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应用的实现
政府及事业单位VPN应用方案

SINFOR政府及事业单位VPN应用方案需求分析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趋高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行政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企业商务系统等。
政府及事业单位一直是中国信息化的先行者,政府网络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从2003年以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而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著加强。
按照政府网络管理的要求,政府内网和外网必须物理隔离、以保障含有国家机密信息的“内网”的绝对安全。
但随着电子政务、网上政府、政府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等的发展,政府与自身各分支机构、外界相关单位信息交互的“外网”安全和互连互通就变得尤为必要。
政府部门的相关局、处往往遍布于城市的各区县,也经常需要与所管辖的事业单位交互信息。
同时,政府人员的出差移动办公需求也日益迫切。
许多情况下政府机构往往采取最传统的“远程拨号”方式实现远程机构的网络接入和访问,但速度和质量很差、安全性实际也缺乏保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电子政务、网上政府等政府部门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宽带的普及,基于宽带INTERNET的VPN互联方式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正日益受到推崇。
而深信服科技SINFOR VPN又以其多项独创的技术,极高的性价比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政府及事业单位。
VPN组网方案如今随着网络发展及普及,政府行业单位也从原来单机到局域网并扩展到广域网,把分布在各地的系统内单位通过网络互连起来,从整体上提高了办事效率。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进步,商务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远程办公/移动办公的人数逐渐增加,基于远程的移动办公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为了便于用户既能很好的解决网间互连,又能便捷的推广移动办公应用,深信服科技创新性的推出了IPSEC/SSL 一体化VPN平台:SINFOR M5100-S, 以下是某个政府机关移动办公应用的一个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产品选型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商务模式的发展,选择远程办公/移动办公的人越来越多。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技术建议书2019年4月目录1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3)2.1 网络建设目标 (3)2.2 网络建设原则 (4)2网络平台基础建设 (5)3电子政务内网解决方案 (7)3.1电子政务内网拓扑 (7)3.2建设内容介绍 (8)3.2.1基础网络部分 (8)3.2.2安全建设部分 (8)1网络平台需求分析电子政务内网方案本着先进性、现实性和经济性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设计的网络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扩展性、标准化和可管理性的特点,能灵活地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等级并保证服务质量。
该网络将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高速设备,为电子政务等各类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综合业务网络平台,与原有设备和网络实现良好的互通,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2.1网络建设目标电子政务内网,主要包括所需要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IPS、安全审计等设备及工程所需要的配套设备等。
工程功能可实现系统的内网办公、连接一级电子政务内等需求。
网络的建设是为业务的发展服务,综合考虑几年内业务发展及现有网络状况,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要达到如下目标:➢综合性为多种业务应用与信息网络提供统一的综合业务传送平台。
➢高可靠性具有很高的容错能力,具有抵御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失误的能力,保证任何单点故障都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作。
➢高性能在高负荷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效率,延迟低。
➢安全性具有保证系统安全,防止系统被人为破坏的能力。
➢扩展性易于增加新设备、新用户,随系统应用的逐步成熟不断延伸和扩充,充分保护现有投资利益。
➢开放性符合开放性规范,方便接入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网络产品。
➢标准化通讯协议和接口符合国际标准。
➢实用性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经济实用,拓扑结构和技术符合骨干网信息量大、信息流集中的特点。
➢有效性保证5年以内硬件设备无需升级,就可满足一般业务的需要,且运行稳定可靠。
2.2网络建设原则为达到网络优化和将来扩展的目标要求,在电子政务内网,应始终坚持以下建网原则:➢高可靠性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证网络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工作状况汇报(精选2篇)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工作状况汇报(精选2篇)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工作状况汇报「篇一」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工作状况汇报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在我国得到了快速推进和大规模应用,为政府机构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
本篇文章将就我国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工作的状况进行详细汇报,以期能够全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内网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初期,我国采取了积极的策略,加大投入并大力推进内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建设高速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内网的容量和稳定性,为后续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注重网络安全防护,建立了一系列的内网安全机制,确保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
二、应用系统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电子政务内网的应用系统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引进和发布各类应用系统,政府机构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公众。
比如,内部行政系统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提高办公效率,提供便捷的办公工具;公共服务系统可以实现在线办事,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为政府领导层提供数据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政策和管理资源。
