视为不孝。
三、法定职责:父母对子女也有一定的义务,父母应当爱惜子女,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而子女则应该尊重父母,感恩回报,把家庭作为
自己的根基,帮助照顾家里的老人,唤醒父母的身体功能,或者以家
庭的财产来帮助父母生活等,若果子女不履行这些职责,也构成不孝
的行为。
四、按照社会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子女有义务尊敬老人,对老人表示问候、照料、礼节等等,而若果子女不尊敬老人,也
可以被视为不孝。
总之,起诉儿子不孝的条件需要符合上述几个方面:即法律法规、家庭习俗、法定职责、按照社会传统文化等。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便
可起诉儿子不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子不赡养老人怎么办【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儿子不赡养老人怎么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要是儿子不赡养老人,不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的话,此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让法院进行判决,强制儿子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
《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为子女,在成年后肯定要对年老的父母尽自己的赡养义务,这是法律当中明确规定的。
但现实中,却大量存在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导致这些老人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儿子不赡养老人该怎么办呢?小编将在下文中为你介绍。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国《婚姻法》也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
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
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
为保障受赡养人的合法权益,《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当下,除了对拒绝赡养老人的行为可以诉讼外,还可以几个负有赡养义务的人经过协商达成合意。
综上可知,要是子女不积极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的,老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仲裁委申请仲裁,也可以先法院提起诉讼。
在仲裁或诉讼之前,还可以申请先予执行,以救济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对赡养老人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建议你及时咨询网站的专业律师。
离婚子女赡养义务是怎样的
离婚后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是怎样的
抚养赡养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
摘要:要是儿子不赡养老人,不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的话,此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让法院进行判决,强制儿子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
《婚姻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