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b8b75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7.png)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它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的一些临床体会。
一、辨证施治首先要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因肾小球病变引起的肾脏功能不全,中医认为是肾虚和湿热蕴结所致。
因此,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选择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
对于肾虚型患者,可选用补肾益气、温阳散寒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对于湿热蕴结型患者,可选用清热利湿、通淋化浊的方剂,如龙胆泻肝汤、蜜炙长春花饮等。
二、密切观察病情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持续服用中药,以巩固疗效;而对于病情波动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或调整方剂。
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规律。
三、维持肾功能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不只是一次性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维持肾功能的过程。
中医治疗中,应注重调理气血、壮肾固本、化湿化热,以维持肾脏健康运转。
临床上可选用一些具有益肾作用的中药,如山药、菟丝子、杜仲、肉苁蓉等,来增强肾功能。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在实践中,结合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使得中药的轻柔、无副作用、调节整体机能,有补虚扶正、养阴润燥的长效功效,具有优越性,可在康复、维护、预防中使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治疗肾病需要针对患者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维持肾功能,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最后,需要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处理好慢性肾小球肾炎这类疾病。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bfe2e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2.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慢性疾病,常表现为尿蛋白和高血压。
患者在长期患病后,会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贫血、水钠潴留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多为肾脏气血不足,肾阳虚弱的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需要中医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分享一些关于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
一、辨证施治1. 辨证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其脉象、舌象、面色等各种病理体征,从而确定病人的证候特点。
一般来说,慢性肾炎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萎黄、精神疲乏、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淡白等。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证属肾阳虚、肾阴虚或气血不足等不同的证候类型。
这有助于我们后续的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
2. 施治针对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类型,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肾阳虚证的患者,我们常常选择温补肾阳的中药,如桂附地黄汤;对于肾阴虚证的患者,我们常常选择滋阴清热的中药,如知柏地黄汤;而对于气血不足的患者,则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四物汤,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
二、体会1. 个体化治疗在实践中,我发现每位慢性肾炎患者的证候表现都有所不同,有的是纯阳虚表现,有的是阴阳两虚,有的是气血不足等。
治疗慢性肾炎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对症施治。
不能一概而论,这也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的体现。
2. 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通过针对患者个体的辨证施治,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有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尿蛋白逐渐减少,肾功能得到改善;有的患者在治疗后,体质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这些都表明,辨证施治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
3. 配合中西医疗法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疗法并不矛盾,而是可以互相协调的。
比如高血压是慢性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可以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同时结合西医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又可以改善其肾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f4ac12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4.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寒湿、瘀血、肝肾阴虚等因素是其发
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关键。
本文从临床经验出发,讨论中
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的体会。
一、肝肾不足型
肝肾不足型是常见的慢性肾炎辨证之一,表现为腰酸腰痛,肾虚畏寒,腰膝无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肝肾不足型慢性肾炎,一般以滋肾益肝、温阳散寒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
此外,针灸疗法中的肾俞、关元、
中极等穴位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二、湿热蕴结型
湿热蕴结型是慢性肾炎的常见辨证之一,表现为尿黄赤臭,小便短赤,烦渴口干,腰
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方剂有膀胱炎消炎胶囊、龙胆泻肝丸、苍术泻心汤等。
针灸疗法中的三阴交、足
太阴脾经等穴位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三、瘀血阻络型
四、阴虚火旺型
以上四种辨证类型并非绝对,常常伴有其他证候,需结合具体的病情进行治疗。