三、数据共享与集成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政府各级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集成。
在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注重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各部门间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共享平台,政府机构能够跨部门地获取并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此外,数据的集成也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
四、面临的挑战尽管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化水平不一,数据共享和集成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化管理机制。
其次,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内网的安全保护和应急响应能力。
最后,电子政务内网建设需要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确保技术的有效运用,真正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电子政务网的设计与项目实施毕业论文

电子政务网的设计与项目实施毕业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 (1)第1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 (1)1.2内容提要 (1)1.3 论文结构 (1)第2章园区网设计概述 (3)2.1 园区网的设计原则 (3)2.2 园区网设计中的分层模型 (3)2.3 多层交换机对园区网发展趋势的影响 (4)第3章荔湾区电子政务外网项目设计方案 (6)3.1 需求分析 (6)3.2 通信规范 (7)3.3 逻辑网络设计与实施范例 (7)3.3.1 拓扑介绍 (8)3.3.2 生成树设计和实施 (9)3.3.3 VLAN规划与实施 (12)3.3.4 IP地址设计和设备使用规范 (15)3.3.5 路由选择协议与实施 (18)3.4 物理网络设计 (21)3.4.1 结构化布线设计 (22)3.4.2 设备安装规范 (23)3.4.3设备选型 (24)第4章网络测试 (28)4.1 单体测试 (28)4.2 网络连通性测试 (33)4.3 网络性能测试 (35)第5章结语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由于企业的业务和网络的需求都在变得日趋复杂,因此,某种特定的网络模型已无法满足企业园区网络在功能和服务方面的需求。
设计一个企业园区网无异于设计一个大型综合系统,所以,设计人员必须依据工程方面的一些根本原则,才能确保其设计的网络在可用性,安全性,灵活性和可管理性方面,都能够满足今后的业务和技术需求。
为了简化园区网的架构,本文采用了园区网设计方案中的分层模型。
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网络

• (3)通过网络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快速有效、全 面直接的交流互动。
• (4)实现网上绩效管理与监督,并为科学决策提 供行政许可的数据分析,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 效能和科学决策能力提供支持。
discuss
讨 论
你是公司网络工程师,要求完成 公司前台与后台的网页设计,这也是 网络工程师要求完成的项目吗?Βιβλιοθήκη question提 问
写出政府网络电子政务系统设计方案 使用画图软件划出电子政务网络拓扑图 了解政府电子政务系统WEB页面设计
13.3 本节小结
背景知识与需求分析
政府网络基本概述
电子政务
和空间数据仓库。 (3)多层次、组件式结构,易于修改和维护。 (4)纯JAVA开发,平台无关性。 (5)图形集成、目录认证。 (6)统一访问入口。 (7)用户使用技术起点低。 (8)提供行业性基础应用组件、系统建设成本低廉。 (9)网站管理系统采用中标软件的系列管理工具,节约了
系统建设成本,方便了用户使用。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平台
1. 总体架构与拓扑
政府网络应用系统平台要求内外网络都能通 过不用的验证方式来实现,二毛对此非常 的迷惑不解。他打开电脑从网络联系到秀 才,希望能得到指教。秀才给了一些建议 方案:
秀才建议应用系统平台选用了IBM公司的 Louts Notes产品和Microsoft WINDOWS OFFICE。之所以选择该产品,主要是考虑 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成熟性、先进性 、灵活性、售后服务.
• 在技术和产品上采用了CenGRP3.0基于 CenGRP3.0基于电子政务通用解决方案的 业务体系架构。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

(智慧政务)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络XXXX市行政中心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2005年1 月目录第一章用户需求分析 (1)1.1项目概述 (1)1.2需求分析 (1)第二章组网方案 (3)2.1政务网网络结构 (3)2.2内外网的逻辑隔离 (5)2.3政务网安全 (5)第三章网络平台安全设计 (10)3.1网络互联互通分析及安全控制 (10)3.1.1 二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10)3.1.2 三层互通分析及控制 (10)3.2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技术 (11)3.2.1 口令管理 (11)3.2.2 控制对设备的访问 (11)第四章网络规划建议 (14)4.1IP地址规划 (14)4.2VLAN设计 (15)4.3路由策略 (16)4.4Q O S设计 (19)4.4.1 主要的QOS服务模型 (19)4.4.2 QOS策略 (20)第五章网络管理 (24)5.1网络管理需求 (24)5.2网络管理平台设计 (24)5.2.1 网络集中监视 (24)5.2.2 故障管理 (25)5.2.3 流量性能监控 (25)5.2.4 故障定位与地址反查 (26)5.2.5 Web特性 (26)附录:组网设备介绍 (28)Q UIDWAY?S8500系列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 (28)Q UIDWAY?S5516千兆智能三层交换机 (34)Q UIDWAY?S3000系列智能二层交换机 (36)Q UIDVIEW?网络管理系统 (44)第一章用户需求分析1.1 项目概述XXXX市电子政务网络作为XXXX市机关的工作中心,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所有功能区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次工程旨在建成连接XXXX市行政中心各种PC机及服务器系统的高速宽带政务网络系统,提供数据的统一网络平台,全面满足政府办公需要;统一标准建立政府公文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公文等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为了适应信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提高和扩大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充分享受国际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政府单位开始采用无纸化电子政务系统.而在网络应用日益及普及的今天,电子政务系统是目前很多单位提高办事效率和机构精简改革趋势的反映.采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办公更加轻松自如,同时也节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电子政务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各级单位的日常工作当中。
系统开发任务主要包括了前台的设计和后台的数据库管理设计.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调查,本系统设计采用了Microsoft ASP 作为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采用SQL数据库设计,采用了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各种管理工作操作,实现江西芦溪政府办公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管理功能。
