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梁 育,韩文龙,喻文球,王万春(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关键词] 银屑病;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 R75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0)16-2073-02 银屑病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典型皮损是在红斑基础上附有银白色鳞屑,搔抓之后有薄膜及露珠样的出血点,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是因为外感邪气与肌腠相搏而引起的病理变化。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尚处在不确定阶段,所以治疗上取得的结果差强人意。

而传统的中医运用中医辨证以及其特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彰显出了独特的优势。

现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 治疗进展1畅1 内治法1畅1畅1 辨证论治 张志礼将本病分为3型:血热型相当于银屑病的进行期,治疗用白疕一号方加减。

血燥型相当于银屑病的静止期或消退期,治疗以白疕二号方加减。

血瘀型多见于顽固性银屑病,治疗用白疕三号方加减[1]。

朱强伟[2]将本病分为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风湿热型(关节型)、热毒型(脓疱型)、血热兼热毒型(红皮病型)。

用基础方“五虎除癣汤”(乌蛇10~15g,白蒺藜10~20g,川连6~10g,白藓皮10~15g,黄柏10~15g,鸡血藤15~30g,连翘15~30g,土茯苓30g)随症化裁。

结果:寻常型132例,总有效率100%。

脓疱型38例,总有效率99.4%。

红皮病型24例,总效率99.8%。

关节型8例,总有效率99.8%。

宋海潭[3]将本病分成3型:血热风燥型药用生地、丹皮、金银花等,血虚风燥型药用当归、玄参、苦参等;血瘀风燥型药用生地、三棱、莪术等。

治疗108例,治愈61例,好转3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7%。

张颖[4]辨证分型治疗银屑病280例,血热风盛型169例,血热风燥型75例,血瘀风燥型36例,总有效率85.71%。

1畅1畅2 中医复方治疗 刘泳涛[5]用消银方治疗银屑病46例,并与对照组40例单纯服迪银片进行比较,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综述·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王超颖,张慧敏(指导老师)(上海中医药大学 曙光临床医学院,上海 201203)1 T细胞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1.1 Thl/Th2细胞。

Thl/Th2细胞在正常机体内是保持平衡状态的,当其平衡状态因某种原因被打破时,就会出现“Thl/Th2漂移现象”,也就是一方细胞群功能被抑制,而另一方功能得到加强[1]。

相关研究表明,在一般的银屑病患者中会伴有Th1分化增强的现象,具有典型性。

将Th1细胞因子推向Th2能够使炎症反应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1.2 Th17细胞。

Th17细胞(图1)其得名于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是T细胞亚群中被新发现的一种细胞。

起初Ustekinumab(优特克单抗)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后来李玲玲[2]等发现患者病灶部位IL-12和IL-23并非呈现出高表达,因此提出优特克单抗是因其对IL-23的拮抗作用而发挥出的显著疗效。

而与IL-23密切相关的因素是Th17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周婧[3]等对病灶区域T 细胞的分布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TH17细胞是联合诱导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与IL-6分化而来的结论。

Zhang M[4]等研究指出TGF-β1等细胞外因子与STAT以及RORγt等细胞内信号共同作用,可以对Th17细胞的分化产生诱导作用。

Th17细胞对IL-23R的表达,可快速诱导Th17细胞对DC 细胞等分泌的IL-23的反应,并活化增殖大量的Th17细胞,且通过Th17与IL-23细胞表达的IL-23R相互融合来对Th17细胞的存活加以维持,同时加速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5]。

在银屑病的炎症反应中,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TNF-α、IL-17等其他细胞有着至关重要的对炎症免疫的作用。

Sun L[6]等检测发现相较于正常人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银屑病患者的比例会更高,而接受依那西普或者英利昔单抗治疗后血清中IL-17水平以及Th17细胞比例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银屑病治疗的新进展

银屑病治疗的新进展
轻度为疾病不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能将疾 病的影响最小化,不需要治疗;治疗措施没有 已知的严重不良反应;<5%体表面积。
中度为疾病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期望治疗 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不良反应最小; 2%~20%体表面积受累。
重度为疾病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对有最小不 良反应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愿意接受影响生 命状态的不良反应而缓解或治愈疾病;>10%体 表面积受累;其他因素: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疾 病的部位(如面部、手足、指甲、生殖器),症 状(疼痛、紧缩感、出血、剧烈瘙痒),关节病/ 关节炎。
单用效果不明显;与 糖皮质激素联合减轻 鳞屑
20%体表面积以上应 用可能发生水杨酸中 毒
表2 糖皮质激素的效能分级
级别
效能
药名
1级
超高效
二丙酸倍他米松、丙酸氯倍米松、双醋二氟
拉松、丙酸氯倍他索
2级
高效
曲安奈德、二丙酸倍他米松、去羟米松、氟 轻松、哈西奈德
3级
中高效
二丙酸倍他米松、戊酸倍他米松、丙酸氟替
一、银屑病严重程度的评价
2.疾病严惩程度评价需个体化。如果银屑 病导致患者窘迫、焦虑、严惩瘙痒或疼 痛,影响交往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学习、 运动或关节受累,则认为是重度银屑病。
从皮肤科医师的角度看,如果银屑病面积
广泛、红皮病、广泛脓疱病,或特殊表
现如头皮、皱褶和肢端受累而患者又非 常关注,则认为是重度银屑病。即BSA >10%(10个手掌的面积),或PASI> 10,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10即为重度银屑病。
四、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
(一)光疗:对皮损分布广泛而外用药抵 抗的患者可考试光疗。最简单的方式是 天然疗法,正式的光疗包括宽谱UVB、 窄谱UVB(311nm)、PUVA,窄谱 UVB疗效较好。

