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蜗牛日记十二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蜗牛日记十二篇
篇一:观察蜗牛
星期六早上,我写完毛笔字去厨房洗手。

咦,水池上面的墙壁上有一只可爱的小蜗牛。

小蜗牛长得太怪了,它好像没有骨头,全身都是肌肉,身上背着一座淡黄色的、螺旋形的小房子,头上还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只见它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上蠕动,真是太奇妙了!这时,我满怀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墙壁上怎么会有一只小蜗牛?”“可能是你奶奶送来的青菜上面的。

”哦,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小蜗牛是从楼下爬上来的了。

”说完,我就兴致勃勃地拿来一个小盒子,轻轻地把小蜗牛捉下来放进盒子里,小蜗牛顿时被吓得缩进了小房子里,一动不动。

于是,我就拿水来给它喝,又拿青菜叶给它吃……嘿,这个小东西却不领情,任我用尽各种方法“诱导”,它还是不肯把头伸出来,不吃不喝的,急死我了!一直到下午,小蜗牛还是紧缩着,哎,像这样下去,它一定会没命的。

看着可怜的小蜗牛,我难过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还是把小蜗牛放了吧。

它可能是想妈妈了。

好孩子,这就对了,小蜗牛本来就属于大自然的。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

后来,我把小蜗牛送回了广场的草地上,奇妙的小蜗牛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许多,仿佛在对我挥手道别:”谢谢你,小主人!“不一会儿,小蜗牛便消失在草丛中。

篇二:观察蜗牛日记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见了几只蜗牛。

我便观察起它们来了。

蜗牛的头上长着直直的触角。

它圆圆的眼睛似乎长在直直的触角上。

它的背上背着一个又圆又大的“房子”,卷成圆圈的花纹印在蜗牛大大的“房子”上。

它没有可以活蹦乱跳的脚,它只能慢慢的往前爬。

我打算让所有蜗牛比一场爬行赛,距离只有两格瓷砖格子。

蜗牛刚开始方向感都还可以。

可是过了一会儿,蜗牛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前进,有一只蜗牛往左爬行,一不小心,它掉到台阶下去了。

我连忙跑下去,心里在为它担心:它会死掉吗?等我到了台阶边,我看到它淘
气地贴在台阶的边沿上。

我慢慢把它们拾起来,装进了瓶子里,放入小水池里。

天色不早了,我们一起睡觉去了。

篇三:观察蜗牛日记
今天,我又来观察蜗牛了,蜗牛已经渐渐长大了。

上次我看见它的时候它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现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我又组织它们进行爬行赛。

我想看看它们长大了,速度有没有变快?我观察了很久,感觉它们的速度还是那么慢。

我想蜗牛可能饥饿过度跑不快。

于是我拿来了充足的食物——菜叶和面包屑,蜗牛爬得慢吃东西的速度也很慢,过了好久食物才有所减少。

好容易等它们吃饱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来。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蜗牛是长大了,但是速度却没变快。

观察身边的东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如果不信你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观察的乐趣。

篇四:观察蜗牛日记
前天下楼的时候突然发现地上出现了很多的蜗牛,这种久违了的可爱的小动物,连续几天的雨水给了它们舒适的生长环境,所以都出来活动了,呵呵。

于是昨天趴在草丛里抓到了三只活的带回了家,嘻嘻。

这三只个头正好是大中小三个号,我分别给它们取了名字:大牛、二牛和小牛,哈哈。

回家后在网上搜了搜如何饲养蜗牛,原来蜗牛吃的东西还不少呢。

蔬菜、水果甚至吃纸。

据说它吃的什么颜色的食物拉的便便就是什么颜色的,真有意思。

我找了个空瓶子,垫了些泥土上面铺了些叶子,这就是它们的家了。

一开始它们还不太习惯,尤其二牛和小牛总是往外爬,大牛比较懒很爱睡觉。

我虚掩着盖子,给它们留些空隙,大概是爬累了,两个小家伙都贴在瓶盖上睡了。

晚上小家伙们已经排了不少便便,而且很活跃。

我开心地让它们在手指上爬,时不时碰碰它们的触角。

其实蜗牛有四个触角,上面二个比较长,不知道是不是用来观察的,下面二个短的,可能是用来探测近处物体的吧。

不知道它们会不会长大呢?我跑去洗了个桃子,把一些肉肉放到瓶子里,咦,它们真去吃了耶,而且吃的还挺快呢。


知道它们的嘴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吃进去的呢?真奇妙~~ 今天早上起来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它们,咦?怎么都没了?瓶盖盖着呢,不可能跑出去啊。

