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科技化学品MSDS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卡编号:M004
名称
双氧水
英文名称
Oxygen,compressed
别名
过氧化氢
化学组分
H2O2
相对密度〔水〕
1.24(无水)
稳定性
不稳定
熔点〔℃〕
-2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爆炸极限〔%〕
――
闪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最高允许浓度〔mg/m3〕
沸点〔℃〕
158(无水)
外观与性状
无色,极不稳定的液体,略带气味,能完全和水混合
溢漏处理
产品意外溢出时能采取之步骤
消除一切可能火源,例如火焰、火花。从该区域撤离人员。防止吸入其气体,并戴上能提供所需空气之呼吸器械,呼吸口罩只可在撤离时使用。
1.少量溢出
用沙或泥土吸收溢出之液体,然后移至安全地区,以待日后处理。
2.大量溢出
用沙或泥土防止溢出之液体蔓延,如溢出之液体进入下水道,则有爆炸或毒性之潜在危险;应立即通知有关当局(尤其消防局)。可能的话将溢出之液体转入槽罐以备日后回收或处理,否则按处置小量溢出的方法处理溢出之液体。
——
沸点〔℃〕
——
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粉状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性类:具有腐蚀效应。
特许危险性质:酸性腐蚀性。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支气管炎,个别人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误服量大时,可引起口腔糜烂、胃炎、胃出血和粘膜坏死。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咳嗽、鼻塞、胸痛等症状。
个体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送院就医。
吸入:应速带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环境通风。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式
灭火方法:应用二氧化碳﹑干化学粉末、泡沫、砂、泥土或水雾(不可用水喷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
集中分布区域
――
沸点〔℃〕
1390
外观与性状
白色,可潮解的固体,有片状、条状或块状。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特性:火/爆炸:不燃,有较强的腐蚀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皮肤及眼睛接触健康危害:短期暴露,严重刺激皮肤,引起深度烧伤;严重刺激眼睛、角膜烧伤,甚至失明;吸入后,可导致肺炎,严重刺激鼻、咽喉;食入后,烧伤口腔和咽喉,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肿、窒息、胃肠穿孔、昏迷;长期暴露同上。
侵入途径:吸入,眼部接触,吞食。
健康危害:头晕、头痛、恶心。环境危害:一旦油漆进入下水道,将污染水源。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4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资料卡编号:M006
名称
聚丙烯酰胺
英文名称
polyacrylamide
别名
PAM
化学组分
聚丙烯酰胺
相对密度〔水〕
g/cm3
自燃温度〔℃〕
——
熔点〔℃〕
——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
粘度
闪点〔℃〕
——
PH值
-7.0(1%水溶液)
水份〔0.1%SOL〕
1%以下
沸点〔℃〕
——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粒状固体,稀释后呈无色液体,无臭。
材料堆场危险化学品库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氢氧化钠
资料卡编号:M002
名称
氢氧化钠
英文名称
SODIUM HYDROXIDEl
别名
烧碱
化学组分
NaOH
相对密度〔水〕
引燃温度〔℃〕
――
熔点〔℃〕
318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
爆炸极限〔%〕
――
闪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最高允许浓度〔mg/m3〕
个体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假设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休防护:穿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环境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烧伤。
储运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请穿戴面罩及橡皮手套,以保护手部及面部。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急救措施
火/爆炸:不燃;眼接触:用水冲洗;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
吸入:立即把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施行人工呼吸,严重者立即就医;食入:就医,给饮大量水,但勿催吐;
灭火方式
不燃性液体
集中分布区域