此外,饮食调养与中药治疗相结合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手段。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西医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
毒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采用综合医学治疗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慢性肾炎的发展,提
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2843f0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1.png)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体会引言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其中血尿是其主要症状之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临床实践,探讨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炎血尿中的应用和体会。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理论基础2.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慢性肾炎血尿的发生与肾气不足、湿热内蕴、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
治疗上应以补肾固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2.2 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资料3.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慢性肾炎血尿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5岁。
3.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并有明确的血尿表现。
3.3 治疗方法患者均采用中医药治疗,根据辨证结果,分别给予补肾固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不同方剂。
临床体会4.1 补肾固本法的应用补肾固本法在治疗慢性肾炎血尿中占有重要地位。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通过补肾固本,可以增强肾脏的自身修复能力,减轻血尿症状。
4.2 清热利湿法的应用对于湿热内蕴型的慢性肾炎血尿患者,清热利湿法能有效缓解症状。
常用的方剂有八正散、龙胆泻肝汤等。
4.3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慢性肾炎血尿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通过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减轻血尿症状。
4.4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个体化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5.1 疗效评价经过3个月的治疗,50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
5.2 症状改善治疗后,患者的血尿症状明显改善,肾功能指标也有所好转。
5.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3d809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4.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指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肾单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综合征,常见症状有腰痛、尿频、尿量减少、水肿等。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由体质虚弱、外感邪气、情志内伤、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的,辨正是施治慢性肾炎的关键。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慢性肾炎患者体寒湿重,多数有畏寒怕冷、背冷腰痛等寒湿表现。
治疗慢性肾炎首先应辨证辨病,判断湿寒有无,并以辛散郁寒、温通经络为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丸剂有附子理中丸、神曲安冲剂等,可用于暖胃散寒,促进气血运行,消除湿寒内邪。
慢性肾炎患者常有气虚血瘀的表现,如面色萎黄、疲乏乏力、月经不调等。
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应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参附散、芪心补中汤等,可以益气活血,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施治慢性肾炎的过程中,对于水肿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水肿是湿邪阻滞引起的,因此治疗水肿的关键是祛除湿邪。
常用的中药有猪苓汤、防己黄芩汤等,可以利水消肿,排除体内的湿邪。
慢性肾炎患者情志内伤,长期的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在治疗慢性肾炎的过程中,调节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治疗可以借助于针灸、艾灸等辅助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情绪压力。
除了中药的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应少食寒凉、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补肾滋阴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可以补益肾脏,提高机体免疫力。
慢性肾炎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谈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论治
![谈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1629452baf45b307e871974e.png)
加黄 芪 , 苓 白术散 加黄芪 等 。 参 2 2 2 健 脾 固肾 .. 用 于脾 肾 气 虚 , 有脾 虚 下 陷 , 肾气 不 固者 , 以应用 , 可 方如 水 陆 二 仙丹 , 中益 气 汤 加 金 补
樱子 、 补骨 脂 、 螵蛸 等 。 桑
2 2 3 温 补脾 肾 用 于脾 肾 阳 虚 , 为后 天 之本 , .. 脾 肾
水肿阶段与水肿消退阶段分别予以辨证治疗。结果: 辨证水肿阶段治疗: 宣肺利水、 健脾利水、 温肾利水、 行气利水。水肿消退阶段
治疗: 补益肺脾、 健脾固肾、 温补脾肾、 阴阳两补、 气血双补、 气阴两补、 滋养肝肾。结论: 慢性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脾肾两虚为基
础, 由阳损及阴发展变化而来。治则 当宣肺利水, 候标解而从脾肾论治以固本。 关键词: 慢性肾炎; 中医药疗法 慢 性 肾炎 即慢性 肾小 球 肾炎 的简 称 , 一 种 常 见 是 病 , 成人 中慢 性 肾炎 比急性 肾炎 多见 , 以发 生 于不 在 可 同年 龄 , 以青 中年 多见 。虽 然 急 性 肾炎 可 以发 展 成 慢 性 肾炎 , 大多 数 肾炎一 开始就 呈 现慢性 肾炎 的过 程 。 但
临床 表现 多种 多样 , 以水 肿 、 白尿 、 蛋 血尿 、 高血 压 和 肾
功能异 常为基 本 特 征 , 属 中 医“ 多 水肿 、 劳 、 痛 、 虚 腰 血 尿” 畴 , 中医诊治论 述 如下 : 范 其
1 病 因病机
剂 与渗利 之剂 合用 , 如 防 已黄 芪 汤 、 己茯 苓 汤 、 方 防 胃
一
12 脾 肾两 虚 .
