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虚花悟》写的是谁原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曲《虚花悟》写的是谁原文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红楼梦曲《虚花悟》写的是谁原文及赏析
【导语】:
《红楼梦曲十四首(其九)》虚花悟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红楼梦曲十四首(其九)》虚花悟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支曲子是咏贾惜春的。

写她看到贾府的衰败及元春、迎春、探春等人的不幸结局,心灰意冷,看破红尘,认为世间一切荣华富贵都不过是虚幻的镜中之花,暗示其最后出家为尼的结局。

曲名《虚花悟》即对一切荣华富贵皆为虚幻的醒悟。

惜春是贾府“四春”中最小的一个,人称四姑娘。

她是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

她的母亲早亡,父亲“一味好道,只爱炼丹烧汞”,住在城外玄真观,“别事一概不管”,胞兄贾珍又是一个好色之徒。

家庭生活对她来说,已无半点温暖和幸福可言。

贾母见她可怜,“命太太(即王夫人)抱过来养了这么大”。

因此,她虽是宁府之女,却住
在荣国府内。

因她年纪尚小,大观园内结社联诗等许多活动都没有参与。

但小说对其精于绘画却有突出的描写。

抄检大观园时,“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

但是,当人们从她的丫环入画的箱子里搜出其哥哥私藏的银锞子等物时,她却表现得分外镇定,为了怕牵连了她的清白之身,咬定牙将本无大错的入画撵走,并将嫂子尤氏冷嘲热讽了一顿,从此断绝了与宁府的来往,表现了她孤介性僻、“冷口冷心”的性格,为其后来的出家为尼埋下了伏线。

“将那三春看破”二句,写她从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遭遇,看破红尘。

与判词中的“勘破三春”含意相同。

小说中,惜春的三个姐姐都没有好结局,大姐元春贵为皇妃,却死得最早;二姐迎春嫁了个富贵人家,又被丈夫虐待而死;三姐探春更是远嫁海隅,一去不归。

她们虽然都是侯门小姐,公府千金,却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这使惜春深深感到对现实的绝望。

因此,曲中说“桃红柳绿待如何”!三春,为语意双关。

既指自然界的大好春光,又暗寓元春、迎春、探春,同时又以自然界的春天比喻人生的青春岁月。

桃红柳绿,比喻人生的富贵荣华、青春岁月。

这二句大意是说,青春年少又待如何?荣华富贵又待怎样?大有人生幻灭、富贵无常之慨。

“把这韶华打灭”二句,写惜春拚却青春年华,皈依佛门的决心。

韶华,美好时光,指春光。

这里是指美好的青春时光,也即所谓“凡心”。

打灭,拚却、牺牲的意思。

惜春是青年出家为尼,故曰“把这韶华打灭”。

清淡天和,既是指与浓艳绚丽的“韶华”相对的自然界
恬淡平和之气,又是指与贪恋人生欢乐相反的清心寡欲的淡泊宁静的心境。

天和,见《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指自然界的和气。

“觅那清淡天和”,就是皈依佛门,到佛教中去寻求心灵的宁静。

“说什么”、“到头来”二句,接承“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句意,进一步阐发荣华富贵犹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不可凭恃。

“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用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意。

高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诗人将那些倚恃势力而得第承宠者称作“和露种”的“碧桃”、“倚云栽”的“红杏”,虽然也能在“天上”、“日边”盛极一时,但命运终究不会长久,秋天一到便凋谢殆尽。

夭桃,典出《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形容桃花繁盛的样子。

这两句既是对元春、迎春、探春诸女子悲剧命运的隐寓,也是对整个贾府命运的暗示。

(原稿中贾府事败,时在秋天。

)
“则看那”、“更兼着”二句,写人生无常,如梦如寄,最后谁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白杨村、青枫林,互为对仗,代指坟茔。

古人多在坟茔种植松柏、白杨,故诗中多以白杨代指坟地,如《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青枫林,用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句意。

两句用“人呜咽”、“鬼吟哦”、“连天衰草遮坟墓”,写人生归宿,可哀可叹。

“这的是”、“似这般”二句,写惜春历阅世间生死荣辱之后发
出的感慨。

昔日的“夭桃”、“杏蕊”今在何处?眼前所见唯有那白杨村、青枫林中的人哭鬼泣和一片连天衰草遮掩着的一个个“土馒头”,于是发出无限感慨:人生或贫或富,劳碌终身,就像花儿春开秋谢,难逃一死!这的是,即真是、实在是。

生关死劫,佛教视人的生死为关头、劫数,都是命中注定。

这是单指死劫难逃。

末二句写惜春皈依佛门,以求超度凡身,修成正果。

西方,即西天。

佛教源于印度,在我国西南方,故我国古代佛教徒称印度为西方。

宝树,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涅槃修成正果时所在的那株菩提树。

称菩提树为“婆娑”,是清代中国佛教徒的说法。

长生果,即传说中的人参果。

据说长生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又三千年才得成熟,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

但长生果并非菩提树所结,更非婆娑树所结。

这里是将两者附会在一起,用以表示皈依佛门,可以修成正果,求得长生。

《红楼梦》原稿惜春出家在八十回以后。

根据脂批(第二十二回)所示,惜春削发为尼后“缁衣乞食”,生活极为悲惨。

今续书第一百十五回写她在贾府被抄后,到栊翠庵带发修行,且有紫鹃陪侍,成了妙玉的替身,与原稿中“缁衣乞食”的情景颇有出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