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判读地形图,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线、地形符号等,并能运用这些要素判断地形特点和地貌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形图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图表有初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学生在判读地形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等高线、地形符号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地形图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地形图的基本要素,了解等高线、地形符号的表示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要素判断地形特点和地貌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线、地形符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对地形图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地形图上判断地形特点和地貌类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实物标本、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直观展示地形图的特点和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真实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兴趣。
2.地形图的基本要素:介绍等高线、地形符号的表示方法,以及地形图的图例和注记。
指导学生阅读地理图表正确答题的途径

21 第 期 燃 垒 鬃 0 年 1 1
阅读地 理 图表正确 答题 的途 径
上 海理 工 大学 附 中 ( 0 0 3) 孙 秀 青 209
一
、
了解 现 状 凸显 图表
程度 较 大 的 国家是—
—
。
随着课改的推 进 ,地 理教 学越 来越 重视学 生的地 理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地理读图 、分析等综合能力 的培养 ,认真研读近年来的地理高考命题 ,以地理图表 为载体进行地理命题的试题比重明显上升 ,上海试卷第
由。
部分为选择题 ,共5分 ,其 中出现图表的比例逐渐增 0
加 ,第二部分为综合题 ,共1 0 ,综合题 则全部以图 0分 表形式呈现 ,图表类型多样 ,简单呈现课本或练习中的 图表现象已不多见 ,取而代之的是变化多样 的图表或图
表组 合形 式 。 例 题 1 分 析 有 关城 市化 及 产 业 结 构 的 图文 资 料 ,
学 ,非常认 真 ,基础也较扎 实 ,可平时思维方式较单
一
,
而这次高考地理试题很活 ,图表变式较多,她们在
本次高考 中大失水准,只考出班级平均分以下的水平 , 本题的难度不是很 大 ,但判断该区域的地理位置 至关 重要 ,首先要依据纬度 判读它是北半球还是南半 球 ,再根据大陆轮廓判断是北美洲还是南美洲 ,这样后 面的问题才好解决。有一位同学 ,平时成绩还不错 ,但
3 、学 生 知识 的 迁 移 能力 较 弱 ,很 难 应 对 变 式 图
形。
C )
3 .比较①地和③地的降水情况,说 明其产生差异
的原 因 。
本次高考 中,我们班级有两位平时成绩 较好 的同
4 比较② 地 区与上 海周 围的乳 畜业 生产 的异 同 , . 并对上 海周 围乳 畜业 的进 一 步发展提 出建议 。— —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尽快地掌握科学学问,快速提高学习能力,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整理的《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期望对您有所关心!《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通过单车取宝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地图上不同标示的了解和喜欢。
2、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洁方法。
3、体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挑战、自信与快乐。
活动预备1、多种标记地图2、场地布置人手一辆单车活动过程一、合作组队——解读不同标示的地图并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洁方法。
1、交代任务老师:今日我们大二班小好友要去完成一件既快乐而又有挑战的游戏。
那就是两人一组去完成“单车取宝”。
(出示单车取宝四个字并请幼儿念一念)什么是单车取宝?(强调今日我们是骑车取宝)(假设:幼:宝贝在哪呢?或幼儿无声老师引出)老师:那我们去哪里取宝呀?2、认知地图(1)出示一张幼儿园操场的平面地图。
老师:看一看这是在哪里?(如幼儿回答幼儿园老师连续引导幼儿园的哪里,引出是幼儿园的操场,对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操场上骑单车取宝。
)老师:幼儿园那么大的操场怎么变小了?(那是地图。
)老师:哦,原来一个很大的地方把它变小画在纸上就成了地图了。
你们在那里也看见过地图呢?(中国地图、公园地图等)老师:那地图有什么作用啊?(可以告知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或者当你不知道走哪条路的时候,它可以帮助。
)小结:地图可以告知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关心我们正确的查找这些地方。
老师:我们小好友在幼儿园已经有三年了,很熟识幼儿园了,那你们可以告知我从地图上看,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有些什么呀?请个别幼儿用手指着地图上的标记一一告知大家这些标记是什么地方。
老师:看来我们小好友真的太熟识幼儿园了,咱们再来看看这张地图和前面一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分析不同标记的地图(1)先引出有标示行驶方向的地图。
老师:你能告知我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些箭头表示什么?(强调我们的游戏规则就是必需依据箭头的行驶路线去查找宝贝,假如违反规则宝贝会找不到的。
初中地理《地图的阅读》说课稿

初中地理《地图的阅读》说课稿《地图的阅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地理组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地图的阅读》。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学会阅读地图”“选择适用的地图”两部分,重点让学生理解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学好地图可以为我们将来更好地学习地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能集中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个性发展、好表达,自控能力不够强,所以,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地理语言阅读地图,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通过阅读各类地图,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读图能力,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
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含义、公式、大小的比较)、方向的辨别。
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以及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环球探索家:地理知识与地图阅读教案

幼儿园地理知识与地图阅读教案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和探索世界。
在幼儿园里,地理知识与地图阅读的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地图阅读,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智慧。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环球探索家:地理知识与地图阅读教案。
1. 地理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阶段,地理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理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既包含自然界的地理现象,也包含人文地理的内容。
正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循序渐进地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对地球的热爱和对多样文化的尊重。
地理知识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拓展视野,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世界的敬畏之心。