及 血 。水肿 与肺 、 、 脾 肾三脏 及 三焦对 水液 代谢 功能 的
失 调有 关 。故其本 在 肾 , 其标 在 肺 , 制在 脾 。临床 上 其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52698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7.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和肾间质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个人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注重辨证论治。
慢性肾炎的病机复杂多样,不同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肾阳虚证型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腰酸背痛、畏寒肢冷、尿频、尿量减少等,中医会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对于湿热证型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尿色混浊、腰腹胀闷、口苦黏腻等,中医会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对不同病机的辨治,可以更加准确地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注重防治肾脏衰竭。
慢性肾炎是一种可以逐渐发展为肾衰竭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慢性肾炎时不仅要缓解症状,还要注重防治肾脏功能衰竭。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根,主要负责水液代谢和精气之藏,所以在治疗慢性肾炎时,注重调理肾脏功能,提高其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肾脏气血,增强肾脏的养血功能,提高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等,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避免肾脏功能衰竭的发生。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注重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等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治疗过程中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反应进行调整,因人而异,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慢性肾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时会注意调理整个身体。
中医强调脾肾相互协调,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排出水液,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调理脾肾功能,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增强体质。
中医也注重调理患者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注重防治肾脏衰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对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初步体会
![对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初步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253850e6c85ec3a87c2c563.png)
,
机 理有 密 切 关 系
有 急性 咽 炎
风
、
,
急 性 肾 炎 发病 前 常
,
使 肾水
、
肾火 平
,
扁桃 体 炎
。
皮 肤疮 疡 等
。
衡
,
扭 转 病局
,
非 峻补 肾 阳 不 能 抉
,
其 它 病 灶 感染 史 寒
、
中 医认为 肾 炎 属
热所致
,
其肾 功 则精 藏
,
扭转 危 机
,
非 兼顾 肾 阴 不 能
宜 当温补 脾阳
,
这 是因 为 脾 阳 不
蛋 白总量
克
。
,
白蛋 白∋
,
球蛋白
,
∋.
,
湿 困 中焦
,
。
致 脾 阳 不 能 充 分 运 化精 微 煦
收住 院治 疗 私腻
,
住院 后 检 查 病 人 面 部 及 双 下 肢
面 色魄 白
,
养肾脏
故若不 助 脾阳 则 肾 病 必 加 重 转
,
均 有 可 压 性水 肿 脉浮
陕 西 中 医 学院 学报 第
卷第
,
期
慢性 肾 炎 在祖 国 医 学 的
“
水肿
“
”
、
“
虚
水 化 于气
,
其 标在 肺
,
,
水 惟 畏土
,
。
其 制 在
劳
载
白
”
。
、
“
腰痛
”
,
等篇 中可 找 到 类 似 本 病 的 记
《症 因 脉 治 》 有 面 色 惨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2e841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0.png)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作为中医临床医生,多年来一直接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肾炎)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在肾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一些关于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在治疗肾炎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舌苔、脉象及症状来辨证施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尿蛋白、水肿、高血压等。
不同的症状对应着不同的中医证型,比如肾阳虚、肾阴虚、湿热蕴结等。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辨证施治,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强调“治未病”。
在治疗肾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疾病的表现,更要关注患者的体质、平时的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
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和生活方式,可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减少病情的发展和复发。
对于肾炎患者来说,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
这些都是中医治疗肾炎的重要环节。
中医注重“扶正祛邪”。
在治疗肾炎时,我们既要祛邪,也要扶正。
祛邪主要是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来消除炎症和改善血液循环。
而扶正则是通过调理脾肾、益气养血等方法,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只有正邪两方面兼顾,才能取得治疗的最佳效果。
中医治疗肾炎还强调“因病施治”。
