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的意义教学反思与点评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意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规则。

1. 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代表的数学含义,如加法表示数量的累加,乘法表示数量的重复累加等。

2. 四则运算的法则: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以及如何在不同运算之间进行转换。

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四则运算规则进行求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和数学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多层次运算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简要回顾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和数学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四则运算规则,加深理解。

4.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运算的法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实际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讨论与分享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选一道实际问题,用四则运算进行求解,并写下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意义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意义教学设计

1,《水浒传》是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2.《水浒》中从最初占据梁山泊到梁山好汉聚齐108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首领先后共有3位,他们是王伦、晁盖、宋江。

3.《水浒》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李逵、武松,主张招安的将领是宋江、吴用。

4.“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

纵横三十六,拨乱在江东。

”这首童谣唱得是宋江。

5.梁山泊中最后排名前四位是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人物(绰号)相关故事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水浒传》1、《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2、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及时雨神行太保,黑旋风展浪里白条。

《水浒传》3、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

这条弧线以误走妖魔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魂聚蓼儿降至终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律教学反思与点评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律教学反思与点评 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58页59页运算律
教学反思与点评
1. 教学反思
1.这次的数学课是一节运算律的复习课。

班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运算律的运用。

提问时,学生很快回答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字母公式。

在学生练习中也证明了学生对基本运算律的运用掌握的不错,只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掌握的不太好,因此我在复习中增加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帮助学生记忆,事后证明学生掌握的不错。

2.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回忆规律、公式,并且对学生自己做得题目也让他们自己分析、讲解、评价。

学生参与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学生说的多了,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节课只是把书上的练习刚好做完,没有时间补充新的题目。

今后要想办法尽量弥补这个不足,充分利用时间给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机会。

2.点评:
1.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凸显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同时,针对教学的难点和学生探究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及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如:发现学生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掌握的不好,及时增加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这节课学生参与性强、气氛活跃,但学生说的多,练的少,而运算律这节课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运算律在计算中的运用,在练习中找到不足,弥补不足。

3.通过从学生上台的发言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经常受到这方面的训练,学生讲话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叙述问题条理分明。

对于新一届的课改年级,就应该让他们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改落到实处,使课改取得真正成功。

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难点1.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需要理解小数点的数学意义。

四、教学内容1. 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本节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并且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然后可以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规则,例如:正数加正数,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取绝对值相加。

负数加负数,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取绝对值相加,最后加负号。

正数加负数,取绝对值相减,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决定。

负数加正数,取绝对值相减,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数相反。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正数加负数”和“负数加正数”的顺序是不能乱的,因为顺序的不同将导致答案的不同。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法和减法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规则。

例如:小数加小数,先把小数点保持在同一列上,然后按照整数的加法来进行计算。

小数减小数,先把小数点保持在同一列上,然后按照整数的减法来进行计算。

3. 实际问题的应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或者其他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问题解决法3.论证法六、教学流程1.通过上课问答,复习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介绍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规则,让学生在书本上跟随着做题。

3.练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自己解决题目,并且分享思路和答案。

4.通过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与其他同学分享思路和答案。

5.查漏补缺,让学生自己查看自己做错或者没做出来的题目,并且与其他同学交流解题思路。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让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

运算的意义反思

运算的意义反思

《运算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列出算式后,还要追问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

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

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

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

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1.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整节课联系起来,过渡比较生硬。

2.学生发言不积极。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4.对学生的预设不够,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

改进措施:1.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情境,把复习课的形式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途径让全体学生发言。

3.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做好灵活处理的准备。

4.把握好各环节的时间,每节课后做好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5.和其他教师多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帮助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计算效率。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的意义教学反思与点评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的意义教学反思与点评 北师大版

运算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49页运算的意义
教学反思与点评
1.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学生一直都比较忙碌,忙着提问题,忙着解决问题,忙着总结和发现。

