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内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西游记》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2.人物形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2.理解小说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生平。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西游记》相关知识。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简要复述《西游记》的故事梗概。
2.教师通过PPT展示《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及关系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
第三环节:人物分析1.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性格特点。
(1)唐僧:性格慈悲、善良,但有些天真、懦弱。
他信仰坚定,不畏艰难,始终坚持取经的目标。
(2)孙悟空:英勇、聪明、机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他忠诚于唐僧,为取经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猪八戒:贪吃、懒惰,但勇敢、善良。
他在取经过程中,为团队解决了许多难题。
(4)沙僧:忠诚、稳重,责任心强。
他虽然性格内向,但为取经事业默默付出,是团队的重要成员。
第四环节:深入探讨1.让学生探讨《西游记》中的寓意,如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等。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西游记》的精神。
1.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有何提高。
五、课后作业1.阅读《西游记》原著,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寓意,使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古典名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在课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更多指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西游记》的故事吗?”2.设计一个小游戏,如“填空接力”,教师说出《西游记》的某个情节,让学生接力补充完整。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2一、活动目标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3、能根据儿歌里不同的角色特点进行创编动作。
二、活动重点、难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小说中的深刻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孙悟空的特点。
3. 第三课时:解析猪八戒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4. 第四课时:探讨沙僧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
5. 第五课时:研究唐僧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兴趣。
2. 分析主要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孙悟空这一核心人物,分析其独特的外貌、性格特点及寓意。
3. 解析猪八戒形象教师讲解猪八戒的名字含义,分析其性格特点,如憨厚、贪吃、好色等,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刻画目的。
4. 探讨沙僧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沙僧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其忠诚、憨厚、踏实等特点,并探讨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5. 研究唐僧形象教师详细解读唐僧的形象特点,如慈悲为怀、胆小怕事、立场不坚定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相关章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西游记》的认识和感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内容6.第六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理解这些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7.第七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寓言意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8.第八课时:讲解《西游记》中的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意境,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9.第九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神仙妖怪形象,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0.第十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回顾《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通过阅读选段,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领悟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西游记》简介及人物介绍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概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3. 介绍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第二课时:孙悟空大闹天宫1. 阅读选段《孙悟空大闹天宫》。
2.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神通广大、叛逆、忠诚。
3. 讨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孙悟空的性格冲突。
第三课时: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原因1. 阅读选段《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原因》。
2. 分析唐僧的性格特点:慈悲为怀、善良、坚韧。
3. 讨论取经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小说主题。
第四课时:猪八戒与沙僧的性格特点1. 阅读选段《猪八戒与沙僧的性格特点》。
2. 分析猪八戒的性格特点:贪吃懒惰、自私、善良。
3. 分析沙僧的性格特点:忠诚、憨厚、冷静。
第五课时:红孩儿与孙悟空的斗争1. 阅读选段《红孩儿与孙悟空的斗争》。
2. 分析红孩儿的性格特点:狡猾、邪恶、勇敢。
3. 讨论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斗争,引导学生理解善恶斗争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游记》的作者、人物及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名著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文本。
2. 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
3. 教学课件、图片等辅助材料。
4. 参考书籍及学术论文。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小说的成书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设置,理解小说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4.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
2. 选取《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等经典片段进行阅读分析。
3. 分析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的勇敢、聪明、顽皮,唐僧的慈悲为怀,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忠诚老实等。
4. 品味小说幽默风趣的语言,如孙悟空的口头禅“俺老孙”、“妖怪,吃俺老孙一棒”等。
三、教学重点: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分析小说中的经典片段,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 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师总结法,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西游记》原著或学生版《西游记》书籍。
2. 准备相关的人物形象、情节分析资料。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小说的成书背景。
2. 阅读选段: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片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及语言特点。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情节设置及语言风格。
4.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游记》的人物形象特点、情节设置及语言风格。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学生能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学生能够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神话元素。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演,提高表达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与背景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文化价值。
内容:1. 简介吴承恩及其生平。
2. 介绍明代社会背景和《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3. 强调《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讲座或视频资料展示。
2. 学生阅读相关背景资料。
第二部分:情节概述目标:使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内容:1. 概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历程。
2. 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
2. 小组讨论和汇报。
第三部分:象征意义与神话元素目标:使学生能够解读《西游记》中的象征意义和神话元素。
内容:1.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物品和符号,如金箍棒、九九八十一难等。
2. 探讨神话元素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写作练习,如创作寓意故事或解读象征意义。
第四部分:主题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内容:1. 探讨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写作练习,如撰写心得体会或创作相关故事。
第五部分:评价与总结目标:使学生对《西游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内容:1.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活动:1. 学生表演、展示或写作分享。
2.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
2. 相关背景资料。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领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3. 故事梗概: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
4. 作品主题:团结协作、战胜困难、追求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梗概及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 讲述唐僧师徒四人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3. 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4. 深入剖析作品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协作、战胜困难、追求真理的意义。
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程度。
3. 读后感分享:选取部分学生的读后感进行分享,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能力。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西游记》主题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 举办《西游记》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作品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进行《西游记》的续写或改编,以此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八、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增加对作品的深入了解。