银屑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银屑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银屑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因皮肤代谢障碍而产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伸侧,头皮及背部,以表皮过度增殖、伴角化不全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在我国的人群发病率由1984年的0.12‰上升至近年的0.72‰[1],存在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

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1发病机制1.1遗传因素自从Rusell等在1972年首次报道了HLA一B17与银屑病明显相关,随后的数十年里银屑病与不同的HLA抗原之间的关系被频频报道[2],HLA系统中Ⅰ类抗原A1、A13、A28、B13、B17、B37、B57和Cw6以及Ⅱ类抗原DR7等均被证实与银屑病相关,特别是Cw6的相关最明显。

研究显示,HLA-CW*0602等位基因与银屑病相关度很高.其杂合等位基因的相对风险为8.9,而纯合等位基因的相对风险则高达23.1,说明家族遗传在银屑病的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我国,张学军等研究人员曾经对中国汉族人群寻常性银屑病的HLA-I、Ⅱ类基因进行研究,发现HLA-A26、B13、B27、B44、B57、CW*0602DQA1*0104、DQA1*0201、DQB1*0201位点与中国汉族I型银屑病呈明显的正相关,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的银屑病易感基因或者是与易感基因相连锁的基因位点,而HLA-DQAl*0501、A2、A66、CW*0304则被发现与银屑病的发病有明显的负相关,它们可能具有阻止汉族人发生银屑病的作用。

1.2炎症介质1.2.1一氧化氮 (NO)NO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和免疫调节分子日益受到关注,它可在皮肤多种细胞中合成,已有多种证据表明,NO能和催化NO产生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银屑病皮损中有病理性表达,NO可致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炎症介质渗出,参与银屑病炎症反应的调节,同时能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活化,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增殖及新血管形成。

银屑病治疗药物发展现状、研发进展和市场趋势

银屑病治疗药物发展现状、研发进展和市场趋势
Incyte Bristol–Myers Squibb
/Pharmacopeia Anacor
Can-Fite UCB
局部 口服
局部 口服
维生素D衍生物 磷酸二酯酶-4、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
白介素-6、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抑制剂 杰纳斯相关激酶抑制剂 P38促细胞分裂素激活的蛋白激酶抑制剂
参考文献 1 申艳红,张文升,刘启宾,等 . 环磷腺苷的合成[J].中
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3) :132-133. (收稿日期:2010-01-12)
上海医药 2010年 第31卷 第4期
179
海外参考
表3 2008年银屑病治疗用主要商标名药的全球销售额
分类 局部用药物*
商标名(通用名) Clobex(氯倍他索,clobetasol)
(clobetasol,如 Galderma 公司的 Clobex 等)和倍他米松 (betamethasone)是大多数轻至中度银屑病患者的基础治 疗药物。其它常用的银屑病局部治疗用药物包括 Leo 制 药公司的钙泊三醇(calcipotriene/Dovenex)、Allergan 公
司的他扎罗汀(tazarotene/Tazorac)等类维生素 A 类物质 和 Warner Chilcott 公司的钙泊三醇 - 倍他米松复合制剂 (calcipotriene-betamethasone/Taclonex) 等( 表 3)。 这 些 局部用药物的疗效并不相等,但通常都较安全,尽管长 期使用仍会导致发生某些副反应。
2.37
Enbrel(依他西普,etanercept)
11.00
Humira(阿达目单抗,adalimumab)
7.85

皮肤病治疗进展汇报

皮肤病治疗进展汇报

皮肤病治疗进展汇报皮肤病作为一类常见的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皮肤病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这篇汇报中,我们将对近年来皮肤病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和新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在药物治疗方面,新型生物制剂的出现为许多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以银屑病为例,过去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维 A 酸类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如今,针对特定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7 抑制剂等,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这些生物制剂能够精准地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关键靶点,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皮肤症状和生活质量。

