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西游记》导读(教案)剖析
《西游记》教案
![《西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7aa1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2.png)
《西游记》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西游记》,使学生能够:1. 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分析《西游记》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4. 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 解读《西游记》中的寓意和主题;3. 探讨《西游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介绍1. 导入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和印象,引导进入课题。
2. 教学简要介绍《西游记》的情节,重点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历,包括与妖精的战斗、解救百姓、解决疑难问题、遇到困难等。
请学生分角色讨论各自最喜欢的情节,并理由。
第二课时:《西游记》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分别介绍唐僧的智慧和贤德、孙悟空的机智和勇猛、猪八戒的贪食和懒惰、沙僧的默默付出和守纪律等人物特点。
3. 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或最欣赏的角色,用一段话描述该角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第三课时:《西游记》中的寓意和主题1. 导入通过阅读《西游记》中某一章节或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寓意和主题。
2. 教学解读《西游记》中涉及的寓意和主题,如修行与成长、善恶报应、以心化物等。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认为重要的主题,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
第四课时:《西游记》与中国传统文化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游记》的联系,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学介绍《西游记》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封建礼教、道教文化、佛教思想等。
3. 练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解读其在《西游记》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四、教学方案执行根据课程计划,按时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练习和解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参考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ad66a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d.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学习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阅读《西游记》。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醒悟、大触动。
——贾植芳贾植芳说的是哪本书?板书课题:《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二、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明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西游记》短篇小说集《禹鼎记》、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射阳集》四册四卷,及《春秋列传序》等。
他人评价有: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天启淮安府志》);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
《明堂》一赋,铿然金石。
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1 / 52 / 5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
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陈文烛)三、成书经历四、作品简介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西游记》的主要故事?(生回答)(1)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本书主要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2)《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七回):写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等故事。
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示了人性的自由与现实的约束的矛盾。
第二部分(第八至十二回):叙述三藏取经的缘由。
《西游记》导读课(教案)
![《西游记》导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844e3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3.png)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解析,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古文语言和宗教文化内涵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最后,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测试,发现他们对《西游记》的基本情节、角色特点及寓意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要让学生真正领会这部名著的内涵,还需要他们在课后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因此,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并适时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激发阅读兴趣。
3.发展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分析人物性格、探讨故事寓意等,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解读的能力。
4.增强审美与表现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西游记》中角色、情节的喜好与看法,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从成果分享来看,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整理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名著导读《西游记》第2课时精品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第2课时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5a9e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9.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章回,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艺术形象,感受人物的多面性。
2.通过成果展示,同伴互助,学习“互相启发,互为成果阅读者、评价者”的读书方式,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对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整本书阅读的素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章回,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艺术形象,感受人物的多面性。
【教学难点】培养对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整本书阅读的素养。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别具特色、吸引读者的角色,如性格迥异各有魅力的师徒四人,各显神通别有趣味的神佛妖魔……你最喜欢哪个西游人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话说西游人物”的活动。
设计意图:例举西游人物,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阅读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唐僧师徒四人,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性格和特点呢?请你用跳读与精读结合的方法阅读三打白骨精(27回)、智激美猴王(27-31回)、三调芭蕉扇(59-61回),对比师徒四人的表现,概括他们的人物形象特点。
2.过程安排(1)小组内分配任务,阅读三打白骨精(27回)、智激美猴王(27-31回)、三调芭蕉扇(59-61回),概括师徒四人的表现,体会其性格特点,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小组成员交流结果和看法,一位成员负责记录和修改,小组交流总结师徒四人的形象,得出小组结论。
(3)班级展示。
随机选择一个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在此过程中,进行质疑、评价和补充。
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唐僧:心地善良,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好坏不辨孙悟空:重情重义,勇敢机智,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调皮任性猪八戒:忠勇善战,知错能改,淳朴憨厚,吃苦耐劳,贪吃好色,搬弄是非沙和尚:忠诚勇敢,意志坚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缺少主见4.活动小结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完美的,都是多面性的,正是这样,人物才鲜活生动。
人物形象在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不只有个性,还能达成共识,即目标一致,忠诚不二,团结一心,相互扶助。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99d8d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4.png)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西游记》导读课教学案例及反思(1)