2. 相关研究资料:介绍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3. 影像资料:推荐一些《西游记》的电影或电视剧版本,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观看,增强对作品的感知。
九、课程反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3.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大闹天宫、唐僧取经、西天取经。
4.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寓意修行、弘扬佛法、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游记》的作者、主要人物、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西游记》的深层寓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人物和情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介绍《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3. 讲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发展。
4. 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寓意。
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态度和分享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阅读和参考。
2. 相关研究资料:提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相关音频、视频和在线讨论资源,丰富学习渠道。
八、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进行比较分析。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西游记》的电影版本,讨论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差异。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西游记》为背景,创作自己的故事或剧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文笔,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神话世界。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把握《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民间信仰。
领悟《西游记》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西游记》的经典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西游记》的作者与成书背景2.1 吴承恩简介介绍吴承恩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其文学创作。
2.2 《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分析明代社会状况、道教和佛教发展对《西游记》创作的影响。
2.3 《西游记》的版本流传介绍《西游记》的版本演变及流传情况。
第三章:主要情节与人物形象3.1 主要情节梳理概括《西游记》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3 经典片段品读选取《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品读,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第四章:神话元素与民间信仰4.1 神话元素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如神仙、妖怪、神器等。
4.2 民间信仰分析《西游记》中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
4.3 文化内涵阐述《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习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人生哲理与道德观念5.1 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领悟人生哲理,如坚持信仰、勇敢面对困难等。
5.2 道德观念分析《西游记》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友情、正义等。
5.3 现实意义探讨《西游记》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西游记》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欣赏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升道德修养。
1.2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吴承恩的生平事迹,如生活年代、生平经历等。
2.2 创作背景介绍明代社会背景,如文化、艺术、宗教等。
分析《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2.3 作品特点阐述《西游记》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第三章:主要情节概述3.1 故事开篇介绍石猴出世及孙悟空的求学经历。
3.2 师徒四人讲述唐僧招募徒弟的过程及师徒间的矛盾与和解。
3.3 取经之路概述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的过程。
3.4 结局讲解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的归宿。
第四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4.1 孙悟空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如聪明、勇敢、机智等。
4.2 唐僧分析唐僧的形象特点,如慈悲、坚韧、愚昧等。
4.3 猪八戒分析猪八戒的形象特点,如贪吃、懒惰、忠诚等。
4.4 沙僧分析沙僧的形象特点,如沉稳、忠诚、憨厚等。
第五章:作品鉴赏与启示5.1 作品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欣赏作品。
5.2 作品启示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3 拓展阅读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第六章:第一回至第五回精读指导6.1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西游记》第一回至第五回的主要内容,包括孙悟空的出生、求学、被封为“齐天大圣”等情节。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如傲慢、无畏、聪明等。
6.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孙悟空的成长历程。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通过阅读选段,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况,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比较阅读法,启发学生发现古典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西游记》原著、相关论文、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西游记》原著、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阅读选段2.1 教师发放选段,学生独立阅读。
2.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讨论。
3. 分析人物形象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4. 寓意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讨小说中的寓意。
4.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 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情况。
3. 长期效果:阅读兴趣、文学素养的提升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解读《西游记》的其他内容,包括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
十、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
2. 相关论文、教学课件。
3. 网络资源:关于《西游记》的介绍、解读等。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其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佛教、道教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教学重点:了解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西游记》的背景。
2.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主要角色性格特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佛教、道教思想。
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分析《西游记》的语言特色、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具体情节和角色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阅读选段的感悟和分析报告。
3. 课后阅读其他古典名著的读后感。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或学生读本。
2. 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动画片等。
3. 参考资料:关于《西游记》的研究书籍、论文等。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1)介绍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讲解《西游记》的创作动机和意义2.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1)阅读选段,引导学生关注角色形象(2)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角色的性格特点3.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1)讲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2)探讨佛教、道教思想在《西游记》中的体现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分析《西游记》的语言特色(2)讲解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典名著,提高文学素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1.2 教学内容简介《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介绍《西游记》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采用问题引导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第二章:《西游记》的作者和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内容介绍吴承恩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分析《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探讨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动机和目的。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吴承恩的画像和生平介绍。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吴承恩的创作背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吴承恩和《西游记》的理解。
第三章:《西游记》的文学地位和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分析《西游记》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成就。
探讨《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介绍《西游记》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游记》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游记》影响的看法。
第四章:《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4.2 教学内容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西游记》的插图和人物介绍。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第五章:《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1、学生自带《西游记》。
2、课件一套。
三、阅读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