这就是说,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病程阶段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肾炎患者的治疗,早期可以通过中药物疗法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来改善症状,减轻蛋白尿、水肿等表现;而在稳定期,则要结合中药和针灸、艾灸等方法,来巩固疗效,避免肾功能恶化。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需要关注病因病机,更要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只有全面、系统地运用中医治疗肾炎,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肾炎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关爱。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这些方法效果非常好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这些方法效果非常好](https://img.taocdn.com/s3/m/bc8e471dee06eff9aef80777.png)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这些方法效果非常好慢性肾炎疾病不仅危害性大,人们还发现这种疾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好在今天治疗这种疾病的途径有很多了,今天为大家介绍中医疗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身体来治疗疾病。
★一、地黄小蓟汤治慢性肾炎【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肾炎。
【偏方组成】生地10~20克,北沙参10~20克,玄参10~20克,墨旱莲15~30克,荔枝草15~30克,小蓟15~20克,黄柏10克,白茅根30~6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热毒重者,加白花蛇舌草15~30克;咽痛甚者,加蝉衣6克、射干10克;腰痛甚者,加川续断15克;乏力明显者,加太子参15克;夹瘀者,加丹皮10克、赤芍10克。
★二、益母草黄芪治慢性肾炎【功能主治】补虚固本,活血化瘀,解毒祛邪。
主治慢性肾炎。
【偏方组成】益母草3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党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
每周尿检1次,连续3次皆阴性者,可改汤剂为丸或散剂,维持用药2~6个月以巩固疗效。
【加减】若脾肾阳虚者,加茯苓18克,山萸肉、菟丝子各15克,白术12克,肉桂6克;肺脾气虚者,加山药20克,升麻12克;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20克;女贞子、龟版、山萸者,肉各15克;气阴两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黄精各15克;急性发作者,加白茅根25克,公英、二花、板蓝根各15克;尿少而见肿者,加薏仁、车前子各15克,猪苓、泽泻各12克,大腹皮10克,高血压者,加夏枯草30克,生牡蛎20克,白芍、菊花各15克。
★三、珍珠草大枣治慢性肾炎【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偏方组成】珍珠草(全草)30克,大枣6个。
【用法用量】将上药初煎液1次空腹服,复煎液当茶饮,每日1剂,长期服用或加大剂量。
【宜忌】珍珠草勿放在阳光下曝晒,以免叶果脱落影响疗效。
★四、益母草半边莲治慢性肾炎【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肾炎。
【偏方组成】益母草、半边莲各30克,熟地12~30克,枣皮,丹皮各6克,茯苓、泽泻、淮山各12克。
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的疗效分析
![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6e1a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png)
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的疗效分析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肾小球损伤和间质纤维化。
传统中医药在慢性肾炎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通过临床观察的方式,对慢性肾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1. 慢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原理慢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原理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活血化瘀、健脾益肾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肾脏微循环,提高肾小球滤过功能,减轻肾脏炎症和纤维化反应,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肾炎的目的。
2. 中药制剂的选择与应用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中,药方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配。
常用的中药制剂包括石斛冬虫夏草合剂、玄参白虎汤等。
这些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减轻尿蛋白排泄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情况。
3. 中药治疗的疗效分析通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可以评估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
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组的尿蛋白含量、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较对照组高。
此外,中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 中医药联合西医药治疗的优势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在慢性肾炎中被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同时结合西医药的强力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5. 中药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药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剂。
其次,应遵循合理膳食原则,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最后,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及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结论通过对慢性肾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和疗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药治疗在慢性肾炎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药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改进。
谈中医对慢性肾炎的有效治疗
![谈中医对慢性肾炎的有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f76045fbb68a98271fefae5.png)
