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 比喻 拟人 排比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是一种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用于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等。
修辞格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除了文学作品,修辞格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中使用,例如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在这些领域中,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不同的修辞格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比喻通常用于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拟人通常用于将非人类事物拟人化,以增强它们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夸张则通常用于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以便更好地表达强调和感染力。
对比和排比通常用于强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除了特点和用途,不同的修辞格也有不同的名称。
例如,比喻通常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手法或比喻术。
拟人通常被称为修辞手法或人格化。
夸张通常被称为夸张、夸大或夸张性表达。
对比和排比通常被称为对比、排比或并列修辞格。
拓展:
修辞格是文学和艺术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在文学中,修辞格通常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等。
在非文学领域中,修辞格也可以被用于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这些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
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比喻拟人排比句子写一段话

比喻拟人排比句子写一段话1. 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写一段话比喻句:嫩嫩的小草破土而出,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代表着全新的希望和崭新的明天。
拟人句:小草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要看一看这美丽的春天.夜空是美丽的新娘,她高兴时,泛舟银河,如玉兔般温顺,她忧愁时,冷风细雨,恰离人的哀伤.夏日的晚上,花园里好像在上演一出盛大的交响音乐会。
小溪在弹奏铮铮淙淙的旋律,蟋蟀在轻唱悦耳动听的歌曲,青蛙在齐唱韵律美妙的和声,花儿在袅袅娜娜的伴舞。
踏进公园的大门,上百盆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黄菊花像一堆金,白菊花像一盆雪,红菊花像一团火……。
2. 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写一段话泰山像一个巨人般屹立在祖国的领土上.泰山有巍峨挺拔的身姿,有海洋般宽广的胸怀,泰山张开双臂热情的欢迎八方来客.春天的泰山万木争翠,百花齐放,蜂飞蝶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的泰山,葱笼碧绿,气候凉爽,一派桃源仙境的奇观;秋天的泰山,金黄、火红的树叶在松柏的衬托下璀璨夺目,一幅秋色宜人的画面;冬天的泰山,银装素裹,冰棱高悬,蓝天白雪,一派飒爽的北国风光。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拟人:拟人(Personification)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小学语文高频考点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句知识梳理

小学语文高频考点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句知识梳理比喻句1、太阳西沉,天空出现粉红的绸丝缎,那是晚霞。
天上的云彩,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鲜红、粉红、橘红……形态万千,颜色各异,好看极了!2、水街的另一边是一排翠绿的柳树,一阵风吹来,柳树那翠绿的衣裙像仙女一般翩翩起舞。
3、那一朵朵雪花就像一个个身穿白衣的天使。
把房子染白了,把草地染白了,把高山染白了……仿佛是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
4、那溪水是那么清,溪水映着蓝天、白云,仿佛又是一片天空。
小溪里的水草,被水推着摇着,悠闲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
偶尔有几朵野花飘落在水面上,一荡一漾,整条小溪都散发着花的馨香。
5、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喷泉喷出的水珠,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样美丽,有的像火树银花般灿烂,有的像一把把美丽的小扇子,还有的像一把把花雨伞……真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6、当你站在新华桥中段向东北方向眺望,一条银白色的玉带桥,拱起在抚西河口上,那玲珑剔透的造型,给碧波荡漾的浑河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7、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小草从土里面探出了小脑袋,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衣;树木也长出了绿色的叶子,近看像一条绿色的带子,远看像一把小小的伞;在春天的抚摸下,满山遍野的野花张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8、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
9、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金灿灿的稻子成熟了,就像一块块金子;果园里硕果累累,有红通通的苹果,梨子像小葫芦似的吊在树上;树叶枯黄了,纷纷落下,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一阵风吹来,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10、我家屋后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那里翠竹万竿,个个都是劲节凌云。
远看,是汪洋的竹海。
碧绿的“海浪”一浪盖过一浪,“沙沙沙”的细浪声,节奏鲜明、悦耳动听。
11.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12.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13.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夜幕中。
14、秋天,枫叶一个个落地,像一个红红的地毯。
用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分别造句

用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分别造句△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是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太阳可以闪烁,可以咳嗽,就是个大火球。
△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蒲公英那拎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似的就是在向秋天挥别。
△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平淡的湖面,有如一面高耸的银镜。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透亮的湖水摇晃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通常。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含羞草像是一个羞涩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伸直出来,枝条也跟著滴水下来,似的不敢见到人似的。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港湾里璀璨的灯光,像是五颜六色的焰火坠落在人间。
△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一棵,就像是一把把非常大的伞,森然在那里,满树都手挥着枯叶的银光。
△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犹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小树转动着枝叶,向我们摇头苦笑。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搞运动。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一棵缝里也凿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就是渴睡人的眼。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秋天蹒跚稳重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过,又悄无声息地睡著。
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反问句

