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安全一种全球公共产品的框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9期2008年9月 医 学 与 社 会M edicine and S ociety
Vol .21No .9
Sep.2008
公共卫生安全:一种全球公共产品的框架分析
晋继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 全球公共产品理论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
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全球化,彰显了全球卫生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公共卫生安全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分析,有助于实现更加有效的全球卫生治理。
关键词 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公共产品;全球卫生治理
中图分类号 R136 文献标识码 A DO I .10.3870/YXYSH.2008.09.003
A Fram ework Ana lysis on the Secur ity Publi c Hea lth a s a Globa l Publi c Goods
J in J iyo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 ffairs,Fudan U 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The theory of gl obal public goods p r ovides an analytical angle f or the s oluti ons t o gl obal public health p r oble m s .Gl obalized public health crises have made it urgent and necessary t o i m p le ment gl obal health governance .An analysis of public health security in the pers pective of gl obal public goods can contribute t o more effective gl obal health governance .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security;gl obal public goods;gl obal health governance
长期以来,公共产品一直是在国家层次上对政府政策进行经济分析的一部分。
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使得原来属于国家内部的公共产品走向了全球。
新发和复发传染病以及生物恐怖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全球化,凸显了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性。
当前全球卫生治理的低效性主要原因在于全球集体行动的困难。
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国际社会中把公共卫生安全当作一种全球公共产品的理念缺失。
因此,从全球公共产品的理论视角对公共卫生安全进行分析,有助于剖析在国际层面上的集体行动问题,加深对公共卫生领域全球公共产品的理解,从而促进有效的全球卫生治理。
1 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
英吉・考尔给全球公共产品下了一个相对较宽泛的定义:当一种公共产品的受益国家(多于一群国家)、群体(最好所有群体)和世代(包括当代和未来数代,或至少不妨碍未来数代发展选择的情况下满足当前几代)具有很大普遍性,这种产品即是全球公共产品
[1]。
后来英吉・考尔在他名为
《全球化之道: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管理》一书中,把全球公共产品定义为一种受益可以延伸至所有国家、人民和世代的产品[2]。
然而,这个定义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它并没有明确区分跨国的外部性和国内的外部性。
它把那些普遍国家都会提供和从中受益,而且其收益只限于本国之内的公共产品也包括进来。
其次,就受益群体而言,“很大普遍性”的含义意味着那些女性健康项目、对某些种族产生影响或者那些仅仅针对穷人的项目被排除在全球公共产品之外。
最后,在该定义中,无论是当代还是未来
数代都不能受到伤害这种要求导致了一种“瞬时僵局”
(te m 2poral stale mate ),因为只有那些既对当代又对未来数代的项
目才是被认可的全球公共产品。
由此看来,一些疾病根除项目将被排除在全球公共产品之外,因为这些项目要求将当代的资源再分配以使下一代受益。
鉴于以上原因,全球公共产品应当被认为是指超越国家界限(没有必要超越群体及世代界限)并且表现出一种很大程度公共性(也即消费的非排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2 全球公共产品的分类
2001年联合国发布的《执行联合国千年宣言的路线图》
报告把全球公共产品分为10类:基本人权、对国家主权的尊重、全球公共卫生、全球安全、全球和平、跨越国界的通讯与运输体系、协调跨国界的制度基础设施、知识的集中管理、全球公地的集中管理和多边谈判国际论坛的有效性
[3]。
根据
其公共性的程度,全球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全球公共产品和准全球公共产品。
前者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既满足非排外性又满足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例如国际和平等。
后者只是满足两个标准之一的全球公共产品,例如臭氧层和国际互联网等。
根据其供应阶段,全球公共产品可分为最终全球公共产品(final gl obal public goods )和中间全球公共产品(inter medi 2
ate gl obal public goods )。
前者是指结果而不是标准意义上的
物品。
它们可能是具体的,例如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可能是抽象的,例如和平或经济稳定等。
后者是指最终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例如正式或非正式的国际机制或协定等。
最终全球公共产品是中间全球公共产品的结果。
以臭氧层的保护这种最终全球公共产品为例,所需要的中间全球公共产品就是诸如《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这样的国际
・
7・
协定。
上述对全球公共产品的不同分类不但有助于各个国家更加明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公共领域的问题,而且描述和分析了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挑战,从而有助于找到可行的、能够广泛运用的政策选择和策略以确保全球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这包括经济稳定、公共卫生安全、和平与环境可持续等各个方面,因为这些全球公共产品的缺失,人类的安全和发展将会变得难以捉摸。