须贴"腐蚀"标签,严禁航空客运、铁路运输,航空货运限量运输,与碱分开存放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双氧水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油漆
资料卡编号:M001
名称
油漆
英文名称
Coating
别名
塑胶漆
化学组分
主要为油料、树脂、颜料、有机溶剂、固化剂等
相对密度〔水〕
PH值
6-8
熔点〔℃〕
55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爆炸极限〔%〕
闪点〔℃〕
-4
饱和蒸气压〔kpa〕
最高允许浓度〔mg/m3〕
5
沸点〔℃〕
110
外观与性状
别名
——
化学组分
H2SO4
相对密度〔水〕
1.23
自燃温度〔℃〕
——
熔点〔℃〕
10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
爆炸极限〔%〕
——
闪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最高允许浓度〔mg/m3〕
1mg/m
沸点〔℃〕
290
外观与性状
兰色油状液体,无味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特性:酸性腐蚀性,有一定碳化性;
健康危害:吸入后:刺激鼻、喉,引起打喷嚏、肺水肿,支气管粘膜发炎、气阻、胸痛、呼吸短促、鼻和牙床出血,严重时灼伤鼻、口引起肺水肿、慢性支气管肺炎、皮炎,并灼痛眼、角膜损害引起失明;过量食入:流涎、极度口渴、吞咽困难、休克、牙龈损害、口腔、咽喉、胃、食管烧伤、恶心、呕吐物中有咖啡粒状物,胃肠穿孔、损害肾;长期暴露症状相同甚至更严重;
货品危险特征
火/爆炸:不燃,易爆;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健康危害:短时过度吸入、食入或暴露严重灼伤眼睛、皮肤、呼吸道、嘴口腔、食管、胃、肠,胃胀甚至破裂,呕吐,内脏出现空洞;角膜溃疡等;本品是致癌物
储运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避铁、铜、黄铜、青铜、铬、锌、银、锰、铅及其金属盐、酒精、甘油、有机物;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处;避光;严禁烟火;储存处应使用防火爆电子设备和装置;防止容器受物理和机械性损伤
溢漏处理
少量泄漏:用碳酸氯钠或苏打粉/热石灰或稀碱液,覆盖泄漏区,也可用砂土吸收中和的残留物后放入容器中待处理;处理工作应于高处或上风处进行,隔离现场,保持现场通风,禁止触摸泄漏物,喷水减少泄漏物挥发,
大量泄漏:采取围堰堵截回收方法收取泄漏物,再按照少量泄漏方法处理,并报告当地控制水污染部门
用水冲洗;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性类:具有腐蚀效应,用水灭火时,颗粒遇水后变滑,防止人员滑到摔伤。
特许危险性质:酸性腐蚀性。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支气管炎,个别人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误服量大时,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咳嗽、鼻塞、胸痛等症状。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聚氯化铝
资料卡编号:M005
名称
聚氯化铝
英文名称
aluminium polychloride
别名
PAC
化学组分
聚氯化铝
相对密度〔水〕
自燃温度〔℃〕
——
熔点〔℃〕
——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
Al2O3〔%〕
≥30%
闪点〔℃〕
——
PH值
3.5-6.0(1%水溶液)
最高允许浓度〔mg/m3〕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储运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请穿戴面罩及橡皮手套,以保护手部及面部。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急救措施
火/爆炸:用水灭火,勿使用其他化学品
眼接触:立即用水冲洗;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
食入:给饮大量水催吐(昏迷者除外) ;立即就医
灭火方式
用水灭火,勿使用其他化学品
集中分布区域
运输溶液浓度在20% ~ 40%时,须贴“氧化剂、腐蚀”标签,航空、铁路限量运输;浓度>40%时,须贴“氧化剂、腐蚀”标签,严禁航空、铁路运输附注: UN2014(浓度在20% ~40%之间) ; UN2015(浓度>52%);UN2984(浓度>80%;<20%),与复原性物质分开存放
溢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防止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个体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操作液体时,应穿戴防护服,防氧化性的耐酸碱手套、足靴及眼镜;假设工作场所过氧化氢烟雾或蒸气过量,应佩戴全面罩防气面具及适当的滤毒器(或送风式呼吸器);密闭操作;配备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定期检查肺功能
溢漏处理
处理措施: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区,减少易燃气体挥发,不得将泄漏物排入下水道,以免爆炸;本品放置有限空间,如:下水道,以防爆炸