设计过程中,首先建立了系统的应用原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需求迭代,在详细设计时不断修正和完善,测试阶段反复调试和验证,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可行性的电子政务系统.关键字:B/S模式;ADO;办公;管理;行政;发布AbstractIn order to fit for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improve and extend the ability of disposal to 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share in the wealth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completely,more and more governments and other units start to adopt Non—paper Electronical Government Affair System to handle official business. Today, Electronical Government Affair System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nd simplifying organization for many units。
基于电子政务云的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研究

基于电子政务云的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务信息系统在提高政府效能、服务公民和企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政务信息系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等方面存在瓶颈。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开始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其中基于电子政务云的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技术路线。
研究背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利用云计算技术来优化政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运维成本等好处。
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的相关研究,以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推广这一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电子政务云的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定义、关键技术、实践案例、挑战等方面,并提出发展建议和展望,旨在为政府部门实施云化迁移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电子政务云的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并深入分析其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和实施效果。
通过研究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的定义、关键技术、实践案例和挑战,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并推动政府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本研究还旨在总结云化迁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政务信息系统的云化迁移提供借鉴和指导,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对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的研究,旨在促进政府部门实施云化迁移的步伐,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向着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意义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对促进政府部门管理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政务信息系统云化迁移可以帮助政府部门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云化迁移可以实现政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和数据价值,有助于政府开展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治理。
某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问题剖析

c u t s i r t b s a y c m l e h o s ut n o u - ne e ok o t ds i ) v Ih r o t e ok i b i o i ( s i s a i l o pe d te c nt c o fs bc trn t r . u y i r t e e oi na n t r s e g n e d tc ) c l t r i e w cn ( tc l z I w n
不 同部 门,标准 不 统一 ,系 统接 口不一致 ,后 台数据 库 不同 ,互 联性 差 ,信 息孤 岛现 象严 重 。 同一行 业和 领域 的部 门普遍 希望 得 到 周边 相关 部 门的数 据信 息 , 目前 由于体 制 、系 统应 用等 问题 严 重 阻碍 了信 息沟 通 、 共享 。 二 ) ( 重硬 件和 网络 建 设 , 软件 应用 , 轻 信 息资 源利 用严 重滞 后 。按 国外 的惯 例 软件 占信 息系 统 总投 资 比 重 在 3 —5 %左 右 ,和 国内多数 城 市一 样 ,我 市 电子政 务在 软件 0 O 系 统所 占总 投资 比重不 到 1 %,相 比硬件 和 网络 建设 投 入和 规 O 模 ,信 息开 发和 系统 应用 显得 薄 弱 。大部 分 内 网、专 网 的应 用水 平 不高 ,仅 用 于实现 办 公 自动化 的初 、 中级 功 能。与 此 同时 ,信 息 资源 开发 落后 于 网络 建设 的现 象普 遍 。大 量 的政府 信 息资源 分 散 在各 部 门 ,缺 乏 统一 的开 发和 整合 ,使用 频率 低 ,数据 更 新不
及时。
三 、对 加 快某 市 电子政 务建 设 的几点 建议 ( )加强 电子政务 的整体 规划 。市政府 信息 中心是某 市 电子 一 政 务外 网建设 的主 管部 门,应加 强对全 市 电子 政务 建设指 导,具 体 负 责制定 总体规划 ,协 调 、指导 和推进 电子政 务建设 ,充 分运用 信 息技术 , 打破 各部 门的行政 壁垒 , 解决各 自为 政、 复建设 的难题 。 重 加快 推动各 级政府 之 间、同级政 府的不 同部 门之间 的信 息沟 通 、共 享, 并遵循 统一 的技术 、 安全等标 准 , 保证政府 内部信 息流 的畅通 , 实现 对公众 的 “ 一站 式服务 ” 二 )加强信 息安全 保密 。政 府 内部 。( 拥 有大量 的涉密信 息及敏 感信 息 , 关系 到政府 运作和 国家 安全 ,发 展 电子政 务务必做 好信息 安全保 密工 作 一是 预防为 主 , 强信 息 加 安全保 密制度 ,严格遵 照 “ 涉密 信息不 上网 ,上 网信息 不涉密 ”的 原 则。建立健 全相 关责任 制和规 范管理 并责任 到人 。二是建 立 电子 政 务安全认 证 中心 ,保证 信 息传输 、网上作业 安全 。三是 建立数 据 灾难 备份基 础设施 ,建立 健全应 急处理 预案 ,在条件 充许情 况下 考 虑异 地容 灾备份 , 强风 险 防范能力 ,以先进 的技 术和管 理确保 信 加 息 安全 。( )整合 网络 资源 ,利用统 一 的 电子 政务信 息 网络 。当 三 前 ,某市 统一 的电子政 务外 网平 台 已经 初步 建成 。 部 门 已经建 设 各 的业务系 统和 网络 ,要 按照统 一规划 和可选 用的标 准 ,抓 紧调整 , 逐 步规 范和完 善,实现 原有 系统与统 一 网络 平台 的互联互 通 。新建 的业务 系统 ,要利用 统一 的公务外 网平 台,原则上 不得 再新组 建 自 身的纵 向网络 ,避 免重复 建设 。( 四)推进 电子政 务的协 同式 发展 。 电子 政 务建 设不 是单 纯地 将各 部 门 的计算 机 网络联 网也不 是 简单 的架设 政府 网站 , 是要 建立 以业务流 为核心 的管理模 式 a 从行 而 要 计算机业务应用管理系统平均在 5个 以上 ,但是这些业务管理系 政 体制 、机 制等 方 面积 极探 索 电子 政务 中信 息资 源 的有 效共 享 问 题 ,避免形 成信 息孤 岛。 统 都 由不 同 的部 门 、不 同业务 科 室使 用 ,信息 没 实现互 联 互通 。