谈中医对慢性肾炎的有效治疗作者:吕贵平来源:《卷宗》2013年第12期对有水肿、大量蛋白尿和(或)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受损者,应强调适当的休息。
对有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差者,注意限制食盐入量,液体入量亦不宜过多。
肾功能不良的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入量不宜过高。
一、辨证治疗1、水肿期:此期病因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风邪外侵,水湿内停,气滞血瘀,虚则主在脾肾,可表现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
(1)脾虚湿困本型多见于慢性肾炎患者病程较长者,由于水湿内停,湿邪困脾,脾气被遏,则气伤而运化呆滞,由此导致水肿日久不消。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腹大胫肿,脘闷腹胀,甚或上泛清水,纳少,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体胖,苔白,脉儒缓。
体检双下肢指凹性浮肿,甚者伴有腹水。
尿检有大量蛋白尿。
血浆白蛋白降低。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
汉防己、生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党参、桂枝、生姜、大枣。
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湿;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普通型和肾病综合征属脾虚之证者较为多见,因而应用本方的机会也较多,据我们临床观察,药后患者不仅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还可见尿蛋白逐渐减少。
我们应用本方时,黄芪量一般小于30g,不宜大量。
个别病例由于黄芪量大,反见尿量减少,水肿加重。
对于肾炎水肿患者,由于肺脾气虚,表气不固常自汗出而易感风寒者,我们常以本方合玉屏风散,即本方加防风。
为加强防己黄芪汤的利水消肿作用,我们常于本方加车前子、怀牛膝。
春泽汤是在五苓散化气利水的基础上,再加人参以增益气之力,本方气味平淡,无壅中之弊,药后常使尿量增加,而水肿消退。
(2)脾肾阳虚本型多见于慢性肾炎病程日久水肿不退的患者。
由于脾阳不足,不能制水,肾阳虚衰,不能主水,以致水湿泛滥,泛溢肌肤,甚至全身漫肿。
证候:全身高度浮肿,甚至胸腹水并见,面色光(白光)白,皮肤发亮,按之之凹陷恢复较慢,伴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倦怠肢软,腹胀纳差,大便搪薄,舌体胖大而润,苔白滑或腻,脉沉迟无力。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a5c701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1.png)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长期存在会导致肾功能
减退,甚至终末期肾病。
中医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医学,对于慢性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我的临床经验中,以下是几
点关于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一、辨证施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多种多样,病情表现也千差万别。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以血尿
为主要表现的肾炎,我们可以采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
来治疗,比如用黄芪、熟地、白术、木通、车前子等中药做成的羌
活汤,或者用石斛、玄参、泽泻、丹参等中药制成的清利泄浊汤。
二、重视饮食调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饮食调理同样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忌
口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酒精等,以免刺激肾脏;另
一方面,还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因为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蛋
白尿。
可以选择优质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和豆制品等,而
减少大量的肉类摄入。
三、护肾保健
预防和控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加重,护肾保健是不可忽视的。
有些中药材具有补益肾气、滋养肾阴的功效,如枸杞、山药、
五味子、桑葚等。
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和情绪波动等,以平衡肾脏的阴阳气血。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辩证施治、饮食调理和护肾保健,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dd9b4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4.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尿蛋白、尿血、水肿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肾脏功能损伤,需要通过辨证施治来调理患者的体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分享一些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
一、辨证施治慢性肾炎的辨证施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辨证施治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脉象和舌象进行仔细观察,了解患者的体质状况。
根据患者的舌质、舌苔、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性质和所属证候类型。
在慢性肾炎的辨证中,常见的证候类型包括肾阴虚、肾阳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肾不和等。
对于不同的证候类型,辨证施治的方案也各有不同。
比如对于肾阴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可以选用养阴清热、滋补肾阴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肾阳虚型患者,可以选用温补肾阳的中药进行治疗。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舒肝利水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肾主存藏。
慢性肾炎患者常常伴有肝肾不和的证候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舒肝利水的方法。
舒肝利水可以缓解患者的水肿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常用的舒肝利水的中药有茵陈、泽泻、苦参等。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加速疏泄水湿,恢复患者的体内平衡。
三、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慢性肾炎患者,往往伴有脾胃虚弱的体质。
