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考点60+我国的气候-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0280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a.png)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长期观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候要素变化的总和,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其中,以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具代表性。
中国气候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纬度差异大,由亚热带到寒温带气候一应俱全,纵向气候差异极大;二是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之间的经度差异大,从而形成了横向气候分带的特征。
因此,中国气候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气候类型多样的中国,气候变化也变得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较典型的有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中国北方和南方降水和温度,中国季风格局带来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差异,地形起伏带来的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等。
同时还有干湿差异,风向和风力差异等多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影响了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而急剧的气候变化,则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和环境保护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本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确保气候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
总的来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变化复杂。
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和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I.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南北纬度差异、地形气候差异、季风气候特征、热岛效应等方面进行介绍。
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4791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4.png)
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
从北方的寒温带气候,到南方的热带季风气候,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掌握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高考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中国气候的划分中国气候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气候区域:寒温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季风性气候、热带季风性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降水分布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则分布在中国大部分的内陆地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海沿海地区,冬季相对温暖而湿润,夏季凉爽而湿润。
副热带季风性气候则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地区,特点是冬季短暂而温暖,夏季炎热而多雨。
热带季风性气候则分布在中国的云贵高原和南部地区,特点是冬季温暖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多雨。
而热带雨林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特点是年降水量高,常年高温多雨。
二、气候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国的气候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长城、大运河、海拔高度、山地地带、海洋因素等都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影响。
以长城为例,它的存在为中国的气候划分提供了依据。
北方的长城地区,由于地势高耸,影响了气流的通行,造成了北方地区的寒冷气候。
大运河则对江苏、山东等地的气候产生了影响。
由于大运河的存在,南北气流得以相互作用,造成了华北地区的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此外,海拔高度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西南地区海拔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导致了西南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山地地带也会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的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和阿尔金山脉之间,气候干燥,具有典型的干旱型气候。
海洋因素也对中国的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东海和南海对华东地区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使得华东地区的气候比较温和,并呈现出明显的季风特征。
2019高考地理复习中国气候
![2019高考地理复习中国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b2de18fcbd64783e08122b54.png)
形成 原因
受夏季风影响 (东南、西南季风)
夏季风的进退
其它 等降水量线800mm 秦岭—淮河 要点 400 mm “4大张兰拉,萨喜”
夏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思考:为何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 南和台湾,难以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非季风区
非季风区
阴山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二、降水
1、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北方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 小 ,昼时要 短 .
1 2
小
冬季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
高度角比南方 小 ,但昼时比南方长 .
1 2
长
夏季
一、气温
1、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季节 特点
冬季 南北温差悬殊
夏季 南北普遍高温
形成 原因
受纬度位置影响:冬季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方比南方正午 太阳高度小,昼时要短.
形成 原因
重要 地带
⑴受纬度位置影响:冬季太阳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
直射南半球,北方比南方正午 球,北方的正午太阳
太阳高度小,昼时要短.
高度角比南方低,但
⑵冬季风:加剧北方的严寒. 昼时比南方长.
0℃等温线:秦岭-淮河 最冷在青藏高原,
最冷在漠河,最热在南海诸岛 最热在吐鲁番.
思考:我们研究气温分布的目的是什么?
