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训练(四)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廊坊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训练(四)生物试题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和无机物都通过物理方式散热
B.恒温动物从高温环境转至低温环境,散热量减少
C.肌肉是人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之一
D.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
2.下列图 1 为ATP的结构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B.图2进行①过程释放的能量来自图1中c键的断裂
C.线粒体内膜上镶嵌有图2进行②过程所需要的酶
D.植物根细胞吸收K+需要图2的①过程提供能量
3.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至少受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A.2对B.4对C.3对D.6对
4.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

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
A.B.C.D.
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6.下列关于实验材料及用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菠菜叶光合色素时,需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和70%乙醇
B.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时,需用95%乙醇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
C.涂布法分离细菌时,要将保存在50%乙醇中的玻璃刮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D.进行组织培养时,自然生长的茎可先后放入70%乙醇、5%次氯酸钠和无菌水中消毒
7.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这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图表示以该植物为亲本进行的育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有4种
B.个体Ⅰ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个体Ⅱ中重组类型占9/16
D.若要尽快获得基因型为aaBBCC的纯种,则应采用图中A→B→C过程进行育种
8.(10分)真核细胞具有发达的膜结构,由于膜结构的存在,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胞生理生化反应的效率。

下列有关生物膜及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囊泡只能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运输
B.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有关,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无关
C.低渗溶液中线粒体的内膜先于外膜破裂
D.载体蛋白具有选择运输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
9.(10分)科研小组欲将拟南芥的某种抗病基因导入番茄细胞而获得抗病植株。

请回答:
(1)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拟南芥抗病基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扩增该抗病基因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

(2)将抗病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_____________上,通过_____________的转化作用使抗病基因进入番茄细胞。

(3)将含抗病基因的番茄细胞培育为抗病植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将含目的基因的DNA探针与转基因番茄提取出来的mRNA进行杂交,显示出杂交带,并不能说明转基因番茄具有抗病特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

(5)为避免抗病基因通过花粉进入其他植物而导致“基因污染”,应将抗病基因导入到_____________(填“细胞核”或“细胞质”)。

10.(14分)青藏高原啮齿类动物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重要生物干扰源之一,其对草原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研究高原鼠兔干扰强度与物种多样性等的关系,对于科学解释草地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评价鼠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来监测鼠兔的种群密度。

鼠兔作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其采食、掘洞等行为会造成土壤裸斑。

(2)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划分出高、中、低3种干扰区域,并对区域内群落的______________进行调查,来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鼠兔的适度干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__________,进而提高土壤中N、P含量。

但高强度鼠兔干扰会导致草原裸斑数量及面积增加,加剧草地生境的旱化,使得杂草增加,破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______。

请提出一种措施或方案来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有效地科学防控草原鼠害,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请你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可用数据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以下是以HPV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____________。

(3)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_______和_______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互
相凝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中心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4)对于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应尽早进行克隆化,克隆化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即稀释细胞到3~11个/mL,每孔加入细胞稀释液1.1mL,目的是____________。

(5)可以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抗HPV抗体进行改造以延长其体外保存的时间,蛋白质工程是指以____________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_____________,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早孕。

图甲是抗HC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其中X、Y表示细胞,a~f表示操作过程。

图乙是医学上定量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示意图,需先将抗体固定并与受检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加酶标抗体和底物,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抗原的量直接相关,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中培养的Y细胞是____________,b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诱导细胞融合,d所示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e过程培养的细胞,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其次还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等条件,其中加动物血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数量,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若现有三种抗HCG单克隆抗体,分别记为A、B、C。

为检测它们之中哪两种适合用于双抗体夹心法,科研人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组实验,检测并比较各组实验的产物量,以便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B
【解题分析】
人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在温热的刺激下,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

【题目详解】
A、人体和无机物都通过物理方式散热,如辐射、对流、蒸发等,A正确;
B、恒温动物从高温环境转至低温环境,散热量增加,但是机体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减少散热量,B错误;
C、安静时主要靠内脏、脑、肌肉等组织产热,C正确;
D、人体主要靠皮肤散热,D正确。

故选B。

2、A
【解题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为ATP 的结构图,其中A表示腺嘌呤,五边形表示核糖,P表示磷酸,则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c都表示高能磷酸键,其中c比较活跃,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

图 2 为ATP 与ADP 相互转化示意图,其中①过程表示ATP的水解,②过程表示ATP的合成。

【题目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 中的a 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图2中①过程表示的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图1 中c 键的断裂,B正确;
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会产生大量的ATP,因此该膜上镶嵌有图2 进行②过程所需要的酶,C 正确;
D、植物根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ATP水解(图2的①过程)供能,D正确。

故选A。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结构简式及其与ADP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1中各个字母的含义,注意ATP分子中五碳糖的种类,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3、B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若子代红花占3/4,说明F1含一对等位基因,其它各对基因为显性纯合,若子代红花占3/4×3/4=9/16,说明F1含两对等位基因,其它各对基因为显性纯合,以此类推,根据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3/4)4,可推知F1含有4对等位基因。

【题目详解】
根据上述遗传图解可知,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即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C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该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是含有A抗生素和含有B抗生素,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符合分析的图示只有C,故C正确。

5、D
【解题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题目详解】
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6、D
【解题分析】
酒精是有机物,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与水与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许多物质,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它的有机物。

提取绿叶中色素用95%酒精溶解色素,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时用50%酒精洗去浮色,使用目的不同。