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新陈代谢,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常用的中药有养胃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神阙、气海、太溪等。
这些穴位可以调理患者的肾脏功能,改善尿蛋白、尿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fdd0d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c.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肾脏气血不足、阳虚阴盛、脾肾阳虚等所致,治疗方法主要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和益肾壮阳。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医师积累了丰富的辨证施治经验,能够有效地帮助慢性肾炎患者控制病情,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笔者将结合临床经验谈谈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慢性肾炎首先要进行辨证。
患者辨证是治疗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全面准确的辨证分型,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气虚、肝肾阴虚、肾阳虚、痰湿阻滞等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慢性肾炎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是肾气虚和肾阴虚。
肾气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盗汗、头晕耳鸣、口干口渴、夜尿增多、大便干结等症状。
在辨证施治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针对性地选取治疗方法。
对于肾气虚型慢性肾炎,可以运用扶正固本的中药治疗,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对于肾阴虚型慢性肾炎,可以采用滋阴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手段。
中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病因病机分析全面等优点,适合长期疗程的治疗需求,并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医师常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结合辨证施治的原则,选取适合患者病情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中药进行治疗;对于肾阴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可以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复元胶囊等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优势在于可以调理全身,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修复肾脏功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
中药治疗也需要患者长期坚持,遵循医嘱,配合定期复诊,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9dea6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9.png)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体会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病疾病,中医对其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对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了一些体会。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复杂,病情各异,因此针对不同的病情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
一方面,可以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等辨证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如气虚、阴虚、痰湿等,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身体,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
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
中医注重平时的调养和预防,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病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来说,中医强调调节饮食,预防感冒等常见病,同时也强调锻炼身体和适当的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通过这些调养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恶化,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中医注重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采用中药汤剂的方式,通过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病情。
中医也注重一些辅助性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严重病情的患者,中医还可以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一定的时间。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过程相应也会比较漫长。
中医治疗强调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身体,改善患者的体质,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按规定的方法和次数进行治疗。
中医也强调治疗的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长期进行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中医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治未病的理念、综合治疗等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ccf0b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c.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摘要】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辨证要点和治疗思路。
然后探讨了慢性肾炎的中医病因,以及在中医理论下对其进行的辨证分类。
接着列举了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常用的方药,并介绍了针灸、推拿等辅助治疗方法的应用。