老师在旁边适当的时候引导一下,主动权都在学生手中。

因为都是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解决起来都得心应手,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本节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蕴含了许多总结性的东西。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在设计问题时对于有问题学生考虑得不够多。

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有些跟不上,比较着急。

虽然我把一些环节设计成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仍然感觉节奏稍快。

2.点评:
王老师这节课备课比较充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各个环节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就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再集体交流,是所有的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收获。

特别是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根据图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做的比较好。

但是在第二个环节中,有个别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调动。

学得好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学习程度不太高的学生听的多一些,主动性不够。

如果有时间也让学生先独立提问题或者小组内解决,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1。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运算的意义2-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运算的意义2-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运算的意义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各类混合运算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无括号和有括号时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有括号的情况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教学视频。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2. 新授: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练习。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

板书设计1. 四则混合运算2. 内容: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例题、练习题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做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路程和时间。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并通过练习和讨论来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我计划通过作业和课后辅导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注意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部分,我会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比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路程和时间。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运算的意义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运算的意义

数的运算第1课时运算的意义教材第70~71页内容。

1.结合具体情景,回顾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3.复习巩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一、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到目前已学过了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意义是怎样的?同学们可先思考,再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归纳、整理数的运算知识。

二、复习过程1.四则运算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0页第1个问题情境图。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同学们为庆祝“六一”,他们在做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列式?在解答中运用了哪些运算?同学们先根据图提出相应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并说出各自的想法。

指名学生回答,并结合你所列的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引导学生归纳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四则运算的运用。

(1)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等几种运算,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乘法运算?要求学生思考并举例,指名汇报。

(2)请同学们再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加、减、乘、除法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指名汇报。

3.四则运算的关系。

(1)加减法的关系。

①指名根据64-28=36,这个减法算式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和一个加法算式。

②说说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乘除法的关系。

加减法有互为逆运算的关系,乘法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回答:乘除法之间也互为逆运算。

把一个乘法算式改为除法算式时,乘法中的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相当于除数,另一个因数相当于商。

(3)小结:在加、减、乘、除这几种运算中,加减法有互为逆运算的关系,乘除法也有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新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6课时 运算的意义(一)

新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6课时  运算的意义(一)

总复习——数与代数第6课时运算的意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自己看图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解释选择的运算方法,总结和体会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解决问题:⑴根据这四副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⑵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⑶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幅图:①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②还要折多少只纸鹤?求和:39+26=65(只) 120-39-26=55(只) 120-(39+26)=55(只)求剩余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减去两数之和的方法。

第二幅图: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1.5×52=78.5(元)求52个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幅图:①捆扎礼品盒用多少米彩带?②扎蝴蝶结用多少米彩带?18×1/3=6(米) 18×1/2=9(米)③一共用去多少米彩带?④还剩下多少米彩带?18×(1/3+1/2)=15(米) 18-18×(1/3+1/2)=3(米)或者18×(1-1/3-1/2)=3(米)这几种方法基本上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运算的意义-北师大

六年级下数学课件-运算的意义-北师大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 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 次数为1的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 高次数为2的方程。
03
运算的意义和作用
生活中的运算实例
购物时计算找零
在商店购物时,我们经常需要计 算找零,这涉及到加减法的运算

计算时间和速度
运算的基本法则
加法交换律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例如:5+4=4+5。
加法结合律
改变加数的结合顺序,和不变。例如: (5+3)+4=5+(3+4)。
减法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例如:5−(2+3)=5−5=0。
乘法交换律
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例如:2×4=4×2。
乘法结合律
能力。
02
理解概念
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只有理解了概念的本
质,才能更好地运用运算技巧和方法。
03
反思和总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找出自己
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运算能力。
04
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 算时间和速度,例如计算到达目 的地所需的时间或物体的速度,
这涉及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计算概率和统计
在处理数据和信息时,我们经常 需要计算概率和统计量,例如计 算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或数据的平 均数,这涉及到概率和统计的运
算。
运算在数学中的地位
基础工具
运算作为数学的基础工具,是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代数、几何还是其他数学分支,运算都发挥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的意义一北师大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的意义一北师大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的意义一北师大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意义。