我扒拉扒拉土,哈,原来它们都躲在土里面睡大觉那!第一次知道原来蜗牛是在土里睡觉的,真有意思。

我的牛牛们快点长大吧,最好再生些小牛牛出来,不知道你们怎么分公母的?我要上网查查。

篇五:观察蜗牛日记
一场大雨过后,我在我家的院子捡了一只小蜗牛。

突然,一不小心我的手指碰了一下蜗牛的触角,它的触角迅速缩了回去。

我想这是怎么回事啊?于是,我把蜗牛放到树叶上带回了家。

回到了家里我就迫不及待的去试验,想弄明白做到怎么回事。

第一次试验:我把它放在桌子上,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一开始它趴在树叶上一动不动,过了许久,它才慢慢的伸出头来,触角也慢慢的伸展出来,左顾右盼的看来看去,好像是在寻找什么。

第二次试验:我轻轻的吹了口气,它的触角迅速缩进头里。

哈哈,真好玩。

经过反复的试探它的触角,我发现,蜗牛的触角无论碰到什么东西,它的触角都会立即缩进去,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它的触角会缩进去。

第三次试验:为了弄明白,我上网去查询相关资料知道了,它的触角一对长一对短,在长触角顶端有一个小黑点,那是蜗牛的眼睛,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

蜗牛的触角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来触摸着行路的。

蜗牛在走路的时候,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

但是,它真正缩回去的原因,是为了自我保护。

我终于弄明白了蜗牛的触角缩进去的原因了。

篇六:观察蜗牛日记
我养了一只可爱的蜗牛。

我很喜欢它,也经常仔细的观察它。

我发现它的身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头部、腹部和壳部。

先说说头部吧:它的触角非常长,触角上的“黑珍珠”就是它的眼睛;在它的触角下面还有两条更小的触角,那张小的不能再小的嘴巴就长在小触角下面,与其说是嘴巴倒不如说是一条缝来得更形象。

再说它的腹部吧:它走
路主要靠腹部,人们称之为“腹足”。

而且,它走路非常有趣,能像吸铁石吸住金属一样吸住物体,再伸展长长的身体,像一名战士一样匍匐前进。

并且,还会一路留下一条长长的黏液,还时不时的拉点“便便”,以证实自己曾“到此一游”!人家说蜗牛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我发现我的蜗牛是右旋的。

到网上查了资料,我得知: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

它喜欢潮湿、阴暗、疏松的环境,还爱吃菜叶。

并且,我通过观察发现:它会跟人沟通。

比如:我放学回到家和它说话,它嘴巴一动一动的,像在回应我,可惜我听不懂它在说什么。

呵呵,我的蜗牛真聪明。

我爱我的聪明小蜗牛,你呢,喜欢吗?
篇七:观察蜗牛日记
前几天下了一场雨,竟让我遇到了这个小家伙———蜗牛。

我如获至宝地把它带回家。

我一回家,就找出了一个原来装湿巾纸的瓶子,铺上一层土。

在泥土上,也放了几片嫩绿的叶子,蜗牛的家就建好了。

我把小蜗牛放了进去,给它取了个昵称,叫曼曼。

傍晚,我把装曼曼的瓶子连同曼曼一起带下去散步。

我把瓶子一打开,看见了原来像一个个精神饱满的战士的叶子,现在已经像一个个伤兵老爷了,嫩叶被啃咬得七零八落。

我心想:蜗牛那么小,嘴更小,估计也没有牙齿吧?它是怎么吃的呢?我为曼曼换好叶子,回到家里我埋头查资料。

可是答案就是和我想的相反。

蜗牛居然是当今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牙齿有25600颗。

我要晕了!还有一条更让我吃惊的是:蜗牛的牙齿有135排,每排有300—350颗!看到这儿,我想:好厉害呀!有那么多牙齿。

不过它真幸运,那么多牙齿,肯定不怕吃糖把牙吃坏了,哎——
我的宝贝曼曼让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

