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把国家称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人把国家称为什么
古代人称呼国家
一、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
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二、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
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三、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
始于战国后。
四、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五、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
《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
后称华夏为中国。
六、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七、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
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十、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
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十一、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
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着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
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称为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
当然,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
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全国解放以后,也把中国作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江山社稷国家
社稷
是社和稷的合称,社是古代的土地之神,按五行方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
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
稷,指五谷之
神,有时特指其中的原隰之神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这是农业之神。
传说,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是每丘能住25户,称之为社。
句龙死后,被奉为土神,也叫社神。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房屋祭祀,称之为后土。
烈山氏的儿子柱做夏的稷正(主管农业的官职),在其死后,被奉为农神,也叫五谷神。
这是神与其原型的对应。
从词源角度分析,社字在甲骨文中与土字一样,作◇,像女性生殖器。
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
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余韵。
社与土本是一字,后来加上了辛旁,也就成了土地神的名称。
社祭的神坛也称为社。
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乡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为睦邻欢聚的日子,同时还有各种欢庆活动,社戏、社火就是很好的例子。
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一词,也与社日活动有关。
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也与社日活动有关。
中华文明是从农耕社会开始的,由于人们崇拜大地和能生长谷物的神灵,于是产生了社稷的概念,并形成了从中央政权到地方百姓的祭祀活动。
社和稷这两个神灵相近,人们便一起祭祀他们,久而久之形成了社稷的概
念。
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