![《西游记》导读课教学案例及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665072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3.png)
《西游记》导读课教学案例及反思(1)《西游记》导读课教学案例及反思(1)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导读课,学生将能够:1.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和分析《西游记》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熟悉《西游记》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分析。
2.学生准备:(1)阅读《西游记》相关章节。
(2)准备课堂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引言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前期阅读的内容,为后续导读课铺垫。
2.导读(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教师可以运用概括和归纳的方法,将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简化和梳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分析象征意义和寓意(20分钟)教师以案例和片段来分析《西游记》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神话人物和动物形象、地理环境、角色命名、修行和成长过程等方面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和解读能力。
4.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针对上述分析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互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情感体验和反思(10分钟)教师通过朗读或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感受《西游记》的语言韵味和情感魅力。
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对《西游记》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并引导他们思考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和影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发。
四、教学反思本节导读课以《西游记》为主题,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西游记》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认同和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情感体验,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efc3b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0.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和跳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学习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
3. 领悟《西游记》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精读《西游记》选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2. 跳读《西游记》选段: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4. 探讨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精读和跳读,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难点:分析典型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精读选段:引导学生精读《西游记》选段,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跳读选段:指导学生跳读《西游记》选段,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4.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5. 探讨作品哲理: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写一篇分析文章,探讨其特点和作品中蕴含的哲理。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的阅读效果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论文和评论:提供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成果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完整word)《西游记》名著导读 教案
![(完整word)《西游记》名著导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4119efc5da50e2534d7f0d.png)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西游记》相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取经故事,能复述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师徒四人坚忍、执著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熟悉主要人物,对“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故事耳熟能详.但是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对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过多探究。
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复述经典故事情节,深入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执著精神。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将人物形象一分为二,全面正确看待师徒四人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准确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导入】激趣导入刚才同学们诵读的《声律启蒙》令人陶醉,这就是古典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西游记》,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走进那神魔的世界,与吴承恩隔空对话,和取经人同历磨难.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那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PPT,帮同学们回顾一下西游剧情。
【测试】知识验收必答题鲁迅先生说《西游记》是一部人人都喜欢看的“奇文”,《西游记》中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有需要我们掌握的文学常识。
下面我们仍然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考一考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班内36人,4人一组,共9个小组,每组按语文成绩的高低分为1,2,3,4号.举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1,2号同学加1分,3号同学加2分,4号同学加3分。
组长记录得分,下课汇总。
下面的必答题环节由每组的3号同学来答题,先选题号,然后直接说答案。
1.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2. 全书共(一百)回,第1~7回,写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3.第8~100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
4. 《西游记》中塑造了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形象。
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5。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e2604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9.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其作者吴承恩、成书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2. 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性格特点,领悟小说中所蕴含的哲理。
3.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
3. 故事情节概括: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孙悟空等。
4. 艺术特色:神话色彩、幽默讽刺、人物描写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2.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西游记》与其他名著的异同。
4.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第二课时: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小说脉络。
4. 第四课时:探讨《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5. 第五课时:布置阅读作业,进行阅读交流与分享。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西游记》,了解故事情节,准备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教学过程:a. 讲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b. 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c. 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小说脉络。
d. 探讨《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西游记》,并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分析。
七、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程度。
【配套K12】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设计