【题目详解】
A、提取菠菜叶光合色素时,需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研磨充分)、碳酸钙(保护叶绿素)和95%乙醇(溶解、提取色素),A错误;
B、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时,需用50%乙醇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B错误;
C、涂布法分离细菌时,要将保存在75%乙醇中的玻璃刮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C错误;
D、进行组织培养时,自然生长的茎可先后放入70%乙醇浸泡、再放入5%次氯酸钠中浸泡和无菌水中清洗(消毒),D正确。

故选D。

7、C
【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B表示花药离体培养,D表示受精作用,E表示细胞增殖和分化,C表示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诱导。

【题目详解】
A、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这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类型为ABC、AbC、aBC、abC,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有ABC、AbC、aBC、abC共4种,A正确;
B、个体Ⅰ是单倍体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C∶AbC∶aBC∶abC=1∶1∶1∶1,雌雄配子受精后形成9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为A-B-CC,占3/4×3/4=9/16,所以Ⅱ中重组类型占1-9/16=7/16,C错误;
D、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B→C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所以若要尽快获得基因型为aaBBCC的纯种,应采用图中A→B→C过程进行育种,D正确。

故选C。

8、D
【解题分析】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由内质网脱落的小泡包裹,并移动到高尔基体后与高尔基体融合,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后,由高尔基体脱落的囊泡包裹移动到细胞膜,并与细胞膜融合。

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

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面积大于外膜的面积。

【题目详解】
A、核糖体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蛋白质的加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A错误;
B、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有关,与内质网、高尔基体也有关,B错误;
C、低渗溶液中线粒体的内膜后于外膜破裂,C错误;
D、载体蛋白具有选择运输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生物膜系统和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
9、DNA(双链)复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制备相应引物”)T-DNA 农杆菌(植物)细胞全能性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才能确定转基因番茄是否具有抗病特性(或DNA探针与mRNA显示出杂交带只能说明抗病基因转录出对应的mRNA,无法说明转基因番茄具有抗病特性,或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因此不能说明该植株是否有抗性)细胞质
【解题分析】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是PCR扩增,原理为DNA的复制,需要条件有模板DNA、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

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时常常使用农杆菌转化法,其过程为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 上,后转入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使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最后表达。

【题目详解】
(1)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复制;使用PCR技术扩增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2)使用农杆菌转化法时,一般将抗病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后转入农杆菌,通过其转化作用让抗病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3)将一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培育成一个植株,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中,一般需要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将含目的基因的DNA探针与转基因番茄提取出来的mRNA进行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只能证明抗病基因转录出对应的mRNA,无法说明转基因番茄具有抗病特性,或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
(5)花粉细胞主要是植物的精子,精子中细胞质非常少,一般精子与其它细胞融合时提供的细胞质很少,所以为避免抗病基因通过花粉进入其他植物而导致“基因污染”,可以将其导入到细胞质中。

【题目点拨】
该题重点考察了基因工程的相关操作,其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一般有四个层面,主要为:
10、标志重捕法消费者丰富度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抵抗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如:调查鼠兔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控制鼠兔的数量;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来控制鼠兔的生存区域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如:草甸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流向鼠兔的能量的传递效率是多少?鼠兔干扰强度对草原土壤有机质、N、P 等含量的影响是怎样的?
【解题分析】
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题目详解】
(1)鼠兔是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鼠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2)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需要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划分出高、中、低3种干扰区域,并对区域内群落的丰富度进行调查。

(3)根据题意分析,高强度鼠兔干扰会导致草原裸斑数量及面积增加,加剧草地生境的旱化,使得杂草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但鼠兔的适度干扰又可以改善土攘的通透性,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而提高土壤中N、P含量。

要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可调查鼠兔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控制鼠兔的数量,也可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来控制鼠兔的生存区域等。

(4)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更有效地科学防控草原鼠害,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则可研究草甸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流向鼠兔的能量的传递效率是多少、鼠兔干扰强度对草原土壤有机质、N、P等含量的影响是怎样的等问题。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稳定性等知识点,能够根据生物的种类确定其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以及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提示提出控制干扰强度的措施。

1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糖蛋白一些酶使每个孔内细胞一般不多于一个,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
【解题分析】
1.动物细胞融合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
单核细胞,称为杂种细胞。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用专一抗体检测得到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

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工程技术的基础。

4.灭火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互相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5.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题目详解】
(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的融合及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故涉及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融合。

(2)由分析可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工程技术的基础。

(3)由分析可知,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互相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4)克隆化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即稀释细胞到3~11个/mL,每孔加入细胞稀释液1.1mL,使每个孔内细胞一般不多于一个,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5)由分析可知,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骨髓瘤细胞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电激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无菌、无毒补充配制的培养基中缺乏的营养成分及一些激素等促进细胞生长的物质与待测抗原结合催化检测底物反应
6
【解题分析】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

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

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用于治疗疾病和
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题目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从小鼠体内提取的X为经过免疫的浆细胞,则Y为骨髓瘤细胞,诱导二者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常用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电激等方法。

融合后的细胞需要经过c过程的初次筛选和d过程的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故d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e过程为体外培养动物细胞,首先应保证其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其次还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等条件,其中加动物血清的目的是补充配制的培养基中缺乏的营养成分及一些激素等促进细胞生长的物质。

(3)酶标抗体的作用是与待测抗原结合;酶能催化检测底物反应,可通过测定酶反应的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研究人员获得三种抗HCG单克隆抗体,分别记为A、B、C,为检测它们之中哪两种适合用于双抗体夹心法,科研人员需要进行6组实验,分别是AA、BB、CC、AB、AC、BC,检测并比较各组实验的产物量。

【题目点拨】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