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致灾因素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顶板致灾因素实施方案
一、煤矿顶板隐藏致灾因素排查管理方案
顶板灾害事故受到岩、煤层地质构造、地质赋存、采掘应力的改变的影响,特别是断层以及地质构造发育的地点简单形成顶板灾害隐藏致灾因素,给顶板灾害的预防和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顶板灾害主要分为局部冒顶和大面积冒顶垮塌事故。
然而大冒顶事故多数是由于隐藏致灾因素引发,为进一步提高和强化煤矿顶板隐藏致灾因素的排查和管理工作,防止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顶板隐藏致灾因素探测技术与装备水平以及安全生产地质保障力量,深化排查煤矿深层次的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的煤矿顶板灾害综合管理超前预防,完成源头管理,特制定顶板隐藏致灾因素排查管理方案。
(一)顶板隐藏致灾因素分析
1、地质构造根本因素对矿压影响分析
(1)区域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
位于扬子准地台(I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II级构造)的迭陷断褶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
(2)构造
井田位于土城向斜北翼东段,区内构造属于中等冗杂,矿区总体为单斜地层,因构造而略成S状,岩层产状较为稳定,走向东南105巷道要按时维护和清理水沟,防止由于水的入侵而底鼓。
③煤层倾角、采高、开采深度、控顶距等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
矿区内煤层产状与地层根本全都,投产时平均倾角26?。
1煤层平均厚1.48m。
煤层采高相对较小,生产中要强化观看顶板活动规律,按时强化支护。
开采深度直接影响着原岩应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着开采后巷道或工作面四周岩层内支承压力值,因此伴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支承压力必定增加,从而导致巷道围岩的挤、压、膨等现象,导致煤壁片帮及底板鼓起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开采深度增加时应强化支护。
④.矿压观测
在首采面投产时,应立刻进行矿压观测,为大河煤矿顶板管理提供牢靠依据。
回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观测装备配备有:顶板动态仪、顶板下沉速度报警仪、支柱初撑力测定仪、压力盒、测力杆、钢卷尺等。
二、顶板隐藏致灾因素的排查
(一)结合井田区域内断层情况与井下实际遇到的断层实际情况对比,分析清晰断层对如今大河煤矿掘进实际的影响。
(二)对大河煤矿如今掘进的实际情况对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做统一的岩性的分析和照实的记录。
(三)强化对大河煤矿如今所掘进巷道进行巷来压的实时观测,并照实记录数据。
(四)依据掘进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情况,按月向掘进队组下发地质月报。
(五)顶板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落实必需建立相应的闭合管理台账,反应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六)一线职工顶板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随时实行现场抽查,对一线顶板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环节进行强制性培训。
三、顶板致灾因素的管理
(一)依据我矿井田范围内的F12倾向大断层,推断直接影响着我矿的运输、回风、轨道上山三条上山的正常掘进,对于大断层附近次生的小断层,我矿将其列为隐藏致灾因素来排查管理。
实行地质预报的手段来时时对掘进迎头的地质情况进行掌握,下附地质月报,按月上中下旬对迎头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报,指导生产、排查隐藏致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