)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
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
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4、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
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
四人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
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阅读《大闹天宫》选段,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阅读《三打白骨精》选段,分析唐僧的性格特点。
4. 第四课时:阅读《高老庄》选段,分析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5. 第五课时:阅读《沙僧》选段,分析沙僧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特点及角色性格。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选段,分析角色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角色性格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情节,揭示作品主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西游记》作者、背景、角色性格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阅读材料。
2. 相关文献:介绍《西游记》的研究成果,拓展学生视野。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第二课时:阅读《大闹天宫》,分析孙悟空性格。
3. 第三课时:阅读《三打白骨精》,分析唐僧性格。
4. 第四课时:阅读《高老庄》,分析猪八戒性格。
5. 第五课时:阅读《沙僧》,分析沙僧性格。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3. 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
4. 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多样性思考。
八、教学拓展2. 开展《西游记》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4.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特点。
2. 第一至第五回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
3.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及其意义。
4. 唐僧“西天取经”的缘起和初期经历。
5. 猪八戒和沙僧的加入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内涵。
2.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和人物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角色性格,探讨作品主题。
3. 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段,提高阅读能力。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第一至第五回,了解作品基本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亮点。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及其意义。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练习2.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作品主题。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唐僧“西天取经”的缘起和初期经历。
2. 分析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们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西游记》相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取经故事,能复述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师徒四人坚忍、执著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熟悉主要人物,对“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故事耳熟能详。
但是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对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过多探究。
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复述经典故事情节,深入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执著精神。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将人物形象一分为二,全面正确看待师徒四人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准确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导入】激趣导入刚才同学们诵读的《声律启蒙》令人陶醉,这就是古典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西游记》,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走进那神魔的世界,与吴承恩隔空对话,和取经人同历磨难。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那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PPT,帮同学们回顾一下西游剧情。
【测试】知识验收必答题鲁迅先生说《西游记》是一部人人都喜欢看的“奇文”,《西游记》中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有需要我们掌握的文学常识。
下面我们仍然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考一考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班内36人,4人一组,共9个小组,每组按语文成绩的高低分为1,2,3,4号。
举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1,2号同学加1分,3号同学加2分,4号同学加3分。
组长记录得分,下课汇总。
下面的必答题环节由每组的3号同学来答题,先选题号,然后直接说答案。
1。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领悟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以及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简介。
2. 主要角色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作品中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4. 民间文化在《西游记》中的表现,如妖魔鬼怪、神话传说等。
5. 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创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2. 分析法: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和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民间文化在《西游记》中的表现,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片段,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创作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第三课时:探讨作品中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民间文化表现,如妖魔鬼怪、神话传说等。
5. 第五课时:阅读经典片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进行讨论和赏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西游记》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民间文化方面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经典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读后感、评论写作: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西游记》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阅读和查阅。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评论文章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分析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和寓意,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吴承恩,明朝文学家,代表作《西游记》。
2. 选段阅读:第一至三回“大闹天宫”片段。
3. 人物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形象特点。
4. 神话色彩: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及其寓意。
5.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传达的反抗、斗争、忠诚、勇敢等品质。
三、教学重点1. 作者背景和作品概况。
2. 人物形象分析和神话色彩解读。
3. 主题思想的领悟。
四、教学难点1. 神话色彩的识别和寓意分析。
2.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作品概况、人物形象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特点、神话色彩和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以选段为例,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教案示例:【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神话色彩。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概况。
2. 分析人物形象: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特点。
3. 解读神话色彩: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等。
4. 探讨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勇敢斗争等。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案例分析】教师以选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游记》的价值意义。
【课后作业】1. 完成阅读:《西游记》第一至三回。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作者背景、人物形象、神话色彩和主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何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了解《西游记》故事的历史来源,掌握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知道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小说中各要素的分析,能够掌握小说各要素的分析方法,进而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形象的评说,能够掌握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美猴王”、“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分析,掌握故事情节分析的方法。
3.通过对小说的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够分析小说的行文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优秀的人格品质,建立健全真、善、美的人格。
2.通过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挑战、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重点
唐僧师徒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对孙悟空的深入探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互动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听歌猜剧: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让学生猜歌名,并说出歌曲来自那部电视剧。
答案:歌名是《敢问路在何方》,是经典名著《西游记》的86版电视剧的主题曲。
(二)课堂教学
1.学生谈认识和感受
老师:哪位同学看过《西游记》,谁愿意谈谈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西游记》里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又是什么?
