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反腐拉锯战,“人民”不能在口不在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热点:反腐拉锯战,“人民”不能在口不在心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反腐拉锯战,“人民”不能在口不在心。

“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近来一部《人民的名义》火遍全国,戏中各种辛辣、刺激的台词,各类令人咂舌的贪腐桥段和“双面贪官”都成为了民众热议的焦点。

随着剧情的深入,真相的逐步揭开,也将一出浩气凛然的反腐大戏带到观众面前。

反腐败越彻底,党和国家就越充满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始终在路上,从打老虎到拍苍蝇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在全党上下形成。

但也如剧中描述的一般,腐败与反腐败永远处在权力天平的两端,不进则退。

那么如何打赢现实场的反腐拉锯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将人民挂在嘴上,更需要放在心中、行在平时。

剧本借老党员陈岩石之口,向我们反复问了一个“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有人说,“我们从娘胎里来,要到坟墓里去。

”也有人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什么让同是共产党员的我们有了不同的答案?说到底还是在于没有守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

当看到在革命年代,诸如半床被子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让老百姓凝聚起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共识。

如今虽在和平盛世,我们也仍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更当凝心聚力,一往无前。

这就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不忘人民之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不断前行的方向。

“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有绝对的权利。

”剧中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用一句充满讽刺的话语让观众在感到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妙意之后,又生发出阵阵的沧凉。

诚然,绝对的权利代表绝对的权威,但这份权利却不是赋予官员个人或者某个单位、组织的。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再大的权力也应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

对此,每位党员干部都当有“权为民所用”的自我警醒,在工作中不断规范权力使用,接受人民监督,不论身在哪个岗位都应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中心,实现自我净化、自我约束、自我革命,擦亮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以前老百姓看到共产党都说是正义的化身,如今就算是做好事也不信了。

”为什么剧中会出现这样的感慨?说明一些腐败现象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

”近年来,反腐败斗争之所以能够形成压倒性态势,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反腐败是民心所向。

因此,我们也当站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高度,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关切,将反腐败这场顺民意官民心的“大动作”进行到底,不断凝聚起党心民心,厚植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政治基础。

列宁曾说,“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

如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我们当以人民的名义,守政治初心、抓审慎用权、听人民意向,唯其如此,才能在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反腐斗争中,汇聚起最强大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