-16
-8
-16
-16
-16 -16
-30
-24
-16 -8 0
8 16
16 20
24 24
24
16 24 16
16 28
24
28
24 24 28
28
28 24
学习目标 中国气候
高考气候类型知识点
![高考气候类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71e3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0.png)
高考气候类型知识点气候类型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对于气候类型的了解也是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高考地理中常见的气候类型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是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的一种气候类型。
其特点是全年降水充沛,温度高,湿度大,并且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在这种气候下,植被繁茂,动植物物种多样,热带雨林成为地球上最为繁盛的生态系统之一。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澳洲东部和南美洲东部。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冬季干旱,夏季湿润,温差较大。
冬季是干燥的季节,气候较为稳定,而夏季则受到季风影响,降雨较多。
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农业发展较为依赖季风的作用。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的沿海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湿润,夏季温暖而湿润,降水分布较均匀。
由于受到海洋的调节作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域的气温波动较小,适宜农业发展。
四、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加州沿海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冬季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而干燥,降水分布不均匀。
地中海气候区域的夏季降水相对较少,适宜种植葡萄和橄榄等作物。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北美中部和欧洲东部的内陆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湿润,温差极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的降水量较少,适宜发展牧业。
通过对以上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适宜发展的经济活动。
对于高考地理考试来说,熟悉这些气候类型的知识点,有助于答案准确、得分高。
因此,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学习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总结起来,高考气候类型知识点是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章通过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五种常见的气候类型,使考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全面。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气候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的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609e0c1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f.png)
中国的气候一.气温:1.气温的分布:(1)冬季: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大②冬季最低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纬度高,获太阳辐射少,邻近冬季风源地③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的原因:A.东部地势较低,地表起伏小,地形对气候影响小,纬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B.西部地势高,地表起伏大,地形因素对气候影响作用大,成为主导因素,温度分布与等高线分布比较一致,等温线比较弯曲,盆地或或山地出现闭合④几处等温线弯曲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兰州附近河谷⑤冬季南北方温差大的原因:A.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不但太阳高度角小,辐射弱,而且白昼时间短,南北方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差值大B.大气环流(冬季风)的影响:北方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加剧北方寒冷C.地形影响: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山脉阻挡,势力不断减弱,加剧了南北气温的差异(2)夏季:①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②夏季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A.纬度:纬度较高,夏季昼长长,日照时间长B.天气: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盆地四周高,受海洋影响小,多晴天,太阳辐射强C.下垫面:内陆荒漠,升温快D.地形:吐鲁番盆地低洼而闭塞, 不易散热。
气流越过山地时,下沉增温作用强③夏季青藏高原五道梁气温低的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易散失④我国夏季温差小的原因:A.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但白昼时间长,弥补了一些热量的不足;B.北方雨季短,晴天多,增加了太阳辐射,故北方气温不低,南北温差较小(3)温度带①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马铃薯等②中温带: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③暖温带: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0fb75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7.png)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高考地理是一门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的学科,其中气候知识点在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了解地理气候知识点,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是对我们了解地球的气候现象、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高考地理中的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降水、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
了解气候要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对气候的认识。
二、气候分类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地理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气候分类方案,最常用的是季风气候分类和气候带分类。
季风气候分类是根据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季风风向变化来划分的,主要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洲季风气候三种。
而气候带分类则是以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基础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三个带域。
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的共同挑战。
我们需要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从而积极应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工业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中的这一部分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或数据,更加生动地描述气候变化。
四、气候与农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至关重要。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气候区域,适应性农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和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五、城市化与气候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气候开始成为一个热门问题。
城市气候与周围自然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了热岛效应、气象灾害和空气质量等问题。
了解城市气候与自然气候的差异,以及城市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六、全球气候变化公约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于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在2015年通过《巴黎协定》进一步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5498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e.png)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大重点,而其中的气候知识点更是占据了相当的篇幅。
在高考复习中,对于地理的气候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气候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气候与气象1. 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大气现象的统计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方面。
2. 气象与气候的关系气象是研究大气的瞬时状态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气象与气候相辅相成,气候是气象的统计结果。
二、气候要素1. 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气温。
2. 降水量降水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降水量大小。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常用毫米。
3.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饱和水蒸气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4. 有效降水有效降水是指对于一定区域而言,可补充土壤水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降水量。
三、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常见于赤道附近,全年温暖,降水量充足,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2.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常见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具有明显的干、湿季交替,降水集中在夏季。
3. 中亚大陆性气候中亚大陆性气候常见于中亚内陆,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温差大,年降水量较少。
4.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常见于东亚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
5. 寒温带/亚寒温带气候寒温带/亚寒温带气候常见于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年降水量较少。
四、气候区划1. 国际气候区划国际上常用的气候区划方案有柯本气候分类法、夏普气候分类法等。
