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电子政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电子政务的定义和意义: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政府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
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一种
模式。
2.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简单信
息化阶段、互联网阶段和移动互联网阶段。
简单信息化阶段主要是政
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检索;互联网阶段是政
府机构通过互联网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
移动互联网阶段是政府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便捷和个
性化的服务。
3. 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据与信息安全保障、数字证书认证和电子
支付等技术。
4.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
电子政务监管和评估等。
5. 电子政务的影响和挑战:电子政务的影响包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
透明度、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推动政府改革和创新等;电子
政务的挑战包括信息安全威胁、不平衡的数字鸿沟、技术障碍和法律
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6. 电子政务的案例和成功经验:全球范围内存在许多电子政务的成功
案例,如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服务、爱沙尼亚的数字化政府、中国的数
字政府等。
7. 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包括向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的转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电子政务的创新、加强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等。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政务活动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电子平台来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信息和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方式,以实现政府效能的提升、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便捷的公共服务以及全民参与的民主化进程。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1. 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的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旨在为公众提供政府行政信息、服务、公共管理和公民参与等内容的便捷渠道。
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政府各级部门的资源和信息,提供在线申请、查询、支付等政务服务的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3. 电子政务标识:是电子政务系统中用于标识政务信息和服务的统一标志,以增加公众对信息的识别和信任度。
4. 电子政务数据开放:是政府将政务数据通过互联网等电子手段向公众开放和共享,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和公众参与。
5.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是政府机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内部办公管理的系统,包括电子文件管理、电子公文交换、电子会议等功能。
6.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是针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安全性保护和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身份认证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7. 电子政务网络化建设:是将政府各级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连接和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8. 电子政务一站式办公:是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服务全流程的在线办理,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查询平台。
9.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电子政务系统和服务的指标体系,包括服务质量、技术支持、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10. 电子政务创新应用:是指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的创新和改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促进政府服务的可及性和透明度,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与互动,推进政府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它不仅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数字化政府转型的重要手段。
11第十一章 电子政务1

• 对所有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现行有效的各项法律、法 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 规范,使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电子公文处理系统
• 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级、部门之间传送有关的政府公文,如报告、请示、批 复、公告、通知、通报等,使政务信息十分陕捷地在政府间和政府内流转,提高政府公文处 理速度。
(2)形成“一把手+首席信息官”的电子政务实施模式
• 在逐步整合现有电子政务实施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层级 分明的、以政府首席信息官为中心的组织框架
2.推行电子政务项目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要解决的问题
• (1)明确划分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层次 • 电子政务建设可以划分为构成政府职能的核心业务项目和非核心业务项目两种, 对于那些非核心业务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外包给专业信息技术 公司去完成。 • (2)明确政府在电子政务市场化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 政府承担甲方的角色
(3)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 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历 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 情况,便于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
(4)电子办公系统
• 通过电子网络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事务性的工作,节约时间和办公费用, 提高工作效率。 如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申请出差、请假、文件复制、使用办公设备、报销出差费用等。
一、电子政务的参与主体
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
• 一是政府机关自身 • 包括政府行政机关及其雇员 • 二是社会
• 包括公众、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电子政务的业务类型
政府与政府的电子政务
•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电子政务概念解读

电子政务概念解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电子政务呢?电子政务,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公民、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的过程。
它通过普及信息技术,优化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多的价值。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国家对电子政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1994年,美国政府正式开创了电子政务时代,建立了第一批政府网站,意味着电子政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电子政务的建设,其中以欧美、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最为成熟。
电子政务的功能特点一、普及网络,提供信息便利电子政务主要通过互联网这一现代科技平台,向公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例如,政府网站可以提供政策法规、政府文件、行政许可、资讯查询、在线申请等公共服务,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相关的信息,并进行自主选择和申请。
二、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电子政务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政府服务和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换和公开,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三、加强政府监督,提升公民参与电子政务可以加强政府对社会、企业和公民的监督和管理。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管道了解政府决策信息、参与政府决策、发表意见和建议等,实现公民社会参与的目的。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公信力,遏制不必要的腐败行为,为民众提供了一种透明、公正的处理机制和渠道,增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电子政务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公共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不只是一种服务方式,更是一种政府理念、文化和机制的转型。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目录
1.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概述
1.1 电子政务的定义
1.2 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1.3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意义
2.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主要特点
2.1 提高政府效率
2.2 便利民众生活
2.3 促进数字化转型
3.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具体应用
3.1 在线办事服务
3.2 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
3.3 公共服务智能化
4.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发展挑战及对策
4.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4.2 技术更新与人才培养
4.3 公众参与与信任建设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新
型公共服务方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改造政府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民众提供更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的发展旨在实现政府
治理的现代化,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主要特点包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便利民众
生活、促进数字化转型等。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政府可以更加高
效地管理公共事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给民众,推动政府管理向数
字化、智能化转变。
具体应用方面,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在线办事服务、数
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智能化等方面。
政府通过建立在线平台,
提供便捷的服务;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信息的高效流转;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然而,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更新与人才培养、公众参与与信任建设等。
政府需要加强对数据安全的保护,促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提升民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度。
电子政务的概念

