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第3章课时规范练15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2
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别描述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 的大气环流形势。 干季: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 风控制。湿季: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 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 (2)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 干季,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受东南信风(偏南风)控制,风 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 (3)简析“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 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逐渐变干;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 后逐渐增温,气团势力不断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 燥,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副热带高压区逐渐北移,说明太阳直射点 向北移动,因此5—7月份纬度位置北移,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大气环流形势:干季时卡奔塔利亚 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属于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气压带、风带位 置偏北,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形成干季;湿季时卡奔塔 利亚湾属于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 道偏转为西北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形成湿季。第(2) 题,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干季时,天气干燥,降水少,空气 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无法形成“牵牛花云”;干季时,气压带、风 带位置偏北,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 不一致,难以形成“牵牛花云”。第(3)题,“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 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牵牛花云”登陆后,水汽减少,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 发补给,逐渐变干,势力不断减弱;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 温,温度升高,蒸发增强,气团势力不断减弱。
(2023·山东淄博三模)下图示意非洲部
分区域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N海域
鱼类资源丰富,5—10月形成虾类、头
足类渔汛期。虾类、头足类海洋动物,
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的特点。据
此完成3~4题。
3.1月份,N海域的盛行风向及其性质
是( D )
A.西南风、湿润
B.西南风、干燥
C.东北风、湿润
D.东北风、干燥
C.秋季
D.冬季
11.N处近地面风速大于M处近地面风速的主要原因是N处( C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B.下垫面状况非常均一
C.该季节南北气温差较大
D.平原削弱风速不显著
12.P处风向及风速范围分别是( C )
A.偏东风 20~30 B.偏东风 30~40
C.偏西风 20~30 D.偏西风 30~40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据图判断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D ) A.冬季控制范围小,位置偏北 B.北界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速度较快 C.夏季控制范围大,位置偏南 D.冬季整体位置偏南 8.受青藏高原影响,推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突变现象可能是( A ) A.夏季,西风急流向西北突变 B.夏季,西风急流向东南突变 C.冬季,西风急流向东北突变 D.冬季,西风急流向西南突变 9.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测2020年亚洲上空南支西 风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发生在( C )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5题,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 的破坏作用强,导致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 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因此中纬度 西风北半球弱、南半球强,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气压带、风 带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对于北半球来说,1月份西风控制范围大,图中北半 球西风左图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于右图,可以判断出左图为7月,右图为1月。 第6题,①②在50°地区西风①弱②强,是因为①(北半球)50°地区大陆广布, ②(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海陆分布差 异导致了南、北半球同纬度的西风势力强弱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2023·广东肇庆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各题。 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 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 原气候,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 云”景观。“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 的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 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的观 测表明,干季少见“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 图1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 置,图2示意“牵牛花云” 典型景观。
课时规范练15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一般用500 hPa等压面高度分布图中588线(即500 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 为5 880米)包围的区域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下图为2022年某段时 间内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的588线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N海域5—10月形成虾类、头足类
渔汛期的主导因素是( B )
A.洋流 B.径流 C.水温 D.光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3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N海域被东北信风带 控制,其盛行风向为东北风,风从陆地内部吹来,较为干燥。第4题,N海域 5—10月形成虾类、头足类渔汛期的主导因素是此时N海域周围陆地吹西 南风,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大,挟带大量陆地营养物质入海,使得虾类、头 足类海洋动物大量繁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近地面最小风速集中在10°S到25°N之间的区域,该 区域为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区域,表明赤道低压带移动到了赤道以北,故此时 表示北半球的夏季;春秋季节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北半球冬季,赤道 低压带大部分南移。第11题,N处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区域,主要为广阔的海 洋,但也分布着若干陆地;N处海洋面积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N处不 全是平原地形;南半球冬季,N处所在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显著,导致气压差 异明显,风速大。第12题,由于正负值表示不同的风向,且M、N处为近地面 西风带,所以正值表示偏西风,再根据图中P点的位置可以判定其风向为偏 西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可以确定P处风速大于20小于30。
1.下列关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运动特点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描述 正确的是( B ) A.下沉—高温多雨 B.下沉—高温干旱 C.上升—炎热大风 D.上升—闷热潮湿 2.图中副热带高压区的分布特点是( A ) A.5—7月份,纬度位置北移 B.5—7月份,纬度位置南移 C.7—8月份,经度位置不变 D.7—8月份,范围逐渐变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海南海口二模)下图为全球某季节不同纬度气温及风速的空间分布 示意图,风速等值线中“-”表示风向与“+”相反。据此完成10~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图示为北半球( B )
A.春季
B.夏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 布图(下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 是( C ) A.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 B.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 C.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 D.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 6.造成南、北半球在50°地区西风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海陆性质 B.海陆分布 C.海陆位置 D.海陆轮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湖南长沙二模)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风带, 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 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 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江淮流域梅雨的起 始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1979—2013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 北界(b)平均逐月变化。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7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围小,冬季的控制范围大;东 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整体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东亚 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化范围是15°N~37°N,北界年内变化范围是 43°N~49°N。第8题,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北移,冬季南撤。夏季,青藏高原 加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 著温差,受其影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 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第9题,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 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梅雨结束。2020年梅雨结束 于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 间,即7月下旬。