篇八:观察蜗牛日记
我家里养了一只蜗牛,它的壳是土黄色的,上面有黑色的斑点。

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

长触角顶端是它的眼睛,至于短触角嘛,我就不太清楚了。

当我用手指碰它的触角时,它的触角就会
马上缩回去。

过一会儿,觉得没危险了,又伸出来了。

蜗牛白天很懒得,经常躲在菜叶下一动也不动,肯定是在偷懒睡午觉呢!我拿来水盆,把它放在水里,它马上快速地用它的腹足爬出了水面,爬的还挺快啊!上了岸,还有节目等着它呢,我和爸爸找来一根棉线,拉直了横在它的饲养瓶口上面,然后我把蜗牛放在棉线上。

蜗牛用两边的腹足紧紧地夹住棉线,身体倒挂在棉线上,慢慢的向饲养瓶边爬过去,到了瓶边,它很快地向菜叶下爬过去了,原来它又想去睡懒觉了啊。

篇九:观察蜗牛日记
今天早上,我打算捉两只蜗牛做观察实验,从中发现蜗牛的奥秘。

于是,我兴冲冲地跑到了我家的小花园里,开始了“蜗牛捕捉大行动”。

哎!蜗牛这小东西可不好找啊!费了我老半天时间还没找到。

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在一个湿漉漉的墙角找到了它。

“唔,可找到你了,我要带你回去好好研究一番。

”于是我急急忙忙地拿来一个透明的玻璃小盒,把蜗牛装进去,并在玻璃小盒里滴了几滴水,保持湿润,然后带回去做实验。

我首先做的实验是观察蜗牛是吃什么的。

我开始是把几粒米、一片菜叶子和一些面包屑放到小盒里,看看蜗牛究竟吃什么的。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蜗牛,可是小蜗牛动也不动,理里也不理我。

我想,看来小蜗牛大概不喜欢别人看着它吃东西吧!那我先去看看电视吧。

午饭过后,我又继续研究。

我跑到玻璃小盒前,只见盒里的菜叶子不见了,只剩下米和面包屑,还有蜗牛周围的一粒粒黑色的东西,这大概就是蜗牛的排泄物了。

原来蜗牛是吃叶子的,我还以为给什么就吃什么呢。

接下来就是做第二个实验:为什么蜗牛行走时会留下痕迹。

想着想着,我抓起蜗牛朝它的底部看了看,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谁知蜗牛一下子缩了回去。

我自言自语地说:“哎!想研究一下也不行。

”于是,我跑去问在客厅看报纸的爸爸:“爸爸,为什么蜗牛前行时会留下一条痕迹?”爸爸回答说:“其实啊蜗牛腹部有一种能动的肉足,叫腹足,这就相当于蜗牛的脚。

蜗牛行动的时候,腹足下面能分泌出
粘液,减少摩擦,有利于它爬行。

我们看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白色发亮的线,其实那是粘液干了的痕迹。

”“哦,原来是这样。

”我高兴地说。

其实,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总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篇十:观察蜗牛日记
科学课何老师要我们去抓几只蜗牛来观察。