在湿疹的治疗中,新型的小分子药物也崭露头角。

例如,JAK 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和瘙痒症状。

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这类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

此外,免疫调节剂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环孢素在治疗重症银屑病、天疱疮等疾病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缓解病情。

二、光疗技术的改进光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在皮肤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仍然是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308 准分子激光在治疗局限性白癜风方面显示出了更高的精准度和疗效。

它能够更集中地照射皮损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皮肤的损伤。

同时,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某些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在皮损部位涂抹光敏剂,然后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能够选择性地破坏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

三、手术治疗的创新对于一些皮肤良性或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例如,Mohs 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时,能够更精确地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皮肤,降低了复发率。

银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银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银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它的发病率相当高,据统计,全球患者人数接近1亿,其中我国患者数超过2000万,成为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

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出现异常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异常和角质过多的现象,导致皮肤出现斑块,常伴有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身体上的负担。

银屑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有研究认为,它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目前已知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遗传基因和家族史是银屑病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感染、药物、毒素、心理因素等,它们都可以影响角质形成和细胞增殖,从而诱发银屑病。

免疫因素直接影响着病变部位以及它们发作和缓解的时间,因此在银屑病的治疗中也尤其重要。

目前,对于银屑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两种方式进行治疗。

外用药物主要以角质溶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类似物、钙调蛋白抑制剂等为主。

这些药物都可以有效地缓解银屑病患者面对的瘙痒和病变。

内服药物则以治疗病因和调节免疫系统为主,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甲基泼尼龙、长春新碱、阿伦莫德等。

不过,这些治疗由于存在一定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在接受治疗时应仅由专业医师开给患者。

新研究显示,一些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可以产生长期的治疗效果。

例如,和黄芪和葛根精华混合涂剂(BFOA)一种新的中药,被证实为具有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银屑病的效果。

该药物可通过促进表皮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强其内在防御功能,促进血清中干扰素的降解等机制,从而对银屑病进行治疗。

近年来,一些非药物治疗,如光疗和光动力疗法,生物制剂疗法以及手术切除等,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银屑病,并逐渐认识到和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等。

例如,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s) Rs755793在银屑病多发性致死性关节炎和外周心脏病毒血清型HI缺损病毒和百草枯敏感性中从已知转录的信号 (GWAS) 关联位点上被鉴定为新的可能遗传位点。

中医对银屑病研究治疗的新进展

中医对银屑病研究治疗的新进展
42 两纽 总 疗 效 比较( 裹 2 ) 如
Hale Waihona Puke 逐渐消退 , 恢复到正常肤色。 少数严重的痤疮患者或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 方法不得当, 可遗留继 L瘢痕疙瘩或永久性色素沉着。 生 还有少数患者, 其
痤疮 可发展 到 颈项 、 肩背 、 至 全身 。 甚
治疗前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 .%, 33 对照组有效率为8 .%, 6 7 两组比较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S e dcl n s h dc e 0 年第 9 ek Mei dA kT e aA Mein 2 1 i 1 卷 第 1期 1
8 7
4 治 疗 结果
41 主要症状 疗效 比较
52 转 归 及 预 后 .
痉疮 是发生于 毛囊 皮脂 腺的慢 性 炎症 }疾 病 , 生 缠绵难 愈 , 多见于青 少 年及 油性 皮肤的 人群 。 度痤疮 —般 预后 良好 , 正确 的方法治疗 , 部分 轻 经 大 患者都 能痊 愈。 分患者 面部会 留有 色素沉 着 , 般在3 部 但— 个月至半 年 内会
柏 、 参 ( 为人参 )甘 草 。 中, 党 原方 、 其 枇杷 叶、 桑白皮 清泻肺 热 , 为君 药 ; 共 黄 连 、 柏 清热去湿 , 解毒 , 黄 泻火 为臣药 ; 补气 生津 , 党参 防止上述 药物攻 伐太 过, 药; 为佐 生甘草 既 能清热 解毒 , 又能调和 睹药 , 使 药。 为 全方配 伍 , 共奏 清泻 肺热 、 除疹 之功 效 。 疮 患者 由于 内分泌 失调 , 会出现 便秘 、 祛湿 痤 常 口
【】 赵辨 , 1 临床皮肤 病 学 , 苏科 学 技术 出版社 , 三版 。 江 第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 2 s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

