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班勇传》《通鉴纪事本末 西域归附》(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勇[注]字宜僚,少有父风。

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

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

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

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

还,屯田柳中。

延光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

首虏八千余人,马畜五万余头。

捕得军就及匈奴持节使者,将至索班没处斩之,以报其耻,传首京师。

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

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

其冬,勇发诸国兵击匈奴呼衍王,呼衍王亡走。

后车师无复虏迹,城郭皆安。

唯焉者王元孟未降。

永建二年,勇上请攻元孟,于是遣敦煌太守张朗将河西四郡兵三千人配勇。

因发诸国兵四万余人,分骑为两道击之。

勇从南道,朗从北道,约期俱至焉者。

而朗先有罪,欲徼功自赎,遂先期至爵离关,遣司马将兵前战,首虏二千余人。

元孟惧诛,逆遣使乞降。

元孟竟不肯面缚,唯遣子诣阙贡献。

朗遂得免诛。

(选自《后汉书·班勇传》,有删改)材料二:
太后闻军司马班勇有父风,召诣朝堂问之。

勇上议曰:“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那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

”太尉难之,勇对曰:“置校尉者,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

”于是从勇议。

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

敦煌太守张珰上书曰:“今亲践其土地,乃知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

”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有删改)[注]勇:班勇,汉将班超的小儿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臣愚A以为不可许也B旧敦煌郡C有营兵三百人D今宜E复之F复置G护西域H副校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史”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官职不同。

B.“以鄯善归附”与“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以”词义不同。

C.“犹自疑未下”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疑”词义不同。

D.“太尉难之”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两句中的“难”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勇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风度。

永初元年,西域反叛。

班勇同兄长班雄一起出敦煌,迎接都护和西域的士兵回来。

B.延光四年秋,班勇调集多方兵力攻打军就,抓到了军就和匈奴持节使者,替索班报仇雪耻,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C.永建元年,车师六国都被平定了。

这年冬天,班勇攻打匈奴呼衍王并斩杀了他,后来车师没有了匈奴的踪迹,城池安宁。

D.太后召军司马班勇到朝廷来询问。

班勇认为当时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出击匈奴是显示弱点,暴露短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4分)
(2)欲徼功自赎,遂先期至爵离关,遣司马将兵前战,首虏二千余人。

(4分)
14.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写到了班勇,叙写的角度和内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5分)
参考答案:
10.BDF[(原文标点)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


11.D(两句中的“难”词义不同:前者为“诘难”;后者为“祸殃、兵乱”,“作难”意为“起事”)
12.C(“班勇攻打匈奴呼衍王并斩杀了他”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勇发诸国兵击匈奴呼衍王,呼衍王亡走”可知,呼衍王逃走了,不是被斩杀了)
13.(1)班勇用恩德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缚到班勇那里投降。

(“开以恩信”“诣”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

开以恩信,用恩德信义开导;诣,往,到···去)(2)(张朗)想立功赎罪,于是先期到达爵离关,派司马领兵上前作战,斩获二千多人。

(“徼功自赎”“将兵前战”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

徼功自赎,立功赎罪;将兵前战,领兵上前作战)
14.①材料一从正面叙写班勇的主要作战事迹,凸显其英勇善战。

(2分)②材料二正侧结合:写太后听说班勇有其父的风范并召见他,从侧面衬托班勇有英雄之气;从正面写班勇谏言,凸显其智慧。

(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班勇字宜僚,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风度。

永初元年,西域反叛,朝廷任班勇为军司马。

(班勇)同兄长班雄一起出敦煌,迎接都护和西域的士兵回来。

延光二年夏,朝廷又任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驻扎在柳中。

第二年正月,班勇到了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汉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绶。

然而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而不能决断,班勇用恩德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缚到班勇那里投降。

班勇因此发动他的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都城,在伊和谷赶走了匈奴伊蠡王,收得前部五千多人,于是前部又开始通畅。

还兵后,(班勇率军)在柳中屯田。

延光四年秋,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的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攻打后部王军就,把他们打得大败。

斩首俘获八千多人,五万多头马畜。

抓到军就和匈奴持节使者,把他们押到索班死的地方斩了头,替索班报仇雪耻,并将首级送到了京师。

永建元年,另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做王。

班勇又派另一将校杀了东且弥王,也重立了他的同族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都被平定了。

这年冬天,班勇调集各国军队攻打匈奴呼衍王,呼衍王逃走。

后来车师没有了匈奴的踪迹,城池都安宁。

只有焉耆王元孟没有投降。

永建二年,班勇上书请求攻打元孟,于是朝廷派敦煌太守张朗带领河西四郡兵三千人配合班勇。

班勇就调集各国士兵四万多人,分骑兵为两路攻击元孟。

班勇从南道,张朗从北道,约定日期共同到达焉耆。

张朗先前有罪,想立功赎罪,于是先期到达爵离关,派司马领兵上前作战,斩获二千多人。

元孟害怕被杀,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元孟最终不肯当面被捆绑,只派儿子到朝廷进贡。

张朗于是得以免于处罚。

材料二:
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班超的风范,就召他到朝廷来询问。

班勇建议道:“如今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出击匈奴)是向远方的异族显示我们的弱点,向天下暴露我们的短处,我愚昧地认为不能批准曹宗的请求。

从前敦煌郡有三百人屯驻营垒,现在应该恢复,并且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

”太尉诘难他,班勇回答说:“设置校尉,是为了宣扬推广汉朝的威力,广施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非分希图的野心,而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

”于是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

后来,匈奴果然屡次同车师国共同掠夺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

敦煌太守张珰上书说:“我现在亲自踏上西域的土地,才知道如果舍弃西域,那么河西地区就不能单独存在。

”皇帝又任命班勇做西域长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