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B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7195402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B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B
开课学期:短学期
学时/学分 40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开课专业:药学院药学本科
选用教材:《分析化学》第五版,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

主要参考书:1.《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2.《药物分析》第四版,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3.《分析化学》第四版,孙毓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月。

4.《分析化学》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5.Harris D C.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4th ed,New York: freeman and company,1995.
执笔人:郑克岩
一、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性质: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药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方法,以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基础,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得到分析数据,鉴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测定其中的有关成分的含量和确定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和形态,解决关于物质体系构成及其性质的问题。

二、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方法,以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基础,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掌握: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分析化学的分类。

熟悉:分析化学的相关文献;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了解: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尤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讲课要点: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第四节 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五节 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5学时)
掌握:误差的类型、表示方法、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Q检验法及G检验法)。

熟悉:误差的传递;提高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了解:t分布的特点、平均值与置信区间、相关与回归的相关内容。

讲课要点:
第一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有效数字、数字的修约规则、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第三节 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2学时)
掌握: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其对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熟悉:标准溶液的常用浓度单位;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理论:包括分布系数及副反应系数、电荷平衡和质量平衡。

正确书写电荷平衡式及质量平衡式。

了解:常用基准物质的种类、分子式、干燥后的组成、干燥温度及标定对象;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讲课要点:
第一节 概述滴定分析法及滴定方式
滴定分析法、滴定方式及其使用条件
第二节 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第四节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水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4学时)
掌握: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酸碱滴定曲线的特征;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原则;酸碱的强度及pH值的计算;化学计量点pH计算及滴定误差的计算.
熟悉:溶液中酸碱组成的分布;指示剂的种类及常用指示剂的名称、变色点;强酸、强碱、弱酸、弱碱滴定的特点;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了解:多元酸及多元碱的滴定;常用指示剂的配制方法;酸碱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讲课要点:
第一节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一元酸(碱)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多元酸(碱)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两性物质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缓冲溶液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混合指示剂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及多元酸、碱的滴定、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四节 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误差
强酸(碱)滴定终点误差、弱酸(碱)滴定终点误差
第五章 非水滴定法(4学时)
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溶剂的三个性质(离解性、酸碱性及极性)、两个效应(区分效应和均化效应);溶剂的选择。

熟悉:非水滴定的特点和酸、碱在非水溶剂中滴定方法及应用。

了解:非水滴定应用与示例。

讲课要点:
第一节非水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溶剂的类型、性质、酸碱反应、溶剂的选择
第二节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
碱的滴定、酸的滴定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6学时)
掌握: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条件稳定常数计算;配位滴定条件选择;常用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原则。

熟悉:配位滴定曲线的绘制;滴定终点误差计算方法;掩蔽剂的选择;一些金属离子的测定及滴定方式;配位滴定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了解:常用配位滴定剂及配位滴定的应用。

讲课要点:
第一节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配位平衡、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二节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配位滴定的滴定终点误差、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配位滴定方式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6学时)
掌握:条件电位及其意义;各种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反应方程式、反应完全程度及定量反应的比例关系、滴定条件、结果计算。

熟悉: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氧化还原滴定对反应的要求;基准物质和指示剂的选择。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常用的指示剂类型;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范围;氧化还原
滴定前预处理的作用和方法。

讲课要点: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
第三节碘量法
基本原理、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四节高锰酸钾法
基本原理、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五节亚硝酸钠法
基本原理、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指示剂
第六节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溴酸钾法及溴量法、重铬酸钾法、铈量法、高碘酸钾法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4学时)
掌握:银量法三种指示终点的原理和使用条件。

沉淀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及对沉淀的要求;晶形沉淀的条件;化学因子及结果计算。

熟悉:常用沉淀反应及沉淀剂;银量法所用的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固体物质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干燥方法;沉淀形态及形成过程;沉淀完全程度的影响因素。

了解:分步滴定和银量法的应用。

重量分析的过滤、洗涤、干燥、炽灼及恒重等实验方法及重量分析的应用。

挥发法的特点及应用。

讲课要点:
第一节沉淀滴定法
银量法的基本原理、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第二节重量分析法
沉淀重量分析法、挥发重量法
第九章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6学时)
掌握:电位法基本原理;pH测定原理及计算、电位滴定的原理、条件指示终点的方法;永停滴定的原理及三种指示终点的方法。

熟悉:常用的指示电极、参比电极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常用的离子选择电极(ISE)的类型、结构及特点。

了解:电位方法的分类及特点;电位法在各种滴定方法中的应用与示例;永停滴定仪及其应用。

讲课要点:
第一节电化学分析概论
第二节电位法基本原理
化学电池、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第三节直接电位法
溶液pH值的测定、其它离子阴、阳离子的浓度测定
第四节电位滴定法
方法原理和特点、滴定终点的确定、各种类型的电位滴定第五节永停滴定法
基本原理、应用
四、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五、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