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有效、公正透明、兼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2、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外延: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如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如国家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如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上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的结合。
关于电子政务的外延界定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
(二)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别。
(三)电子政府和政府上网的区别.3、电子政务的社会意义:一、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党和政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四是有助于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创新能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进一步增强。
一是有助于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
电子政务改变过去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传输渠道,使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权力底层;二是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宣传政策,扩大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是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
名词解释电子政务

名词解释电子政务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政府和公共部门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信息,以提高政府机构效率、透明度和服务质量的方式。
其目标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电子化手段促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与公众、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协作。
电子政务通过建立和推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的快速流通和无障碍获取。
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提交申请、查询政府服务、支付费用、参与公众决策等。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在线服务、发布政策信息、收集民意反馈等。
电子政务将政府的服务和决策过程向公众公开,使政府的行为更加透明,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化:电子政务利用信息技术将政府的各种业务、服务和决策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了政府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处理。
2. 网络化:电子政务建立了政府与公众、企业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3. 自动化: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处理各类政府事务,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4. 开放性:电子政务倡导政府的信息和决策向公众和企业开放,提供公开透明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5. 互动性: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通过网络渠道收集民意、征求意见,增强了公众参与的机会和实效。
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同时,电子政务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合作,加强社会治理的共治效果。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的概念国家公共部门为了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开发信息资源、重组组织结构、创新公共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新型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2.电子政务的特点(1)电子政务是网络信息技术在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全面应用。
(2)电子政务是技术应用与公共部门改革、业务处理的统一体。
(3)电子政务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学化管理。
(4)电子政务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动态过程。
(5)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根本。
3.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4.“一站式”电子政务“一站式”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公共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等措施来构筑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
“一站式”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服务范式。
与电子政务相比,“一站式”电子政务的重心是放在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使公众获取公共服务和办事更为便捷;着重强调的是社会服务。
5. 电子政务应用发展阶段6.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1.政府间电子政务G2G2.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G2B3.政府与公众间电子政务G2C4.政府对其所属雇员的电子政务G2E7.电子政务的功能电子政务的“5E”功能:1.促使公共管理更加高效(Efficient Corporation)2.促使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为通畅(Easy Communication)3. 促使交易成本更加节省(Effective Cost—down)4. 促使跨部门之间业务协同更加深入(Extensible Cooperation)5. 促使公众更加满意(Enjoyable Customer)电子政务的改革功能:1.实现了公共管理组织结构优化重组与体制创新2.进一步推动了职能转变,增强了公共服务的能力3.促进公共部门提高了科学化决策的水平4.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竞争力5.促进了公共管理模式创新8.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总体目标:?主要任务: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

政府创新的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知识环境
竞争环境
开放环境
政府创新
注意控制风险
社会合作环境
特定制度 和法律框架
电子政务中的政府改革与创新
电子政务与政府 创新
1)政府观念改革与创新 2)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
3)政府职能改革与创新
4)政府服务创新与改革 5)政府业务流程重组与创新
商务流程再造(BPR) 商务资源规划(ERP) 客户关系管理(CRM)
企业供应链管理(ESCM)
政府信息门户(GIP)
企业信息门户(EIP)
协同政务(CC)
协同商务(CG)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关系
办公自动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数据库、局域网等技术 基础上,主要是利用这些信息技术辅助行文、汇总
一、电子政务的产生背景
1、信息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可以看成是一个“活(living)” 的 系统,系统组成有三个要素:物质、能量、信 息
(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2)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
(3) 信息产业成绩巨大
2、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 信息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经济 全球化对政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 取全球竞争优势提出了挑战。 3、全球政府改革浪潮
三、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产物,是国家信 息化的龙头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资 源进行有效、进行的管理 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方 式 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整合过程。
1.透明性(公开性):通过网络,信息 技术以后,使整个政府工作变得透明化, 将政府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大大限制了暗 箱操作的空间,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有利 于勤政廉政建设。
什么是“电子政务”

