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声声慢与一剪梅比较鉴赏ppt精品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 是 宋 代 李 易 安 !
试 问 天 下 谁 第 一 ?
自 古 文 人 皆 多 忧 !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 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 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 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 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 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 体”,词作有《漱玉词》。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 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如寻 满 守 乍凄 今寻 地 着 暖凄 有 黄 窗 还惨 觅 谁 花 儿 寒惨 觅 堪 堆 , 时戚, 独戚 摘 积 候 自。 。冷 , , 怎 冷 憔 最 生 清 悴 难 得 清 损 将 黑 , , 息 。 。
声 声的印象 最深刻?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结论:过雁——“乡愁、离愁”的象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小结:
《声声慢》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 神面貌,全词归结到“愁”字上,作者借景抒 情,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了一种国破 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表现了作者孤独寂 寞的忧郁情绪和愁苦不安的心境。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不至死生夏 肯今亦当日 过思为作绝 江项鬼人句 东羽雄杰 。,。,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 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
前期作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品读后思考
• 1. 找出作品中能直接反映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 正伤心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感 受
这 三 雁梧 次 杯 过桐 第 两 也更 , 盏 ,兼 淡 怎 细 正雨 酒 一 伤, , 个 心 怎 愁 到 敌 , 字 黄 他 却昏 了 晚 是, 得 来 旧点 。 风 时点 急 相滴 ? 识滴 。。
• 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 活的痛苦。 • 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 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由于出生于官宦人家,生活相对比较安定,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其中 又以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为多。语言清丽婉转,作 品:《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 红藕相 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后期:经历了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和丈夫病逝等重 大变故,长期流落南方,饱尝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作品主要抒写伤时念旧和悼亡怀乡的情感。表达词 人在孤独、漂泊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充满了凄凉、 低沉之音。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永遇 乐· 落日熔金》、《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清平乐· 年年雪里》等。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比较鉴赏: 1、《声声慢》和《一剪梅》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两首词各运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 声 淡酒、急风、归雁、 声 黄花、梧桐、细雨。 慢 一 红藕、玉簟、兰舟、 剪 雁、月、西楼、花。 梅
3、比较两首词表达的具体感情的不同。
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相思之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家国之恨 孀居之悲
一般“愁”字别样情
《一剪梅》:相思之愁、生离之愁,(轻、浅)
《声声慢》:家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沉重、哀痛、凄厉 )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 2、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酒——“愁”的象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家国之恨 孀居之悲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 湾《次北固山下》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后期作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 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试 问 天 下 谁 第 一 ?
自 古 文 人 皆 多 忧 !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 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 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 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 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 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 体”,词作有《漱玉词》。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 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如寻 满 守 乍凄 今寻 地 着 暖凄 有 黄 窗 还惨 觅 谁 花 儿 寒惨 觅 堪 堆 , 时戚, 独戚 摘 积 候 自。 。冷 , , 怎 冷 憔 最 生 清 悴 难 得 清 损 将 黑 , , 息 。 。
声 声的印象 最深刻?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结论:过雁——“乡愁、离愁”的象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小结:
《声声慢》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 神面貌,全词归结到“愁”字上,作者借景抒 情,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了一种国破 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表现了作者孤独寂 寞的忧郁情绪和愁苦不安的心境。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不至死生夏 肯今亦当日 过思为作绝 江项鬼人句 东羽雄杰 。,。,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 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
前期作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品读后思考
• 1. 找出作品中能直接反映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 正伤心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感 受
这 三 雁梧 次 杯 过桐 第 两 也更 , 盏 ,兼 淡 怎 细 正雨 酒 一 伤, , 个 心 怎 愁 到 敌 , 字 黄 他 却昏 了 晚 是, 得 来 旧点 。 风 时点 急 相滴 ? 识滴 。。
• 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 活的痛苦。 • 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 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由于出生于官宦人家,生活相对比较安定,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其中 又以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为多。语言清丽婉转,作 品:《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 红藕相 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后期:经历了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和丈夫病逝等重 大变故,长期流落南方,饱尝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作品主要抒写伤时念旧和悼亡怀乡的情感。表达词 人在孤独、漂泊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充满了凄凉、 低沉之音。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永遇 乐· 落日熔金》、《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清平乐· 年年雪里》等。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比较鉴赏: 1、《声声慢》和《一剪梅》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两首词各运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 声 淡酒、急风、归雁、 声 黄花、梧桐、细雨。 慢 一 红藕、玉簟、兰舟、 剪 雁、月、西楼、花。 梅
3、比较两首词表达的具体感情的不同。
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相思之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家国之恨 孀居之悲
一般“愁”字别样情
《一剪梅》:相思之愁、生离之愁,(轻、浅)
《声声慢》:家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沉重、哀痛、凄厉 )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 2、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酒——“愁”的象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家国之恨 孀居之悲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 湾《次北固山下》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后期作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 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