银屑病治疗研究取得新进展

银屑病治疗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互关系 。
研 究 结果 : 现 了 4 个 在 鼻 咽 癌 发 1 和非 癌 性 鼻 咽炎 组 织 之 间 差异 表 达 的
mi N s 在 t iigst 鉴 别 出 5个 R A。 r nn e 中 a mi N s 记 , 与 D S显 著 相 关 。 研 R A 标 均 F
属肿瘤 医院副 院长 , 疗科教授 , 放 博士 生 导师, 主任 医 师的 马骏 。主要 研 究方 向
靶 基 因 mR A特 异 性 的 碱 基 互 补 配 对 , N
析对 第二次从 3 2个样本 中随机选 择的 1
16个 样 本 进 行 了 m R A 标 记 验 证 。 5 iN s 最 后 对 来 自 四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的 1 3 5个
研 究 人 员 近 日在 鼻 咽 癌 研 究 中进 行 了
当前 已有大量研 究发现 了可作为 多 种 癌症 类 型预 后 生 物 标 记 的 m R A , i N s 新 研 究 的 目的 旨在 鉴 别 出 与 鼻 咽癌 患
者 预 后 相 关 的 mi N s 研 究 人 员 对 来 R A。
为鼻 咽癌的放射 治疗机鼻 咽癌的分层综
合治疗 。
vl a o e 和 idp n e t e 中 高 风 ai t nst n ee dn t di s
高 的国 家 , 而广 东 、 广西 、 南 等地都 是 海 高发 区, 发病率 比其他大部 分 国家 、 区 地
高 10倍 以上 , 0 因此鼻 咽癌有 “ 东 癌” 广
之 称。
2 年 6 第 2 第 1 期 01 2 月 卷 1
研究进 行鼻咽癌表达谱分析
来 自 中 山 大 学 肿 瘤 防 治 中 心 的 mi N R A是 一 类 长 度 在 1 - 4个 核 苷 酸 92 ( t 左 有 的 内源 性 非 编码 小分 子 单 链 n) R A, N 在进 化过程 中高度保守 , 能通 过与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谢谢观看
银屑病的病因机
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方面。首先, 遗传是银屑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银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且 多种基因与银屑病发病有关。其次,环境因素如感染、精神压力、药物等也可能 诱发或加重银屑病。此外,免疫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为特征。目前 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本次演示将重点介绍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的银屑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和基因治疗等。生物 制剂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药物,通过阻断或调节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多种生物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 细胞介素抑制剂等。这些生物制剂主要是针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进行调节,具有 靶点明确、疗效显著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3、血管生成:银屑病病变中,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生长因子如 VEGF、HIF等,以及一些细胞因子如TNF-α、IL-1等都参与了血管生成的调控, 因此,这些靶点也是银屑病治疗的重要方向。
二、药物研发进展
1、生物制剂:针对上述治疗靶点,生物制剂是当前银屑病药物研发的热点 之一。例如,针对IL-17、IL-23等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治 疗。此外,针对其他炎症通路如JAK-STAT、MAPK等也在积极研发中。
2、小分子抑制剂:针对炎症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也是银屑病药物研发的重 要方向。例如,针对JAK-STAT通路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细胞凋亡调节剂:细胞凋亡调节剂的开发也是银屑病药物研发的重要方 向。其中,一些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如针对caspase-8和caspase-3的药 物。

银屑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银屑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银屑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摘要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细胞肥厚、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等,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银屑病患者病情反复,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综述银屑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新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和治疗依据。

关键词银屑病;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治疗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全世界患病率为1%~2%,主要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细胞肥厚、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等,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其与遗传、感染、免疫及精神等相关,但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银屑病患者不仅有皮肤和关节受损,常伴发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治疗过程漫长,且效果差,易反复,给患者的精神和身体造成重大压力和痛苦,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不安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水平,因此调查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来提高人民群众对该病的认识,同时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皮肤科亟待突破和解决的课题。

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采用多种不同治疗方法,达到控制疾病发展、并发症的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就该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新进展综述如下。

1 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关于银屑病发病率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美国一项基于6万人的研究中发现银屑病年发病率为60.4/10万,发病高峰年龄阶段为6~70岁。

1984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估计当时发病率为12/10万[1]。

银屑病患病率与人群、地理位置、环境等有关。

欧洲白人患病率为0.5%~2.5%。

1984年调研报告统计显示当时银屑病的总患病率为0.123%,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1];而2010年,丁晓岚等[2]关于我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银屑病的总患病率升高到0.59%,总标化患病率为0.47%,其中银屑病初发年龄为4~78岁,其中40岁以前发病占67%。

治疗银屑病(牛皮癣)的突破性进展——生物制剂详解

治疗银屑病(牛皮癣)的突破性进展——生物制剂详解

治疗银屑病(⽜⽪癣)的突破性进展——⽣物制剂详解⼈类历史上与银屑病的抗争进⾏了3000年。

在古埃及⼈的纸草⽂书,就可以读到多种⽪肤疾病的描述,还包括⽤⽇光照射治疗疾病的⽅法。

公元前129年—前99年,盖伦⾸次采⽤“psora”⼀词,描述鳞屑增多表⽪脱落伴有瘙痒的银屑病。

3000年过去了,光疗治疗银屑病⼀直延续并发展⾄今。

以经验性发现为基础,其他治疗⽅法陆续被医学发现,其中煤焦油、⽔杨酸等使⽤⾄今,以⾄近年来使⽤的糖⽪质激素、卡泊三醇、阿维A、MTX、环孢霉素等等。

但是现实中,仍有⼤量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达不到满意的疗效,或者因为药物副作⽤⽽限制了康复,银屑病仍是公认的顽疾。