2. 地图阅读的意义与方法地图是认识世界、了解地理位置、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对幼儿来说,地图阅读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
在地图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各种地理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等,认识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并通过比较地图上的不同地理现象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在地图阅读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提问,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对地图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 幼儿园地理知识与地图阅读教案设计为了有效地进行幼儿园地理知识与地图阅读教学,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案。
教案不仅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还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注重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地球的不同地区,认识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培养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
教案的设计应该注意整体性和系统性,让幼儿在反复学习和体验中逐渐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认识。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个人来看,地理知识与地图阅读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地理观念,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地理知识,让地理成为他们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地理图表的判读》的一等奖说课稿

《地理图表的判读》的一等奖说课稿1、《地理图表的判读》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本课题提出的思路此次出课正赶上高一地理总复习结束期间,第二轮综合复习基本结束,马上就要会考了,在会考考纲中有明显的规定,读图分析题占30分,以中等难度为主,属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有必要将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内容综合复习一下,特制定了本课题。
知识点涉及地图的定向、等值线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气候类型图的判读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图,地图的定向属于初中地理的内容,但有不少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另外这部分知识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知识,有必要进行复习,日照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上册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必有的内容,可以充分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
会考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判读等压线图,在图上判断高、低压中心;空气运动方向;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也是会考的考点之一。
因此,我将日照图的判读和等值线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重点;将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日照图的判读定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由于是专复习课,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括起来,形成方法。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一)地图的定向采用三个练习题,让学生总结地图定向的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概括出地图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向,同一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表示东西方法。
(二)日照图的判读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制作的课件,讲清日照图的类型,然后让学生判断各种日照图中的晨昏线、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情况,最后总结出日照图的读图要点:晨昏线的判断依地球自转而定,地方时的判断应在赤道上进行(日出6时,日落18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判定应掌握计算的方法。
地理图表在高考地理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编号:1002-8743(2006)S1-0241-04地理图表在高考地理复习教学中的运用潘 宁 远(北海营盘中学,广西北海536000)摘 要:地理图表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是高三地理教师上复习课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地理图表复习的作用并探索复习教学实施的方法.关键词:高考;复习;地理图表中图分类号:G 633155 文献标识码:A地理图表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是高考题考查地理知识的切入口,因而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以及绘制图表是地理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地理图表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用图的方法和技巧,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高考成绩均有着重大意义.Ξ1 重视地理图表复习的背景地理图表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占50%以上的分值,而学生的得分率却较低,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高三学生基础较差,一些学生初中时便放弃地理学习或所在学校初中不开地理课,因此对地理图表题尤其感到困难.许多学生到了高中还不会使用一般的政区图,也不会在地图上找地名、定方向、量距离,更不会阅读使用各种专题地图以及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种统计图表、比较图表,并通过这些图表和地图来解释教材中和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气候、地形、河流、水文、植被、经济、人口、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除此以外,大部分学生不会绘制简单地图和各种图表,包括在空白图上填写地理事物的分布,描绘地图、缩放地图、画示意图等.归纳起来就是,学生看图、识图、运用图表、绘制图表的方法技巧没掌握,能力较差,高考综合能力低,因而影响高考成绩.所以在高考复习教学中必须加强地理图表教学.2 重视图表教学,提高复习效果2.1 运用图表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离不开图表,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运用图表,能活跃课堂.图表的生动形象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主动掌握地理知识.如笔者在复习“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时,讲解热带沙漠带和温带沙漠带时,出示两张景观图片,一张是单峰驼,另一张是双峰驼,同时配合图片提出两个问题:(1)骆驼身上有何特征适宜在沙漠中生存?(2)为什么单峰驼多分布在热带沙漠带,而双峰驼多分布在温带沙漠带?