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习题学案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第1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第1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二、预习内容(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思考:这符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的3:1的数量关系有联系吗?(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尝试学着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方法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1)假设亲本中黄色圆粒为绿色皱粒为(2)推出F1代为,表现为黄色圆粒(3)F1可以产生几种配子?棋盘法分析组合。

(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决定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用棋盘法来分析F2代:遗传因子的组合有几种类型?比例是多少?表现型有几种类型?比例是多少?探究案一、前置测评1.写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杂合子自交和测交的遗传图解:2.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他们生有一个正常儿子和一个白化病的女儿。

该正常儿子长大后与一个白化女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的子女的几率是。

A 、1/2 B、 1/3 C、 1/6 D、 2/3二、学习过程探究点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问题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问题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问题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探究点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问题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问题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问题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问题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精讲点拨:(1)总共有9种遗传因子的组合。

人教版必修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学案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本节内容既是高中生物学习的主干知识,又是高考的重点。

自由组合定律不仅与减数分裂相联系,且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该节知识在高考命题中常以选择题、计算题、推理题等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对知识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对新情景知识的探索能力。

知识回顾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学习目标1、写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说出分离定律与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之间的关系。

3、总结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养成大胆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阐述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5、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总结F1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因子的组合规律。

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教学难点对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新知探究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还是,结出的种子(F1)都是。

这表明和是显性性状,和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和。

进行数量统计时,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比接近于。

并且发现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循。

3、杂交实验分析图4、F2中出现哪些亲本中没有的类型?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表现为。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数量比例是:。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种:。

性状表现有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3、F2中为什么会出现亲本中没有的类型?对F2中不同性状类型进行数量统计,它们的数量比有什么规率?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F2性状表现的比值接近9:3:3:1,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关系吗?若对两对性状分别分析会发现什么问题?5、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关键是什么?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还是作,后代表现型有种:,它们之间的比例是,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节课后,学生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已经了解了假说演绎法,基本建立了与分离定律相关的核心概念,能够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解释配子的形成及雌雄配子间的自由组合所产生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能够阐明分离定律及实质,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学科核心素养。

虽然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但是由于本节课学习的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两对相对性状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联系,渗透棋盘法,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二、课标解读通过学习分离定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这一重要概念,初步体会了假说一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

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1.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2. 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F2的结果分析,总结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之间的规律,通过棋盘格法探究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联系。

养成科学分析实验的习惯。

3. 领悟并认同孟德尔的科学精神,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

2.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引领学生共同回顾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

展示教材中的“问题探讨”。

设疑:1.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2.黄色的豌豆就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就一定是皱缩的吗?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影响呢?展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依据分离定律,尝试猜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性状组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 间是否也发生了组合?
问题3: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9:3:3:1数量比, 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数量比有什么关系?
(黄色:绿色)x(圆粒:皱粒)=(3:1)x(3:1)
即: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9∶3∶3∶1
若是n对遗传因子,即其后代的性状数量比应该是 (3:1)n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 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2. 由简单→复杂: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得出基因分离定律;通过
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研究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3.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 方法科学严谨:假说—演绎法。 5. 其他: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
表现型 比例
(3黄色 : 1绿色)
3/4
1/4
× ( 3圆粒 : 1皱粒)
3/4
1/4
黄色圆粒 3/4 × 3/4=9/16
9
黄色皱粒 3/4 × 1/4=3/16
3
绿色圆粒 1/4 × 3/4=3/16
3
绿色皱粒 1/4 × 1/4=1/16
1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③演绎推理
如何验证上述解释是否正确呢? 方法:测交,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演绎推理的结果(预期结果):
D.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的过程中
二、拓展应用
1.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 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 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 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 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 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是________ 。

人教版教学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学案 1

人教版教学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学案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1考点解读: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重难点: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自主探究导入:为什么一对夫妇生育的后代存在着性状差异?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特征?(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任何生物都不止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学生按照学案自学,并完成学案表格内的内容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7 1.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都是黄色圆粒的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单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_______________3.写出实验图解和结果: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观察分析图1-8 (1)豌豆的粒色和粒形是两对__________,分别受两对___________控制(2)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是__________,表现为________(3)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结果产生了比值______的雌、雄各_______种配子(4)F1的各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

