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 战争 古诗二首 出 塞》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能大体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诗中关键字词,结合文章注释,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有感情地诵
读、背诵古诗,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3、通过查阅图文资料、结合学习实际,能大致说出古诗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如互文和引用典故等。
教学重难点:
诵读、理解、背诵古诗,品味古诗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诗题导入创设意境
同学们,从古至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经做过这样
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
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
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十五从军征》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士兵十五岁从军到
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让我们读到了封建兵役和战争给劳动人民
造成的苦难和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一首关于战争的古诗,课件出示课题《出塞》。
1、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组词:边塞、塞外)边疆地区
的要塞。
2、诗题“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去戍守边疆要塞)
3、看到边塞,你想到了什么?
用一个词描述:大漠、黄沙、烽烟、长城、战争、狂风...
用一句话说一说:我仿佛看到了漫天黄沙、滚滚烽烟、一望无际的大漠、战
马奔腾,仿佛听到了战马的嘶鸣、战士的怒吼、狂风的呼啸声...
用一句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
3、了解边塞诗和王昌龄。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边塞征战生活就成为了许多诗人的写作题材。
到了唐朝许多诗人就喜欢用“出塞”作为吟诗的题目。
王昌龄就是这众多边塞诗人中,杰出的一位。
你对王昌龄有哪些了解呢?
(唐朝诗人,字少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有“诗家天子”之称,尤其擅长七绝,所以又又“七绝圣手”之称,作品集为《王昌龄集》)
二、诵读古诗感知大意
(一)自由读古诗,提出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顺、流利;
(二)指名读强调三个多音字
人未还(huán):回来
飞将(jiàng):将士
不教(jiào):让
(三)全班齐读注意诗的节奏课件出示画有停顿线的诗歌
(四)感知大意
讨论这首诗中词语的意思。
再互相说说诗的大意。
出示课件,标注加点重点词语。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不教:不让。
4、胡马:指胡人的军队。
5、阴山:阴山山脉,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6、度:越过。
三、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古人常说:“诗以言志”。
就是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
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行。
(一)品读第一二行诗。
1、捕捉意象:读诗要读出诗中的景、读出诗中的情。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行,说说诗中写了哪些事物。
2、展开想象:(明月关)结合意象展开想象,说说感受。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明月的诗句?体会诗人借明月来表达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了解“互文”: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4、指导诵读: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从秦朝到汉朝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读的缓慢一些,感受时间的漫长。
5、再来看第二句,“万里长将士们未还”,这里的“人”指的是谁?(将士们)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
6、情景联想想象,交流汇报:
假如你就是将士们,仰望明月心中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就是将士们的父母、妻子、姐妹兄弟或者儿子,仰望明月心中会想些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指引汇报)
7、引读:是啊!将士们不远万里来到边关保家卫国,一年过去了还不能回来,作为他们的亲人,读——十年过去了还是不能回来,再读——
8、前两行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二)品读第三四行诗。
1、战争一直延绵不断,思乡的将士们,除了想念家人,还有什么愿望呢?(只问不答)齐读后两行。
这里写到了谁?
2、简介李广,出示李广资料。
你觉得李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要是有李广这样的将军在,结果会怎样?学生读诗句,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这样一来,战争就会(很快平息、结束)将士们就会(回到家乡亲人身边)老百姓就会(免受战争的带来的苦难)。
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
(每人回答之后读诗句)
4、汉代的将军李广,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难道上千年里,真的出不了一个像李广一样的良将吗?(连问,只问不答)
5、老师想到了高适的一首诗——《燕歌行》,诗中写到:(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讽刺眼下边防将帅的懒惰无能)(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启用良将)
6、王昌龄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同学们,再读读这一句,有没有更深的体会?(体会作者和战士们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满腔的爱国之情,)
7、正是因为这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才发出了这气壮山河,流传千古的感慨,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8、如果此时也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外敌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将士们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更是将士们的渴望。
再读这一句,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五、吟诵全诗,升华诗情
1、《出塞》这首诗,诗人王昌龄寥寥四行诗文,就把边关战士的思乡之愁,求良将之愿,保家卫国之志,以及亲人对战士的思念之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不愧为唐代七绝诗中的压卷之作呀!
2、出示《出塞》全诗,现在,你们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矗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情怀吧!
3、在我们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边塞诗,同学们课下可以去搜集,多读读感受边塞是诗歌的独特魅力吧。
六、板书设计出塞
唐王昌龄
明月
边关家乡同情
人未还?
“飞将”李广渴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