就这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最后由笔者作出总结:单峰驼和双峰驼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明白“环境可以影响动物的外形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2.2 图表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中学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内容面广量大,且较枯燥,在复习中引入图表直观Ξ收稿日期63作者简介潘宁远(6),男,广西合浦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地理教学研究2006年6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un.2006第23卷专刊 Journal o f G ua ngxi T ea cher s Educa tio n U n iver sity (N a tura l Sc ience Editio n )V ol.23Suppl.:200-0-09:199-.教学,使得这些内容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及动觉记忆.如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一节中的“气旋与反气旋”是该节的重点及难点,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可列气压分布、气流状况、中心气流、风向判断、天气特征五项,分画(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在上述五项中相应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复习.实践证明,这样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教学效果,学生及时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可变“难点”为“易点”,增进学生的记忆力.2.3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地理复习教学中,运用图表可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材料,通过教师,化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性认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的智能,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2.4 有利于教材知识的条理化、整体化,同时能更好地凸现知识点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是图表的特征,运用图表教学,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因果、主次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充分凸现知识点,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一节中“季风的形成”可以用图1来复习: 只要用这两幅图,复习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分步讲解做到知识条理化、整体化,同时突出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而南亚季风(或西南季风)则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3 图表复习教学实施的手段和步骤在运用图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板画教学、图表教学、影视图象教学、多媒体图表教学4种手段来实现.只要能科学地运用这些手段,对提高复习效率及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极其有利的.教师在实施中应遵循以下步骤.(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把握大纲中重点难点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等.(2)根据教材,设计具有科学性、概括性及学生通俗易懂、感兴趣的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课堂教学中变“哑图”为会说话的“活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边讲边画,让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的语言和笔触而转移,实现图示的笔序与讲解同步进行.(4)归纳总结,设计巩固练习题,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并对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评价.在复习过程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了让学生得到较系统的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运用形象化的图形、图象或表格讲授地理概念和规律,就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理学科准确、完整、稳固的表象.4 地理图表的类型及其在复习教学中的功能 分布图———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分布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事物,以各种不同的符号和注记,在242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4.1平面上缩小成的图形.它能反映各种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空间联系.如“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综合性,具体而又高度概括.在教学中,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1)读图.读图就是通过图例、注记等判读地图上所反映的点状事物的位置,面状事物的分布范围、几何形状、面积大小,线状事物的延伸方向,各种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大小对比关系等.(2)记图.记图就是把读到的地理信息输入大脑,形成图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一幅幅地图有意识地输入大脑进行叠加储存,构成大脑图像知识系统,需要时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地图,整个世界浮现在眼前,从而能够迅速地对某一地理事物进行搜索定位.(3)绘图.绘图即大脑图像知识系统的输出过程.绘图过程的初级阶段是能够完成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填充图册或将主要地理事物落实到空白地图上.高级阶段要求能根据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实际需要按照自己的思想灵活地绘制各种地图,从而能够用图的形式来表达地理规律与地理分布.4.2 景观图———形成地理表象景观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外貌特征的照片、素描、航片、卫片等.景观图在新教材图表中占有较大比重.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呈现山川、河流、植被、地貌等自然地理事物的自然景观图,如“热带雨林景观”、“苔原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等;另一类是反映诸如交通、城市、工厂等人文地理事物的人文景观图,如“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不同聚落的景观”、“上海交通的改善”等.这些景观图能将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眼前,这克服了由于地理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造成的不能让学生亲自观察全部地理事物的难题.通过对这些景观图的细致观察、分析、内化,可以形成地理表象.因此,景观图是将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形成地理表象的很好的媒介,这也是景观图的重要作用.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景观图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景观图是用来帮助理解说明教材文字内容的,它一旦与文字内容相隔离,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在复习到有关教材内容时,应及时让学生观察、分析景观图,以使教材内容直观化、形象化.(2)由于景观图容量大,因此要避开干扰因素,引导学生观察能反映文字内容的主题内容,提取有用信息.(3)要求学生把景观图内化,形成地理表象.4.3 示意图———析图得理、以图表理地理示意图是一种简明形象的图形,一般用来说明地理原理以及地理现象的成因、演变等.如“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水循环示意”等.示意图的功能有“四化”:即将文字内容图形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将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其特点是重点突出、高度概括.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发挥示意图的作用.(1)由于示意图重点突出,夸大了主要信息,简化或删去了次要信息,因此要配合文字内容才能正确、完整地从示意图中揭示地理规律,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教材的理解与记忆.