因此,⼈们渴望医学科技进步,找到对于银屑病的突破性治疗⽅法。

直到上世纪末,科学家揭⽰,银屑病⽪肤之下的“元凶”——是淋巴细胞,导致了表⽪细胞的病态增殖。

从⽽解释了很多药物的作⽤机制,并开发出第⼀代抗淋巴细胞的⽣物制剂。

新世纪,银屑病的病因得到进⼀步揭⽰,科学发现了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精确信号通路,继⽽针对TNF-a 、 IL-12、23、17的⽣物制剂通过⽣物⼯程技术合成,精准的靶向治疗在银屑病中得以实现。

⽣物制剂终于成为银屑病治疗最有效的突破性疗法,其对于银屑病⽪损的清除率,和对于银屑病关节病变的改善率,远远超过了传统药物。

显著的⽪疹清除率,极⼤地提⾼了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活质量。

下图为患者单次注射2⽀类克,2周后⽪疹基本消退从治疗的便利性上,⽣物制剂也有很⼤优势,以“类克”(即上图中“英夫利西单抗”)为例,间隔2个⽉打1针,即可具有持续疗效。

以类克为例,下⾯具体介绍⽣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具体情况和⽤药流程。

⼀类克针是什么类克,⼜名“英夫利西单抗”,是治疗银屑病的新⼀代⽣物制剂。

由于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活化相关的细胞因⼦“肿瘤坏死因⼦α”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导致⽪肤反复炎症,形成斑块,⼤量脱屑,甚⾄产⽣脓疱和关节病变。

银屑病的诊疗与护理新进展

银屑病的诊疗与护理新进展
6 . 2 饮食 6 . 2 . 1 鱼、 禽、 蛋、 瘦 肉应适量 鱼、 禽、 蛋、 瘦 肉等动物性食 物 , 含有 丰富的优质蛋 白质 、 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 , 有利于补充植物蛋 白质中 , 赖 氨酸 的不足 。 鱼类 所含 的不饱和脂肪酸 ,可 以降低血脂及防止血栓形成。动物肝脏含维生素 A
银屑病俗称” 牛皮癣” , 中医学称之 为” 白疤 ” , 又有 ” 松皮癣” 、 ” 千癣” 等病名, 以” 肤如疹疥, 色白而痒, 搔起 白皮” 得名 。 隋《 诸病源候论》 云: ” 千癣但有 医郭, 皮 程 中与患者沟通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 重度银屑病患 者单一疗法效果不明显时 , 应 给予联合 、 轮换或序贯治疗。 遵循 以下治疗原则 : ①正规 : 强调使用 目 前皮肤科学界公认 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②安全 : 各种治疗 方法均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为首要 ,不能为追求近期疗 效而发生严重不 良反 应. 不应使 患者在无医生指 导的情 况下 , 长期应用 对其健康有害 的方法 。③ 个 体化 :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 , 要全面考虑银 屑病 患者的病情 、 需求、 耐受 度 、 经 济 承受能力 、 既往治疗史及药物 的不 良反应等 , 综合、 合理地选择制定治疗方案。 各型银屑病的治疗方案 : ①轻度银屑病 : 外 用药治疗 为主, 可考虑光疗 , 必要 时 内用药治疗 , 但是必须考虑可能的药物不 良反应。 ② 中重度银 屑病 : 紫外线 、 光 化学疗法 、 甲氨蝶呤 、 环孢素 、 维 A酸类 、 生物制剂 、 联 合治疗。③脓疱性银 屑
表 1 和银 屑 病 相关 联 的基 因
病: 维 A酸类 、 甲氨蝶呤 、 环孢素 、 光疗法/ 光化学疗法 、 生物制剂 、 支持 治疗 、 联 合疗法。 ④ 红皮病性银 屑病 : 维 A类 、 环孢素 、 甲氨蝶呤 、 生物制剂 、 支持治疗 、 联合疗法。 ⑤关节病性银屑病 : 非 甾体类抗炎药 、 甲氨蝶呤 、 来氟米特 、 环孢素 、 硫唑嘌呤 、 柳氮磺胺吡啶 、 生物制剂 、 支持治疗 、 联合治疗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李珺莹;李红【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血管生成是银屑病致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和血浆中显著升高,许多病例报告表明VEGF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有效。