2. 中国气候区划中国气候区划根据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分布特点,划分为南亚热带、亚热带、北亚温带和寒温带等多个气候带。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1.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包括纬度、经度、海洋等,如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经度越大,气候差异越明显。
2. 地形因素地形因素影响气候分布,如山脉阻挡湿气,形成雨影区;海洋起因温暖湿润的气候。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c8b4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e.png)
我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中国地大物博,气候状况多样,作为一个多样性和复杂性气候的国家,中国气候地理十分复杂。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条件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中国气候的基础知识和了解。
一、气候带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东南海面广阔,热带季风气候明显;西北高山、河谷地带分界,从印度洋向华北输送热带季风气流,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类型划分,可以将中国气候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暖温带气候、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六大气候带。
1.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热带季风气候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地区,包括海南岛、广东、广西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年平均气温高,温差较小。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云南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气温适中,温差较小。
3.暖温带季风气候中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气温适中,温差较小。
4.大陆性暖温带气候中国大陆性暖温带气候分布于东北、华北平原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雨水较少,冬季寒冷,气温变化较大。
5.大陆性寒温带气候中国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分布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变化较大。
6.高原季风气候中国高原季风气候分布于西藏、青海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气温低,气温变化较大。
二、气候特点中国气候的特点表现为季风性明显和纬向差异大。
有明显的季节性,东部海洋性气候主导,西部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
气候季节分布不均,南北温差大,季风影响突出,影响显著。
1.旱涝变化明显中国气候带大,气候变化频繁,旱涝变化明显。
南部地区湿润,北部地区干旱。
由于山地地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中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北方地区则常年旱季。
2.季风影响季风是中国气候的最显著特点之一。
[全]高中地理(我国的山脉、我国的气候、夏季风)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我国的山脉、我国的气候、夏季风)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860b5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e.png)
[全]高中地理(我国的山脉、我国的气候、
夏季风)考点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纬度与海拔的影响,我国自南向北主要分布着5种不同的气候,各种气候的特点、分布分别为:
①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大致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③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全年少雨,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较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⑤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干燥寒冷,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迎风坡的降水较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的高山地区。
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
(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
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
风;
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
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
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
![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b045fc2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8.png)
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
中考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一起来看看吧!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
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原因(主纬度位置),次要原因(冬季风)
夏季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2)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
(3)南京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
(4)琼台粤桂云或滇有热带分布
(6)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
夏季最冷的地方: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气温低)
(7)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的400mm和 80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2019届高考地理专讲讲义考点60 中国的气候
![2019届高考地理专讲讲义考点60 中国的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e104459d6bd97f192279e996.png)
考点60 我国的气候[考点热度★★★★☆]一、知识整合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①我国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和天山、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地势高吐鲁番盆地最热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湿润,愈向西北内陆愈干燥;从沿海向内陆地带性明显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9月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空气影响,降水少使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降水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的锋面雨带进退规律产生的雨季决定: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二、重点考向考向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及其影响1.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如下图所示。
⑴“三停”①“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8671e4960590c69fc37600.png)
2019年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中不断积累,下面是世界气候类型必背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19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19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19毫米以上或更多。
2019地理高考知识点
![2019地理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4e46e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6.png)
2019地理高考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地理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变得愈加重要。
在2019年的地理高考中,各种地理知识点将被考察,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
气候的形成与经度、纬度、海洋、大陆、山脉等因素有关。
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状况,预测天气的常用指标包括气压、温度、湿度等。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分布。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在地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洪涝、风暴、干旱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以及灾害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是高考地理的重点内容。
例如,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带,地震和台风造成的灾害频繁,因此需要加强地震预警和防台风工作。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中,经济地理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地理条件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矿业等的影响,以及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地理布局。
4.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集中迁移过程,城市规划则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建筑和交通等进行的管理和布局。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合理安排城市的建设,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地理高考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和考察点。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对提高考试得分至关重要。
6.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考中,了解人口的增长、分布、迁移等是必要的。
人口迁移受到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了解人口迁移的规律可以深入理解地理现象。
中国气候高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气候高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aab1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6.png)
