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文德路小学语文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文德路小学语文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
xì nìkāi záo xī shuài pái huái
( )( )( )( )
dǒu penɡzhòu rán kānɡ kǎi shùn jiān
( )( )( )( )
2.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圈养(juàn yǎnɡ)演绎(yǎn zé)B.彻底(chèdǐ )哺育(bǔ yù)C.洪亮(hónɡ liànɡ)防御(fánɡyì)D.敏感(mínɡ ɡǎn)责任(zé rè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飞弛衣裳天奈之音余音绕粱
B.爆布纯熟轻歌慢舞画龙点晴
C.伶俐萍藻粉末登场字正腔园
D.批阅袖筒曲终人散有板有眼
4.找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B.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C.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面前大摇大摆地散步。
D.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这学期,她订阅了《美文》《读者》《小学生周报》等杂志。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不一会儿,大家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D.他身材魁梧,仪表威严,然而,他有两个令人遗憾的缺陷。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
B.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C.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确立了“产生收费”和“垃圾分类”两项制度。
D.中国有三大节日,即春节,端午,中秋。
7.下列人物与书名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三国演义)B.武松——(水浒传)
C.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童话)D.王熙凤——(西游记)8.“而我呢,依然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这个句子应插入下面这段话中的()
①铃声有气无力地响起,又到了放学的时候。
②每个同学纷纷把准备上交的作业本放在桌角上,然后陆续走出教室。
③我望着没有做完的作业,沉思着。
④同学李伟拿起我的作业,关心地问:“怎么了?被哪道题难住了?”
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D.④之后
9.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的例句写话。
例: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日积月累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
_________,如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
我留着些什么_______呢?我何曾留着像
____________呢?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运用________方法写出了
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两句话_____________。
(2)苏轼是______朝诗人。
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写的《题西林壁》有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的《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发人们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3)敬爱的老师,您用格言“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告诉我们要善于倾听善意的批评;您用“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教育我们多读书,勤实践;您还说“__________”,鼓励我们努力,将来会比你更出色。
(4)《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________,而_____时远也。
”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填原句)。
如果你也参与“辩日”,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不能与课本上相同)
11.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字,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语。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个招牌中共有362个不规范字。
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13、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__________________
15、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关于“我们该怎么吃饭”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主食不可偏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
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材料二:相关的调查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的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
换句话说,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
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
孩子肚了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质量。
③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要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
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④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
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
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
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感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
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就会被破坏,影响身体健康。
1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目前,由于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致使大多数人群引起了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 )
(2)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不吃主食。
( )
(3)在我国,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已是件非常紧迫的事。
( )
17、对于中小学生,早餐、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不足会直接引发()的现象。
A.反应迟钝B.血糖水平低C.记忆力下降D.影响到学习质量18、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
请结合以上材料对这类同学进行规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
外的考场,神色(凝重庄重)。
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20、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
2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打“√”。
2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炙热:______
2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2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5.习作。
有人盼着长大,因为,他们觉得长大了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可以把玩具赛车变成真正的赛车去驰骋,可以独自出去旅游,可以做许多现在没办法做的事情。
也有的人不希望自己长大,因为,他们觉得童年可以玩沙,可以在父母怀里撒娇,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
你呢?是想快点长大,还是不想长大?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习作要求:
(1)、题目自拟。
(2)、表达要有条理,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事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500字。
16.习作天地。
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常常萦绕在心头。
我们曾感受过,《窃读记》里,林海音的那段让她既惧怕又快乐的阅读时光;《落花生》里,许地山和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童年
时光……请以“那一段时光”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真实有条理;③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细腻开凿蟋蟀徘徊斗篷骤然慷慨瞬间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腻”“蟀”“篷”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解析: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演绎:yǎn yì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B.正确。
C.防御:fáng yù抗击敌人的进攻。
D.敏感:mǐn gǎn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3.D
解析:D
【详解】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有误。
飞弛应改为:飞驰。
意思是:(动)(车、马)很快地跑。
天奈之音应改为:天籁之音。
意思是: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B项,有误。
爆布应改为:瀑布。
意思是:(名)从山岩或河道上突然陡直地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垂挂着的白布。
轻歌慢舞应改为:轻歌曼舞。
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C项,有误。
粉末登场应改为:粉墨登场。
意思是: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字正腔园应改为:字正腔圆。
意思是:形容歌唱咬字清楚,腔调圆润。
4.A
解析: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项没有使用修辞;
B项使用了反问,比喻的修辞;
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D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
5.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语病的辨析,仔细分析四个选项进行分析选出没有语病的即可。
在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D项。
A项:这句话中毛病在于用词不当,《美文》《读者》是杂志,而《小学生周报》属报纸。
B项:本句话的问题是搭配不当,前半句用了两面词“能否”,但后半句只是一个肯定句,所以搭配不当。
C项:本句话的问题搭配不当,前面说不一会,后面又说终于是不合适的。
应该改为不一会儿,大家就把这道题解出来了。
6.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