3 公共卫生安全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分析
疾病问题是人类经历的一部分。
14世纪的“黑死病”几乎夺去了1/3欧洲人的生命。
2003年的“非典”使人们感受到了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性。
H5N1或其他禽流感病毒可能引起的大流行威胁持续存在[4]。
美国兰德公司卫生安全专家罗斯・安东尼认为,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某些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将造成社会恐慌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从而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5]。
公共卫生危机不再单单是一个医学问题。
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进行分析能够提升其在全球议程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更加有效的全球卫生治理。
总的说来,公共卫生安全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 公共卫生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负外部性
在一个边界开放、跨边界活动频繁的世界里,公共卫生危机,尤其是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无论发生在哪个地方,都会对全世界造成影响。
国家边境的传统防御工事不能防范疾病或传病媒介的侵入。
在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状态下,区分国内健康问题和国际健康问题正在失去其意义,并且常常会产生误导[6]。
全球化使得本来存在于一国之内的公共劣品走向了全球。
公共卫生安全本来是主权国家向本国国民提供的公共产品,然而由于一些国家的贫困以及治理不善等问题导致了传染病的肆虐等公共卫生劣品。
公共卫生危机的负外部性在全球范围内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一国之内的公共卫生危机会蔓延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
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1997年公布的报告,全球已有2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艾滋病疫情[7]。
“非典”更在短短5个月内传播到32个国家,造成8098人感染和774人死亡,从而造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8]。
一国之内的公共卫生危机如果管理不善,将会蔓延成地区性的甚至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
其次,国内的公共卫生危机可导致全球性的经济损失。
国内的公共卫生危机不但给本国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对全球经济也会产生影响。
有人估计全球经济因为“非典”爆发而蒙受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9]。
世界银行估计,禽流感一旦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导致的经济损失为8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 DP的2%。
在全球范围肆虐的艾滋病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最后,国内的公共卫生危机危及全球安全。
全球一体化已经证明传染病的爆发对全球安全是一种威胁。
特别是一些非洲国家,由于传染病问题而导致了国家失败现象,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从而助长了国际生物恐怖主义。
由于传染病暴发而导致的难民问题也成为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公共卫生危机也不利于联合国维和行动,因为大部分维和部队部署的地区都是艾滋病高发区,维和人员面临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导致维和人员成为艾滋病的载体,将疾病传播到其他地区。
如果大量维和人员感染艾滋病,那么维和部队的战斗力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从而不利于全球安全。
3.2 公共卫生安全的非排外性
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集体安全。
一旦实现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世界各国都会享有收益。
即那些在实现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行动中没有作出任何贡献的国家也享有收益。
例如,2001年设立的“全球抗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Gl obal Fund t o Fight A ids,Tubercul osis and Ma2 laria)促进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它的受益范围具有全球维度,没有把任何国家排除在外。
3.3 公共卫生安全的非竞争性
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困境”。
相反,一国的公共卫生安全会促进地区乃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依赖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
一国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享有并不会减损其他国家享有公共卫生安全。
例如,如果某个国家根除了小儿麻痹症,实现了公共卫生安全,会促进而非减损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
根除小儿麻痹症这一案例说明,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互赢而非竞争。
公共卫生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负外部性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非排外性和非竞争性说明,公共卫生安全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也即全球公共卫生产品(Gl obal Public Goods f or Health)。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全球公共卫生产品的供应程度。
