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盐、屹"等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 个字。

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 自然段。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2..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言之美。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
雄伟、壮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4)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3. 精读课文,感悟奇观
(1)学习潮来前的景象
①指名读课文第2 自然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词语的意思。

③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潮来前江面的平静和人们等待大潮的急切心情。

(2)学习潮来时的景象
①播放潮来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潮来时的雄伟、壮观。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3、4 自然段,画出描写潮来时的句子。

③指名读画出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白线"水墙”“战马"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④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 自然段,读出潮来时的雄伟、壮观。

⑤小组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⑥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作者的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3)学习潮头过后的景象
①学生默读课文第5 自然段,思考:潮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余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的意思。

③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潮头过后江面的平静和人们的惊叹。

4.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5.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4 自然段。

(2)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奇观,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