这样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___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____种。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验证——测交写出测交遗传图解: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再发现过程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的概念(1)19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09年_____________给遗传因子改名叫__________ (2)表现型是指生物表现出来的_______。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课时.教案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课时.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教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知
【新课讲授】
【问题探讨】: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孟德尔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看,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一种是绿色皱粒的。

思考:1.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影响呢?
2.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缩的吗?
【过渡】:在发现了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孟德尔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9-10页的相关内容,并回答老师PPT上的相关问题。

【过渡】:为什么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呢?我们来看孟德尔是如何解释的?
【板书设计】
第1章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1课时)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一课时学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一课时学案

必修1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重点难点】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分析图解。

【学习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参照课本第9页)(1)选用性状:①豌豆种子的颜色:_______与绿色。

②豌豆种子的形状:_______与皱粒。

(2)试验方法:___________。

(3)过程与现象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_________F2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分析①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_______对______为显性,_______对______为显性。

②F2中粒色分离比为:黄色∶绿色=________,粒形的分离比为:圆粒∶皱粒=________。

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_________。

③F2有四种性状表现,比例为,其中_________、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二、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参照课本第10页)(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①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②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纯种黄色圆粒为___________;纯种绿色皱粒为___________。

(2)F1的遗传因子组成:亲代形成配子时,YYRR产生一种_______配子,yyrr产生一种_______配子。

亲代产生的两种配子结合后,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表现型)为___________。

(3)F1配子的产生①遗传因子的行为: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

②配子的种类及比例: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YR∶Yr∶___∶yr = ____∶____∶____∶____。

8 必修二 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学案

8 必修二 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过程 2 理解对实验的解释 3学会画遗传图解,并会分析 【教学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圆×绿皱 ↓F 1 ______↓F 2 ______∶______∶绿圆∶_____ 比例:1、亲本中分别包含了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 与 、 与 。

2、无论正交和反交,F1全为 ,由此判定 和 是显性性状。

3、F2中重组类型指表现型与P 不同(不是与F1不同)的类型,即表现型为 的个体,F2中重组类型中所占比例为 ,亲本类型所占比例是 。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图解(1)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种, 分别是 ,比例为 。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

(3)雌雄配子有 种结合方式, F2的表现型共有 种, F2基因型共有 种(4)思考:孟德尔的解释提出了哪些假说?2.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归纳总结,填写各种表现型的基因型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纯合子 (单)杂合子 (单)杂合子 (双)杂合子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二)比例F2中杂合子的个体所占比例是;黄色圆粒中纯合子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2中纯合子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2中YyRr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2性状表现及比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遗传图解3.结论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1)F1产生种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2)F1基因型是。

(3)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

练一练1、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 B.3/16 C.7/16 D.9/16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实验方法启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____对到____对;③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 的分析;④运用________ 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doc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doc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1・1•指导思想1.1.1.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1.2.a程屮心、知识建构中心和学生中心,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1.1.3.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走,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领悟科学方法。

1・2.设计特色1.2.1.创设问题情境,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走,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屮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1.2.2.通过模拟实验,小组合作,体会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教学分析2・1.教材分析木章是木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木章内容包括两节: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六部分内容构成。

木节课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1课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并按着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

在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领悟科学方法。

2. 2.学情分析木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具有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将科学方法的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

2.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1产生四种配子的原因。

3.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3.1.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曲组合定律。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学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学案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学习导航]1.概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重点]2.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现象并验证。

[重、难点]3.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4.说出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联系及等位基因的含义。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9~P10)1.过程与结果2.分析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阅读教材P10)1.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1)黄色圆粒产生的配子:Y、R。

