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扫描】
1.三国鼎立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方民族大融合
4.魏晋南北朝文化
【真题演练】
1.(2016•广东)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2.(2016•聊城)“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州之战
3.(2016•潍坊)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4.(2016•泰州)“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革
5.(2016•呼和浩特)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兰亭书法
B.阎立本画作
C.龙门石窟
D.赵州石拱桥【复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3.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4.《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5.“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改革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
C.改穿汉服
D.使用汉语
6.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7.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8.“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
曾给人画肖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
”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 )
A.顾恺之、西晋
B.顾恺之、东晋
C.王羲之、西晋
D.王羲之、东晋
9.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神农本草经》
D.《九章算术》
10.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水平的是( )
A.雕塑艺术
B.书法艺术
C.石窟艺术
D.
二、非选择题
11.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艺术篇】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思想篇】
材料二:子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科学篇】
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1)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逐渐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书法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作品。
这里的“书圣”指的是谁?
(2)图三代表了我国的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三,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
称。
同时期诞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这部著作是什么?
(5)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材料三: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
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
(3)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
考点04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1.D
2.B
3.D
4.C
5.C
【复习检测】
1.C
2.D
3.D
4.D
5.D
6.D
7.A
8.B
9.A 10.C
11.(1)甲骨文;王羲之.
(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仁”的主张,“仁者爱人”.
(4)“五禽戏”;《伤寒杂病论》.
(5)自觉学习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熏陶,保护它的发展.(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地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槽粕,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创造历史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等.)(言之有理即可)
12.(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很落后,基本上是原始的刀耕火种,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铁序较为安定.影响: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讲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