结论部分分析了中医辨证施治对慢性肾炎疗效的影响,总结了中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优势,并对中医综合辨证施治体会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深入了解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施治方法及其疗效,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病因、分类、治疗方药、针灸、推拿、辅助治疗、疗效、优势、体会、综合治疗1. 引言1.1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施治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脉象、舌象、症状等,中医医师可以辨别出患者的病证类型,从而针对不同的证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包括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慢性肾炎的中医病因、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类、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方药以及中医针灸、推拿等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医师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慢性肾炎疗效的影响,介绍中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优势,并总结中医综合辨证施治的体会,旨在为慢性肾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2. 正文2.1 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核心。
根据中医理论,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有其独特的辨证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具体原则和方法:1. 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求因、辨证施治。
首先要明确患者的病情特点,包括症状、脉象、舌苔等,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e5912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d.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或肾小管的慢性炎症。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是肾脏气血不足,出现湿热郁结,或者肾阳虚弱导致的病症。
在治疗慢性肾炎时,中医重视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对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施治有了一定的体会,现结合相关理论和临床案例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一、辩证施治思路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辨证。
慢性肾炎患者常见的证候有肾虚内盛型、湿热内蕴型、瘀阻肾络型等。
肾虚内盛型患者多见于肾阳虚损,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清长、舌质淡红、苔白腻等为主要表现;湿热内蕴型患者则以尿蛋白为主要症状,伴有水肿、烦躁口渴、黄褐苔等;瘀阻肾络型患者则以尿路梗阻为主要表现,伴有腰痛、小便不利、舌质青紫或瘀斑等。
其次要根据辨证施治的思路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等。
二、个案分析患者甲,女,40岁,主因尿蛋白、水肿、高血压1年余,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
患者有口干、舌红少津、潮热盗汗、眩晕、腰膝酸软、尿蛋白++,血压140/90mmHg。
辩证施治为肾虚内盛型,治以滋阴益肾、温阳固表。
处方:熟地黄、山药、枸杞子、酸枣仁各15g,炙甘草5g,共煎分早晚服。
患者乙,男,45岁,主因全身水肿、面色黧黑、尿少、尿蛋白3+。
患者有倦怠乏力、口渴、纳呆、大便难解、苔黄腻等症。
辩证施治为湿热内蕴型,治以利水渗湿、清热化湿。
处方:车前子、泽泻、茯苓、石斛、黄芪各15g,泽兰10g,共煎分早晚服。
三、心得体会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多样,辨证施治非常重要。
在治疗肾虚内盛型患者时,要以滋阴益肾、温阳固表为主;治疗湿热内蕴型患者时,要以利水渗湿、清热化湿为主。
除了中药治疗外,还要结合针灸、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手段,综合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改善肾脏功能。
在治疗慢性肾炎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28034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a.png)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慢性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对于中医来说,辨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临床实践中对慢性肾炎进行辨证施治的体会如下。
对于慢性肾炎的辨证施治,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进行辨证。
慢性肾炎在中医理论中可以分为肾虚、湿热、气滞、血瘀等不同的辩证类型。
根据患者的表现,我们可以判断出患者所属的具体辩证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我们需要通过中药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中药具有温补肾阳、清热利湿、理气活血等作用,对于慢性肾炎有一定的疗效。
在治疗肾虚型的慢性肾炎时,可以选用益气补肾的中药;在治疗湿热型的慢性肾炎时,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在治疗气滞型的慢性肾炎时,可以选用理气活血的中药;在治疗血瘀型的慢性肾炎时,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
不同类型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辩证类型来进行选择。
针灸与中药相结合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针灸能够刺激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治疗肾炎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选择一些与肾脏有关的穴位进行针刺,比如肾俞穴、关元穴等,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我们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日常生活调理。
慢性肾炎患者应该适当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和过度疲劳。