现有的VEGF抑制剂主要有3大类,包括抗VEGF单克隆抗体、VEGF受体拮抗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本文综述了目前VEGF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Psoriasis is a common inflammatory autoimmune disease. Angiogenesis is known to be a key pathogenic fea⁃ture of psoriasis. The elev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the skin and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 number of case reports have indicated that VEGF inhibitor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EGF inhibitors are consisted of three categories:anti-VEGF monoclonal antibodies, VEGF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VEGF inhibitors in psoriasis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333-336)【关键词】银屑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作者】李珺莹;李红【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邮编300120;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邮编3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组织学特征是真皮和表皮的炎性浸润,表皮增生,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分化,真皮血管及毛细血管袢迂曲增加。

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具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分界良好的鳞屑红斑,经常在外伤部位(肘部、膝盖的伸肌等部位)出现[2]。

银屑病的特征是持续的炎症,导致不受控制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功能障碍分化。

银屑病斑块的组织学表现为棘皮病(表皮增生),是由真皮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组成的炎症浸润造成,新生血管也是银屑病的一个突出特征[1]。

近年来,针对银屑病的靶向药物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型靶向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

本文就近年来银屑病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1.1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是具有特定遗传背景的人群在环境(以感染为主)的作用下,通过天然免疫系统过度活化造成的炎症反应。

对于银屑病炎症反应始动因素的讨论,目前聚焦于抗菌肽LL-37(37-aminoacid peptide starting with two leucines,LL-37)和含凝血酶敏感蛋白-1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 domain containing thrombospondin type1motif-like5,ADAMTSL5)。

在炎症、感染、创伤等因素作用下,皮肤及关节中LL-37表达异常增高,LL-37与内源DNA形成复合物,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上的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s9,TLR9)结合使pDCs活化[3],并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FN),打破自身免疫耐受,促进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趋化炎性细胞,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在LL-37的作用下,pDCs与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s,mDCs)分泌白介素-12(interleukin, IL-12)与IL-23,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IL-23/辅助性T细胞17(IL-23/T helper cell17,IL-23/Th17)通路”。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1、抗CD4抗体:
CD4分子主要分布T细胞表面,通过与MHC
II 类抗原相互作用参与T细胞的活化和抗原提呈 功能,在银屑病早期皮损中主要有CD4+T细 胞浸润。用人源化的抗CD4单克隆抗体治疗 对其他药物抵抗的斑块型银屑病获得满意的 效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PASI平分平均下降 46%,未见明显副作用。
银屑病 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
近10余年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免疫学机制和基 因分子学方面的研究,为新型治疗方法提供 了策略,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将这方面 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进行一祥述。
一、免疫学治疗
银屑病具有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包括免疫细
胞活化,异常免疫表型表达、细胞因子释放 和免疫球蛋白异常。针对这些免疫学异常, 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中和、封闭或免疫调节 已成为一条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㈡维生素D3类似物
局部外用维生素D3类似物治疗银屑病是安全
有效的,它的临床应用被看作是近10年来银 屑病治疗的一大重要突破。其可能使角质形 成细胞增生分化恢复正常,也可能导致炎症 细胞调亡和Th1亚群向Th2亚群转变而起到免 疫调节作用。最近研究证实它也具有抗血管 生成的作用。
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IL-6R是一种膜表面分子,与IL-6结合可以刺
激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增殖, 同时还参与炎症反应的介导。人源化的抗IL6R单克隆抗体已经研制成功,在银屑病的治 疗中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8、CTLA4免疫球蛋白(CTLA4Ig)
CTLA4
Ig是抗B7的嵌合抗体,通过阻断B7和 CD28的结合下调Th1T细胞反应。许多研究显 示CTLA4 Ig在控制银屑病中有效。一项为期 26周的研究,43例接受4次静脉给药, CTLA4Ig (BMS-188667),46%d患者达到50% 或以上的改善。疗后CTLA4 Ig组患者斑块活 检显示:角质形成细胞结构和成熟周期趋于 正常,真皮表皮交界处T细胞群减少,趋于正 常,该疗法副作用少,有轻度流感症状。

银屑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银屑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19(2):120-125.[5]吴永发,曹烈虎,苏佳灿.髌骨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解剖学杂志,2010,33(1):130-132.[6]刘建伟,熊波.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6):442-444.[7]赵雪峰.双钢丝环紧扎固定在髌骨粉碎骨折中的运用.山西医药杂志,2009,38(4):338-339.[8]艾昌淼,张勇华,朱国权,等.改良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移位性骨折34例.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894-2895.[9]李豫明,袁世民.小切口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7):1171-1173.[10]谢扬,祁奇,杨扬震,等.不同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3924-3925.[11]张春才,刘植栅,高建章.髌骨内同定形态记忆整复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89,6(27):692.[12]唐正标,张成安,刘建,等.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的材料学特点与髌骨骨折术后效果的关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9):1771.[13]喻长纯,杨明路,王园园.形状记忆合金髌骨爪置入治疗髌骨骨折121例资料回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9):7673-7676.[14]高法权,孙家合.髌骨爪外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3):29.[15]刘爱峰,金鸿宾,王志彬.髌骨骨折固定研究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128-129.(收稿日期:2010-12-17)(本文编辑:陈丹云)银屑病治疗研究新进展黄英举 郑小帆 刘卉 作者单位:535000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讯作者:黄英举【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难治易复发。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

