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4期183
·药物与临床·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树卿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14)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芬太尼在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于手术结束前20min时,对研究组患者给予3μg/kg的芬太尼静脉滴注,对对照组患者给予0.05mg/kg氟哌利多+1μg/kg 芬太尼静脉滴注。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及术后疼痛程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比,(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中追加药量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芬太尼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芬太尼;疼痛程度
中图分类号:R781.6+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4.168
0 引言
为了探讨芬太尼在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

排除标准:具有肝肾功能受损、心脑血管严重疾病,对阿片类药物过敏及药物成瘾史的患者。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7~49岁,平均年龄(3
2.47±8.3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
3.81±9.23)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min给予0.5mg阿托品进行肌注,入室后构建静脉通道,给予0.4mg/kg咪唑安定,2mg/kg异丙酚,0.5mg/kg阿曲库铵及4μg/kg芬太尼进行表面麻醉,气管插管之后进行机械通气,控制潮气量为10mL/kg,呼吸频率控制为每分钟12次,呼吸比为2:1,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1L,术中给予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维持,浓度设置为0.8~1MAC,给予2~3mg/(kg.h)异丙酚采用微量泵进行持续静脉注射,并按照患者的手术情况给予0.1~0.2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注射,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加用阿曲库铵,使呼吸末CO2和SPO2维持于4.66~5.86kPa与95~100%。

在手术结束前20min时,对研究组患者给予3μg/kg的芬太尼静脉滴注,对对照组患者给予0.05mg/kg氟哌利多+1μg/kg芬太尼静脉滴注。

手术结束前所有患者均停止泵注异丙酚及吸入异氟醚,术毕停止泵注瑞芬太尼。

待患者可以对口头指令进行反应后将气管插管拔除,若患者拔管后表示具有严重疼痛情况时,给予0.5μg/kg的芬太尼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拔管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①0分:无疼痛;②1分:具有不明显的隐痛;③2分:轻度疼痛;④3分:较为疼痛,且具有显著的不适感;⑤4分:具有剧烈疼痛,要求进行治疗;⑥5分:具有无法忍受的极其剧烈的疼痛,必须要立即进行治疗。

其中轻度疼痛或无疼痛为0~1分;中度疼痛为2~3分;重度疼痛为4~5分[1]。

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需再次追加芬太尼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 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χ—±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比。

从表1可看出,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比,(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从表2可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追加药量次数对比。

研究组中有4例(10.0%)患者术后追加芬太尼,对照组中有21例(52.5%)术后追加芬太尼,组间比较,(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瑞芬太尼具有麻醉起效快、清除迅速及长期输注无积蓄等优点,其麻醉效果已获临床认可,并在临床上获得了非常广泛的使用[2]。

因此,在疼痛出现之前进行及早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芬太尼的优点主要在于镇痛效果较强、可维持较长时间,呼吸抑制作用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在心脏麻醉、麻醉诱导及术后镇痛中均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优越性[3]。

综上所述,芬太尼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肇端,周汾,闫雨苗,等.心脏手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与芬
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效果的比较:Meta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7):860-862.
[2] 骆宏,杨恒,胡友洋,等.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
痛觉过敏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10):1213-1216. [3] 王赫,王玲玲,马虹,等.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
早期疼痛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1):1040-1043.
表1 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比组别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
研究组408.72±4.1412.27±3.0214.35±1.57对照组409.05±3.6112.95±2.8714.02±1.97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组别n轻度或无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研究组4033(82.5)4(10.0)3(7.5)
对照组4015(37.5)11(27.5)14(35.0)
χ2-42.187510.051322.5957
P-0.00000.0015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