个体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工作现场安装排风设施,保持良好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部防护:混合和施工产品时,应戴合适材料制成的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防止长期反复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应尽快用蛋白质之类的东西清洗干净口中毒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质物品。患者清醒时立即用水漱口,就医。
灭火方式
不燃品
集中分布区域
材料堆场化学品库,与络合物分开存放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聚丙烯酰胺
有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特性:易燃液体。挥发物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毒性:属中等毒类,急性毒性、亚毒性、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储运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防止接触水、氯酸盐、铬酸盐、碳化物、雷酸盐、硝酸盐,金属粉末,存于密闭容器中,放置在凉爽、干燥、通风处,防止光照,储存区地面应为耐酸、耐腐蚀的坚固水泥地面,禁烟火;储存处应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禁用金属容器储存
个体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
眼戴防护镜,身穿耐酸工作服,手戴耐酸的塑胶手套;配备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定期检查肺功能及牙齿
储运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防止接触水,酸,易燃物体,有机卤化物,金属,硝基化合物;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处
个体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戴防护镜,穿适当防护服,选用适当呼吸器;提供给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定期检查肺功能
溢漏处理
处理措施: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对固体泄漏物,先用扫帚将其扫起来放入密闭的容器里〔或带有内胆的编制袋里,扎好袋口〕,再用稀盐酸中和;对液体泄漏物,用稀盐酸中和,用拖把或真空水泵吸收
急救措施
眼接触:立即冲洗;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严重及时就医;
食入:就医,给饮大量水,但勿催吐。
灭火方式
不燃固体;
集中分布区域
须贴“腐蚀”标签,航空、铁路限量运输,与酸分开存放。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稀硫酸
资料卡编号:M003
名称
稀硫酸
英文名称
SULFURIC ACIDl
名称
双氧水
英文名称
Oxygen,compressed
别名
过氧化氢
化学组分
H2O2
相对密度〔水〕
1.24(无水)
稳定性
不稳定
熔点〔℃〕
-2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爆炸极限〔%〕
――
闪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最高允许浓度〔mg/m3〕
沸点〔℃〕
158(无水)
外观与性状
无色,极不稳定的液体,略带气味,能完全和水混合
溢漏处理
产品意外溢出时能采取之步骤
消除一切可能火源,例如火焰、火花。从该区域撤离人员。防止吸入其气体,并戴上能提供所需空气之呼吸器械,呼吸口罩只可在撤离时使用。
1.少量溢出
用沙或泥土吸收溢出之液体,然后移至安全地区,以待日后处理。
2.大量溢出
用沙或泥土防止溢出之液体蔓延,如溢出之液体进入下水道,则有爆炸或毒性之潜在危险;应立即通知有关当局(尤其消防局)。可能的话将溢出之液体转入槽罐以备日后回收或处理,否则按处置小量溢出的方法处理溢出之液体。
——
沸点〔℃〕
——
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粉状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性类:具有腐蚀效应。
特许危险性质:酸性腐蚀性。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支气管炎,个别人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误服量大时,可引起口腔糜烂、胃炎、胃出血和粘膜坏死。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咳嗽、鼻塞、胸痛等症状。
个体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送院就医。
吸入:应速带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环境通风。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式
灭火方法:应用二氧化碳﹑干化学粉末、泡沫、砂、泥土或水雾(不可用水喷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
集中分布区域
――
沸点〔℃〕
1390
外观与性状
白色,可潮解的固体,有片状、条状或块状。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特性:火/爆炸:不燃,有较强的腐蚀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皮肤及眼睛接触健康危害:短期暴露,严重刺激皮肤,引起深度烧伤;严重刺激眼睛、角膜烧伤,甚至失明;吸入后,可导致肺炎,严重刺激鼻、咽喉;食入后,烧伤口腔和咽喉,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肿、窒息、胃肠穿孔、昏迷;长期暴露同上。