如“水循环示意”,其中海陆间循环环节多、过程复杂,单看图,初学者不易理清头绪.但读完教材相关文字,就可以从图中清晰地反映出海陆间循环过程,即海洋水通过蒸发到达大气中,大气中的水汽在大气运动的作用下被输送到陆地上空,陆地上空的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冷却降水,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汇入大海,或降到地表后,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再汇入大海,完成了海陆间大循环.(2)要训练学生善于用示意图表达地理思想.如海陆间水循环就可简单地用几个箭头来表示.4.4 统计图表———学会分析处理统计图表及用其来表达地理思想地理图表是将地理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而绘制成的能够形象直观表达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变化特征、对比关系的一种图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曲线图 它一般表示某一种或几种地理事物随时间、空间或其他事物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规律.如“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等读曲线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明确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事物二要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三要判读最大值、 潘宁远:地理图表在高考地理复习教学中的运用243 .:..最小值和转折点时纵坐标和横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四要对不同变化段产生的原因、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如“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首先分析得出总体上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再仔细分析,1000m 是一个转折点,1000m 以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1000m 以下基本变化不大.此图还能根据三地表层水温判断得出:第一观测站海区所处的纬度最低,第二观测站海区次之,第三观测站海区纬度最高.(2)柱状图 它一般表示地理事物绝对数量的比较或变化规律.与曲线图不同的是柱状图一般不是连续的变化.如“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1990年)”、“世界人口增长”等.分析的一般思路是:一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二看柱状值大小和变化趋势,并揭示变化规律.三是分析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对策.有时柱状图较复杂些,如“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1950—1997年)”等,在一个坐标图内同时表示几种事物的绝对数量、对比关系或发展变化.柱状图还常和曲线图相结合,如“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3)结构图 它一般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示数量的整体,用局部面积与整体面积的对比关系表示一事物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或几种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如“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结构图分析的一般思路是:一看图例或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二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三要揭示反映的问题,作出科学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对策.结构图中较常用的是扇形图,还有一种立体的扇形图叫饼状图,如“工业部门产值构成图”,它反映某些地理事物比例关系的同时,也反映总体和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4)表格 它一般用来表示几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对比或数量对比.如“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格的优点是明确、一目了然.还有一些统计图表,如玫瑰图、金字塔图等,尽管必修教材中没有出现,平时复习教学中也应适当补充.5 地理漫画———智能教育与思想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地理漫画是利用幽默、夸张的手法,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地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目前地理漫画主要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等人类面临的社会热点问题.如“‘雨’中垂钓”、“啊,地球出汗了!”等.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漫画反映的主题.(2)要充分挖掘漫画内容.如“‘雨’中垂钓”,该图不仅反映了酸雨问题比较严重这样一个事实.通过观察钓鱼人的防毒面罩、干枯的树木、鱼骨架等,还可以看出酸雨危害的严重性.再进一步观察分析远处的工厂,还可得出酸雨的主要成因.(3)适时进行思想教育.比如从图“‘雨’中垂钓”中了解了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同学们踊跃发言,进言献策,极大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4)要引导学生尝试用漫画的形式反映地理问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理图表复习教学的重点,一是培养学生从图表中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措施;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反映地理问题、表达地理思想.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图表题则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图表题已成为高考的“新宠”和核心,抓好图表复习教学,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解图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高考综合能力,提高学生高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张志霞.地理应考“入场卷”———地图空间定位[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7,8).[2]朱林祥.浅谈图—图转换的类型与作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2).[3]雷 鸣.地形图与剖面图的概念及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1).[4]陈敬东.地理统计图教学效益初探[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1,2).[责任编辑黄中梵]244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浅谈地理图表导学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图表系统是课堂情景设计 的主体。因此 , 选用 的图表系列不仅要难易结合 、 点面结合 , 而且要坚持 以
大量的地理图表, 缩减了概念性的文字描述 ; 这为高中 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的认识过程 中,提供大量 的感性 材料 , 通过这些 直观 、 形象 的地 理 图表 , 说 明地 理事物
为: “ 地图是地 理学 的第二语言” 。因此 , 地理 图表作为 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在地理教学 中的地位是不可替 代 的。
1 . 高中地理课程标 准的要 求
讨地理问题 等四方面组织命题 ,这必然使地理图表成 为高考试题的主要环节 。 1 2 年福建高考地理卷 , 共用了 区域图、 等值线 图 、 统计 图表 等 1 1 幅图表 ; 分别考 查了
地理事物的判断 、 分布 和特 点的归纳 , 及地理事物与现
2 0 0 3 年我 国颁布的 《 普通高 中地理课程标 准》 , 首 次将 “ 过程与方法 ” 单列为课程 目标 阐述 的一个重要领
域; 在过程与方法 的 目标 中明确要求 : 高中学生必须掌 握阅读 、 分析、 运用地理 图表 和地理数 据的技 能。鉴 于 此 ,地理 图表导学式教学能够全 面引导学 生如何 阅读
2 . 地理 学科特点的体现与 高中地理教 学的需求
合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 过阅读图表 , 展开思维、 自觉探索问题 , 从而获取地理知识 , 提高地理能力 和素 养的教学模式 。 是“ 以教为主导 , 以学为主体” 现代教学 理念的具体体现 。 1 . 教 学案例设计是整个教 学的核心