![【配套K12】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25f1a00242a8956bece467.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设计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和艺术成就。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西游记》简介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有的同学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1、《西游记》简介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各路神佛妖魔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
全书故事引人入胜。
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
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2、《西游记》艺术成就第一,故事引人入胜,可读性强。
它主要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50多个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其中的大闹天宫、三大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第二,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几个人物形象,都能使人过目不忘,都已成为这一类人物的代名词。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24a6e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b.png)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1、学生自带《西游记》。
2、课件一套。
三、阅读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
)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
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
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4、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
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
四人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
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a4116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6.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 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会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技巧。
3. 提高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和作品背景。
1.2 解释精读和跳读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精读技巧2.1 分析《西游记》的开头部分,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2 练习识别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2.3 探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跳读技巧3.1 学习跳读的策略,如跳过描述性语言和不重要的对话。
3.2 练习跳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概括主要内容和情节。
第四章:精读与跳读结合4.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进行精读。
第五章:讨论与分析5.1 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5.2 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成长和变化。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西游记》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精读和跳读中的阅读技巧运用。
3.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以及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教材:《西游记》原著,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
第六章:比较分析6.1 引入比较分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西游记》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6.2 选取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进行简要介绍。
6.3 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西游记》中的角色和情节在其他作品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第七章:文化背景探究7.1 介绍唐朝和明朝的文化背景,以及《西游记》中的神话、道教、佛教元素。
7.2 分析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如孝道、忠诚、修行等。
7.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第八章:创意写作8.1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编写《西游记》中的一个未叙述的故事情节。
8.2 指导学生如何结合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8.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西游记》教案范文
![《西游记》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157c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e.png)
《西游记》教案范文教案意在通过教授《西游记》这一中国古典小说,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与传统价值观念,培养其阅读、研究和批判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份《西游记》教案,供参考:教案主题:《西游记》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2.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1.《西游记》原版小说及相关研究资料;2.录音或视频资源,以便放映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西游记》的了解,是否读过该书或看过有关电视剧或电影;2.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介绍(40分钟)1.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学生分享其对《西游记》情节的了解,并记录在白板上;2.教师补充完善情节,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并向学生介绍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主要特点;3.选取几个情节,放映相关片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小说主题和思想剖析(4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并与其它古典小说或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2.学生就自己认为的主题和思想进行讨论,并结合具体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解释;3.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补充。
四、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分析(30分钟)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并展示给全班;2.各小组展示之后,进行全班讨论,对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描写手法进行分析。
五、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的理解(3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如孝道、正义、忍让等;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取小说中的情节或人物,阐述其与中国文化或传统价值观念的关系;3.各小组展示之后,进行全班讨论,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1a11f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5.png)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研究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XXX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等。
2.研究精读,用以精读为主的方法阅读经典片段,进行专题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著,初步了解《西游记》播放XXX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导入课题。
(板书:《西游记》)师: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西游记》的了解。
课件出示:活动一:《西游记》知识知多少1.《西纪行》的作者是谁?简要引见其生平。
2.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3.《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用一句话把《西纪行》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5.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学生抢答,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预设1.XXX(约1500—约1582),XXX,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朝小说家。
XXX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研究,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XXX。
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XXX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分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保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32836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f.png)