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运算规律。

3. 运用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意义。

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运算规律。

3. 运用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运算规律。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运算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如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运算的意义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运算的意义

运算的意义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景,回顾梳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的意义。

2.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难点: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今天我们要学习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运算之“运算的意义”。

对于复习课我们可以先回顾,后练习。

你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学习吧——一、回顾与交流首先,请打开书本翻到第70页,结合庆祝“六一”的情境,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把问题和解答写在情境图的旁边。

同时,借助情境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说一说每种运算的含义。

(自主学习3分钟)好了,相信这样的提问解答一定难不倒你,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你都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用了哪些运算?对这些运算你都有怎样的理解?场景一可以提出“两位同学折纸鹤的总数”和“还需纸鹤数量”的数学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加以解决。

加是累加,减是去除、减少。

场景二、三可以提出“总钱数”“彩带总长”的乘法应用问题。

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数和的简便运算。

场景四可以提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人”的平均数问题,并用除法加以解决。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接下来请同学们举一列子说明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乘法运算?或者其他运算呢?说一说你对这样运算意义的理解。

如果把刚才交流的内容整理一下,可以知道:在情境的引导下,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学过的运算共四类,分别是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其中,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乘法又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也就是说:四则运算源于加法。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算式描述各类运算之间的关系。

下面请根据这张思维导图自己说一说四则运算各自的意义以及相互关系。

(1分钟)二、思考与归纳好了,差不多了。

下面,为了对四则运算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三个问题:1.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在四则运算中,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相信通过对比了解异同,知共性,找个性,一定能让我们对四则运算了解更多……先看问题1: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借助一些例子来寻找不同类别运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意义(第二课时)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意义(第二课时)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运算的意义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运算的意义,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基本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各题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只列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平均每班38人,一共有六个班,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教室长8米,宽6米,长比宽多多少米?(3)我们班喜欢踢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喜欢踢球的1.5倍,跳绳的有多少人?(4)一套衣服原价400元,现在打6折出售,现价多少元?(5)小红家买电视用了1200元,买洗衣机用了800元,买电脑用了4000元,本次买家电一共用了多少元?(6)100元买了25千克大米,每千克多少元?2.综合练习:六年级学生人数如下表。

(1)把上面的统计表补充完整。

(2)六年级男生共多少人?(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3.提高、拓展性练习:果园里有桃树500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补充条件:(1) 算式: (2) 算式: (3) 算式: (4) 算式: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一)自主检测: 1.想一想,填一填。

(1)把80个0.375连加,和是( )。

(2)从8000里连续减去125,减( )次得数为0。

(3)在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的和是296,那么被减数是( );如果 差是减数的13,那么减数是( )。

(4)一根铁丝长45 米,比另一根短14 米,两根铁丝共( )米。

(5)一瓶饮料310 升,淘气喝了23 ,他喝了( )升。

(6)15×( )=( )×78 =3737×( )=12.学校组织献爱心活动,六年级捐款256元,五年级捐的款比六年级少40元。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的意义教学分析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的意义教学分析 北师大版

运算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49页运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
自己看图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解释选择的运算方法,总结和体会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这节课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四则运算意义的复习,一个是解决实际问题。

淡化了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的理解和四则运算意义的真正理解。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加以解决。

关于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平时的教学中也有提及,但是不多。

1/ 2
2.学生分析:学生现在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在心里也觉得加减法比较简单,偶尔会有笔误。

但是对于乘除法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于乘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有问题。

至于乘除法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套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对于学生而言会有一些困难。

不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

2/ 2。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的意义1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的意义1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运算的意义【教学内容】运算的意义【教学目标】1.巩固四那么运算法那么,体会四那么运算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3.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四那么运算。