关于电子政务一、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目前有很多种说法。
例如: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
真正的电子政务绝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工程”,更不是为数不多的网页型网站系统.严格地说,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电子政务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内部局域网、外部互联网、系统通信系统和专用线路等;软件部分: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传输平台、权限管理平台、文件形成和审批上传系统、新闻发布系统、服务管理系统、政策法规发布系统、用户服务和管理系统、人事及档案管理系统、福利及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
...。
等等数十个系统.第二,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如检务、审务、社区事务等。
第三,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因此,电子政府在管理方面与传统政府管理之间有显著的区别。
粗略地讲,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进行的是以办公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信息化。
(2)以1993年12月国务院成立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的一轮推动政府信息化的浪潮,主要是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这些信息系统主要以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为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电子政务概论

电子政务概论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进政府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可以更高效地管理资源,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背景、应用范围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支持政府运作的一种方式,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改善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运行和服务能力。
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电子政务服务等方面。
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和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政府也面临着更大的管理和服务压力。
电子政务的出现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便捷和可靠的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政府各个领域的管理和服务。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等。
2.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包括政务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
3.政府数据开放:政府通过开放数据,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数据支持。
4.电子商务:政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如在线缴费、电子证照等。
5.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府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公共服务、政策信息、在线申办等功能。
6.电子政务服务:包括在线申报、电子证照、数据查询等服务。
电子政务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1.安全和隐私问题:电子政务涉及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2.数字鸿沟:在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可能导致部分人群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3.技术更新和保障:电子政务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信息技术,同时需要保障技术的稳定和安全。
4.沟通和培训:电子政务需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并提供培训支持,以确保公众能够正确使用电子政务服务。
电子政务理论概述

电子政务理论概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被各国广泛采用。
电子政务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并增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的理论概述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核心概念、发展趋势以及现实应用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核心概念1.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进行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
电子政务不仅包括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也涉及政府与公众、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政府能够提高决策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并为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2. 电子政府电子政府是指建立在电子政务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政府组织形态。
电子政府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
电子政府注重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的渠道,在促进民主、提高政府责任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电子治理电子治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实现政府管理过程的全面改革。
电子治理旨在提高政府决策效能,推动政府机构的现代化转型,并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电子治理,政府可实现数字化的政务信息管理、智能化的政策制定、精确化的社会调查和反馈,从而提高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子政务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前进:1. 跨部门整合与协同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各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交换标准,政府可以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孤立的现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
政府应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化,将各种政务活动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并提供线上服务渠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电子政务的标准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的标准名词解释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改造政府管理和服务流程,提升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现代化手段。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相关的标准名词进行解释,包括数字化政府、政府信息化、互联网政务、开放数据和电子政务一体化。
1. 数字化政府数字化政府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和前提,指的是政府部门将原本以纸质形式处理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ICT进行存储、传输和管理。
数字化政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质流程、便于信息共享和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
政府部门通过数字化政务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提高公民满意度和政府透明度。
2.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全过程。
政府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政务业务的开展以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
3. 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方式。
通过构建政府门户网站、推广在线政务服务和实现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网政务旨在提高政府的可访问性和服务质量,便捷和优化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互联网政务的发展可以促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和提高公众参与度,实现务虚网化、电子化和智能化。
4. 开放数据开放数据是指政府主动公开和共享政府数据的做法。
政府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开放数据可以促进政府数据的再利用和二次开发,提供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支持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
开放数据可以提高政府数据透明度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能力,同时也激发了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5. 电子政务一体化电子政务一体化是指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并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平台来实现政府各项服务和管理的一体化。
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概念(定义、实质))定义: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
(电子政务实质):(1)电子政务覆盖政务活动的全过程(2)是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过程和结果(3)是推动政务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
政府机构之间必须打破相互的职权分隔,共享信息,开展业务协作,简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手续,统一办事规则,实行政府业务后端的整合,构建基于网络的整体性政府。
这是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向,是电子政务推动政务方式变革的基本方向。
2、(电子政务的社会背景):1)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构成电子政务形成,发展的技术背景(2)政府改革运动是电子政务的政府发展背景(3)社会信息化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社会环境背景。
3、(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1)孕育期(使用了计算机)。
特征:各国政府都在不断积蓄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果,以求提高行政过程的效率水平(2)导入期。
特征: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概念,系统的导入全新的政务活动模式(3)发展期(政府网络)。
特征:电子政务建设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各国政府和不同社会阶层的普遍共识,电子政务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4)成型期。
特征:经过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各国的电子政务确立了基本的模式(5)拓展应用期。
特征:是在电子政务基本模式形成后,电子政务在主要领域的政务应用得到扩展,使电子政务模式得到了丰富,电子政务各领域的业务应用项目得到充分发展,电子政务的整体性及其功效更加完善,电子政务的绩效更加明显4、“(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区别与联系):“电子政府的概念来源于对国外相关词语的解释即electronic government 而电子政务是基于我国的国情和相应的工作范畴而使用的词汇在我国普遍使用电子政务主要原因:1、电子政务应用范畴更高的涵盖性,符合我国国情实际 2、电子政务于电子商务相对应易于使用。
第01章电子政务概述