侵入途径:吸入,眼部接触,吞食。
健康危害:头晕、头痛、恶心。环境危害:一旦油漆进入下水道,将污染水源。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4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资料卡编号:M006
名称
聚丙烯酰胺
英文名称
polyacrylamide
别名
PAM
化学组分
聚丙烯酰胺
相对密度〔水〕
g/cm3
自燃温度〔℃〕
——
熔点〔℃〕
——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
粘度
闪点〔℃〕
——
PH值
-7.0(1%水溶液)
水份〔0.1%SOL〕
1%以下
沸点〔℃〕
——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粒状固体,稀释后呈无色液体,无臭。
材料堆场危险化学品库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氢氧化钠
资料卡编号:M002
名称
氢氧化钠
英文名称
SODIUM HYDROXIDEl
别名
烧碱
化学组分
NaOH
相对密度〔水〕
引燃温度〔℃〕
――
熔点〔℃〕
318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
爆炸极限〔%〕
――
闪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最高允许浓度〔mg/m3〕
个体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假设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休防护:穿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环境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烧伤。
储运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请穿戴面罩及橡皮手套,以保护手部及面部。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急救措施
火/爆炸:不燃;眼接触:用水冲洗;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
吸入:立即把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施行人工呼吸,严重者立即就医;食入:就医,给饮大量水,但勿催吐;
灭火方式
不燃性液体
集中分布区域
须贴"腐蚀"标签,严禁航空客运、铁路运输,航空货运限量运输,与碱分开存放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双氧水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油漆
资料卡编号:M001
名称
油漆
英文名称
Coating
别名
塑胶漆
化学组分
主要为油料、树脂、颜料、有机溶剂、固化剂等
相对密度〔水〕
PH值
6-8
熔点〔℃〕
55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爆炸极限〔%〕
闪点〔℃〕
-4
饱和蒸气压〔kpa〕
最高允许浓度〔mg/m3〕
5
沸点〔℃〕
110
外观与性状
别名
——
化学组分
H2SO4
相对密度〔水〕
1.23
自燃温度〔℃〕
——
熔点〔℃〕
10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
爆炸极限〔%〕
——
闪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最高允许浓度〔mg/m3〕
1mg/m
沸点〔℃〕
290
外观与性状
兰色油状液体,无味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特性:酸性腐蚀性,有一定碳化性;
健康危害:吸入后:刺激鼻、喉,引起打喷嚏、肺水肿,支气管粘膜发炎、气阻、胸痛、呼吸短促、鼻和牙床出血,严重时灼伤鼻、口引起肺水肿、慢性支气管肺炎、皮炎,并灼痛眼、角膜损害引起失明;过量食入:流涎、极度口渴、吞咽困难、休克、牙龈损害、口腔、咽喉、胃、食管烧伤、恶心、呕吐物中有咖啡粒状物,胃肠穿孔、损害肾;长期暴露症状相同甚至更严重;
货品危险特征
火/爆炸:不燃,易爆;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健康危害:短时过度吸入、食入或暴露严重灼伤眼睛、皮肤、呼吸道、嘴口腔、食管、胃、肠,胃胀甚至破裂,呕吐,内脏出现空洞;角膜溃疡等;本品是致癌物
储运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避铁、铜、黄铜、青铜、铬、锌、银、锰、铅及其金属盐、酒精、甘油、有机物;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处;避光;严禁烟火;储存处应使用防火爆电子设备和装置;防止容器受物理和机械性损伤
溢漏处理
少量泄漏:用碳酸氯钠或苏打粉/热石灰或稀碱液,覆盖泄漏区,也可用砂土吸收中和的残留物后放入容器中待处理;处理工作应于高处或上风处进行,隔离现场,保持现场通风,禁止触摸泄漏物,喷水减少泄漏物挥发,
大量泄漏:采取围堰堵截回收方法收取泄漏物,再按照少量泄漏方法处理,并报告当地控制水污染部门
用水冲洗;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性类:具有腐蚀效应,用水灭火时,颗粒遇水后变滑,防止人员滑到摔伤。
特许危险性质:酸性腐蚀性。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支气管炎,个别人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误服量大时,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咳嗽、鼻塞、胸痛等症状。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聚氯化铝