银屑病的中医现代研究进展

银屑病的中医现代研究进展

银 屑 病 是 一 种 常 见 的慢 性 的 受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的慢 性 斑 块 鳞 屑 性 皮 肤 病 。 因 “ 如 疹 疥 , 白 而 痒 , 起 白皮 ” 中 医 称 肤 色 搔 ,
中 医 辨证 分 型 更 接 近 于 反 映 病 机 变 化 本 质 。
最新 研究 结果 表 明 , 皮 血 管 系 统 尤 其 是 真 皮 乳 头 微 血 真 管 的 异 常 增 生 是 银 屑 病 最 早 发 生 的病 理 过 程 【 。血 管 内皮 生 9 J 长 因 子 ( G ) 一 种 糖 蛋 白 , 于 血 管 的 生 成 是 一 个 重 要 VE F 是 对
为“ 白疙 ” “ 皮 癣 ” 。银 屑 病 的发 病 机 制 尚未 明确 , 年 来 、松 等 近
中医 药 治 疗本 病 已 经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就 , 将 中 医 药 治 疗 银 屑 现 病 的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1 关 于银 屑 病 发 病 机 制 的研 究
的 因 素 。 有 研 究 指 出 银 屑 病 患 者 皮 损 中 存 在 V GF的 高 表 E 达, 由角 质 形 成 细 胞 分 泌 的 V F对 于 银 屑 病 皮 损 中 真 皮 乳 EG
头 部 血管 新 生 起着 决定 性 的 作 用 [ ] 金 力 等 [ ] 过 临 床 研 1。 0 ¨通
F s 统 和 bl a系 c 一2家 族 是 调 控 细 胞 凋 亡 的 自身 基 因 , a Fs
病 中 医辨 证 分 型 中血 热 型 银 屑 病 与 非 血 热 型 银 屑 病 的 客 观 பைடு நூலகம்
证 指标之一。
型 患 者 存 在 明 显 的 细 胞 免 疫 功 能 降 低 (I sL一2 抑 制 活 性 T R

基于“消”“托”“补”三法的银屑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消”“托”“补”三法的银屑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消”“托”“补”三法的银屑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其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中医学认为,银屑病是由于人体内气血紊乱、经络堵塞等原因导致的,因此,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病情。

在中医学中,常常用到“消”、“托”、“补”三法来治疗银屑病,本文将对基于“消”、“托”、“补”三法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消”法主要通过清热解毒、疗结消癣等方法,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发作与人体内部的湿热、虚火有关,因此,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可以减少病情的发作。

此外,通过疗结消癣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的瘙痒与红肿,改善患者的症状。

“托”法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化瘀生新等方法,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发作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可以改善体内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

此外,通过化瘀生新的方法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新陈代谢的恢复,从而改善病情。

“补”法主要通过扶正固本、益气活血等方法,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发作与人体内的气血不足、阳气亏虚有关,因此,通过扶正固本的方法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此外,通过益气活血的方法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病情。

近年来,基于“消”、“托”、“补”三法的银屑病中医治疗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在缓解银屑病症状、减少复发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研究发现,采用中药温经胶囊治疗银屑病,可以减少病情发展,缓解患者的瘙痒与红肿。

另外,研究还发现,采用中药汤剂治疗银屑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虽然基于“消”、“托”、“补”三法的中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疗效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可能无法全面解决其问题。