电子政务外网运维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运维解决方案信息化人财物的统合管理SNMP、IPMI、JDBC、JMX、日志、脚本、开放接口……管理接口对接业务端到端SNMP、SMI-S等多种方式SNMP、日志触发、管理接口通过NetFlow、IPFIX等协议进行流量管理物联网关设备对接传统主流厂商IT基础架构资源(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中间件等)体验资源用户访问、关键事务等的时效、成功率等虚拟化资源VMware 、Hyper-V、Citrix、H3C CAS、锐捷18系列、华为FusionCompute、华为FusionManager、KVM等存储资源EMC 、IBM 、Netapp、浪潮、Nexsan存储、宏杉存储、华为HVS85T存储、博科FC交换机、同友、HP、清华同方等主流存储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无线资源支持对主流的思科、华为、华三、锐捷、摩托罗拉、中兴、juniper、Aruba的WLan、AC、AP、Radio流量资源支持从设备、设备、应用、终端、会话、IP分组、MPLS VPN等多维度、多视角的流量查看功能机房资源支持对温湿度、烟感、水浸、空调、风机、照明、粉尘、电量仪、电量、电流等40多种动力设施管理大数据分析平台自动化平台业务视图(业务数据、体验数据、基础架构数据、环境数据一体化)整体运行情况(囊括关键业务)服务过程管理管理决策分析移动协同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综合业务保障运营管理重要业务保障决策支撑数据中心1综合业务保障综合业务保障-IP管理场景与痛点传统管理方式针对设备、指标;与业务性能无直接关联;引起业务故障的原因可能性很多,无法从众多故障信息中精确定位根源业务体系构成复杂,依靠简单组合设备和指标的手段远远不能代表业务性能;希望看到业务整体状态数据离散业务逻辑故障定位综合业务保障-业务管理解决方案分级管理部署架构数据中心机房环境网络设备、无线设备、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应用、虚拟化、存储等性能管理、用户服务、计划管理、变更管理、报表分析、业务分析基于业务全资源监控动态管理构建业务模型生成业务视图给领导提供了一个了解运维工作、掌控业务的抓手梳理业务逻辑Ip是一种资产,和硬件资产一样需要有效管理,IP容量、分配依据、ip资源回收、利用率统计等私自接入的情况、IP地址冲突Ip资产接入规划总览IP网络全局,掌握“IP容量”薄弱点。
浅谈电子政务视联网系统应用

浅谈电子政务视联网系统应用作者:蔡顺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视频会议系统应运而生;电子政务视联网有视频传输质量高、组网容易、安全实用、互联互通、建设标准统一等特点,这些特点适合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推广应用。
【关键词】视频会议电子政务视联网高清联调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总公司和分公司、政府部门上下级跨区域政令传达、工作部署、信息经验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技术上保障上述功能需求的实现;近几年视频会议系统应运而生,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议系统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
视频会议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
视频会议的使用有点像可视电话,除了能看到与你通话的人并进行语言交流外,还能看到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使处于不同地方的人就像在同一房间内沟通。
最简易非专业视频会议系统,基于公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应用软件,客户终端安装app或链接到统一网址界面,以用户帐号加密码登录,这种模式的视频会议,连接面广、应用方便、成本价廉优点,缺点也很突出,网络传输不稳定和带宽受到限制,传输的图像质量相对差,易发生图像卡、信号不稳定、有时断线连接不上,信号安全保密性差。
一般中小型企业,考虑到经济原因和对音视频传输质量要求不高的情况采用。
目前大多数专业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采用IP(互联网协议)和国际视频标准组网,核心通信技术依赖进口,基于MCU架构,使用专网,系统成熟稳定,但整个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上主要存在组网复杂、扩展延伸时其组网费用较高。
目前各地政府各部门视频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使用核心设备产品品牌不同,造成各视频会议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视频信息无法有效对接、资源难以共享,设备设施方面有重复投入现象。
如我县水利防汛抗旱视频会议系统采用宝利通设备终端(数字高清)、县政府应急视频会议系统采用华为终端(数字高清)、县电信分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终端(模拟标清),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难以资源共享。
电子政务内网功能介绍

东华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功能介绍2015年11月目录1.系统概述 (3)2.平台设计内容 (4)2.1逻辑架构 (4)2.2安全保障总体架构 (5)2.3应用系统总体架构 (7)2.4门户网站体系架构 (8)2.5运维管理体系架构 (8)3.主要应用功能模块介绍 (9)3.1政务工作台 (10)3.2业务办理 (11)3.3公文办理平台 (13)3.4值班管理系统 (17)3.5督查系统 (18)3.6会议管理系统 (18)3.7政务信息采编报送平台 (19)3.8信访批示及汇报系统 (19)3.9重大项目跟踪系统 (20)3.10领导外出请假系统 (20)3.11领导辅助决策分析系统 (21)3.12资产管理 (21)3.13内网门户系统 (22)4.支撑平台设计 (23)5.管理制度和规范 (23)5.1物理环境和设备管理制度 (24)5.2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制度 (24)5.3主机和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25)5.4应用系统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25)5.5安全事件处置和应急响应管理制度 (25)5.6第三方运维管理制度 (26)5.7人员管理制度 (26)5.8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26)6.人员培训 (26)6.1培训目标 (27)6.2培训方式 (27)1.系统概述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重要措施,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迈入与政府改革同步并进的新阶段。
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依托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及各部委垂直业务专网,建立建设系统公文传输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主管部门之间文件传输。
同时实现公文传输系统与各省办公业务系统公文资源共享,达到全流程协作办公。
电子政务内网平台是一个综合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包括构建安全网络、硬件环境、软件系统及电子政务业务处理规范、安全管理培训、综合系统管理等多个相关子平台构成的一个安全可靠内网办公生态环境。
电子政务网安全解决方案

主 要是利 用V A 技 术将 内部 网络 分成 若 LN 干个 安全级 别不 同的子 网 ,从 而实现 内部 一 个 网段与另 一个 网段 的隔离 。有效 防止某 一 网 段 的 安 全 问 题 在 整 个 网 络 传 播 。 因 此 , 对 于 一个 网络 ,若某 个 网段 比另一个 网段更 受 信任 ,或某 个 网段 的敏 感度更 高 ,将 可信 网 段 与不可信 网段划 分在不 同的V A 中 ,即可 LN
薹墨 蚕
!