(2)绿色皱粒产生的配子:y、r。

2.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YR∶Yr∶yR∶yr=1∶1∶1∶1。

3.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配子结合方式:16种。

(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9种。

(3)F2的表现型:4种。

4.F2中各种性状表现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1)双显型。

黄色圆粒:YYRR、YyRR、YYRr、YyRr。

(2)一显一隐型。

黄色皱粒:YYrr、Yyrr。

绿色圆粒:yyRR、yyRr。

(3)双隐型。

绿色皱粒:yyrr 。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阅读教材P 10~P 11)1.方法:测交,即让F 1与隐性纯合子类型杂交。

2.作用(1)测定F 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2)测定F 1遗传因子的组成。

3.测交遗传图解⊙点拨 黄色皱粒个体Yyrr 与绿色圆粒个体yyRr 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也为1∶1∶1∶1,但该交配方式不能称为测交。

四、自由组合定律(阅读教材P 11)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阅读教材P 12)1.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并且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2.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了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1.连线2.判断(1)F 1的表现型与亲本中黄色圆粒作为母本还是父本无关。

2019-2020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Ⅰ) 学案

2019-2020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Ⅰ) 学案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Ⅰ)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生命观念)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科学探究) 3.通过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建立起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31510110832比例9∶3∶3∶ 12.结果分析(1)两亲本无论正交或反交,F1均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2)F2中除出现了两种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种新类型: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即出现了不同相对性状间的重新组合。

(3)F2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为(315+101)∶(108+32)≈3∶1,圆粒与皱粒的比为(315+108)∶(101+32)≈3∶1,说明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①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②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③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YYRR、yyrr,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2)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1∶1∶1∶1。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比例为9∶3∶3∶1)。

遗传图解如下: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1)验证方法:测交法。

测交——F1(YyRr)与隐性个体(yyrr)交配。

(2)遗传图解(3)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①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高中生物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原理及遗传规律。

2. 掌握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遗传图解绘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课程内容展开,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复习巩固:学生需复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内容,包括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基因型的表示方法以及遗传图解的绘制方法。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遗传实例(如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学生需根据所学的基因遗传规律分析案例中的基因组合情况,并预测后代的性状表现。

3. 实践操作:设计一项模拟遗传实验,利用不同颜色的豆子代表不同等位基因,模拟不同亲本间的杂交过程,并记录遗传结果。

学生需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4. 思考题:设置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如“如何通过杂交实验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遗传的例子?”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5. 拓展延伸:介绍现代遗传学中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遗传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作业要求1. 复习巩固部分要求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准确表述。

2. 案例分析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并能够预测后代的性状表现,分析过程需逻辑清晰。

3. 实践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指导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要求记录准确、完整。

4. 思考题部分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答案需有理有据。

5. 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准确度、逻辑性以及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改进意见,同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2019年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2019年学习文档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自由组合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

(2)依据假设对自由组合实验解释。

能力目标:(1)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理解从单因素到多因素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数据分析,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

(3)通过探究自由组合定律,进一步了解假说—演绎法。

情感目标:(1)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氛围。

(2)认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材重难点:重点: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知识回顾】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时,F2中出现几种性状?比例是多少?一对相对性状测交试验中测交后代出现几种性状?比例是多少?【自主学习】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图1-7)(1)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只看一对相对性状,那么每组相对性状的数量比为多少?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时F2的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否相同?为什么?(4)F2有几种性状?它们的数量比接近于多少?新出现的性状是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2中出现的新性状是亲本性状发生了性状的重新组合,故又叫性状。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粒色:和(由Y和y控制)1.两对相对性状粒形:和(由R和r控制)分别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Y和y、R和r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2. 亲本遗传因子组成:YYRR产生种配子,为,yyrr产生种配子,为。

3. 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性状为;4. F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Y与R组合成配子;Y与r组合成配子;y与R组合成配子;y与r组合成配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1课时【高考目标定位】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纲知识梳理】一、自主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黄圆×绿皱↓F1 ------------↓F2 ----------∶------------∶------------∶-----------2、现象(1)F1全为------------。