4 结语
从理论上讲,公共卫生安全所具有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使得世界各国把自利(self-interest)内嵌于全球公共卫生产品的提供过程之中。
然而,也正是出于这种“自利”的动机,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些“事不关己”的公共卫生问题“高高挂起”。
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有逐渐超越世界卫生组织而成为全球卫生治理主体的状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而享有绝对的净收益。
发展中国家所得收益只是发达国家收益的副产品。
因此,全球卫生治理中,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决策公共性以及其收益分配公共性的缺失,使得公共卫生安全这一全球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具有公共性,这种理论上的全球公共产品实际上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俱乐部产品。
只有正视并缩小南北公共卫生能力差距,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卫生治理机制中的代表权和决策权,才能有效地解决全球公共卫生产品的供应不足问题。
(下转第19页)
・
8
・医学与社会 2008年9月第21卷第9期
国为自杀(统计)空白国(见表9)。
表9 伊斯兰教国家自杀率情况(1/10万)
世界排名国家自杀率
世界
排名
国家自杀率
世界
排名
国家自杀率
4哈萨克斯坦29.278巴林3.192伊朗0.2 49吉尔吉孜9.681塔吉克斯坦2.693叙利亚0.1 53土库曼斯坦8.686科威特2.095埃及0 65乌孜别克6.288阿塞尔拜疆1.195约旦0
3.6 佛教国家
共4国,平均自杀率17.5/10万,中值14.0/10万(见表10)。
表10 佛教国家自杀率情况(1/10万)
世界排名国家自杀率世界排名国家自杀率9日本24.020韩国17.9
11斯里兰卡21.673泰国4.0
3.7 其它国家
①道教、佛教并存:中国(第57位)7.44/10万,中国香港(第17位)18.6/10万。
②佛教、印度教并存:新加坡(第50位)9.5/10万。
③天主教、印度教并存:毛里求斯(第37位)11.9/10万。
④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并存: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第41位)11.8/10万,马其顿(第58位)7. 4/10万。
⑤印度教:印度(第47位)10.7/10万。
⑥犹太教:以色列(第65位)6.2/10万。
4 自杀率的地理分布
按WHO统计分区。
欧洲区自杀率中值20.5/10万;西太平洋区自杀率中值13.0/10万;东南亚地区自杀率中值24/10万,如果除去孟加拉,则中值只有12.8/10万(孟加拉据日本平凡社:大百科辞典资料);非洲区自杀率中值9.4/10万;美洲区自杀率中值9.2/10万;除去古巴,拉美中值为4.0/10万;东地中海自杀率中值1.35/10万;此区特点是多石油,信仰伊斯兰教。
自杀率的地理分布,并没有普遍规律,但北高南低,东西无显著差异的一般特点仍然存在。
就全球而言,北半球高,南半球低,拉丁美洲和非洲低。
但东地中海区处于北半球,显然低,如果从欧洲角度看,意大利、希腊属于南欧,又是北欧较南欧高,斯里兰卡处于南半球,自杀率不低,但较之印尼、新加坡,斯里兰卡又在北面。
相分析表明,自杀率的地理分布同政治环境、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民族成分和居民素质有关。
参考文献
[1]WHO.World Health Statistics Annual[E B/OL].2006.
Geneva.WHO.www.int/mental-health/p reventi on/sui2 cide/country-reports/en/index.ht m l2008-1-3
[2]何兆雄.自杀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
1998:181-184,416.
[3]ZHAO X I O NG HE.A Suicide Belt in China.The Yantze
Basin[J].A of Suicide Research.1998.4:287-
289.
[4]何兆雄.中国自杀率高不高———我说不高![J].学术
论坛,2008,(2):159-164.
(收稿日期 2008-03-25)(责任编辑 鲁 决)
(上接第8页)
参考文献
[1]I nge Kaul,Isabelle Grunberg,Marc A.Stern,Gl obal Pub2
lic Goods:I nternati onal Cooperati on in the21st Century [M].Oxford: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999:509-510.
[2]英吉・考尔,张春波,等译.全球化之道:全球公共产品
的提供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
[3]2001.Road M ap Towards the I m p le mentati on of the United
Nati ons M illenniu m Declarati on.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6Sep te mber.A/56/326[R].United Nati ons. [4]世界卫生组织编.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建构安全未来
[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
[5]王德华.日显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J].社会观察,
2005,(12):36.
[6]I nstitute of Medicine,American’s V ital I nterest in Gl obal
Health[M].W ashingt on:Nati onal Acade my Press,1997: 8.
[7]陈 坤.公共卫生安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134.
[8]M ely Caballer o-Anthony,Combating I nfecti ous D iseases
in East A sia[J].Journal of I nternati onal Affairs,2006,(
59):109
[9]Chris Prystay,S ARS Squeezes A sia’s Travel Sect or[J].
W all Street Journal,16,M ay2003.
(收稿日期 2008-05-12)(责任编辑 鲁 决)
・
9
1
・
何兆雄等. 世界各国自杀流行学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