课前我们就去到楼下的草丛里抓蜗牛,一开始我怎么也找不到蜗牛的影子。

我一看王传宾抓了好多只蜗牛,我就跑过去问他是怎样抓到那么多蜗牛的?他告诉我在树枝多的地方刨开土,里面就会有很多蜗牛的。

我按照他说的,找到一个树枝很多的地方把土刨开,真的抓到了好几只蜗牛。

上科学课了,拿着何老师发给我们的放大镜,我开始仔细观察起蜗牛来。

蜗牛的背上背着一个漂亮精致的“小房子”,呈螺旋状,我抓的这几只蜗牛的“房子”都是左旋的,听老师说右旋的非常少见。

蜗牛的身体软软的,就好象没有骨头,总是爱躲在坚硬的“房子”里面。

蜗牛的身子湿湿的,当它爬行的时候,身后总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

我观察到蜗牛有两对触角,何老师告诉我们:长的是蜗牛的眼睛,短的是蜗牛的鼻子。

我还观察到蜗牛身体中间有几个呼吸孔,科学书上说蜗牛就是靠这些孔来呼吸新鲜空气的。

蜗牛的背上还有两个小洞,一个是屁屁,一个是生殖孔,多奇特呀。

最特别的还是蜗牛肚皮上的那些小点点,这就是蜗牛的腹足,蜗牛就是靠它们来爬行的。

蜗牛实在是爬的太慢了,通过观察,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用蜗牛来比喻动作慢的道理了。

我把蜗牛放在采来的新鲜树叶上,想看看蜗牛吃东西的样子,可是我等了很久,蜗牛就是不肯吃,最后等来了下课的铃声,我只好带着这个小小的遗憾结束了这次科学观察课。

观察蜗牛真的是太有趣了,我以后还会继续观察可爱的蜗牛的。

篇十一:观察蜗牛日记
蜗牛是一种软体甲壳类小生物。

它爬行的很慢,背着一个大大的“房子”,呈螺旋状,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左旋的非常少见。

我把十几只蜗牛装在塑料碗里,拿出最大的一只放到另一个碗里,找来放大镜,开始观察。

听说把蜗牛放进水里,就可以使它探出头来。

恰巧,这只蜗牛被我吓得把头缩进去了,我打了一些水,往里面倒。

不一会儿,蜗牛就乖乖地探出头来,并伸出两个长长的触角。

我仔细地用放大镜观察它。

发现,蜗牛的下腹部有很多点点,这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我又继续观察,发现蜗牛的壳上还有一个小洞,这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于是,我带着这两个疑问来到妈妈面前询问。

妈妈回答说:“蜗牛腹部下面的小点是它的腹足,蜗牛就是依靠这些腹足爬行的,壳上的洞是蜗牛的气孔呀!”“噢!”我恍然大悟。

爷爷告诉我,蜗牛通常是晚上出来活动。

因为它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所以一般太阳下山后才出来。

它慢慢地爬到青菜叶子上,伸出触角轻轻地尝一尝味道,再慢慢地开始美餐。

通过观察,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蜗牛的小知识。

篇十二:观察蜗牛日记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要我们观察蜗牛。

于是我回家后就到花园里去寻找。

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这种小东西。

最后,在爷爷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潮湿的墙角里找到了两只小蜗牛。

本来在课堂上听了老师讲蜗牛,我就感到很新奇。

现在看到了真的蜗牛,我要把它仔细地观察一番。

它们的背上背着一个漂亮精致的“小房子”,柔软的身体就藏在这个房子里。

我把它们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开始观察。

我发现蜗牛好像没有骨头,身体柔软,全身湿漉漉的。

头部有一对螺旋形的触角,对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应。

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暴晒,它们很快就从用薄膜封闭着的“门洞”里出来了,这说明蜗牛非常害怕强光的直射。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在阳光下闪烁。

这说明它行走时需要润滑。

可是,蜗牛的嘴在哪儿呢?我找来一个放大镜仔细地看才发现一个很小的圆点,我想蜗牛一定吃得很慢。

于是我做了一个实验。

我拿
来一片菜叶放在盒子里,把蜗牛捉来让它吃。

我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看到它吃菜叶,我就把盒子盖严,去睡午觉了。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蜗牛把叶子快吃完了。

但我始终没有看见它吃东西,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

我再仔细一看,盒子里有许多黑色的小颗粒,放菜叶时并没有这些东西,那一定就是蜗牛的排泄物了。

我大概睡了三个小时,这说明蜗牛是在黑暗中吃东西,而且吃得很慢。

蜗牛真是一种神奇的小动物,特别是他那背在背上的保护着它的“小房子”,给人留下极其美好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