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咬住春天不松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春:咬住春天不松口
作者:
来源:《晚晴》2019年第03期
咬住春天不松口,咬的是一口春光,吃的是满心笃定,埋下的是吃得了苦的韧劲儿。
春日,咬一口春,便是乍暖还寒日子时,最自在幸福之事。
古人所谓的“不时不食”,大抵是来自对季节流转变化的敏感,对天然食物本身的敬重。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延续着吃时令菜的传统,那种情感上的寄托和依赖是温室里长出的青菜所不能替代的。
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讲究吃萝卜,叫做咬春。
因萝卜味辣,取“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这一天,传统的老北京人,必吃上一口儿春饼炒合菜,不仅为了应“咬春”的典,更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和和美美、顺顺当当儿地生活,正所谓“天地一家春”。
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兴于唐朝。
《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新之意。
也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用荠菜迎春耕做的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宋代宫廷春饼以“薄如蝉翼”而驰名。
何处春来,试烦君向盘中看。
韭黄犹短。
玉指呵寒翦。
早在唐朝,民间就有吃春盘的食俗。
据记载,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演变而来。
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只为了取迎新之意,同时也是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增强抵抗力,以葆健康。
到了宋朝,人们慢慢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盘的习俗一直在坊间流行,但今日春盘的内容已悄悄改变,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
有的春盘还会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根据每个人的喜好,随意搭配。
北方要吃春饼,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春饼和春卷都是古人心目中春的象徵,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春饼是用面烙成的薄饼,卷菜吃。
春卷则是薄面皮包菜油炸而成。
春卷最初是包裹成春茧的样子,后因苏东坡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诗句,改名叫春卷。
古人不只在立春这一天食春饼春卷,春天踏青时也会带上,方便又应景。
(来源:“谁最中国”公微)
小编的话:春到人间草木知,2019年的春天,你咬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