中国气候高考知识点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引起关注,了解中国气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高考中,对中国气候的了解成为一道必答题,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气候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做一番总结。
首先,中国气候的特点是多样化。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
从北部的寒温带气候到南部的亚热带气候,再到西部的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每个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这种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也为中国的农业、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各种挑战。
其次,中国气候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面临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影响。
夏季,受到太平洋副高和季风的控制,华北和东北地区迎来了雨季,而西南地区则经历了干旱季节。
这种地理位置导致了中国气候的明显区域差异。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地形的影响。
中国地势复杂,有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
这些地形特征对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南下,形成了盆地地区的大气稳定层;高原地区因为离海较远,大气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现象。
这些地形特点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气候的复杂性。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中国气候产生了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和汽车尾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气候和健康带来了威胁。
在采煤和森林砍伐方面,也造成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些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的加剧。
最后,中国气候的未来趋势令人关注。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对中国造成了重大影响。
据科学家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模式也将发生改变。
北方地区将更加干旱,南方地区则可能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和台风。
这对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
回顾历史,中国气候的演变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在古代中国,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所以对气候的变化格外敏感。
根据史书记载,一些旱灾、洪水和严寒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备考我国气候基本特征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备考我国气候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437e5ea67ec102de3bd894e.png)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备考我国气候基本特征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它具有稳定性,下面是地理网整理的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希望考生认真学习。
一、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在我国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受它影响的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受它影响的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冬季风和夏季风比较表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偏北(西北、东北)陆地海洋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偏南(东南、西南)海洋陆地温暖湿润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①、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这条线以东以南是季风区,以西以北是非季风区,由此看出,我国的季风气候面积广大。
③、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
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④、受海陆位置、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降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年降水量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
5、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气候千差万别。
东部地区:(南-北)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二、补充:秦岭淮河一线是:①、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⑥、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2019年备战高考:高考地理气候章节知识点汇总
![2019年备战高考:高考地理气候章节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b107fdc647d27284a73518a.png)
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决定着热量条件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从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
如太阳可直射的纬度范围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为寒带;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为温带。
(2)大气环流既是气候的影响因素,也是气候现象全球的气候主要是在不同的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形成的。
大陆东岸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大陆西岸主要是受三圈环流影响(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冬不冷夏不热、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海陆分布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气候湿润;内陆地区的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气候干旱。
(4)地形起伏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别。
如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就与地形因素有很大关系;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因地势高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阻挡从太平洋来的西风,在山脉东侧出现沙漠气候。
(5)洋流改变沿岸地区的水热条件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能够影响和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中考地理必备知识考点:中国的气候
![中考地理必备知识考点:中国的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6810f6e34431b90d6c85c7f8.png)
xx地理必备知识考点: xx 的天气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备战 2019 年中考地理考试,查词典地理网 ?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地理指导资料 ?,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天气复杂多样⑴ 、天气复杂多样的原由: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域,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 、冬、夏天气温散布特色:①、冬天——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识记:一月均匀气温0℃等温线 (秦岭—淮河线 ))②、夏天——南北广泛高温。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天气温最低的地域)。
⑶ 、温度带:依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区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天气区。
各温度带的积平和作物熟制温度带≥10℃积温作物熟制主要作物寒温带< 1600℃一年一熟xx、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1600~3400℃一年一熟xx、大豆、 xx、谷子、高粱等暖温带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xx、xx、谷子、甘薯等亚热带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 xx 等热带>8000℃一年三熟水稻、热带作物等⑷ 、降水:① 、年降水量地域散布的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递减。
②、从时间分派来看: xx,冬春少。
③ 、干湿地域的区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区分为润湿地域、半润湿地域、半干旱地域、干旱地域。
④、润湿地域与半润湿地域的分界限:秦岭——淮河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干湿地域散布地域天然植被润湿地域东北山地、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丛林半润湿地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丛林、草原半干旱地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草原干旱地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沙漠草原、沙漠⑸ 、天气种类:我国是世界上天气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东半球有大范围的季民风候,自南向北有热带季民风候、亚热带季民风候、温带季民风候。
西北地域大多为温带大陆性天气。
青藏高原区是独到的高原天气。
西北高峰地域那么表现出显然的垂直天气特色。
高考地理知识气候
![高考地理知识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83144ef6f242336c1eb95ec4.png)