该积极探讨 的问题 。
一
发学生通过阅读地 图 , 获取相关 的信 息 , 积极思维 、 自 觉探索 问题 , 并 在教 师的引导及学生的互动讨论中 , 归 纳总结 出相应的理性知识体系。 所以 , 地理图表导学式 教学不仅实现 了课程 目标 ,也 培养 了学 生主体学 习的 习惯与能力 , 是地理教学 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环节 。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图表解析应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图表解析应用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图表解析应用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地理学科作为连接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从教学方法、图表解析和应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掌握地理知识。
3.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5.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图表解析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于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图表,提高学生的图表解析能力。
1.地图教学: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地图、绘制地图,以及从地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统计图表教学: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让学生了解地理数据的变化趋势,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流程图教学:流程图能清晰地展示地理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和解析技巧。
4.概念图教学:通过构建概念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三、应用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生活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环境相结合。
3.跨学科应用: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应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提高综合素质。
《地图的阅读》说课稿

《地图的阅读》说课稿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主要内容: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的第三节,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第一课时。
2、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
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广泛地用途。
同时,地图也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
因此,教材从了解实际出发,把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作为重点。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三节的第一框“学会阅读地图”,教材主要介绍了地图的含义,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同时还进一步介绍了比例尺的含义、公式、表示方法;判断方向的三种形式;一些常用的图例。
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教材内容的说明和要求:(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相关说明:①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目标中对于地图”这一部分的相关说明和要求:①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2、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1)能知道地图的含义和分类。
(2)能记住比例尺的含义、公式、表示方法,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3)能记住判断方向的三种形式,学会在地图中判断方向。
(4)能认识常用的图例,学会在地图上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
三、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比例尺的公式、判断方向的三种形式本节课的学习难点为:运用比例尺计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四、本节课的教法: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本节课主要运用了“阅读、观察、归纳、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从文字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初步学会和掌握阅读、观察地图的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浅析图表的重要作用——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

— —
以高中地理教 学为例
现地 理特 色的地 图 ,如 :等值线 图 、区域划 分 图、经 纬网 图、地质 构造 图等 给予 充分的 重视 ,要 指导考生 进行读 图训练 ,学会 理解 图表 ,从 图表 中提 取对解 题有用 的地理 信息 并 加 以 描 述 ,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的 读 图 能 力 和 地 理信息表达能力。 比 如 , 学 习 《 区 农 业 资 源 的 综 合 开 山 发 和 生 态 建 设 》 , 引 导 学 生 结 合 课 本 上 的 图 片 和 图 表 ,理 解 文 字 所 涵 盖 的 内容 : 从 地 形 地 貌 条 件 、人 多 地 少 的 现 实 , 以及 生 态 环 境 保 护等 方面 , 比较概 括地 说明 了南方丘 陵山 区建立 立体农 业的必 然性 ;以江西 省泰和 县 千 烟洲 立体农 业为例 ,说 明立体农业 的布局 和 优 势 。 最 后 归 纳 “ 体 农 业 ” 的概 念 及 分 立 类 :立 体农业 是指单 位面积 土地 ( 水体 ) 或 上 , 通 过 种 植 业 、 养 殖 业 、 加 工 业 的 巧 妙 结 合 , 建 立 多 物 种 共 栖 、 多 层 配 置 、 多 级 质 能 循 环利 用的立 体种养模 式和 配套技术 。立体 农业 的主要类型有 :1 .稻 田立体农业类 型; 2 .蔗 田立体农 业类型 :3 .旱地立体 农业类 型 : 4 果 园 立 体 农 业 类 型 ;5 菜 园 立 体 农 . . 业类 型 ;6 .林 木立体 农业类 型;7 .水体立 体农 业类型;8 .庭 院立 体农业类型 。通过对 抽 象 图 表 和 文 字 信 息 的 整 合 , 学 生 对 山 区 农 业 资 源 的 综 合 开 发 和 生 态 建 设 有 了全 面 的 掌
2.1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掌握了部分地图的基本概念,如地图的名称、种类和简单的阅读方法。此外,他们可能也对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如经纬度、比例尺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地图阅读可能他们对地理空间有一定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们可能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可能更偏向于直观、动手和实践型的学习方式。
2.教学活动:设计以下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地图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分享彼此的见解实际操作能力;(3)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地图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教学媒体: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和网络资源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地图的种类和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地图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图的构成要素;网络资源可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1.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达方式,用于展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它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