曼
电 子政 务 网安 全解 决 方 案
文◎ 蓝 永 浩 ( 江 丽 水 莲 都 区信 息 中心 浙 浙江丽水 )
盛
网和 外部 网之 间 的任何活 动 ,防止恶 意或非 常 见 、威 胁 最 大 的安 全 隐 患 , 建 立 一 个 全 方 法 访 问 , 保 证 内 部 网 络 的 安 全 。 电子 政 务 网 位的病 毒防 范系统是 电子政 务安全 体系建 设 地 、 市 政 政管 理要积极 运用 数字化 、 网络 化技 术 、加 是 一 个 由 省 、 市 ( 、 州 ) 县 ( 、 区) 府 的重 要 任 务 。 强 信 息 化 进 程 ” 。 大 都 已 经 建 立 一 套 电子 政 网 络 组 成 的三 级 网络 体 系 结 构 , 从 网络 安 全 防 病 毒 客户 端 安 装 在 系 统 的 关 键 主机 务平 台,但是 随着I T R E 的高速发 展 ,电 角 度 上 讲 , 它 们 属 于 不 同 的 网 络 安 全 域 , N EN T 中,如关 键服 务器 、工作站 和网管 终端 。在 子 政 务 平 台 的 应 用 不 断 的 增 加 , 政 府 信 息 公 因 此 在 各 中 心 的 网 络 边 界 , 以 及 政 务 网 和 防 病 毒 服 务 器 端 能 够 交 互 式 地 操 作 防 病 毒 开 的 发 展 , 网 络 安 全 的风 险 随 之 也 会 不 断 的 I t r e 边 界 都 应 安 装 防 火 墙 , 并 实 施 相 应 客 户 端 进 行 病 毒 扫 描 和 清 杀 , 设 定 病 毒 防 n en t 增 加 , 电 子 政 务 网 的 安 全 问题 就 显 得 尤 为 突 的 安 全 策 略 控 制 。 另 外 , 根 据 对 外 提 供 信 息 策 略 。 能 够 从 多 层 次 进 行 病 毒 防 范 , 第 一 层 出 , 所 以 建 立 专 门 的 电 子 政 务 信 息 网 络 安 全 查 询 等 服 务 的 要 求 , 为 了 控 制 对 关 键 服 务 器 工作站 、第 二层服务 器 、第 三层 网关都 能有 系 统 来 保 证 电 子 政 务 网 的 安 全 , 保 护 各 类 信 的 授 权 的 访 问 ,应 把 对 外 公 开 服 务 器 集 合 起 相 应 的 防 毒 软 件 提 供 完 整 的 、 全 面 的 防 病 毒 息 ,数据 的机 密 ,保 护政 府 部 门的 良好 形 来 划 分 为 一 个 专 门 的 服 务 器 子 网 ,设 置 防 火 保 护 。 目前人们 对 网络防病 毒 已比较重视 , 象 ,以成 为电子政 务 网建设 中迫切 需要解 决 墙策 略来保 护对它 们 的访 问 。 目前 ,国 内知 对 邮件 系统 防病 毒还 没有 引起足够 警惕 ,据 的问题 。对 政务 网的安全 威胁 ,包括 网上 黑 名 品牌 “ 融 信 ”、 “东软 ”等 系 列 防火 2 0 年 统 计 ,流 行病 毒有 9 % 天 02 0 以上把 邮件 作 客入 侵和 犯罪 、网上病 毒泛滥 和蔓延 、信 息 墙 , 具 有 很 强 的 抗 攻 击 能 力 , 可 以满 足 网络 为主要传 播方 式 ,所 以应把 邮件 防毒 问题 列 入 日程 。 近 年 来 病 毒 功 能越 来 越 强 大 , 不 仅 间 谍 的 潜 入 和 窃 密 、 网 络 恐 怖 集 团 的 攻 击 和 安 全 的 需 求 。 ② 入 侵 检 测 技 术 ( D ) 议 : I s 近 拥 有 蠕 虫 病 毒 传 播 速 度 和 破 坏 能 力 ,还 具 有 IS建 D是 破 坏 、 内 部 人 员 的 违 规 和 违 法 操 作 、 网络 系 统 的 脆 弱 和 瘫 痪 、 信 息 产 品 的 失 控 等 ,应 引 年 出 现 的 新 型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 通 过 从 计 算 机 木 马 的控 制 计 算 机 和 盗 窃 重 要 信 息 的 功 能 。 00 起 足 够 警 惕 , 采 取 安 全 措 施 , 应 对 这 种 挑 网 络 系 统 中 若 干 关 键 节 点 收 集 信 息 并 加 以分 2 0 年 以 来 , 病 毒 制 作 者 为 了 获 得 经 济 利 战。 析 , 监 控 网 络 中 是 否 有 违 反 安 全 策 略 的 行 为 益 ,纷 纷 开 始 制 作 各 类 木 马 ,一 时 间 网 上 木 政 务 网 的 安 全 目标 是 ,保 护 政 务 信 息 资 或 者 是 否 存 在 入 侵 行 为 , 它 能 提 供 安 全 审 马 横 行 。 同 时 , 网 上 贩 卖 病 毒 、 木 马 和 僵 尸 源 价值不 受侵犯 ,保 证信 息资产 的拥有 者面 计 、 监 视 、 攻 击 识 别 和 反 攻 击 等 多 项 功 能 , 网络 的活 动 不 断 增 多 ,且 公 开 化 。利 用 病 临 最 小 的 风 险 和 获 取 最 大 的 安 全 利 益 , 使 政 并采 取相 应的行 动如 断开 网络连接 、记录 攻 毒 、木 马技 术 传 播 垃圾 邮件 和 进行 网络 攻 务 的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 信 息 应 用 服 务 和 信 息 内 击 过程 、跟踪攻 击源 、紧急 告警等 ,是安 全 击 、破 坏 的 事 件 呈 上 升 趋 势 。 因 此 在 电 子 政 容 为抵御 上述威 胁而 具有保 密性 、完整 性 、 防 御 体 系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目前 市 场 上 务 网的基础 上建立 网络 防病毒系 统是非 常必 真 实 性 、 可 用 性 和 可 控 性 的 能 力 。 如 何 实 现 常 用 的 入 侵 检 测 系 统 ,都 能 与 防 火 墙 联 动 , 要的。 五 、 系 统 层 安 全 解 决 方 案 电 子 政 务 网 的 安 全 目标 , 根 据 近 年 的 工 作 实 增 强 网络 防 御 能 力 。 ③ 数据传 输 安全建议 :为保 证数据 传输 系统 层安全 主要 包括两 个部分 :操作 系 践 , 结 合 目前 电 子 政 务 网 络 结 构 特 点 , 建 议 的机 密性和 完整 性 ,同时对拨 号用户 的接入 统安全 以及 数据库 安全 。对 于关 键 的服 务器 采用如下 电子政务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物理 层安全解 决方 案 采 用 强 制 身 份 认 证 ,建 议 在 电 子 政 务 专 用 网 和工作站 ( 数据库 服务器 、w w 如 w 服务器 、代 m i服 从 物理 环 境 角度 讲 ,地 震 、水 灾 、 火 络 中采用 安全V N P 系统 。系统部署如下 :各县 理 服 务 器 、E a l 务 器 、病 毒 服 务 器 、 主 域 灾 、 雷 击 等 环 境 事 故 , 电源 故 障 , 人 为 操 作 ( 、 区 ) 求 统 一 安 装 V N 备 ( 后 是 国 内 服务器 、备份域 控服务器和 网管 工作 站) 市 要 P设 最 应该 失 误 或 错 误 , 电 磁 干 扰 ,线 路 截 获 等 , 都 对 厂 商 的 V N 备 ) ,对 于 移 动 用 户 安 装 V N P设 P 客 采用服务器版本 的操作系统 。典 型的有:S N U ol ri U X、 nd ws T e ve 信 息系 统的安 全构成 威胁 ,保证计 算机 信息 户 端 软 件 。 现 在 , 大 部 分 网 络 安 全 产 品 厂 商 S a S、 HP ni WJ o N S r r、 Wn os0 0 evr id w 2 0 S r e 。网管终端 、办公终端 系 统 各 种 设 备 的 物 理 安 全 是 保 障 整 个 网 络 系 已有 成 熟 的V N 品提 供 。 P产 四 、 应 用 层 安 全解 决 方 案 可 以采 用 通 用 图 形 窗 口操 作 系 统 , ̄ W n o s i d w 统安全 的前提 。物理 层 的安全设 计应 从三个 8 i d w T i d w 0 0 根据 电子政 务专用 网络 的业务 和服 务 内 9、WnosN、Wnos20等。 方 面考 虑 : 环 境 安全 、设 备 安 全 、线 路 安 数 据 库 管理 系 统 应 具 有 如 下 能力 : 全 。采 取 的 措施 包 括 :机 房 屏 蔽 , 电源 接 容 , 采 用 身 份 认 证 技 术 、 防 病 毒 技 术 以及 对 自主 访 问控制 (A ) D C :用来决定用户是否 地 ,布 线隐蔽 ,传输 加密 。另外 ,根 据 中央 各 种应用 的安 全性增 强配置 服务 来保障 网络 保密委 有关文 件规 定,凡 是计 算机 同时具有 系统在应 用层的安全 。 有权访 问数据库对象; ①身份认证 技术:公共密钥基础 设施 ( 简 验证 :保证 只有授 权的合法 用户才 能注 内 网 和 外 网 的 应 用 需 求 , 必 须 采 取 网 络 安 全 K) 册和访 问; 隔 离技术 ,在计算 机终端 安装 隔离卡 ,使 内 称 P I 是 由 硬 件 、 软 件 、 各 种 产 品 、过 程 、 授权 :对不 同的用 户访 问数据库 授予不 网 与 外 网之 间 从 根 本 上 实 现 物 理 隔 离 , 防 止 标 准 和 人 构 成 的 一 体 化 的 结 构 , 正 是 由 于 它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摘要: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体系为基础,以政务需求为导向,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结构,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简单易用的一体化办公平台。