【教学重点】四那么运算意义的理解,并运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结实掌握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一、回忆与交流1.回忆学过的运算方法师:你们学过哪些运算?能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吗?生1:学过加、减、乘、除运算。

生2: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求两个数差用减法;求两个数积用乘法;求两个数商用除法。

生3:求几个一样数的和也用乘法;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也用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

2.在情境中体会运算法那么师:创设教材中庆祝“六一〞的场景,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重点让学生答复用了哪种运算,并作出合理解释。

生1:两位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生2:装饰教室还需要折多少只纸鹤?〔减法,知道和与一个加法,求另一个加法用减法〕生3:一共需要多少钱?〔用乘法,求几个一样数的和用乘法〕生4:扎补品盒和扎蝴蝶结分别用了多少彩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生5:每组有多少同学〔将一个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3.体会运算法那么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子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乘数×乘数=积;积÷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4.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乘法、加法、除法与差法运算。

二、巩固与应用T1:首先各自独立完成现总结用了哪些运用,重新体验运算的实际意义;T2:小组合作,继续探计,运用方法的实际意义。

如:加法可以作为合并,移入,增加,继续往前数等;减法可以作为剩余,比拟,往回数,减少或加法逆运算;乘法可能作为一样数的各和,面积计算,倍数等;除法可以作为平均分配,两个量比或乘法的逆运算等。

《运算的意义》(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运算的意义》(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六下《运算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回顾梳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体会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梳理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结合情景,回顾意义。

师: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运算?预设生: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师: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呢?别着急回答,带着这个问题跟着下面的情景一起思考吧!1、加、减法的意义观察第一幅图,想一想根据图上的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预设问题:(1)笑笑和妙想一共折了几只纸鹤?(2)笑笑比妙想多折了几只纸鹤?(3)装饰教室还需要折多少只纸鹤?师:现在你能回忆起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了吗?总结: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而减法则是已知两个加数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乘法的意义(1)观察第二幅图,想一想根据图上的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交流解决的方法。

总结: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观察第三幅图,仔细阅读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来计算。

3、除法的意义师:最后一幅图,阅读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师:除法的意义就是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4、汇总梳理师:刚才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分别用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帮助我们初步回忆了四则运算的意义。

现在让我们一起整理一下。

二、寻找原型,理解意义。

师:四则运算还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先来看几个乘法的例子吧。

课件出示乘法原型:1、六年级平均每班有38人,一共有6个班,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教室长8m,宽6m,教室的面积是多少?3、我们班喜欢踢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喜欢踢球人数的1.5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一套衣服原价400元,现在打六折出售,现价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核对答案,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运算的意义(二)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运算的意义(二)教案与反思

总复习——数与代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7课时运算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进行爱国主义、节约意识教育与培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投影片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练习第1题2014年第17届亚运会奖牌榜单位:枚(1)请将上表补充完整。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尝试解答。

第2题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3题为支援灾区的学生学习,实验小学开展了捐书活动。

四年级捐120本,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60本,六年级捐的本数是五年级的3倍。

(1)五、六年级各捐多少本?(2)五年级捐书的本数是四年级的几倍?(3)六年级捐书的本数正好是二年级的5倍,二年级捐书多少本?第4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然后再交流二、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三、布置作业:配练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49页运算的意义
教学反思与点评
1.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学生一直都比较忙碌,忙着提问题,忙着解决问题,忙着总结和发现。

老师在旁边适当的时候引导一下,主动权都在学生手中。

因为都是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解决起来都得心应手,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本节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蕴含了许多总结性的东西。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在设计问题时对于有问题学生考虑得不够多。

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有些跟不上,比较着急。

虽然我把一些环节设计成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仍然感觉节奏稍快。

2.点评:
王老师这节课备课比较充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各个环节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就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再集体交流,是所有的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收获。

特别是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根据图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做的比较好。

但是在第二个环节中,有个别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调动。

学得好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学习程度不太高的学生听的多一些,主动性不够。

如果有时间也让学生先独立提问题或者小组内解决,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