2.地图的组成部分:地图主要由图例、比例尺、经纬网、方向、标题、图注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地图的基本框架,使我们可以从地图中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地图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地图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地图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图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地图案例进行分析。
初中地理趣味读图教案

初中地理趣味读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图的阅读方法。
2. 地图中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教学难点:1. 地图的阅读技巧。
2. 地理信息的提取与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熟悉的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趣味读图。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地图的种类和阅读方法。
2. 教师出示各种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如:先整体后局部、从主到次、从已知到未知等。
2. 教师示范如何从地图中提取有用信息,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张地图进行阅读,尝试提取有用信息。
2. 各组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图阅读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方法,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趣味读图。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地图中的趣味知识,如:地图上的奇闻异事、地理巧合等。
2. 教师示例讲解如何从地图中提取趣味信息,如:国家形状、地形地貌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独立阅读地图,尝试提取趣味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图阅读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表阅读技巧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表阅读技巧一、引言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地理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表阅读技巧,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地理图表类型及特点1.地图:地图是地理图表中最基本的形式,它能够直观地表达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要素。
地图的阅读需要关注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本信息。
2.统计图: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表达地理数据和现象的变化趋势和比例。
阅读统计图需要关注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3.景观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如河流、山脉、城市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环境。
阅读景观图需要关注图片中的细节和特征,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三、地理图表阅读技巧1.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在阅读地理图表时,首先要了解图表类型和特点,明确观察目的。
其次,要关注图例和比例尺等基本信息,了解数据和特征的含义。
最后,要结合地图和文字资料,综合分析图表所表达的信息。
2.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学会从图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观察时要关注图表的细节和特征,注意数据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3.学会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地理图表阅读的重要技巧,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图表数据,可以发现地理规律和特征。
在对比分析时,要关注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善于总结归纳:在阅读地理图表后,学生需要学会总结归纳所获取的信息和规律,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总结归纳时要将图表信息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5.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是学习地理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阅读地图和景观图等地理图表,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阅读地图时,要注意方向、比例尺等基本要素,结合文字资料进行空间定位和空间关系分析。
地理阅读指导课教案

地理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提高地理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地理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阅读地理文章的基本技巧。
3. 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理解。
4. 阅读地图和图表的技巧。
5. 通过阅读地理材料,了解不同地理现象和国家的特点。
6. 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活动
1. 引导学生了解地理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2. 教授阅读地理文章的基本技巧,如寻找关键词、理解段落结构等。
3. 通过练,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图表的能力。
4. 分发地理文章和材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5. 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地理材料,并分享自己
的理解和观点。
四、教学评估
1.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其对地理阅读的理解程度。
2.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阅读报告,评估
他们的阅读成果。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贡献和思考能
力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
1. 地理教科书和教辅材料。
2. 地理文章和新闻报道。
3. 地理地图和图表。
4. 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指导。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地理书籍和材料,扩展他们的地理知识。
2. 组织地理读书俱乐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3. 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能力。
常见地理图表的阅读——地理实践力

2.判读思路: (1)景观图:看类别→找成因→析环境→定分布。 (2)漫画图:看漫画→对主题→析因果→找措施。
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
(2)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 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图上,经度按逆时针方向增大为东经 (E),按逆时针方向减小为西经(W);在以南极为中心的 图上,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增大为东经(E),按顺时针方向 减小为西经(W)。
2.半球的判断: (1)北纬都在北半球,南纬都在南半球。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 为西半球。若经度小于160°E或小于20°W,则位于东 半球;若经度大于160°E或大于20°W,则位于西半球,