¨ 三是以政府的信息化加强政府部门的协作,并推动和 加速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第01章电子政务概述
3.理解电子政务概念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第01章电子政务概述
1.2.2 电子政务的特点
1.电子政务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应用手段 2.电子政务以互联网络作为运行环境 3.电子政务以信息安全为保障 4.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 5.电子政务核心是在信息资源支撑下的科学
管理 6.电子政务是一个不断发展整合的动态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第01章电子政务概述
1.1.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表1.1所示为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的区别
PPT文档演模板
第01章电子政务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第01章电子政务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第01章电子政务概述
1.1.3 电子政务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它同其 他行业的信息化一样具有很强的过程性,这种过 程性反映在对电子政务的概念理解方面具有一定 的阶段性。电子政务既对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发 展中的其他概念具有继承性,同时,它与这些概 念也有一定的区别。
据新华社电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 5.91亿,较去年底增加2656万人。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7日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 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Ipv4地 址数量为3.31亿,拥有IPv6地址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16.5%,位列全球第二。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去年 底提升2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由( )项指标构成。
A: 10项
B: 20项
C: 30项
D: 40项
30.以下哪项不是电子政务实体所包括的内容?( )
A: 环境安全
B: 设备安全
C: 媒体安全
D: 应用安全
31. 电子政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因特网公开政务、网上监管、开展网上
办公和( )
A、网上管理税务
《电子政务》试题库
说明:试卷80分,平时成绩20分,共100分。
题型:
(一) 单选题 10题(每题0.5分,共5分)
(二) 多选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三) 判断题5题(每题1分,共5分)
(四) 典型应用题1题(共5分)
(五) 名词解释3题(每题5分,共15分)
(六) 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C: 公安部门
D: 国家信息中心
26.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网络安全与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B: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C: 《计算机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
D: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
27.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中,我们常说的CA指的是( )。
层次及( )考虑。
A、操作人员素质
B、管理制度完善
C、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连的部分
D、数据加密技术
41.中国的电子政务的范围包括:( )
A.党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
B.公务信息化;党务信
息化
C.权力信息化;公务信息化
D.权力信息化;政务信
息化
42、中国电子政务概念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
A.公务信息化
A.单人负责、任期无限、职责分离
B.多人负责、任期有
限、职责分离
C.单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
D.多人负责、任期无
限、职责分离
48、电子政务的支撑点( )
A.政务系统
B.管理系统
C.信息系统
D.党务系统
49、中国电子政务的基础工作( )
A.标准化
B.多元化
C.单元化
D.原则化
50、电子政务选用对建设系统评价是依靠( )
() A: 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B: 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C: 提高决策的时效性 D: 可完全替代人工决策 6.关于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区别以下哪项描述不正确?( ) A: 虚拟性 B: 分权 C: 扁平化结构 D: 服务职能弱化 7.电子政务实施的物质基础是( )。 A: 计算机软、硬件设备 B: 计算机网络技术 C: 数据库 D: 办公自动化技术 8.电子政务的核心是( )。 A: 信息技术 B: 提供优质服务 C: 维护原有政府模式 D: 组织结构优化 9.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称之为 电子政务的( )方式。 A: G2G B: G2B C: G2C D: G2E 10.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的方式,称之为电子政 务的( )方式。 A: G2G B: G2B C: G2C D: G2E 11.以下哪项不属于电子政务信息发布的优势?( ) A: 发布快捷,无时空限制 B: 功能全面,扩展方便 C: 无纸存档,推动全面电子化 D: 安全保密性强
C:现行管理系统调查
D:方案征求意见
63.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管理过程电子化、信息化,属于()
A:办公自动化
B:信息发布
C:电子财政管理
D:信息咨询服务
64.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电子政务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士的作用()
A:全面替代各部门的信息化任务
B:进行科学的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按照统一的部署来进行
