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管理中一支坚强的力量。

随着我国高校专业辅导员的从无到有、从制度的不完善到逐步完善,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越来越得到加强和巩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发展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

但学界对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认识和对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应引起注意,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研究作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专业化领航者服务者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关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从辅导员的准入到高校辅导员的制度建设,从辅导员的学历提升到辅导员的专业化导向等,高校辅导员的特殊地位在高校管理中得到较大的认同和提高。

但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研究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空间,所以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所担任的重要职责需要辅导员的学术研究作为其工作理论的支撑,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今天,各种社会矛盾的影响及文化的冲突,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的能力也促使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学术发展。

1.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军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做好高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把握其政治方向,帮助高校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与要求,而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直接党、团的接触者和教育者,对其肩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与学生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也掌握着多渠道的包括社团、班级组织的各种信息,对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早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有较优越的条件。

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职责与要求以及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紧密性,使得高校辅导员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军,这种主力军的作用也必使得高校辅导员在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从事于一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为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论的基础。

2.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成长的领航者
辅导员不只是向学生传播主导意识形态的工具,还承担着教会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的重要职责。

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的截然不同,促使高校学生必须面对不同的角色的转变,尤其是高校新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更加突出,并且大学时代是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塑的最重要时候,大学时代同时也是高校学生面对不同矛盾重新抉择的时期,所以大学时代的学生成长对其以后人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而高校辅导员负有引领高校学生成长的使命,对这样的任务的完成,要求辅导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理论的素养,懂得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能够给予高校学生强有力的成长导航,这些素养的得来要求高校辅导员从事于学生研究的实践中去总结规律。

3.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事务的服务者
高校学生事务牵涉面广,涉及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

高校学生事务在网络化、虚拟化的信息时代也面临了很多新的矛盾与冲突,对学生事务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互动变得更积极活跃,使得一些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理论面对着具体操作中的较多挑战,客观要求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的更新。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高校辅导员接触最多、处理最多、管理最为集中的领域,对于这些理论与实践的更新以及学生事务管理的日益复杂性,促使高校辅导员要在学生研究中找到更好、更新、更有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现状
1.高校管理者对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定位与期望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偏差,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培养辅导员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对辅导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不够重视,他们的科研能力通常未被视为工作重点进行规划。

高校管理者对高校辅导员的定位与期望有时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角色,未从充分考虑高校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需求,这些定位和期望的缺失,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研究就失去了培养研究的土壤,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2.行政性事务繁重,学术研究时间难以保证
在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中,对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方面的规定有8项。

行政性事务的过于繁忙,占据了辅导员日常的大部分时间,使得高校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失去了时间的保障。

在一份调查中显示,辅导员几乎从不学习的占到16.77%,每天学习少于一小时的占27.74%,每天学习一小时至两小时的占37.80%,每天学习二小时以上的占17.99%。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每天学习在一小时下的达到44.51%,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很难在学术上有好的建树。

高校管理应该探索更积极有效的模式,在保障日常事务管理的同时,也能顾及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而不应仅仅把高校辅导员放在行政的日常事务中去。

3.部分高校辅导员能力有限,难以担负学术研究重任
尽管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完善,高学历的专职辅导员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高校辅导员结构仍面临学历偏低的问题,使得部分高校辅导员难以担负学术研究重任。

调查发现发表1篇文章的辅导员占18.78%,发表2篇文章的占14.96%,发表3篇占10.99%,发表4篇及以上的占10.84%,而没有发表过文章的占44.43%;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有6.55%,进行过研究的有25.3%,而从未开展过研究的占74.7%。

4.高校辅导员自身定位的偏差
部分高校辅导员缺乏对自身的长远规划,缺乏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盲目对行政权力的崇拜,走行政路线的高校辅导员自身定位严重影响了其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也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从辅导员队伍自身状况看,整体上将,相比较于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辅导员整体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差,主动科研的意识不强,所从事的为数不多的科研活动也大都是在晋升和评职称的压力之下不得已而为之,这种状况下诞生的科研成果质量一般较低,即使发表,也只能见于质量一般的刊物。

三、学术研究对高校辅导员的价值
1.学术研究是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是未来高校辅导员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清醒的认识到加强自身专业化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通过开展一定的学术研究,对强化自身的学术研究思想以及提升自身科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辅导员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就必须对自己的专业理论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并获得一定的学术成就,而学术成就只能从学术研究中获得,所以加强学术研究是提高辅导员的学术水平,实现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开展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是为完成一定的学术任务的要求,更是一系列的高校辅导员自身成长的促进和要求。

2.学术研究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随着高校辅导员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对仅仅为“保姆”型的工作角色渐渐地失去了职业的归属感,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行政事务的日常工作,而开始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个人才会有更强的归属感。

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需求也已摆脱生理、安全的低层次需要,开始寻找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学术研究无疑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和平台,这样不仅仅提升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职业的归属感。

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学术研究的开展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启示
1.分工负责,培养不同领域的专家型人才
所有都要管,但又管不好,没有精力管好,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面临的难题与现状,也是阻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及其学术研究的客观因素之一。

而不同于我国高校辅导员全管的模式,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采取专业性的分工与负责,他们在其各自负责的领域开展工作,并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所以美国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专业性更强、学术能力也更好。

2.专业的行会,良性的信息共享
美国不同的行会社团对其参与人员提供了比较广阔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信息的共享上、学术的交流上都达到了比较专业的水平。

而相比美国行会制度的建立,我国高校辅导员还没有形成一支相互信息共享、知识交流的队伍,缺失相应的平台,缺乏相应的交流与沟通。

我国高校辅导员各自为政的状态不仅仅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共同进步,也阻碍了高校辅导员个人专业化发展,更为自身的学术研究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墙。

总之,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现状很不乐观,对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应该得到加强。

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开展学术研究必要的平台和支持,要改变自身对高校辅导员的认识和定位的偏差。

另一方面,作为高校辅导员也要从新审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的期望和要求,转变自己的思想,切实认识到自身开展学术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克服一定的困难,勇于挑战一定学术研究的高度。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以及相应的学术研究还应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争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早日走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研究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怀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525.
[2]李忠军.关于高校辅导员本质的几点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66.
[3]张俊苓.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探索,2010,(11):108.
[4]张效英.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54.
[5]张效英.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55.
[6]刘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中的偏颇与纠正——基于对文献的分析[J].
辅导员工作研究,2010,(17):91.
[7]曲长海.试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自我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