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A.错误,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用逗号,应改为:“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
B.错误,句子之间属于并列关系,应用分号。
应改为: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D.错误,“春节,端午,中秋”属于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
7.B
解析:B
【详解】略
8.B
解析:B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
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第②句写每个同学的表现,“而我呢,依然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此句是写我的表现。
同学的表现和我的表现形成对比,第③句也是写我的表现。
所以此句应放在②和③之间。
9.人们去迎接孩子。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勇气是开路的利刃。
没有勇气就没有开阔的大道,而没有大道就没有目标。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
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人们”,谓语是“去迎接”,宾语是“孩子”。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
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即: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句式是……是……没有……就没有……而没有……就没有。
语言通顺即可,答案不唯一。
10.徘徊轻烟微风吹散了薄雾初阳蒸融了痕迹游丝样的痕迹呢朱自
清匆匆比喻对失去时光的惋惜与无限留恋之情过去的日子如柳絮,被春风吹走了;如冬雪,被暖阳融化了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良药苦口利于病书到用时方恨少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去人近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太阳的明暗,日初出色如霓,及日中则如白盘,此不为近者深而远者浅乎
【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句子仿写、名言警句、作者生平及代表作、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1)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原文: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仿写句子记得利用上和例句一样的修辞手法。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睛后雨》
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
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苏轼的《浣溪沙》
全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海到无边天作岸,上登绝顶我为峰”意思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尽头就是天,海天相连,大海以天际作为其岸,当我登上高山的时候我就是最高峰。
(4)选自《两小儿辩日》。
全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消灭错别字、规范书写,任重而道远。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续写。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做延伸。
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透彻理解全文旨意。
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的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或对事件进行归纳、总结。
12.12、从前十分,非常
13、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4、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5、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分析】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就请他吃饭。
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
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
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
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
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天下的事都是这样,做的太过了就一点好处也没有了,反而只剩下祸害。
12、考查字词解释。
识记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有些词义含义较深,不能单从字面理解,必须深入思考,引申理解。
13、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包括看关键词、利用修辞断句、总分关系断句法、借助固定结构。
14、考查文言文翻译。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15、考查文言文的主旨。
最后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
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13.B
解析:16、 × × √
17、B
18、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用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膳食结构的理念的迫切性。
19、同学,你知道吗?作为主食的饭不够,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而且,常吃零食会使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就会缺少食欲,最终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结合文中“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 可知,说法错误。
(2)结合文中“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可知,说法错误。
(3)结合文中“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可知,说法正确。
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本中“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
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
”可知,早餐、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不足会直接引发血糖水平低这一现象。
故选B。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画线句子“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
”可知,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把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的摄入量介绍得非常清楚,明了,从而突出要树立平膳食结构的迫切性。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要求,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来规劝,言之有理即可。
如:同学们,请不要再在午餐和晚餐时吃零食了,在主食的摄入量不够时,会引发血糖低的现象,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质量的。
14.20、阳光下的守望
21、庄重凌乱漠然
22、意思是看守瞭望。
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 (形)像火烤一样的热。
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23、
解析:20、阳光下的守望
21、庄重凌乱漠然
22、意思是看守瞭望。
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 (形)像火烤一样的热。
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2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
24、“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感动原因:母亲此时虽然干渴难忍,但她的心中只有儿子。
因此,她强忍着干渴,也不离开半步。
25、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守望的是孩子能早日凯旋,守望的是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解析】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文段的内容,主要描写的是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着自己的孩子。
所以文段的标题可以是《阳光下的守望》
21、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凝重:(形)①庄重;稳重。
②浓重
庄重:(形)严肃端正;不轻浮。
符合原文的语境。
杂乱:形容繁多而又无序,缺乏条理。
凌乱:(形)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
符合原文的语境。
漠然:(形)毫不在意、毫不关心的样子。
符合原文的语境。
肃然:严谨恭敬的样子。
2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词语的特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解释词语时要写出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即可。
本题中“守望”意思是看守瞭望。
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
“炙热”(形)像火烤一样的热。
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
从“母亲神情漠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可以得出这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从“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可以得出这是动作描写。
24、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文段中最让人感动的描写,写出理由即可。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理由完整充分。
2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第六七段的内容: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可以得出母亲守望的是孩子。
守望孩子能有一个好成绩,有一个好的前程。
围绕这个方面来回答即可。
15.范文:
我想快快长大
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每次我们要帮他们做点事,他们总是会说:“你还小,这些事,你做不来,等你长大一点再来做吧。
”我心想:哼,总是说我小,我明明都已经长大
解析:范文:
我想快快长大
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每次我们要帮他们做点事,他们总是会说:“你还小,这些事,你做不来,等你长大一点再来做吧。
”我心想:哼,总是说我小,我明明都已经长大一点了,总说我没长大,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最终有一次,爸爸妈妈有事出去忙了,把我一个人留在了家里。
我兴奋地想:太好了,机会来了。
我能够大干一场。
我该干点什么呢?,哦,对了,阳台上还有一堆的脏衣服呢,我不防洗了吧,我把它们洗干净了,爸爸妈妈肯定会夸我的,会说我长大了。
并且会说我很能干。
说干就干,我把衣服放到一个有水的盆里,再拿来一包洗衣粉,把洗衣粉倒一些在水里,又随手拿起一件衣服,看了又看,最终找到有一处有污渍的的地方,我用力得搓,怎样也搓不掉。
我略沉思了一下,寻找原因。
原先是我没把洗衣粉溶于水中,我赶紧用手把洗衣粉放在水里,用手搅了几下,再把衣服浸湿才开始搓,最终凭着我吃奶的力气最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