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密联系生活实际,突 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 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3.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 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 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二、等值线图 1.主要类型: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 2.判读技巧: (1)看图名:明确等值线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对准考查点。
(2)看疏密:等值线的疏密反映内容不同。同一幅图中: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等温线 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3)看走向:等值线走向表明数值变化大致趋势及影响 因素。例如:等温线东西延伸,南北递变,说明影响气温
专题二
常见地理图表的阅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 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 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 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中学教育中的地理图表解读

中学教育中的地理图表解读一、引言在中学教育中,地理图表解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它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空间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教育中地理图表解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地理图表解读的重要性地理图表解读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图表,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理解地理规律,掌握地理知识。
此外,图表解读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程度不足:许多中学教师对地理图表解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训练。
2.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对图表的解读和运用。
3.教材内容不足:现行地理教材中,图表解读的内容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往往缺乏实际操作图表的实践机会。
四、解决策略1.提高重视程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地理图表解读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和目标。
2.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增加教材中的图表内容:在编写地理教材时,应增加图表解读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应增加投入,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图表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实地考察、参观等。
5.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图表解读。
五、图表解读的技巧和方法1.识别图表类型:根据图表标题和图例,识别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2.关注数据变化: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变化趋势,了解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
3.分析数据差异: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找出影响因素,理解地理规律。
4.结合文字信息:阅读图例和注释,了解文字信息对图表解读的辅助作用。
5.总结归纳:将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初中学考中地理图表阅读能力考查的分析及教学建议——以重庆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题为例

初中学考中地理图表阅读能力考查的分析及教学建议——以重庆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题为例
赵昌凤;周成仕
【期刊名称】《地理教育》
【年(卷),期】2024()S02
【摘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对学生学完初中地理课程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可为相关部门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也能直接为初中地理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1]。
地理图表容纳了大量地理信息。
【总页数】4页(P118-120)
【作者】赵昌凤;周成仕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探究性试题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以2019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为例
2.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思考--2022年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分析
3.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开放性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17~2022年上海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例
4.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与教学建议--以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
暨高中招生考试题为例5.“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分析——以2022年广东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地理教学论文《地理图表的阅读》案例教学研究肖若祥;快捷联系方式:;浙江省苍南中学;325800;张桂兰会议稿件;收稿/发表时间:;发表网址:背景描述2005年4月8日上午第二节,在苍南中学高三⑾班教室。
这是一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公开课。
近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2005年高考考纲中特别强调如何从试题材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解读信息”。
在地理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
其中,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
它在三者中占试题的比重最大,最能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文科综合测试试题常以地图为切入点,再设置与政、史、地相关的问题,不识图便难以作答。
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有7幅图,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有15幅图。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地理读图试题的分值占地理试题总分58.2%;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地理读图试题分值占地理总分95%;2004年读图分值占地理总分值88%。
因此我选择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与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关系密切的《地理图表的阅读》作为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自我反思等对话教学的实现,从而实现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以历年高考试题作为材料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分类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分析,分析归纳,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及时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描述教学片段(一)导入:电脑屏幕中打出课题名称:《地理图表的阅读》。
