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2:2.3.2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题组一氢键的形成与存在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氢键是一种类似于共价键的化学键
B.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本质上都是静电作用
C.只有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如F、O、N)才能形成氢键
D.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范德华力强
【考点】氢键的形成及存在
【题点】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法
答案 A
解析并不是所有含氢元素的化合物都能形成氢键,氢键一般存在于含N—H、H—O、H—F 键的物质中。

氢键不是化学键,是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的特殊作用力,本质上也是一种静电作用。

2.(2018·新郑一中月考)下列几种氢键:①O—H…O—,②N—H…N—,③F—H…F—,④O—H…N—,按氢键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
答案 A
【考点】氢键的形成及存在
【题点】氢键的形成条件及存在
解析F、O、N电负性依次降低,F—H、O—H、N—H键的极性依次降低,故F—H…F—中氢键最强,其次为O—H…O—,再次是O—H…N—,最弱的为N—H…N—。

3.(2019·南京高二月考)下列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其纯物质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的是() A.HCHO B.CH3OH
C.CH3COOH D.HF
答案 A
解析甲醛中碳原子的电负性不大,故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甲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表示为:O—H…O;乙酸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表示为:O—H…O;氟化氢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表示为:F—H…F。

题组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冰中的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密度大于液态水
B.可以用氢键解释接近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C.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都会使熔、沸点升高
D.每个水分子内平均含有两个氢键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由于冰中的水分子间的氢键多于液态水中的氢键,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所以其密度小于液态水,A项错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水分子通常以几个分子聚合的形式存在,所以接近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B项正确;水分子内不含氢键,水中的氢键只存在于水分子之间,D项错误。

5.(2018·四川乐山沫若中学高二月考)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①NH3的熔、沸点比ⅤA族其他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高
②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③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
④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
⑤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①第ⅤA族中,N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NH3的熔、沸点比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正确;②冰中水分子间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当然也存在范德华力),氢键使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正确;③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尿素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比醋酸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多,则尿素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正确;④对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低,正确;⑤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其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而与氢键无关,错误。

6.已知各种硝基苯酚的性质如下表:
邻硝基苯酚0.2 45 100
间硝基苯酚 1.4 96 194
对硝基苯酚 1.7 114 295
下列关于各种硝基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邻硝基苯酚分子内形成氢键,使其熔、沸点低于另外两种硝基苯酚
B.间硝基苯酚不仅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也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C.对硝基苯酚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其熔、沸点较高
D.三种硝基苯酚都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当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时,熔、沸点降低,A正确;间硝基苯酚中与N原子相连的O 原子易与水分子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B正确、D错误;对硝基苯酚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其熔、沸点升高,C正确。

7.(2018·宁夏石嘴山三中高二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金属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的数值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生成的阳离子是X2+
B.在氨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结合形成NH3·H2O分子,则NH3·H2O的结构式为
C.标准状况下,22.4 L C2H2中所含的π键数和18 g冰中所含的氢键数均为2N A
D.由于氢键的作用,NH3、H2O、HF中的沸点反常,且沸点高低顺序为HF>H2O>NH3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该元素第三电离能剧增,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故A正确;乙炔的结构式为H—C≡C—H,则1 mol乙炔中含2 mol π键,冰中水
分子的O原子的排列方式类似于金刚石中的C原子,每2个O原子间都有一个H原子,更靠近H原子的O原子与它形成共价键,另一个与它形成氢键,即每个H原子都形成一个氢键,所以1 mol冰中存在2 mol氢键,标准状况下22.4 L C2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18 g冰的物质的量也为1 mol,故C正确;由于氢键的作用,使NH3、H2O、HF在同主族氢化物的沸点反常,但常温下水为液体,则沸点高低顺序为H2O>HF>NH3,故D错误。

题组三关于氢键、范德华力的综合考查
8.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F2>Cl2>Br2>I2
B.CF4>CCl4>CBr4>CI4
C.HF<HCl<HBr<HI
D.CH4<SiH4<GeH4<SnH4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范德华力与氢键的综合考查
答案 D
解析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A中卤素单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熔、沸点升高,故A错误;同理B错误;C中虽然四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是,HF分子间存在氢键,故HF的沸点是最高的,C错误。

9.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

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通式C n H2n O3
B.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分子间不存在范德华力
D.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范德华力与氢键的综合考查
答案 B
解析二甘醇的分子式为C4H10O3,不符合通式C n H2n O3;二甘醇分子之间能形成O—H…O—,也存在范德华力。

10.(2019·武汉期中)维生素B1可作为辅酶参与糖的代谢,并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维生素B1晶体溶于水的过程中要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有()
A.离子键、共价键B.离子键、氢键、共价键
C.氢键、范德华力D.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范德华力与氢键的综合考查
答案 D
解析分子内含有氨基和羟基,易形成氢键,故溶于水时要破坏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11.(1)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 mol (SCN)2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类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二胺(H2N—CH2—CH2—NH2)与CaCl2溶液可形成配离子(结构如图),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范德华力与氢键的综合考查
答案(1)4N A异硫氰酸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
(2)sp3杂化乙二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解析(1)(SCN)2的结构式为N≡C—S—S—C≡N,单键为σ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故1 mol (SCN)2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4N A;异硫氰酸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故异硫氰酸的沸点较高。

(2)乙二胺(H2N—CH2—CH2—NH2)中N原子形成3个σ键,含1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sp3杂化;乙二胺(H2N—CH2—CH2—NH2)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N(CH3)3]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故乙二胺的沸点较高。

12.(1)一定条件下,CH4、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

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晶体俗称“可燃冰”。

参数
分子直径/nm 分子与H2O的结合能E/kJ·mol-1
分子
CH40.436 16.40
CO20.512 29.91
①“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两种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开采深海海底的“可燃冰”,有科学家提出用CO2置换CH4的设想。

已知上图中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586 nm,根据上述图表,从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角度分析,该设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题点】范德华力与氢键的综合考查
答案(1)①氢键、范德华力
②CO2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空腔直径,且与H2O的结合能大于CH4
(2)O—H键、氢键、范德华力
解析(1)①“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两种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笼状空腔的直径是0.586 nm,而CO2分子的直径是0.512 nm,笼状空腔直径大于CO2分子的直径,而且CO2与水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大于CH4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因此可以实现用CO2置换CH4的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