因此,目前的研究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例如,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方法、中药与物理疗法相结合的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B3891L-2是一种IL-2受体特异性的细胞毒
9、抗CD80单抗:
IDEC-114是一种抗B7.1(CD80)的单克隆抗体。
它与B7.1有特殊的高亲和力。24例患者应用 IDEC-1140.05~15.0mg/kg单剂量静脉输注。 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已初步得到验证,并 显示治疗自身免疫-炎症疾病的潜力。在单 一剂量治疗时耐受性较好。
10、AB3891L-2:
IL-6R是一种膜表面分子,与IL-6结合可以刺
激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增殖, 同时还参与炎症反应的介导。人源化的抗IL6R单克隆抗体已经研制成功,在银屑病的治 疗中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8、CTLA4免疫球蛋白(CTLA4Ig)
CTLA4
Ig是抗B7的嵌合抗体,通过阻断B7和 CD28的结合下调Th1T细胞反应。许多研究显 示CTLA4 Ig在控制银屑病中有效。一项为期 26周的研究,43例接受4次静脉给药, CTLA4Ig (BMS-188667),46%d患者达到50% 或以上的改善。疗后CTLA4 Ig组患者斑块活 检显示:角质形成细胞结构和成熟周期趋于 正常,真皮表皮交界处T细胞群减少,趋于正 常,该疗法副作用少,有轻度流感症状。
2、抗CD25抗体:
CD25抗体通过封闭CD25分子,阻断白介素-2
的作用而抑制T细胞活性,CD25于银屑病发 展和持续有相关性。Krueger等使用一种人源 化抗CD25的嵌合单克隆抗体daclizumab对19 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16周,输住首次剂量 2mg/kg,以后第2、4、8、和12周剂量为 1mg/kg,第8 周PASI评分平均下降30%,抗 体注射后1小时外周T细胞表面的CD25即被封 闭,第16周表达下降44.8%。
3、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

目前已经上市的抗TNF抗体有2个,即抗TNF-α IgG 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infliximab,IFB)和包括2个 重组P75 TNF受体的细胞外部分和IgG1的Fc段的融 合蛋白(Etanercept,ENT),已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 和类风湿关节炎。33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 各11例的安慰剂组,IFB5mg/kg组和IFB10mg/kg组, 于0、2和6周静脉给药,第10周进行医生综合评价: IFB两组的有效中位时间是4周,无严重副作用,对 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有较高疗效且显效时间较短。另 一项对ENT的研究发现,其在治疗银屑病皮损的同 时可有效改善银屑病关节炎的症状,且无明显副作 用。
银屑病 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
近10余年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免疫学机制和基 因分子学方面的研究,为新型治疗方法提供 了策略,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将这方面 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进行一祥述。
一、免疫学治疗
银屑病具有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包括免疫细
胞活化,异常免疫表型表达、细胞因子释放 和免疫球蛋白异常。针对这些免疫学异常, 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中和、封闭或免疫调节 已成为一条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1、抗CD4抗体:
C用参与T细胞的活化和抗原提呈 功能,在银屑病早期皮损中主要有CD4+T细 胞浸润。用人源化的抗CD4单克隆抗体治疗 对其他药物抵抗的斑块型银屑病获得满意的 效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PASI平分平均下降 46%,未见明显副作用。
5、Alefacept:


活的记忆T细胞表达CD2,可占银屑病皮损T细胞总数的75% 以上,是银屑病发病机理的重要环节。 Alefacept是人淋巴细 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和 IgG1的融合蛋白,结合于 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CD2,阻断抗原呈递信号,选择性的诱 导记忆效应T细胞的调亡。 Krueger等通过对参加II、III期临床试验的1300个银.屑病患者 的分析,发现随访12周肌肉或静脉注射alefacept,的患者中, 大约1/3患者PASI值下降≥75%,将近2/3患者PASI值下降 ≥50%,而且在一个单独疗程中或后PASI值下降≥75%的患者 还可以保持PASI值下降≥50%大于7个月的时间。接受两个疗 程的患者中PASI值下降≥75%和≥50%的分别可达到40%和 71%,并且有效性持续更长。 该药副作用较少,有轻度流感 症状。
4、抗CD11抗体

CD11是组成组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α亚 单位,是参与T细胞活化的重要的T细胞表面分子,具有使T 细胞游走进入皮肤的功能。Efalizumab(hu1124)是CD11的单 克隆抗体。Papp等用hu1124进行了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 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共145例银屑病患者(PASI值>12, 皮损面积≥10%)。分低剂量组0.1mg/kg(n=22)、高剂量 组0.3mg/kg(n=75)和安慰剂组(n=48),每周静脉给药一 次,共8周。第56天进行医生综合评价:高剂量组和安 慰剂组改善50%以上的患者分别达48%和15%,低剂量组和 安慰剂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期间有轻度流感样症状, 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短暂升高,循环淋巴计数未见下降。
6、抗白介素-8(IL-8)抗体: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IL-8既能趋化中性粒细
胞和T细胞向表皮游走移行,又具有刺激角质 形成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Abgenix公司开发 的抗IL-8抗体ABX-IL8是一完全人源化单克隆 抗体,已用于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
7、抗白介素-6受体(IL-6R)抗体:
CD4+LC CD8+LC Th1反应,如银屑病
共同信号
APC DC Th2反应,如AD,SLE Ag
㈠银屑病的抗体治疗
根据银屑病免疫学异常的不同环节,可以采
用针对不同分子或结构作为靶抗原的抗体进 行治疗。目前开发批准上市的或正在研制处 于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单克隆抗体,在银 屑病的治疗中显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蕴藏 这巨大的市场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