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气候:高三应该要好好复习,为高考打好基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一、东亚: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二、东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三、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四、中亚: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五、西亚和北非: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六、撒哈拉以南非洲: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2、热带雨林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地中海气候;七、欧洲: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九、北美: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十、拉丁美洲: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十一、大洋洲: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十二、南极:1、酷寒:①纬度高,热量小;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2、干燥: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③陆地面积大;3、烈风:平均18m/s,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十三、北极: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3、风速没有南极大;总结:以上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提供的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祝大家天天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60我国的气候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考向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及其影响1.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如下图所示。
(1)“三停”①“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②“二停”是6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梅雨”到来。
③“三停”是7、8月份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C),东北、华北进入雨季。
(2)“两跳”①“一跳”: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6月份)。
②“二跳”: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跳到华北、东北地区(一般在6、7月份)。
(3)“一退”“一退”:即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回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某品种桂花在济南和杭州开花多年平均日期分别是8月27日和9月5日(该种桂花在入秋时开花)。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2016年锋线移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2016年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A.南北皆旱B.南北皆涝C.南旱北涝D.南涝北旱2.2016年杭州地区该种桂花开花时间及原因分别是A.偏迟气温偏高B.偏迟气温偏低C.偏早气温偏低D.偏早气温偏高【答案】1.D 2.C【解析】1.我国的锋面雨带,7、8月份锋面雨带应分布在华北、东北地区;图示雨带7月中旬在华北、东北,7月下旬南移到达长江流域,南移的早,在北方停留的时间短,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造成南涝北旱。
故选D。
2.该种桂花杭州开花是9月5日,在入秋时开花,说明气温太高不利于开花;当年杭州地区降水天气多,气温偏低,该种桂花开花时间可能偏早。
故选C。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X”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1—3题。
1.这条“X”界线,最可能是A.秦岭一淮河B.天山C.黄河D.南岭2.“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A.气温B.气压C.湿度D.阳光3.南方尤其是湖南和江西冬季尤其的冷,其原因可能是A.地形B.湖泊C.植被D.纬度(2018届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据标之一。
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
下图示意1961—2008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距海远近D.大气环流5.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A.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B.减少农药使用量C.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D.改变耕作制度(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
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
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D.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7.该年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则称为“短梅”。
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8—9题。
8.该图反映出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③江苏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④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短梅”和“空梅”的年份①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减小②江苏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③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旺盛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状况,甲、乙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为220千米。
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乙两地气候的最大差别表现为A.气候类型B.气温年较差C.盛行风向D.年降水量11.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理纬度B.山地坡向C.大气环流D.海拔12.图中所示山地为A.横断山脉B.昆仑山脉C.天山山脉D.大兴安岭﹝2018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读某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等温线与当地等高线的契合程度是指两者的平行程度,平行程度越高则契合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对于闭合等温线L2而言,L1与当地等高线契合程度较低。
对图中L1契合度较低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冬季风B.太阳辐射C.海陆位置D.地形14.相对于a、b、c山体的南坡而言,d山体的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
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d山体A.纬度更低B.距离海洋更近C.光照更充足D.受夏季风影响更显著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见下图。
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
读图回答15—17题。
15.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A.江淮地区B.华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川渝地区16.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A.降水B.霜冻期C.光照D.热量17.彩虹是一种大气现象,在物候中有小雪“虹藏不见”、清明“虹始见”的描述,主要影响因素为A.空气水汽含量B.风速C.太阳高度角D.日出日落方位18.﹝2019届广东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0月)﹞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川秀美,地理位置独特。
雅安有三大特色“景观”:“雅雨”、“雅鱼”、“雅女”,并称“三雅”。
一雅:雅雨。
雅安雨多,自古以来便有“华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年降水日数在200天以上,且有70%以上的降水发生在夜间,入夜开始飘落,天明云散雨收。
二雅:雅鱼。
雅安鱼,喜栖于水质优良的冷水激流中,是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品质优越,但目前数量不多,已被列为四川省二级保护鱼类。
三雅:雅女。
站在大街上看来来往往的雅安美女,个个肤色白净、皮肤细腻、娥眉美目,观之赏心悦目。
下图为雅安附近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下表为雅安气候资料统计表。
(1)结合材料分析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大气热力性质及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雅安夜雨多的原因。
(3)依据材料,从自然方面分析雅鱼生活环境的优越性。
(4)结合材料从自然方面分析雅女皮肤细腻白皙的原因。
19.(2018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河南黄泛平原风沙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故道周边地带。
该风沙区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已从“春种一壶籽,秋收一瓢粮”变成了如今“沙地河道花果飘香,平川农田粮丰林茂。
”材料二河南信阳地势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为桐柏山、大别山;中部是丘陵岗地,此区梯田层层,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田如网;北部是平原和洼地。
信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少数积雪特别深厚的区域之一,最大积雪达45厘米,降雪日数在20天以上。
“信阳毛尖”(茶叶)享誉中国,茶树生长喜酸怕碱,喜阴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
材料三下图为河南省黄泛平原风沙区分布图,左图和右图分别为A地和信阳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分析信阳积雪日数多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信阳毛尖”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明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
(4)试从地理角度解释黄泛平原风沙区形成了“林木繁茂—灾害减少—粮食丰产—环境优美”良性循环的原因。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2—3题。
2.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3.该区域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2016年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4—6题。
4.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5.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6.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2014年北京卷)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读图,回答第7题。
7.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D.南宁、武汉、石家庄(2014年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8—9题。
8.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9.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考点冲关【答案】1.A 2.C 3.A2.区域气温、气压、阳光差异,直接影响的是表面皮肤,不会影响到骨冷的感觉,A、B、D错;冬季北方湿度低,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差,南方湿度高,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强,身体热量散失快,感觉身体内外都冷,所以有“骨冷”的说法,C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