《西游记》导读课教材分析:《西游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名著导读篇目,《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电视上也演过好几个版本了,可是学生大多只是对人物基本了解,对故事情节大体熟悉,而对《西游记》的思想内涵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因此,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欣赏,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同学们掌握阅读小说时跳读加精读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西游记》这样的著作阅读,无论从生僻字、疑难句方面,还是语言风格方面,都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学生要想读懂《西游记》,需要从书的结构、阅读长篇著作的方法,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方面加以指导和培养。
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及精读和跳读的方法。
2.能够用跳读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用精读的方法欣赏作品。
3.精读精彩的片段。
4.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品及精读和跳读的方法,能够用跳读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用精读的方法欣赏作品。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猴王出世》片段,问这段描写选自哪一部文学作品?答《西游记》。
2.猜故事激发兴趣师:《西游记》同学们都读过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能不能根据图片猜出这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过渡语:《西游记》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四大名著中我们最早熟知的。
它被绘成连环画,制成动画片,拍成动画片,几乎影响着每个人的童年。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这奇妙无比的神话世界。
(二)走进西游记1.读资料,获取信息。
2.了解章回体小说(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书籍如浩瀚烟海,《红楼梦》107万余字,《水浒传》96万余字,《西游记》82万余字,《三国演义》73万余字。
1.读“薄”读书是讲究方法的,拿到一本书,我们应该怎么读?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主要人物。
初中必看书导读教案
![初中必看书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ee874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e.png)
初中必看书导读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西游记》原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及人物形象。
3. 作品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文言文理解。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西游记》原著,做好教学设计。
2. 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的封面、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了解故事的开端。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2. 强调《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名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继续阅读《西游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撰写一篇人物分析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阅读时间较短,可能未能充分领略作品的精髓。
《西游记》阅读分享课评析
![《西游记》阅读分享课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c984be48d7c1c709a14580.png)
《西游记》阅读分享课评析作者:张军英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6期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阅读量来完善。
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需求。
因此,需要加大名著阅读量,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在初中开展课外阅读分享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通过阅读分享能够增强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但在开展阅读分享课程时,需要通过精准的定位来与课内阅读教学形成区别。
因此,本文结合黄老师的《西游记》阅读分享课,讲述一堂被“戏”化的名著阅读课。
一、精彩段落赏析向学生展示名著的艺术魅力1.赏析形式分析。
黄老师在进行《西游记》阅读分享课时,采用了精彩段落赏析的方式。
从其所使用的段落赏析方式可以划分下不同的几个类型。
(1)老师推荐。
黄老师在阅读分享课中主要是通过精彩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对《西游记》中的几个精彩段落进行了赏析。
同时黄老师在朗读时,融合了评书的方式让学生以一种听戏的感觉来感悟他所推荐的精彩段落,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提升了对《西游记》的阅读热情。
(2)学生推荐。
这种推荐方式主要是采用了小组阅读的形式。
黄老师通过安排阅读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将其阅读中感觉到精彩的段落推荐给其他同学。
而且在黄老师的要求下,这个阅读小组在推荐阅读时,加入了一些自身对《西游记》的理解,让其他同学更加渴望去感受其文学作品中的魅力。
(3)角色朗读及表演。
这种推荐方式需要阅读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将小组阅读过程中觉得精彩的段落进行展示。
黄老师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在朗读所推荐的精彩段落时,加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朗读。
这样的一种展示很大程度上活跃了阅读分享课气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以表演的形式参与到阅读分享课程当中,让其分享课更加具有“戏”化特征。
2.呈现方式分析。
黄老师在进行分享《西游记》阅读课时,并没有采用教材中《美猴王》的精彩段落,而是选择了孙悟空前往东海龙宫向老龙王索要兵器的段落。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315dc867ec102de3bd896f.png)
明确本节学习任务(长华、实验、励志)
回顾复习
(5分钟)
明确作者和《西游记》的相关文学知识和创作背景: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沙和尚:法名悟净,唐僧三徒弟,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下界。 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他性格稳重,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默默奉献。
结合ppt,做好笔记。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并增加对西游记的了解。(长华、实验、励志)
阅读选段,合作探究。(以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为例)
(15分钟)
2.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查缺补漏,做好相关笔记。
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长华、实验、励志)
主要内容(2分钟)
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 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 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初二语文教案西游记的主题分析
![初二语文教案西游记的主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291e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4.png)
初二语文教案西游记的主题分析【教案一:西游记的主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背景知识。
2.理解西游记所反映的主题及其深层意义。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主题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西游记的主题,并理解其深层意义。
三、教学内容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西游记的封面和一些插图,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谈对这部作品的了解和印象。
2.情节讲解及角色分析(3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介绍西游记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包括师徒四人的困境和战胜妖魔的经历。
3.主题分析(40分钟)
a.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的主题,如“信仰与信念”、“友情
与忠诚”等,让学生逐渐理解主题的多样性和深层意义。
b.主题解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深入解读西游记的主题,如“人性的矛盾与追求”、“团队的力量”等。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在故事中的体现方式和对人生的启示。
4.主题思考与应用(2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考,根据自身经历和观察,思考西游记中的主
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进行简短的书面表达。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还进一步理解了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及其深层意义。
通过主题分析的讨