甲同学:……
乙同学:……
2.名著简介
(1)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出生于破落的书香世家,科举仕途一直不顺,晚年回到故乡隐居著书。
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西游记》。
其他作品多散佚,后人将其诗文整编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2)历史来源和文学地位: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八十一受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上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五圣成真。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3)故事情节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共一百回,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述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4)主要人物形象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功德圆满,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其形象特点是:为人诚实善良,信仰坚定,勇往直前,一心向佛,慈悲为怀,但是胆小怕事,鉴别能力差。
相关故事情节:女儿国唐僧入赘、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黑松林逢魔等。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
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其形象特点是: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扬善,充满了斗争精神,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相关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囚禁五行山、勇闯水帘洞、闹龙宫地府、车迟国斗法等。
猪八戒又名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最终修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其形象特点是: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
有时耍点小聪明,但他又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终于坚持到最后,而且富有人情味。
相关故事情节:猪八戒背媳妇、天庭戏嫦娥、大战流沙河、义激美猴王、四圣试禅心等。
沙僧又名沙和尚、沙悟净。
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其形象特点是: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
相关故事情节:大战流沙河、被贬流沙河、大战黄袍怪等。
3.谈一谈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请你谈一谈你对唐僧师徒的了解,并说明你最喜欢的是四人中的哪一个(可用小说故事情节说明)?
甲:……
乙:……
丙:……
丁:……
小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唐僧师徒四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理性去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格品质,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同时也要摒弃其人性的弱点;不能盲目喜爱和崇拜。
4.主要情节赏析
情节一孙悟空
(1)边默读边批注,思考如下问题:
这个故事中有哪几个主要情节?该怎样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深入探究
1.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出石猴出世的过程,这样起笔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石猴出世就已神异出众,也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除妖降魔埋下伏笔。
2.“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这句话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对偶。
3. “连呼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这句话中的“跳”能否改成“走”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跳”字表现了石猴的自告奋勇,体现了石猴的勇敢,这也是石猴能成为大王的前因。
4.“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这句话中的“伸头缩颈,抓耳挠腮”两个词语表现了胆小猴子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这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猴子内心的胆怯.
5.文中写石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的,这样写表现了石猴的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行动、饮食、交往、行踪。
表现了石猴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
小结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和技巧,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心理等的刻画。
情节二孙悟空一调芭蕉扇
(1)边默读边批注:
这个故事中有哪几个主要情节?该怎样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情节,修改完善旁批。
情节一:翠云山上__向樵夫问询消息
情节二:芭蕉洞口软硬兼施向铁扇公主借扇
情节三:小弥山中__灵吉菩萨赠定风丹
情节四:芭蕉洞中对铁扇公主施法得扇
情节五:红砖壁下向众人说明经过
情节六:火焰山中得知自己上当受骗
5.快速浏览课文,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从文中画出作者对你喜欢(佩服、羡慕、不喜欢、讨厌......)的人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做旁批。
(批注这些语句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征)
6.拓展
说说你喜欢哪些情节,为什么?
七年级下册《西游记》导学案(教师用)
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