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 第14课 明治维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 吉田松阴 佐久间象山 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乎? ——吉田松阴
伊藤博文
吉氏双璧:高杉晋作、久坂玄瑞
西南强藩:四大强 藩——长州、萨摩、 肥前和土佐,改革 的主要推动力量。
挟 天 皇 以 倒 幕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绘画馆。1867年,萨 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 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 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 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 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3.思想文化:文明开化
核心提示
教育改革(确定国民皆学方针)
A:改革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 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中,大学
具体 内容
历史作用
打破等级制度 取得显著成果 吸收了西方思想 文化和习俗,改 变了落后愚昧; 东方伏尔泰福泽 谕吉影响巨大
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 想 的热潮 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 化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城市平民
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幕 府 已 成 为 众 矢 之 的 , 国 内 阶 级 矛 盾 激 化
日本武士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 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 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 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 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 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 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 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 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 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 为其效力和卖命。
统治,藩阀以 天皇 的名 义掌握着政权。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代 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
天皇
协 助 天 皇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 服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内阁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2.经济领域:殖产兴业
核心提示
土地改革
发展重点
4.军事:建立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 (2)武士道教育:尚武、忠君 (3)设立军事院校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 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 国的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 约,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给日本的赔款按当时日 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这相当 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它是按照军事 费用84.7%,皇室费用5.5 %,教育基金2.8% 及其他部分来分配的。这笔赔款得到了最大限 度的利用,壮大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巩固了天 皇制、发展了教育,在促进日本社会发展的同 时,又促使其进一步加紧侵略扩张。
三、评价
1,性质:
明治维新是一次以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同资 产阶级化下级武士结成联盟、以资产阶级化下 级武士为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简单说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历史作用(意义,进步性)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 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p99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文化: ④影响:
中央集权 世界強國 殖产兴业
废除 不平等条约
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
明治时期的枢密院会议
《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仪式(1889)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日本早期的铁路
富冈 制纱 厂女 工学 习场 面画
富冈缫丝厂(彩 色印刷风俗画的木 版画 )于明治5年 (1872年)由明治政 府为实现日本的近 代化而第一次成立 的制纱厂。
①尊王攘夷:1860—1864 ②武装倒幕:1867—1868 ③《五条誓文》的施政纲领
实权在将军手中, 政府设在江户 (东京)
天皇为名义上的 国家元首,朝庭 设在京都
日本的幕府时代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 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 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德 二、室町幕府 川 (1336——1573年) 家 康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
基础行业
直接借鉴 扶植民企/ 私人资本 重视科技 和人才
具体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 土地所有制 国家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出访欧美,学习经验 民用企业,突出国企引导; 廉价出售国企给民间资本 聘请专家,派遣留学,设立 东京大学
历史作用 一定时期内发 挥过积极作用
殖产兴业奠定了 工业化的基础; 掀起了工业革命 的热潮,仅用30 年时间,就由农 业国变为工业国
迁都
1868年
京都
东京
(江户)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五条誓文》体现明治政府怎样的改革决心?
稳定大名、公卿, 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 心不倦; 便于建立以天皇 为首的中央集权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国家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废除等级身 发展资本主 份制 义政治、经 济 放弃攘夷口号, 学习西方科 与外国交往 技文化
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
1.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C)
A.人民的反抗 B.西方的入侵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及影响 D.幕府的腐朽统治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1853年,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 ( D)
3.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 (D)
A.新兴地主 C.大名 B.资本家 D.中下级武士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政府在哪些方面 进行了改革?我们怎样认识这些措施?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脱亚入欧
(二)特点: (三)内容:
“破旧”和“立新”
1、政治领域:政体革新
内容核心
加强中 央集权 废除等 级制度 颁布宪法 原因 内容 影响 实质
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两个 在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上究竟起 了什么作用?
第14课 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 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国内危机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 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内部条件 背景: 准备过程: 内容: 外部条件:
1、内部条件 1)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 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3)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4)西学的传播与影响 2、外部条件: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 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 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 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明治天皇名睦 仁,1867年继承皇 位。1868年改年号 为明治元年,在位 时期实行一系列资 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日本完成了从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的过渡。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西乡隆盛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 除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他们簇拥着年少 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 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定 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盛和 大久保利通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
第 一 代 将 军 德 川 家 康
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
天 皇 (傀 儡)
将 军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江户时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将军
大名 武士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8.(2002年广东综合题)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 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 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C)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企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9.(1999年广东高考题)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 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 A )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4.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 其中“藩”指 ( B)
A.幕府的领地 C.武士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 D.天皇的领地
5.明治维新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 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A.土地国家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土地给私人建立农场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拍卖
( D)
(1)政治:
①幕藩体制 ②四民不等,阶级矛盾激化
(2)经济:(根本原因) 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外交: 闭关锁国落后世界大趋势
(4)文化:洋学的传播
2.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 (外)民族危机
1853年培理叩关(黑船事件)
3.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 4.明治新政府建立 (政权保障) ——改革条件日趋成熟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最先进行,为推行 其它改革,实现富 国强兵,奠定了坚 实基础 亚洲第一个立宪国 家; 确立君主立宪制
(政体)




政 ①废藩置县,废除 藩 ①明治政府建立起 中央集 权 的政治体制,实现了 治 国 民族国家 的统一,为进一 ( ②废除等级制度,宣布 步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但改革后,实际上形成了 核 四民平等 藩阀 专制,引发了 自由 心: ③实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民权运动,政府被迫进一 政 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 步进行政体改革。 体 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 ②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 君主立宪制 国家,确立了 改 君主立宪 制 近代天皇制 政治体制, 革) 但实际上依然实行 专制
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
江户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尖锐
德 川 齐 昭
锁国时代日本 和中国清朝设置了 几条对外通商的道 路?日本幕府的锁国 政策和中国清朝有 何不同?
1862年日本派往荷兰学习的留学生
1853年培里舰队登陆
黑船驶抵浦贺港
民族危机
美国东印度舰队 司令培理
浦贺港 1853年
《日美亲善条约》
2、积极: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 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 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成为亚洲第一个 立宪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③文化: 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 发生深刻变化 ④国际: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 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 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 “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 的忠于天皇思想,同时又 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
1871年,日本最早的日报《横滨每日新闻》 发行图为1880年,朝野新闻社在银座成立。
明治时代建立的东京上野公园
⑴方针正确:长州、萨摩等藩,采取割据富强的 方针,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对外较为缓和; ⑵民众支持群众基础:打破身份制,得到下层民众 的支持; ⑶政治优势:利用年轻的天皇倒幕,取得政治上 的优势;
此外还有: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客观原因等。
什么叫明治维新?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 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 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 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历史上称为“明治维 新”。
3、局限性(p99)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 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①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民主权利,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