老师设问:为什么要专题复习地理图表的阅读呢?多媒体课件展示高考考试说明。
近几年图表阅读分值占高考地理分值比例情况如何呢?列表统计展示,2002年占58.2%,2003年占95%,2004年占88%。
学生:看到这个表格数据非常惊讶。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突破作好心理准备。
近年高考已经考过哪些图表呢?用课件展示2001年--2004年不同类型的高考已经考过的部分图表试题。
生:啊?(好奇)师:各种各样的图表解答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何呢?生:思考……课件展示解题方法:第一步审题:①审设问②审标题③审内容④审附注⑤审联系。
第二步作答:①直接从图例或表格中寻找答案。
②对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计算而得出。
③答题时一定要针对图中提供信息,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
这样归纳出学生答题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准确获取图表相关信息的一般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和解读,同时完成正确解答。
教学片段(二)师:刚才大家看过各种各样的近年高考考过的地理图表,可以说出有哪几类吗?生:等值线图、柱状图、景观图等……师归纳并课件展示:等值线图的阅读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地理景图的阅读地理示意图的阅读等。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对等值线图做了专题复习,下面哪位来分析一下(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等盐度线图题目,作为对等值线图阅读的复习。
课件展示题目:学生站起来很快答出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老师做出肯定的评价后,学生马上坐下。
师:慢,你的回答完全正确,你可以分析一下是怎么判断的吗?(其他学生笑了)生:分析(略)师:欧雯雯同学不但回答完全正确,分析得也非常到位。
看来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掌握的不错啊。
今天我们继续重点复习,统计图表的阅读和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论证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对话,理清思路,进行表述,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训练。
教学片段(三)课件展示:分析统计图表阅读的一般方法,然后进行分类:有曲线统计图,结构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等。
柱状统计图,选取2004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和《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图》作为示例。
师:谁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解答: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比例少的主要原因?多数学生跃跃欲试,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气候恶劣。
生2:海洋面积广阔。
引导学生看图,具体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并解读信息形成正确答案。
同时课件动态展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为40°s—90°s,其中40°s—60°s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不恶劣啊。
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图示提供信息作答,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
生:哦(恍然大悟)。
柱状图表的阅读,用课件动态展示,让学生迅速掌握判读要领。
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优势,更直观、更形象,同时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学片段(四)师: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类型有哪些呢?变式图、叠加图、组合图、表格图、无图也考图。
课件展示:气候类型判读变式图:试判读a、b、c、d四点气候类型,分别由①、②、③、④四组同学分组分别讨论判断a、b、c、d四点气候类型。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①:热带雨林气候。
生②:热带沙漠气候。
生③:先回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后又改口说是地中海气候。
生④:温带季风气候。
学生回答基本正确。
师及时点评,并给予充分肯定。
并指出判读气候类型图时,先跟据气温判断热量带,再据降水与气温的配合情况断定气候类型。
这样分组讨论,有利于生生之间互动,把课堂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
实现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体。
教学片段(五)叠加图的判读,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等高线与潜水位线的叠加图,思考不同地点打水井深浅问题。
然后再课件展示:让学生分析2001年广东高考一道地理试题,天山的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回答。
学生精彩回答后,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如何对叠加图采取“分而治之”进行解答。
学生感觉学得比较轻松。
前后采用难度不同试题进行分析,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运用课件展示分解,可以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后反思1.专题复习课板块化:用高考题引入,然后分析高考题,再用高考题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高考题来说明观点,指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解读信息。
课中运用例题绝大多数引用高考题,比较典型,更有说服力。
作为公开课,课前是花了不少时间对近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归纳分类。
同时做成课件,也花了不少时间。
要是平时上课每次都花这样多的时间,可能性不大。
这样就要求不同学校之间,实现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显得更加必要。
2.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如学生回答2002年高考题等值线图问题后,及时追问学生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3.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如引用大量高考图表。
学生讨论中,下课铃声响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
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
如果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利用多媒体课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
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4.我们究竟应怎样看待一节课,是不是教师备的教案都完成了,学生都懂了,提不出问题了才算是一节好课呢?通过这节公开课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真正的从“备教案”转为“备学生”,真正的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本课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如何做到增多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评析高考试题时,致错原因分析比较少,这样引发学生思考的空间可能不够广。
如能对高考题进行变式练习进行举一反二,举一反三也许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黄辉.教学案例的撰写1、郑伟大.地理教学案例对格式的要求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
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
都不会影响通过。
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