12.下列关于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关系,哪项描述是不准确的?( ) A: 两者适用级别不同 B: 两者对安全要求的级别不同 C: 两者主要服务的对象不同 D: 两者是完全独立的 13.按照应用复杂度划分,电子政务应用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四个档 次,下列哪种划分的档次和顺序是正确的?( ) A: 静态信息发布、网上事务处理、动态信息查询、网上业务提交 B: 静态信息发布、多媒体信息发布、网上业务提交、网上事务处理 C: 静态信息发布、动态信息查询、"一站式"办公、网上事务处理 D: 静态信息发布、动态信息查询、网上业务提交、网上事务处理 14.以下哪项属于政务外网运行的政府业务?( ) A: 辅助决策 B: 网上审批 C: 办公自动化 D: 网络安全 15.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实施下列哪种隔离方式?( ) A: 逻辑隔离 B: 物理隔离 C: 物理隔离加逻辑隔离 D: 两者都不是 16.以下哪项不属于电子政务信息发布的优势?( ) A: 发布快捷 B: 扩展性强 C: 安全可靠 D: 无纸化 17.从政府与用户交互的角度来看,用户可以在网上与政府部门进行通 信,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应答用户的要求,这属于电子政务的 哪种形式?( ) A: 网上信息单向流动 B: 网上信息双向互动 C: 网上信息发布 D: 在线事务处理 18.以下哪项不属于有中国特色的"一站式"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 ) A: 一厅式办公 B: 全天式服务 C: 一网式服务
D.2000年10月至今
45、电子政务系统包括( )
A.党务信息化系统和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B.党务信息化系统和纪
委系统
C.行政管理系统和宣传管理系统
D.宣传管理系统和行政
管理系统
46、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 )
A.安全保密管理系统
B.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
C.行政管理系统
D.宣传管理系统
47、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三个原则( )
58.业务流程不断变化,电子政务系统如何适应() A:软件已开发,业务流程不能改变 B:软件重新开发 C:业务流程已确定不变后,再开发软件 D:电子政务系统应该能够方便地定义各种业务流程,定义过程不依
赖于特定的业务和系统。
59. 实现由“现有的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
的
问题()
A:简单
B:短期
A、金水工程
B、金关工程
C施电子政务有( )个行为主体。
A、4
B、3
C、
5
D、2
36.电子政务标准除了技术标准还包括( )。
A、法律
B、组织机构
C、政府业务规
范
D、人员
37.电子政务的发展应以( )为主线。
A、上下级关系
B、地区
C、法
律
D、政府业务流
38.以下哪些是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统一规划,需求主导,
A: 数字签名
B: 身份认证中心
C: 公开密钥体系
28.以下关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特点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
A: 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基础设施立法是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立法的主体
B: 基本杜绝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不需要部门协调
C: 行政性电子政务立法相对成熟,但面向公众开放部分的立法基本空
白
D: 我国电子政务立法还处于初级阶段
B、发布信息
C、网上教
育
D、网上购物
32.我国政府提出了( )项重点电子政务工程。
A、14
B、12
C、
15
D、10
33.合理设置电子政务实施优先级,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的
建设等几个方面考虑。
A、组织机构
B、政府自身能力
C、人员设
置
D、职责安排
3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的重点工程( )。
D: 一表式数据 19.199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颁布, 以下哪项不是该条例涉及的内容?( ) A: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了定义 B: 对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 C: 对违反该条例的行为进行了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 D: 对整个互联网络的安全进行了规范 20.我国第一部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 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是哪一年颁布的?( ) A: 1991年5月 B: 1994年2月 C: 1997年4月 D: 2001年12月 21.下列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仅仅采取技术措施来解决,将非常困难 B: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 C: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 D: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只能依靠法律手段,辅助以管理、技术措施来 解决 22.下列关于我国域名设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C-适用于科研机构 B: COM-适用于工商、金融等企业 C: EDU-适用于中国的教育机构 D: ORG-适用于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机构 23.下列哪项不属于电子政务认证中心的职责?( ) A: 证书颁发 B: 证书更新 C: 证书认证 D: 审查业务合法性 24.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工作具体由以下哪个机构负责?( ) A: 国家信息中心 B: 公安机关 C: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 D: 信息产业部 25.我国对网络安全实施管理的行政机关是( )。 A: 国家信息化办公室 B: 信息产业部
建设
C:与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没有关系
D:ABC均不对
65.政务外网(各级政府办公业务网,上下级部门专业业务网)与
C:不可能
D:复杂而困难
60.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不包括
()
A:电子政务
B:电子商务
C:远程教育
D:数字电视
61.金关工程不涉及的单位是()
A:银行
B: 外汇管理局
C:.海关
D:工商局
62.需求分析中初步调查的内容包括很多,以下不属于的一条是
()
A:组织结构调查
B:办公流程调查
A.层次化分析法和加权优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