论和思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锻炼。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__《西游记》:__精读与跳读相结合_主课件配套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__《西游记》:__精读与跳读相结合_主课件配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355c56bd64783e08122b13.png)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与跳读相结合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2、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方法:资料搜集与展示、师生互动对话。
课前准备:最好每人一本《西游记》、积累的《西游记》读书卡片、收集的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演示道具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诵大唐圣僧千辛万苦斩妖除魔万里西天取真经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逼上梁山不归路《西游记》插曲《猴哥》二、介绍作者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
明代作家。
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淮安府志》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后来又做过两任小官。
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
除《西游记》,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禹鼎志》。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三、《西游记》知多少把你所了解的《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向大家作介绍!请你从下列图中选择一个故事情节,给大家作简要讲述!(友情提醒: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猴王初问世悟空学艺大闹天宫大圣收白龙三打白骨精智激美猴王夺宝莲花洞大战红孩儿途经女儿国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错坠盘丝洞传艺玉华州天竺收玉兔误入小雷音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四、寻本溯源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2014年7月17日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阶段第()周观察期:□维护期:□上课时间2014年月日课题名称文学作品解读与分析:《西游记》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架构;能够分析师徒四人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记忆作者、年代、人物事件等重要文学常识。
【难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评价观。
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西游记》基本知识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神话小说,是中国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创作背景: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
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大文学巨著。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
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
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
3、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考点/易错点2 人物形象1、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为人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2、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
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为寻求长生之道,独自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学会了讲人言、行人礼,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金丹术、地煞术,七十二变和觔斗云(又作筋斗云)本领。
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后皈依佛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最终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为人坚持正义、嫉恶如仇,勇敢好斗、勇往直前,机智灵活,执著略带倔强,但有些自恋自大。
3、猪八戒又名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府。
因调戏嫦娥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
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
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经菩萨点化,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最终修成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温和善良的,而且富有人情味。
4、沙和尚又名沙悟净。
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
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牵马。
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
5、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二、例题精析【例题1】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西游记》中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修成正果。
B、《西游记》的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C、《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参果、倒拔垂杨柳、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
D、《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修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
【例题2】下面对《西游记》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悟空本来是一个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石猴,因为他率先发现了水帘洞,于是众猴便一致推他为王。
B、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对取经贡献不大,因此,西天取经成功后佛祖没有给他奖励性的封赏。
C、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为救师傅,请求南海观音用天罡刀阵和“金箍儿”降服了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
D、唐僧师徒艰辛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
唐僧、悟空被封为佛,沙僧被封为罗汉,白马也恢复龙身。
【例题3】选出对《西游记》的情节表述不准确的一项:()A、猴王被擒。
玉帝下令刀砍斧剁、火烧雷击,却不能损悟空一根毫毛。
太上老君又把悟空投入八卦炼丹炉中锻炼,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依然毫发无伤,在天宫大闹一场。
B、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
悟空抵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
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
C、在火焰山,孙悟空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
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灵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终于降服二怪,扇灭了大火。
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去。
D、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钱物给佛祖,只取得无字经。
唐僧师徒带着无字经返回东土。
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在流沙河,老鳖把四人掀翻河中,经卷全部落水浸湿。
三、课堂运用【基础】1、太宗得回阳世,要用瓜果谢冥王,十王要的是哪种?()A、东瓜B、西瓜C、南瓜2、太宗与从官观音真身后,哪位画家描画了菩萨的真像?()A、吴道子B、王维3、唐僧得龙马,可无鞍辔,哪去取?()A、管百姓要B、不用鞍辔C、观音差人送4、唐僧在乌巢禅师取经一卷,说遇魔障之处念此经可无伤害,是指哪一部经?()A、《金刚经》B、《诗经》C、《易经》D、《多心经》5、孙悟空在五庄观拿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你知道那瞌睡虫是哪来的吗?()A、毫毛变的B、捉的C、与人赌来的D、观音给的【巩固】1、悟空到太上老君处要仙丹救乌鸡国国王,太上老君送他一粒,他说:“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
”把丹丸丢在口里,那么救活乌鸡国国王的是哪粒仙丹?()A、还是这粒,猴子颏下有嗉袋儿B、吃了这粒,老君又给了他一粒C、又找观音菩萨解决2、红孩儿派六个小妖去请他父亲来吃唐僧肉,下面哪几个不是他的小妖?()A、云里雾B、雾里云C、急如火D、快如风E、兴烘掀F、掀烘兴G、巴山虎H、倚海龙3、过西梁女国,在一座山上,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唐僧要埋土,是谁挖的坑?()A、悟空用毫毛变的小猴挖的B、八戒用嘴拱的C、沙僧用禅杖挖的4、牛魔王会多少种变化?()A、七十二B、三十六C、八十二D、五十5、小西天黄眉怪抓唐僧师徒的目的是?()A、吃唐僧肉B、要锦襕袈裟C、自己要去取经6、悟空派八戒去探路,八戒遇到两个女怪在打水,他怎么道那是妖怪?()A、衣服不鲜艳B、有尾巴C、发型不时兴D、皮肤粗糙7、下列情节与人物不相符的一项是()A、孙悟空——五庄观偷人参果B、猪八戒——四圣试禅心C、沙和尚——误餐怀鬼孕D、唐僧——获救金山寺【拔高】1、下列人物与地名不符的一项是()A、镇元子——五庄观B、菩提祖师——灵台方寸山C、铁扇公主——翠云山D、红孩儿——火焰山2、白骨精骗唐僧时三次变化的顺序是()A、少女——老妇——老翁B、老妇——少女——老翁C、老翁——少女——老妇D、老妇——老翁——少女3、孙悟空的“齐天大圣”的封号是()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