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在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干预在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应
用
【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在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本院200例住院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启动时间为2021.01,结束时间为2022.01;依据区间随机法实施1∶1组别划分,对照组划
入100例,接受常规抗生素用药干预,实验组划入100例,在对照组基础采取药
物干预。
比较两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发生情况、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住院时间。
结果:实验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别为1.00%、9.00%;实验组抗生素相关不
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别为3.00%、13.00%;实验组抗生素
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抗生素使用费用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药学干预有利于规范临床抗生素使用,减少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生素合理使用;常规抗生素用药指导;不良反应
抗生素(Antibiotic)是由某些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其他病原微生
物具有明确杀灭、抑制作用的化学制剂,按照抗生素化学结构,可将目前临床应
用的抗生素分为以下类别: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
酮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等,其杀灭、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机制如下:抗生
素进入人体后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促使细菌细胞膜发生改变,抑制或干扰
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病原体核酸的转录与复制,因此抗生素类制剂是目前
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对抗生素研究的深入,抗生素的临床治疗体系逐渐完善,同时大量研究发现抗生素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存
在缺陷,若不合理使用(无指征用药、使用剂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
择不当、抗生素选用不当)则可直接引起免疫力减弱、抗生素耐药、肝肾功能损伤、胃肠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加速患者基础疾病恶化,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问题。
常规抗生素用药干预是针对临
床抗生素用药基础流程制定的一类干预策略,虽贯穿于住院患者治疗周期内,但
受实施主体的限制,该干预模式的针对性略显不足[3-4]。
为弥补常规抗生素用药
干预,近年来临床开始将药学干预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合理用药中且取得了较理想
的干预效果。
鉴于此,本次研究筛选出200住院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分析药物干预的实际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例住院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启动时间为2021.01,结束时间为2022.01;以区间随机法作为基础实施组别划分,分为对照、实验两组,各10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女性占比为55∶45,年龄最小值为24岁、最大值为85岁、均值为56.73±7.28岁;实验组男性、女性占比为52∶48,年龄最小值为20岁、最大值为85岁、均值为56.47±7.19岁,组间一般资料无
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无药物过敏史;②住院时间≥7日;③具备健康
的认知功能与读写功能。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未收集完整,存在缺失者;②危
重感染期患者;③拒绝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生素用药干预:临床治疗中依据各类抗生素使用指南并结
合患者实际情况设计抗生素治疗方案,期间未开展药学指导。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采取药物干预:(1)建立药学干预小组:邀请我院或
其他医院资深药师与专家作为讲师,由其集中开展讲座,对我院药师、临床医生
加强抗生素相关专业知识及使用规定的培训,目标是提升我院药师、医师合理使
用抗生素的安全意识与认知程度,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各类抗生素如何配伍使用、
应用原则、不良反应紧急处理方法,并掌握抗生素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等。
(2)完善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案,促进我院
药物积极参与到抗生素治疗方案的设计中,强化医、药联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药师深入到临床各科室中,协助主治医师在适合时间提供准确剂量、准确配伍、
适配度最高的抗生素用药方案,对不合理抗生素用药方案予以纠正并与医师共同
探讨出最安全、最有效的抗生素使用方案。
(3)完善制度建设:由药师辅助完
成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评估标准,药师需加入临床抗生素用药方案的审核流程中,定期评估各科室抗生素处方开具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统一记录并上报;将医师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与绩效直接挂钩并设计相关奖惩机制。
(4)定期总
结经验:院内药师在审核各科室抗生素用药处方时着重注意对特殊人群、特殊疾
病观察,总结出一套相对适宜的用药方案并及时反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对比两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使用剂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当、抗生素选用不当。
(2)对比两组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免疫力减弱、抗生素耐药、肝肾功能损伤、胃肠功能损伤。
(3)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对研究内全部数据实施计算处理,以%形式表达计数资料,开展卡方检验;以(±s)形式表达计量资料,开展t检测,在计算结果显示P
<0.05时,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情况
实验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别为1.00%、9.00%,见表1。
表1两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无使联溶抗总发
指征用药用剂量
不当
合用药
不合理
媒选择
不当
生素选
用不当
生率
(%)
对照
组
(n=100)23112
9
(9.00)
实验
组
(n=100)00001
1
(1.00)
х2/////
6.73 7
P/////
0.00 9
2.2对比两组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别为3.00%、13.00%,见表2。
表2两组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
免疫力
减弱
抗生素
耐药
肝肾功
能损伤
胃肠功
能损伤
总发生
率(%)
对照组(n=100)2425
13
(13.00)
实验组(n=100)1002
3
(3.00)
х2//// 6.794 P////0.009
2.3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住院时间
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抗生素使用费用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抗生素使用
时间(d)
抗生素使用
费用(元)
住院时间
(d)
对照组(n=100)9.35±1.27896.37±90
.67
10.41±1.4
6
实验组(n=100)7.29±0.92724.25±81
.36
8.73±0.92
t13.13614.1299.735 P0.0010.0010.001 3讨论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针对各类感染性、创伤性、炎症性疾病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虽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不合理使用则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严重时可
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意义重大[5]。
既往针对抗生素用药的常规用药干预是基于各类抗生素共性制定的干预模式,虽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但该干预模式多受相关文件规定与主观工作经验限制,在
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易产生无指征用药、使用剂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
等问题,故常规抗生素药物干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持续应用的价值并
不理想[6-7]。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及抗生素合理用药研究的深入,药学干
预开始被广泛应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流程中,其干预效果在实际应用得到充分印证,王建群[8]等人在“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中明确提出药学干预对合
理使用抗生素有积极影响,能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患者的用药满意度,
降低抗生素的使用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率、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
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
更短,抗生素使用费用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结果与王建群等人研究结
论一致,原因分析如下:药学干预是指在药师辅助下实施抗生素治疗,临床药学
是指药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
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9]。
干预措施中建立药学干预小组实现对院内抗生
素合理使用统筹管理,同时明确了药学在其中价值,通过强化相关培训可在短时
间内提升我院医师、药师抗生素护理使用相关技术水平,多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
用具有积极意义[10];药师参与到抗生素处方设计中能综合临床医学与药学的双方
意见,由此可提升抗生素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对降低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意义
重大[11];完善制度建设中药师审核的介入规范了医师开具抗生素治疗行为,将其
与绩效挂钩起到了一定警醒作用,有利于提升安全意识;最后定期总结经验有利
于形成一套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基础治疗方案,可最大程度减少工作失误[12]。
综上所述,药物干预在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建议临
床采纳。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介入诊疗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4):319-327.
[2]王保国.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促进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95-96.
[3]于江丽,莫昕莹,王东晓.1例复发性抗生素相关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师,2021,24(7):327-330.
[4]胡昌勤.对抗生素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再评价的思考[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3):281-288.
[5]刘筠.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危险因素分析及药学干预的作用[J].中外医疗,2022,41(10):74-77.
[6]周运红,黄幼香,罗梅芳,等.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1):124-128.
[7]杨玉琴,赵艺,林彤远,等.专档管理和药师干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1,30(6):423-427.
[8]王建群,吴成,李丽丽.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9):2405-2407.
[9]吴娜梅,林志航,林志强,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1):38-42.
[10]周会,蔡鹏,周维富,等.胸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与术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0):1892-1895.
[11]刘昌孝.全球关注:重视抗生素发展与耐药风险的对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1):1-8.
[12]李佳怡,葛斐林,曹俊岭,等.抗生素相关肝损伤不良反应特征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1,18(11):10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