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反
问句
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它是把不同的事物或概念用相似或能产生共鸣的词语进行比较,从而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写的内容,运用比喻句能够使文章生动、丰富。
例如:“春天就像一位娇艳的少女,穿着红裙子,笑容灿烂”。
拟人句:拟人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把非人的事物比作人来描述,把其中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语气的效果。
例如:“大海像一位勇猛的将军,无情地攻击着岸边”。
排比句:排比句是一种修辞方式,它是把两句之间的意思是一致的,通过重复的形式,使得句子有节奏感,增强文字的魅力。
例如:“山高水长,风声雨声,江湖上舟车行行色”。
夸张句:夸张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它是把事物的长处或短处进行夸张,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态度,也可以增强文字的魅力。
例如:“火焰像一团巨大的怪兽,张牙舞爪,惊天动地”。
反问句: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式,它是把句子中某一部分提出来,改为反问的形式,以此来强调某一点,增强语气。
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做?难道你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吗?”。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精编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初中其它修辞:引用、互文、借代、顶真、通感、联想……一、【比喻】补充1、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注意: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2、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见《点击中考》P373、作用:生动具体形象;表达效果回答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例:下列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的花朵比作帆,花萼比作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花盛开的喜悦之情(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二、【拟人】补充1、作用: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表达效果格式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生动体现了……表现作者……情感。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
三、【夸张】补充1、作用: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要三个以上!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作文素材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的优美句子段落摘抄

作文素材修辞篇优美句子段落摘抄修辞篇:比喻(童年)1.童年是一支笔,描绘出美妙的图画;童年似晚霞后的余光,让人无比怀念。
2.童年像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田。
3.童年是纯白的百合,美丽清秀;童年是洁白的云朵,欢快自由。
4.童年是一首歌,唱响了人生的序曲;童年是一个坐标,记录着人生的起点。
5.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
6.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让人留恋。
7.童年像一块五颜六色的调色板,调出我的彩色记忆。
8.童年像一块魔方,轻轻地转呀转,转出我的喜怒哀乐。
9.童年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
10.童年像一只透明的玻璃碗,盛满了美好的回忆。
修辞篇:比喻(父爱)1.父爱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父爱是一树,为我遮住烈日;父爱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进的方向。
2.父爱,是世界上深沉而厚重的情感。
父爱是火,在冰天雪地里给予我们温暖;父爱是树,用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是一件棉衣,为我抵御严寒。
3.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你的一生。
修辞篇:比喻(写人物)1.如果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就会哇哇大哭像一串串放不完的鞭炮。
2.妹妹的脸红了,像一朵盛开的桃花。
3.他实在太瘦了,手长得像鸡爪一样。
4.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5.他用手托着脑袋,那脑袋看上去像有千斤重似的。
6.她的脸色忽然阴沉下来,眼神也黯淡了,就像晴朗的天空猛然遮上了一片乌云。
7.她笑起来,嘴角上翘,变成了弯弯的月牙儿。
8.她那双圆圆的大眼睛,滴溜儿直转,像闪亮的黑珍珠。
9.我的弟弟脸蛋红嘟嘟的,像九月里熟透的苹果。
10.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睫毛装饰起来的眼睛,就像两颗黑葡萄。
11.他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像一块铁被磁石吸住了。
12.她的头发很浓密,又粗又硬,像马鬃毛一样。
13.那张樱桃小嘴像红色的花瓣。
修辞篇:比喻(季节)1.春天像一位作家,她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作文 修辞手法

4.排比:把三个或者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者相同的句子罗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纯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顽强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漂亮和宽广。
二、闪亮登场,修辞让作文开头华丽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末好的开头就是漂亮的“脸蛋”,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印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头部份非常重要,一篇作文好的开头将对人产生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阅卷的老师通过对作文的开头审判基本上确定一篇作文的水准。写好了开头可以说便成功了一半,所以对作文的开头的打造不能小视。下面是有个学生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开头部份: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翼。(选自湖北荆
13.联想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补充资料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初中教材里我们已经讲过,但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晰,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八种修辞手法