资料卡编号:M005
名称
聚氯化铝
英文名称
aluminium polychloride
别名
PAC
化学组分
聚氯化铝
相对密度〔水〕
自燃温度〔℃〕
——
熔点〔℃〕
——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
----
Al2O3〔%〕
≥30%
闪点〔℃〕
——
PH值
3.5-6.0(1%水溶液)
最高允许浓度〔mg/m3〕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储运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请穿戴面罩及橡皮手套,以保护手部及面部。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急救措施
火/爆炸:用水灭火,勿使用其他化学品
眼接触:立即用水冲洗;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
食入:给饮大量水催吐(昏迷者除外) ;立即就医
灭火方式
用水灭火,勿使用其他化学品
集中分布区域
运输溶液浓度在20% ~ 40%时,须贴“氧化剂、腐蚀”标签,航空、铁路限量运输;浓度>40%时,须贴“氧化剂、腐蚀”标签,严禁航空、铁路运输附注: UN2014(浓度在20% ~40%之间) ; UN2015(浓度>52%);UN2984(浓度>80%;<20%),与复原性物质分开存放
溢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防止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个体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操作液体时,应穿戴防护服,防氧化性的耐酸碱手套、足靴及眼镜;假设工作场所过氧化氢烟雾或蒸气过量,应佩戴全面罩防气面具及适当的滤毒器(或送风式呼吸器);密闭操作;配备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定期检查肺功能
溢漏处理
处理措施: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区,减少易燃气体挥发,不得将泄漏物排入下水道,以免爆炸;本品放置有限空间,如:下水道,以防爆炸
个体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工作现场安装排风设施,保持良好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部防护:混合和施工产品时,应戴合适材料制成的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防止长期反复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应尽快用蛋白质之类的东西清洗干净口中毒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质物品。患者清醒时立即用水漱口,就医。
灭火方式
不燃品
集中分布区域
材料堆场化学品库,与络合物分开存放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聚丙烯酰胺
有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货品危险特征
危险特性:易燃液体。挥发物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毒性:属中等毒类,急性毒性、亚毒性、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储运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防止接触水、氯酸盐、铬酸盐、碳化物、雷酸盐、硝酸盐,金属粉末,存于密闭容器中,放置在凉爽、干燥、通风处,防止光照,储存区地面应为耐酸、耐腐蚀的坚固水泥地面,禁烟火;储存处应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禁用金属容器储存
个体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
眼戴防护镜,身穿耐酸工作服,手戴耐酸的塑胶手套;配备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定期检查肺功能及牙齿
储运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防止接触水,酸,易燃物体,有机卤化物,金属,硝基化合物;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处
个体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戴防护镜,穿适当防护服,选用适当呼吸器;提供给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定期检查肺功能
溢漏处理
处理措施: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对固体泄漏物,先用扫帚将其扫起来放入密闭的容器里〔或带有内胆的编制袋里,扎好袋口〕,再用稀盐酸中和;对液体泄漏物,用稀盐酸中和,用拖把或真空水泵吸收
急救措施
眼接触:立即冲洗;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严重及时就医;
食入:就医,给饮大量水,但勿催吐。
灭火方式
不燃固体;
集中分布区域
须贴“腐蚀”标签,航空、铁路限量运输,与酸分开存放。
化学品物质安全信息卡〔MSDS〕
稀硫酸
资料卡编号:M003
名称
稀硫酸
英文名称
SULFURIC AC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