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叫做对策。皇帝根据对策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下。 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东汉时期, 豪强地主把持乡举里选,使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 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的政治、 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科举制:一种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起迄: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极盛而 衰于明清,1905年废除。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 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 家直接有益。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
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 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2.经过: (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 皇采纳。 (2)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3.评价: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 作用; 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 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 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
相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 政治统一
同 实质 文化专制
点
作用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 想自由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概况 (1)汉武帝创立太学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所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 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 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 了地方教育系统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 不能依靠暴力。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 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民族。 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善待 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 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A)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 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 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 实施创造了条件( D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拓展
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世官制:始于夏商,盛于周,终于战国。周世官制与 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 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垄断官职, 占有封地。 春秋战国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 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 结束。
2.表现:(1)尊儒: 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 参与国家大政。
(2)倡儒: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②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 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3.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过程: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 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 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 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 考试的地位。宋代科举仿行唐制,但在考试程序、考试内 容、录取人数和考风考纪等方面做了很大改进,形成了自 己的特色。明清两代八股文在四书五经范围中命题。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第二课 汉代儒学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请思考:汉武帝为 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何采纳董仲舒的主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
君权神授
君,天意之所予也。
请思考:汉武帝为
何采纳董仲舒的主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
张?
与天异者大天乱人感,应故为人主
知识点拨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寒来暑往,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
人们称赞他“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窥园”
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
中国有史以
来,第一个出了名
的“书呆子”,非董仲
舒莫属。
——《王立群读〈史
其次得有人说你行
汉武帝即位的当年,
下诏“海选”。……既是“海选”,
就要不设门槛地选人才。
这次,董仲舒“举首”,
考了第一名。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 (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 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 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 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 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 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 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 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 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
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 材料二 今师异统道,人异论,百家殊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2.意义 (1)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
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
一般地主子弟入仕的门径得以拓宽,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
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太 学 清 议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
2.特点 (1)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2)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 3.历史影响 (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4)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至武帝之说初你七行十年的间人,也国一家定亡得(无行)事,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 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充溢露 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 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
——《汉书·食货志》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 是( C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 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思想主张
作用
1.“儒学独尊”
思想统一、国家安
宁,中央集权
君权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 = 君 加强君权,服从统
治;爱护百姓
中央
“天人感应”
集权
3.发挥儒家仁政 忠君 减轻负担,缓和矛
思想
盾,改善生活
统一
4.“三纲五常”
为人处事标准
二、罢黜百家
1.背景: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 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实现思想上 的统一,但一个简单粗暴,一个倡导教化。你们怎样看待 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政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是一种先进制度。秦皇 汉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是无可厚非的。
但秦始皇的焚烧和坑杀只是暂时压制了人们的思想, 却制造了一场文化悲剧,是“灭学之祸”。而汉武帝利用舆 论诱导和利益的驱动来推动思想的统一,不仅不会激化社会 矛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秦始皇像
1.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 时期死气沉沉。 2.原因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 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秦始皇 (图一)
李斯(图二)
“焚书“遗迹(图三)
坑儒谷(图四)
焚书坑儒资料:
察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它肇 基于高祖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 汉末年因战争频仍而无法推行。
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 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即“选贤使能”。 考核能力的办法是“对策”:皇帝把问题写在竹简上, 叫做策问,被逐级举荐到朝廷的人把答案也写在竹简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 因分别是什么?对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 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治 受儒士攻击
不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低 潮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 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尊崇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央视《百家讲 坛》主讲人王立群教 授将人在世间的成功 因素总结为“四个
‘行’”:
首先自己得行, 其次得有人说你 行, 说你行的人也一
董仲首舒先这自个己“得读行书虫”,在景帝
朝已经做了博士。……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
问。知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整
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
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
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
汉 代 儒 学
罢黜百家
表现
太学出现
科举选官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D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 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