第一章前言1.1建设背景和依据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政府各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已经非常普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政务需求越来越清晰化,办公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内部及部门间协作的智能化要求更加旺盛,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的推广和深层次应用受到重视各级机关的普遍重视。
政务内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
政府电子政务内网(以下简称“政务内网”)是以政府系统各级、各部门行政领导、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具有办公事务处理、辅助决策、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等网上办公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
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是政务内网开展软件建设和推进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统一的电子公章、数字签名、版式文件服务、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
为公文办理、信息传输、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实现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同应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网上办公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信息化整体水平。
最终构筑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建立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
建设必需的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实现“政务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协同化、信息交流网络化”。
1.2建设内容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协同办公平台,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2)内部门户: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3)通用办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4)统一工作流管理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为办公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提供服务;(5)数据集成平台:建立一个可覆盖全业务的数据中心,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同步,数据交换。
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应用工作情况汇报

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应用工作情况汇报全县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应用工作情况汇报“p0” style=““>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工作,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大部分单位,积极响应按照省政府明确的明确的系统应用工作目标任务。
截止到9月30日止,全县今年网上受理办件共8822件,办结8750件。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p0” style=““>一、政务外网平台建设情况“p0” style=““>我县已于2011年完成了全县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工作,目前,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方案已形成,将于10月中旬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我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工作。
“p0” style=““>二、系统建设及接入情况“p0” style=““>由于我县目前尚未完成全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工作,因场地等因素未进驻政务中心的部门及事项不能接入到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系统。
所有进驻政务中心的部门都已按省里关于《统一应用软件和技术标准》的要求,配置了网络设施,县国土局窗口已于今年4月,按照《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数据接口规范》,做好了单位自有系统与网上政务服务系统的对接工作。
今年5月,县政务中心对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就事项是否取消、合并以及法定时限、承诺时限等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工作,今年7月,县政务中心对照衔接国务院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省本级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再次对全县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梳理,及时在网上政务服务系统中进行了更新。
“p0” style=““>三、系统应用情况“p0” style=““>1、县直、省市驻道48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中,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城管局、县园林局、县公路局、县经信委、县科技局、县司法局、县体育局、县旅游局、县粮食局、县水利局、县文广新局、县乡镇企业局、县移民局、县烟草局、县盐务局、县蔬菜局、县气象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交警大队、县消防大队、县残联、县广播电视台、县编办等28个单位,因我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没有搭建好,至今尚未启用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系统进行办公。
浅析电子政务外网中的IPv6升级改造

文|杨灏电子政务外网承载着政府部门的多种业务,IPv4地址资源极大地限制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下一代互联网是以IPv6作为核心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IPv4的发展瓶颈问题。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IPv6过渡技术和升级改造关键点,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IPv6网络演进提供思路。
一、引言随着欧洲网络协调中心(RIPE NCC)宣布IPv4地址用完,理论上新增设备无法获得合法的IPv4地址。
IPv6的出现让IP地址短缺不再成为问题,而且发展至今技术已经成熟,海量的地址资源可以有效的支撑新的信息化应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了IPv6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IPv6已经成为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必由之路。
目前电子政务外网承载着政府部门的多种业务,大多是采用私网地址和地址转换技术,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为保障新业务的开展不受IPv4地址制约,需要逐步从IPv4网络向IPv6网络平滑过渡,同时不影响业务质量。
