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管理区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的一项是()(2分)
A.休憩( qì)锲而不舍(qì)瞥见(piē)惴惴不安(zhuì)
B.楠木(nán)悖谬(bó)渺茫(miǎo)诓骗(kuāng)
C.阴霾(mái)彬(bīn)彬有礼玄虚(xuán)脊梁(jǐ)
D.淅(xī)沥琼(qóng)楼玉宇疮痍(chāng)涸(hé)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A项“锲而不舍”应读作“qiè”;B项“悖谬”应读作“bèi”;D项“楼玉宇”应读作“qióng”;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温文而雅无边无银恹恹欲睡屈曲盘旋
B.揠苗助长纵横绝荡浮想连翩声色俱厉
C.死心蹋地未雨绸谬绫罗绸缎一泻千里
D.急不暇择不屑置辩妙手偶得光彩熠熠
【答案】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
B.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
C.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
..
复燃
..。
D.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
....般地冒了出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D项“雨后春笋”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用在这里不恰当。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1)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
(2)是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稼丽的春天躺在的晨光里。
(3)我囚住这绿色如同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A、动荡静穆幽囚
B、动荡肃穆监禁
C、回荡静谧禁锢
D、荡漾肃静禁闭
【答案】A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 ________,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结地区。
②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
③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
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
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
⑥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
⑦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A.①⑦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⑦④⑤⑥
C.①⑦③②④⑤⑥
D.⑦①②③⑥④⑤
【答案】D 2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修改病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2)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答案】(1)可在句末添加“的服务”。
2分
(2)可去掉“和质量”,或者改为“提高了信息流通的质量”。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1)成分残缺;(2)词语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仿写,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2分)
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要注意格式句式字数的与例句一致。
本题要求引用诗句写出“信念”的意义,所选诗句要包含“信念”这一内涵。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名著(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
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①本书的作者是谁?②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③什么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
答:
【答案】(1)奥斯特洛夫斯基1分(2)冬尼娅(1分)(3)筑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及重要人物的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9.古诗文默写(13分)
①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江晚正愁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应有恨,?()
⑤,青春作伴好还乡。
()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杜牧《泊秦淮》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秋水》中极言黄河之开阔的句子是“,不辩牛马。
⑨苏轼《水调歌头》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每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景公致廪丘致:
(4)孔子辞不受辞: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2.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
14. 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文可以吗?为什么?(3分)
【答案】
10.答案:(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1分)(3)给,赠给(1分)(4)推辞,拒绝(1分)
11.(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我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2分)
12.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3分)
13.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
14. 可以。
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
3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何加:何是什么,加是益处,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1)谓是叫做,本心:善恶之心。
(2)闻,是听说。
“之”是“的”。
,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乡”与“今”的对比,是对比论证,作用是突出强调了“义”的重要性。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3.
试题分析:从“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看出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能证明甲文的观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因此是可以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4分)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5.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分)
16.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2分)
答:
【答案】
15.白云堆深林 2分
16.示例l: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
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2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离不开景、情、境的分析。
诗歌的意境静、清、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远处,早晨的山林,干净清爽,幽深宁静,白雾升腾、卷曲,形如白云堆,雪白明丽,与苍翠的山林辉映成趣,将山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迷人。
鸟鸣声声,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使原本清净的山林,显得更加清幽。
“白云堆”写出环境的清幽,“深林”写出幽深宁静的气氛。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试题分析: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诗词的标题、背景、注释,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
诗歌中描绘的樵夫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
樵夫早出晚归,一边拾柴,一边欣赏山林中的美景,还有鸟雀、蝴蝶、野花陪伴,不孤独,也不寂寞,生活中有鲜花、有“蝴蝶”,甚至有美好的“风景”,追求的是平淡、真实、随心如愿的自我。
这样的生活,在尘世中是无法找到的,当然也是闺阁生活无法比拟的。
作者描写樵夫的美好生活,托物言志,点出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23分
老师! 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
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
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
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
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
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
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
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
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
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
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
望着
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
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
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17. 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
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4分)
18. 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5分)
19.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5分)
20. 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5分)
21. 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
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4分)
【答案】
17.(4分)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逃课”“捉蚜虫”“顶撞”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8.(5分)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
(2分)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3分)
19.(5分)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2分)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1分)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2分)(可以不分析,直接答含义即可)。
20.(5分)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
(2分)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1分)子女成才,家庭幸福(1分)。
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1分)。
21.(4分)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2分)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
(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相关内容概括能力的考查。
文章第⑥⑦两段着重回忆了初一时一个酷暑天,自己没经老师同意,擅自带同学到棉花地里捉蚜虫,被老师发现后还强词夺理的事,概括时,要语言简洁,不要漏掉“逃课”“捉蚜虫”“顶撞”等关键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标题鉴赏能力的考查。
文章标题是由两个“老师!”的感叹句组成了一个反复修辞,所以,我们可从修辞和情感的角度来赏析,只要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能力的考查。
划线句写的是老师离开时的情景和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老师的形象永远铭记在自己心中的崇敬之情。
解答时,围绕此意组织语言。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关键句子含义理解能力的考查。
句子中的“清寂”指的是老师清苦的一生;“暖意”指的是后来的事业有成、子女有成;“寒凉”指的是一生的艰苦奔波,解答时,可紧抓这些关键词来组织语言。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答这题,要通读全文,根据回忆老师的感人事迹来概括,要语言通顺流畅,言简意明。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17分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⑴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
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
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
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
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⑶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
”说完后一脸得意。
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
”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
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
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⑷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
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
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
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⑸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
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步。
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选文有改动)
22. 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3分
23. 选文第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24. 请围绕中心论点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分
25. 选文第⑴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6. 读了本文后,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分
【答案】
22.(3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23.(4分)举例论证,(2分)举了莫泊桑在福楼拜教育下,专注于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4.(3分)王羲之一生专注于书法,在书法上造诣极深,被后人誉为“书圣”。
(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专注于历史研究,完成了“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
25.( 3分)举李国修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6. (4分)示例一: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集中注意力专心做那件事。
例如:我学了五年围棋,但棋艺一直不理想,原因就是我同时又参加了书法、乒乓球特长班,分散了注意力。
示例二:要想把一件事做好,没有兴趣是不行的。
例如:我学了六年钢琴,结果六级也没过,因为学钢琴是妈妈的主意,我毫无兴趣,上课时根本不用心。
【解析】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议论的的论点把握。
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
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
本文在结尾总结出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
根据具体内容判断。
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本文第三段就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
试题分析:所举事例要围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这一论点,举名人的事例,语言概括简练即可。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