图2
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别描述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 的大气环流形势。 干季: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 风控制。湿季: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 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 (2)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 干季,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受东南信风(偏南风)控制,风 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 (3)简析“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 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逐渐变干;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 后逐渐增温,气团势力不断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 燥,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副热带高压区逐渐北移,说明太阳直射点 向北移动,因此5—7月份纬度位置北移,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大气环流形势:干季时卡奔塔利亚 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属于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气压带、风带位 置偏北,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形成干季;湿季时卡奔塔 利亚湾属于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 道偏转为西北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形成湿季。第(2) 题,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干季时,天气干燥,降水少,空气 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无法形成“牵牛花云”;干季时,气压带、风 带位置偏北,该区域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 不一致,难以形成“牵牛花云”。第(3)题,“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 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牵牛花云”登陆后,水汽减少,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 发补给,逐渐变干,势力不断减弱;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气团登陆后逐渐增 温,温度升高,蒸发增强,气团势力不断减弱。
(2023·山东淄博三模)下图示意非洲部
分区域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N海域
鱼类资源丰富,5—10月形成虾类、头
足类渔汛期。虾类、头足类海洋动物,
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的特点。据
此完成3~4题。
3.1月份,N海域的盛行风向及其性质
是( D )
A.西南风、湿润
B.西南风、干燥
C.东北风、湿润
D.东北风、干燥
C.秋季
D.冬季
11.N处近地面风速大于M处近地面风速的主要原因是N处( C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B.下垫面状况非常均一
C.该季节南北气温差较大
D.平原削弱风速不显著
12.P处风向及风速范围分别是( C )
A.偏东风 20~30 B.偏东风 30~40
C.偏西风 20~30 D.偏西风 30~40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据图判断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D ) A.冬季控制范围小,位置偏北 B.北界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速度较快 C.夏季控制范围大,位置偏南 D.冬季整体位置偏南 8.受青藏高原影响,推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突变现象可能是( A ) A.夏季,西风急流向西北突变 B.夏季,西风急流向东南突变 C.冬季,西风急流向东北突变 D.冬季,西风急流向西南突变 9.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测2020年亚洲上空南支西 风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发生在( C )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5题,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 的破坏作用强,导致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 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因此中纬度 西风北半球弱、南半球强,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气压带、风 带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对于北半球来说,1月份西风控制范围大,图中北半 球西风左图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于右图,可以判断出左图为7月,右图为1月。 第6题,①②在50°地区西风①弱②强,是因为①(北半球)50°地区大陆广布, ②(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海陆分布差 异导致了南、北半球同纬度的西风势力强弱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2023·广东肇庆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各题。 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 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 原气候,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 云”景观。“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 的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 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的观 测表明,干季少见“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 图1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 置,图2示意“牵牛花云” 典型景观。
课时规范练15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一般用500 hPa等压面高度分布图中588线(即500 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 为5 880米)包围的区域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下图为2022年某段时 间内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的588线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N海域5—10月形成虾类、头足类
渔汛期的主导因素是( B )
A.洋流 B.径流 C.水温 D.光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3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N海域被东北信风带 控制,其盛行风向为东北风,风从陆地内部吹来,较为干燥。第4题,N海域 5—10月形成虾类、头足类渔汛期的主导因素是此时N海域周围陆地吹西 南风,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大,挟带大量陆地营养物质入海,使得虾类、头 足类海洋动物大量繁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近地面最小风速集中在10°S到25°N之间的区域,该 区域为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区域,表明赤道低压带移动到了赤道以北,故此时 表示北半球的夏季;春秋季节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北半球冬季,赤道 低压带大部分南移。第11题,N处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区域,主要为广阔的海 洋,但也分布着若干陆地;N处海洋面积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N处不 全是平原地形;南半球冬季,N处所在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显著,导致气压差 异明显,风速大。第12题,由于正负值表示不同的风向,且M、N处为近地面 西风带,所以正值表示偏西风,再根据图中P点的位置可以判定其风向为偏 西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可以确定P处风速大于20小于30。
1.下列关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运动特点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描述 正确的是( B ) A.下沉—高温多雨 B.下沉—高温干旱 C.上升—炎热大风 D.上升—闷热潮湿 2.图中副热带高压区的分布特点是( A ) A.5—7月份,纬度位置北移 B.5—7月份,纬度位置南移 C.7—8月份,经度位置不变 D.7—8月份,范围逐渐变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海南海口二模)下图为全球某季节不同纬度气温及风速的空间分布 示意图,风速等值线中“-”表示风向与“+”相反。据此完成10~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图示为北半球( B )
A.春季
B.夏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 布图(下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 是( C ) A.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 B.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 C.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 D.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 6.造成南、北半球在50°地区西风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海陆性质 B.海陆分布 C.海陆位置 D.海陆轮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湖南长沙二模)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风带, 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 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 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江淮流域梅雨的起 始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1979—2013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 北界(b)平均逐月变化。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7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围小,冬季的控制范围大;东 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整体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东亚 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化范围是15°N~37°N,北界年内变化范围是 43°N~49°N。第8题,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北移,冬季南撤。夏季,青藏高原 加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 著温差,受其影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 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第9题,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 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梅雨结束。2020年梅雨结束 于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 间,即7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