本文旨在通过对IPv6过渡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电子政务外网实现IPv6升级改造的方法。
二、IPv6过渡技术现状IPv6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熟,并且衍生出广泛的应用。
但是IPv6协议替代IPv4协议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IPv4协议和IPv6协议会共存在一个环境中。
在从IPv4平稳演进到IPv6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电子政务外网的特点寻找到合适的过渡机制。
目前常用的IPv6过渡技术有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翻译技术。
(一)双栈技术双栈技术是目前最直接、也是最彻底的部署IPv6网络的一种方法,适合长期演进和大规模部署。
该技术需要网络、设备及业务系统同时支持IPv4和IPv6,这样用户可以通过IPv4和IPv6通道分别访问IPv4网络和IPv6网络。
实现双栈需要在过渡期间同时维持IPv4和IPv6环境,而且网络中每个节点都要升级,同时当前全球IPv6网络环境还未形成,许多网络安全问题尚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给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套协议栈带来了网络安全风险。
基于网络安全技术的电子政务网络架构设计

基于网络安全技术的电子政务网络架构设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各国政府争相推行的重要项目之一。
作为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行政管理方式,电子政务旨在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和行政效率,实现政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而电子政务的核心则在于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网络架构,保障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基于网络安全技术的角度探讨现代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以期为政务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经验。
一、电子政务的网络架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 安全可靠:网络架构必须考虑到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先进的安全技术,确保政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
2. 可扩展性强:政务网络架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以便于根据政务发展需求的不同阶段进行系统的扩展和升级,满足挑战和变化。
3. 功能完备:政务网络架构必须具备完备的功能性,在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各类数据分析等各方面都具有高通性,以满足政务管理的需求。
4. 管理有效: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实现政务网络架构的实时监控、报告、修复和管理,保持网络和系统的高效运行。
5. 文化适应性:政务网络架构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适应当地的文化、语言、习俗等特征,使政务服务更贴近民众需求。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模型和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模型的设计,二是网络结构的设计。
1. 网络模型的设计网络模型是政务网络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务网络模型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应用程序的部署情况、服务器的配置、网关的布置等。
根据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场景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政务网络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型:(1)分层模型:即将网络的不同部分按照所属层次进行划分,具有优良的分离性,便于网络管理。
(2)星形模型:是一种集中式的网络模型,以集中的方式管理和控制网络,适合小型政务系统。
某市政府电子政务办IT系统运维服务解决方案(最全)

XXXX有限公司—IT系统运维服务解决方案四川XX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4月目录概述 (1)市信息办IT系统运行现状 (2)运行的系统及设施 (2)非正常或不稳定运行系统 (2)目前系统维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现状总结重点需求 (3)XXXXIT运维服务优势 (4)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指导原则 (5)总体目标 (5)基于IT 服务管理模式(ITSM) (6)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四者平衡的运行维护服务模型 (6)快速响应及时解决 (7)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7)量化的服务级别管理 (8)IT运维服务项目阶段划分设计 (8)启动阶段 (9)正常服务阶段 (10)总结阶段 (10)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的范围 (11)服务范围 (11)运维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方式 (11)运维服务项目涉及的产品范围 (12)硬件范围清单 (12)软件范围清单 (15)项目运维预算 (15)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组成员及职责 (16)运维服务项目组成员 (16)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服务级别管理 (19)故障级别定义 (19)关键指标定义 (20)SLA服务协议 (20)运营级别协议 (21)支持合同 (21)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配置管理 (22)目的 (22)范围 (22)配置管理项目 (23)配置管理表 (23)流程说明 (23)定义配置管理对象和配置管理项 (23)收集初始数据 (23)更新配置管理表 (23)填写配置变更记录表 (24)定期核查配置管理表 (24)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事件管理 (24)目的 (24)事件管理流程 (26)服务台事件受理 (26)请求记录和分类 (26)热线电话尝试解决 (26)远程解决 (26)现场解决 (27)服务响应 (27)调查诊断 (27)确定解决方案 (27)客户确认 (28)资料归档 (28)配置核对更新 (28)热线关闭 (28)服务报告 (28)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问题管理 (29)目的 (29)过程测量指标 (29)问题管理流程 (30)问题确认与受理 (30)问题登记和归类 (30)派单 (30)问题调研和分析诊断 (30)确定临时措施 (31)问题回顾和评审 (31)问题归档 (32)问题关闭 (32)问题报告 (32)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变更管理 (32)目的 (32)变更级别及定义 (33)变更流程描述 (33)变更确认受理 (33)变更记录和分类 (34)变更分类执行 (34)变更关闭 (34)变更报告 (34)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发布管理 (35)目的 (35)发布过程 (35)制定发布方案 (35)构建测试环境、测试和验收 (36)沟通和培训 (36)分发和部署 (36)更新配置库 (36)发布关闭 (37)发布报告 (37)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服务信息安全管理 (37)目的 (37)确定安全实施范围 (38)实施安全规范 (38)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服务可用性管理 (39)目的 (39)范围 (39)过程测量指标 (39)服务组件设计 (40)服务组件监控设计 (40)服务组件维护设计 (40)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服务能力管理 (41)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服务持续性管理 (41)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服务成本管理 (42)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服务报告 (42)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客户沟通管理 (42)IT系统运维服务项目项目质量检查 (43)概述随着XX市政府信息化工作重点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化应用逐步转移,信息技术应用与业务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发展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应用的实现