八种修辞手法语文八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例句: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公园里的花开了,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3、夸张:夸张的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句: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
5、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6、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8、反问:反问是修辞手法,作用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的好的句子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的好的句子
1.比喻:
他像一只无声的音乐,在人群中默默地流淌。
她是心灵的温床,给我坚实的温暖与安慰。
2.拟人:
雨滴在树叶上轻轻地跳舞。
时间像一位不可避免的掠夺者,无情地带走我们的青春。
3.排比:
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心,积极行动。
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内心,拓展自己的视野。
4.夸张:
这座城市有着无尽的大楼,直插云霄,让人感到恍如置身于童话王国。
他说了一千遍“我爱你”,每一次都热情如火,仿佛要吞噬我的整个
世界。
以上是一些利用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写的句子示例。
当然,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情境而定,希望可以给您一些
启发。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能够丰富表达的形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修辞手法,并以《春风送暖》的例子来拓展说明。
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
它能够通过对比来形象地描绘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意义。
比如,杜甫的《春风送暖》中写道:“燕子飞来花底满,蝶恋花间柳絮飞。
”这里将春风比喻成燕子,将柳絮比喻成蝴蝶,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和美丽。
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赋予事物人性,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这里将强敌比喻成灰飞烟灭,形象地表达了战胜强敌的壮丽场面,使读者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排比是一种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并列使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乌鸦的《满江红》中有句“飘摇乘风波,剑阁若耶溪。
”这里将飘摇和乘风波、剑阁和若耶溪进行了排比,使整个句子更加凝练有力。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或者说法来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里将酒杯比喻为夜光杯,形象地表达了对美酒的向往,使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和激情。
综上所述,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能够丰富表达的形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们使作品更具形象化、生动化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1、玫瑰花妖娆而美丽!她花瓣醉人,红色的花瓣宛如少女的层层绸缎裙摆;她花蕊迷眼,金黄的花蕊仿佛可爱地探出头的小朋友;她花香袭人,浓郁的玫瑰香仿佛是出浴的少女的香味。
2、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小草从土里面探出了小脑袋,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衣;树木也长出了绿色的叶子,近看像一条绿色的带子,远看像一把小小的伞;满山遍野的野花张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
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含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翼教版

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含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翼教版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3、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夜幕中。
4、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5、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6、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7、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8、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9、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10、柳树那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11、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12、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13、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
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
14、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草原纵横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
人类拦江筑坝,展现的是自己豪迈的气魄。
15、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梦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喻
• “A1像B1,A2像B2,A3像B3……”如:
• 例8: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
像刀、像剑,
•
也像戟。
•
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
•
像沉重的叹息,
•
又像英勇的火炬。(舒婷《致橡树》)
比喻的作用
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
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 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 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 对道理进行比喻 • 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 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 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 答题套路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突出了………………(表达了 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博 喻
• 博喻是用一连串的喻体描绘同一个本体, 或者用一连串相关的喻体描绘一连串相关 的本体。其结构方式为:“A像B1,像B2, 像B3……”或“A1像B1,A2像B2,A3像 B3……”如:
• 例7:何等动人的篇章!……这些是空谷幽 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雪岭上的 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二、比 拟
• 比拟就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者把甲物拟 作乙物来表现。分为拟人和拟物。
• 比拟作用:增加话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例9:拟人 • 太阳的影子躺在波浪上。 • 例10:拟物 • 学生被挂在黑板上两个小时,据说还不是最高纪
录。(理由《高山与平原》) • 例11: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我问他。(老舍
种子,更没有收成的希冀。(徐志摩《泰戈尔》)
(三)借 喻
•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喻体来 代替本体的比喻。
• 例6:柔嘉到底是个女人,对于自己管辖的 领土比他看得重。(钱钟书《围城》)
• 例7:说呵,是什么哀怨,什么寒冷摇撼你 的心,如林叶颤抖于月光的摩抚,摇坠了 你眼里纯洁的珍珠,悲哀的露?(何其芳 《圆月夜》)
关系?(赵树理《三里湾》)
四、反 复
• 反复就是有意重复使用同一词句。 • 反复作用:可以突出重点,可以抒发强烈
的感情,可以标明叙述的层次,增强条理 性和节奏性。 • 连续反复: • 例15:盐早追在后面大声说:“如何不吃 饭呢?如何不吃饭就走呢?哪有这样的道 理?”(韩少功《马桥词典》)
反复
• 间隔反复: • 例16:这半年我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
• 结构:A像B
• 例1、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钱钟书《围城》)
• 例2、那粉坊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 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二)暗 喻
• 暗语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饰 关系构成“A的B”。
• 例3:“A是B”型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 “A的B”型:例4:我们是一列快乐而又忧愁的树。 • 例5:污秽的心田里只是误会的蔓草,毒害同情的
修辞格
修辞格
• 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 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 策略性方法。
•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映衬、 拈连、访拟等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 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 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 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鲁迅《“而已” 集》)
五、排 比
• 排比就是用并列的词组或句子在语形上组织得具 有某种相似性。
• 排比作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也可以加强 语言的气势。
• 例17: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 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肩膀 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 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 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劳动 你在黑夜中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 给我们洗礼,让我们信仰 我们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后死亡 多多《致太阳》
排比
• 例18: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 们谦虚; 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 教我们勤劳;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 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绽放的腊梅傲立 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温柔 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一、比喻
•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 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又衍化出暗 喻、借喻、博喻等。
• 比喻的用途:可以用浅显、具体的比喻深 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 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一)明 喻
• 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在结构方式上最为 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 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似 的、好像、一样等)都出现。
《牺牲》)
,对某些事物的特征、 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
• 夸张作用可以突出对象的特征,渲染主观的感受。 • 例1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
白《将进酒》) • 例13:五官平淡得好像一把热手巾擦脸就可以抹
而去之的。(钱钟书《围城》) • 例14: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