(2)F2中出现了------------------------------------。

(3)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

3.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圆粒种子:皱粒种子=------------------------------- 黄色种子:绿色种子=------------------------------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也就是只看种子形状或只看种子颜色,依然遵循----------------------------------------定律。

二、小组合作探究: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1.名词: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2.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有两对等位基因Yy 、Rr,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图中染色体标出等位基因的位置)小组互助合作探究:问题一: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在什么时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什么时期?问题二: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有多少个?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问题三:1对等位基因(例Aa),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是?两对等位基因(AaBb),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呢,AaBbCC呢?第2课时3.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解释黄、圆X 绿、皱P基因型(-----------)--------------(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控制。

生物:1.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学案

生物:1.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学案

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 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 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 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课前自主预习】使用说明: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中【课前自主预习】,上课前各小组组长督促完成并检查;对有疑难的地方用红笔做好记录,以备讨论第一课时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_______相对性状的遗传。

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

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______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预习:阅读并分析教材P9。

思考回答:(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预习: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思考回答:(1)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 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用遗传图解)(2)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3)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表现型,F2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习题学案 (第一课时)
编写:史小棉 审核:高一生物组
【复习目标】
〖知识方面〗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能力方面〗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验证及分析图解
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复习重点 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知识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用性状:①豌豆种子的颜色:_______与绿色。

②豌豆种子的形状:_______与皱粒。

(2)试验方法:___________。

(3)过程与现象
(4)实验分析
①F 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_______对______为显性,_______对______为显性。

②F 2中粒色分离比为:黄色∶绿色=________,粒形的分离比为:圆粒∶皱粒=________。

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_________。

③F 2有四种性状表现,其中_________、绿色圆粒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的重新组合类
型,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
①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 、r 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 、y 控制。

②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纯种黄色圆粒为______; 纯种绿色皱粒为__ ___。

(2)F 1的遗传因子组成:亲代形成配子时,YYRR 产生一种_______配子,yyrr 产生一种
_______配子。

亲代产生的两种配子结合后,产生的F 1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 1 _________ F 2 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表现(表现型)为___________。

配子的产生
(3)F
1
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①遗传因子的行为:F
1
可以________。

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YR∶Yr∶___∶yr = ____∶②配子的种类及比例:F
1
____∶____∶____。

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
(4)F
2
①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

有______种结合方式,_____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______种性状表现。

②F
2
③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性状表现及比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_ ___。

练习: P:YYRR(黄圆)×yyrr(绿皱)
配子: YR yr
YyRr(黄圆)
F
1
(填写下表)
F
2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

(YyRr)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 YR∶Yr∶yR∶yr = _______。

(2)理论预期①F
1
②隐性纯合子(yyrr)只产生一种配子_____________。

③测交后代有4种类型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 _。

(3)实验结果:(见课本P11:表1-2)
4、自由组合定律:(见课本P11)
(1)发生时间:形成时。

(2)遗传因子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

(3)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例题一〗: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
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
2
是()
A.9/16和l/2
B.1/16和3/16
C.1/8和l/4
D.1/4和3/8
2.P12复习题,第一题[写答案与解析]
3. 若孟德尔是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作亲本杂交,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正确选用做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按实验→提出问题→(解释)→→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而进行的,被称为“假说——演绎”法。

知识点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表现型、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概念)
1、基因①提出者:丹麦生物学家_______。

②含义: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2、表现型①概念: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____。

如豌豆的______和矮茎。

3、基因型①概念:与_ _有关的基因组成。

②举例: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4、等位基因
....①含义:控制__ ____性状的基因。

如D和d。

思考:如何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检测卡
⒈最终证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设性解释”正确的实验是( )
A.豌豆的杂交实验B.豌豆的自交实验C.豌豆的测交实验D.豌豆反交实验
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B.表现型2种,比例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D.表现型2种,比例1∶1,基因型3种
3.下列各项,除哪项外都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 ) A.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后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C.先研究基因行为的变化,后研究性状分离现象
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中得到白色甜玉米4.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
2
80株,那么F
中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
2
A.160株 B.240株 C.320株 D.480株
反思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