摘要:服务器系统的有效运行是电子政务网实现各项基本功能的前提,在明确电子政务网用户一般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实现跨操作系统平台的结合,建构WEB服务器负载均衡集群、MYSQL高可用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和高可用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三大核心集群系统,从而实现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的各项应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器系统;需求分析
引言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都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我们称之为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
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高效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机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
1、用户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网各项功能的实现需要后台服务器稳定的发挥作用,健全可靠的后台服务器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性设备,它关系到电子政务能否成功运行,同时也是电子政务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上安全协同办公,与公众视线双向互动等系统应用的前提。
用户对于电子政务网后台服务器的需求可以做如下概括:高可用性:将停止服务时间降低到最低甚至是不间断服务。
可扩展性:随着访问的增加,系统具备良好的伸缩能力。
可视性:系统、服务的状态处于一个实时的监控之下。
高性能高可靠性:经过优化的体系结构及合理的备份策略。
安全性:结构上的安全及主机的安全策略。
2、用户需求的实现过程
2.1结构分析和安全分析
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网站访问流量以及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将WEB服务器迁移到LINUX平台的同时,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将访问流量负载到多个WEB服务器上,并添加一台MYSQL数据库服务器,实现高可用性,提高可靠性。
依据现有的用户需求,经过周密的考虑后,采用VLS-DR负载均衡集群,MYSQL 服务器、负载均衡器的热备高可用集群方案。
在网络安全方面,数据库与外部网络隔离,只允许Web服务器与监控系统访问,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还可以节省带宽。
同时部署监控系统,实时把系统的健康状态置于可视状态,对系统的运营状态心中有数。
2.2系统软硬件以及逻辑构成
2.3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群集的创建和配置
1)测试环境需求:Vmware Workstation 6.5;3台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 企业版服务器。
第一台做域控制器,命名为Server创建域。
第二台为主Mysql数据库服务器,命名为Mysql-1,第三台为热备数据库服务器,命名为Mysql-2;两台数据库服务器都加入指定域中。
2)网络状态:三台服务器都工作在VLAN2中。
IP Mask Gateway
Server:192.168.2.139 255.255.255.0 192.168.2.254
Mysql-1: 192.168.2.131255.255.255.0 192.168.2.254
Mysql-2: 192.168.1.132255.255.255.0 192.168.2.254
两台Mysql服务器之间的心跳线使用以太网接口连接。
Mysql-1: 10.0.1.1 255.0.0.0
Mysql-2: 10.0.1.2 255.0.0.0
3)测试步骤:
(1)在虚拟机中正常安装3台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服务器。
(2)配置三台服务器的网络,使之能互相Ping通。
(3)配置共享磁盘。
(4)开Mysql-1,进入磁盘管理初始化新添加的两块硬盘并分别分配盘符Q盘S盘。
(5)关Mysql-1,开Mysql-2可以看到磁盘已经被初始化,给它们分配同样盘符,通常,驱动器盘符“Q”可以用于仲裁磁盘,而“R”、“S”等字母则用于数据磁盘。
4)打开三台服务器,进入Mysql-1,开始创建群集。
分配群集VIP 192.168.2.130,首先添加的是Mysql-1第一个节点,然后添加Mysql-2第二个节点,然后配置第二个节点。
在另一个节点上安装群集服务所需的时间要比花在第一个节点上的时间少。
“安装”程序基于第一个节点的配置,在第二个节点上配置群集服务网络设置。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为群集添加多个节点,
“安装”程序结束后,需要验证群集服务的安装是否成功。
如果仅完成了节点1的安装,启动“群集管理器”,然后尝试连接到群集。
如果已安装了第二个节点2,在任意一个节点上启动“群集管理器”,然后确认第二个群集显示在列表上。
2.4LVS 负载均衡服务器和WEB服务器apache+PHP的安装配置
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安装配置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编译安装ipvsadm;编译安装libnet;
编译安装mailtools;编译安装heartbeat和ldirecrtord;
修改主配置文件ha.cf;修改配置文件haresources;
编辑文件ipvs;配置ldirecrtord.cf。
最后把上面所有的配置文件复制到作为热备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上,在主负载均衡服务器上运行/etc/rc.d/init.d/heartbeat start和/etc/rc.d/init.d/ldirectord start这两个服务,在作为热备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上只运行/etc/rc.d/init.d/heartbeat start。
ldirectord 服务器会在主节点宕机后自动通过读取haresources文件来启动。
WEB服务器采用apache+PHP的安装配置,分别完成Apache2和Phpde 安装,就可以完成LVS的结构配置。
2.5监控系统Nagios的安装
监控系统Nagios的安装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建立Nagios运行账号;编译安装Nagios;修改配置;
配置web界面;设置访问帐户;将nagios信息加到apache中;
编译安装nagios-plugins;启动Nagios;修改SELinux。
2.6防火墙iptables的配置和最终测试
依据以下步骤完成防火墙的配置。
web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设置预设规则;在链中添加规则;查看配置;保存配置。
负载均衡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监控系统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