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少食油腻和辛辣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慢性肾炎的辨证施治,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结合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配合良好的饮食和生活调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肾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02-01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介导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为基本表现,病程比较长,多呈缓慢进行性,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
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功能调节正常机体就不会发生病理变化。
而中医学认为正气强病邪不会入侵,脏腑功能调节正常,不会引发疾病的产生。
据此二者相似之处,笔者在治疗慢性肾炎多采用以扶助人体正气之药为主,其他药物为辅,疗效显著。
现将临床用药特点总结如下。
1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中医学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发病机理,认为该病病理基础在于正气不足,邪气入侵,导致机体脏腑失和发生病变,故健脾益气升阳为该病的基本大法。
而古代医家张仲景强调“四季脾旺不受邪”,以及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论,都重在扶正祛邪,以使五脏和调。
肾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身重倦怠,四肢乏力,苔薄白,脉细或细滑。
从此临床症状来看皆为虚损之象,患者虽虚但虚不受补,故扶正固本,均宜清补、平补,慎用温补、纯补,禁用峻补,要滋而不腻,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健运,是组方遣药考虑的重要因素。
笔者在补气健脾时多采用黄芪,因为大多文献表明黄芪具有良好益气升阳作用,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且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广泛的影响,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肌酐水平并能加速清除自由基,降低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改善肾功能,能明显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在临床组方上笔者多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益气,除湿化浊。
偏阴虚选用:生地黄、山茱萸、麦冬、枸杞子、女贞子等滋而不腻的养阴药。
偏阳虚,注意考虑温补脾阳,选用:桂枝、肉桂、干姜、益智仁等,一般很少用温肾壮阳药,如鹿茸、鹿角霜等,因为笔者给有些患者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发现此类药能加尿重蛋白、肌酐、尿素氮、高血压等。
2湿热雍结,利湿活血现代医学认为,机体中存在免疫复合物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免疫复合物类似中医学中“湿热毒邪”致病因素,正如徐灵胎所云:“有湿必有热,虽未必尽然,但湿邪每易化热”。
水湿之邪停留日久,从阳化热,可转为湿热证。
所以湿热证临床表现大多为小便短少黄赤,面色晦暗,腰酸膝软,口干口苦,偶有呕吐,夜寐不安,舌暗红,苔薄腻而干燥,脉数或滑数。
据此临床表现来看,笔者采用清热解毒利湿为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湿热不除,容易招致外邪,更容易累及脾肾,从而耗伤先后天之本,损伤正气,终至肾气衰微。
对于湿热毒邪,投以清热解毒利湿药物: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半枝莲、蜀羊泉。
湿热重者佐以山慈菇、土茯苓、青风藤、薏苡仁、老鹤草、雷公藤。
所谓“久病必虚”、“久病入络”耗损正气,虚久必瘀,瘀而化热,湿热毒邪留滞体内,热伤血络,阻滞气机,以至瘀血内停,与湿热交阻,破血忘行,临床多表现为心烦口渴、面赤、舌质暗红,舌有瘀斑,镜下血尿。
投以凉血活血药物:牡丹皮、丹参、紫珠草、墨旱莲、白芍。
血尿,舌有瘀斑、斑点,舌质紫暗,佐以泽兰、赤芍、桃仁、红花、鬼箭羽、益母草,以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患者高凝状态。
因为高凝状态往往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一致,我们在使用中药治疗的时候大多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西药辅助治疗。
肾脏出血甚者用止血药:白芨、茜草碳、三七、蒲黄。
湿浊甚者用苍术、藿香、佩兰、萆薢、水蜈蚣。
3因病制宜,辨证论治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病变,始发机制为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害的是炎症反应,而免疫反应失调往往与中医脏腑功能虚损有关,肺、脾、肾三脏虚损是形成慢性肾炎的主要病机,脾气的健运,肾精的固藏是治疗肾炎的关键,是治本之大法,只是在病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脏腑的虚损往往会导致多种在表在里的并发症出现,如肺气虚损,会出现肺系疾病的咽炎、鼻炎等出现;脾虚会出现肠炎等;肾虚会出现泌尿系统的疾病。
所以笔者认为在培本健脾固肾的基础上更要重视体内感染灶的早期预防控制。
感染灶的不同诊断治疗用药就不同。
伴有咽炎多给予肺经的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芩、金银花、蝉蜕、僵蚕等。
伴有肠炎、胃炎者多用黄连、蒲公英等。
伴有肝炎者多使用茵陈、虎杖、垂盆草、鸡骨草、老鹤草等清热利湿。
伴有鼻窦炎者采用黄芩、金银花、辛夷、白芷等。
伴有口腔溃疡者生石膏、黄连等。
伴有泌尿系感染者知母、黄柏、瞿麦、萹蓄、蒲公英、乌药、苏木、车前草、土茯苓等。
4因人制宜,针对用药大多肾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使用中药治疗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影响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就不一样,治疗时要结合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水、电解质的情况来考虑用药。
针对一般临床常见伴随症状用药如下:伴有氮质血症者多采用苏叶、王不留行、萆薢、六月雪等利湿化浊。
伴有高血压者多采用菊花、枸杞子、夏枯草、天麻、钩藤、罗布麻等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伴有高尿酸血症者多采用丝瓜络、金钱草、海金沙、萆薢、飞廉、土茯苓等利湿。
伴有高血脂者多采用制首乌、干荷叶、生山楂、决明子、飞廉、水蜈蚣等。
伴有血虚、贫血者多采用当归、熟地黄、芍药、鸡血藤等养血补血。
伴有高尿糖者多采用黄连、鬼箭羽、桔梗、麦冬、玄参、葛根等养阴生津。
伴有腹胀者多采用莱菔子、苏梗等降气行气。
伴有四肢水肿甚者采用泽兰、泽泻、猪苓、茯苓、车前草、石韦等通淋利湿。
伴有口干口苦甚者多用菊花、枸杞子、麦冬、女贞子等养阴生津止渴。
伴有夜寐不安者用夜交藤、远志等安神定志。
伴有胃吞酸者:煅瓦楞、煅乌贼骨等。
伴有四肢畏冷者用海藻、益智仁、桂枝等温经通阳。
5药食同源,注意饮食肾炎患者多为过敏体质,所以患者平时要注意避风寒,畅情志,不可过度劳累,加重病情,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摄入。
饮食方面要注意摄入低蛋白、低脂、低盐食物。
因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蛋白尿并促进肾脏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低盐食物主要是为了减轻全身水肿、尿少及高血压患者,低脂食物主要让患者多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素(如燕麦、米糠及豆类)的饮食,同时要求患者注意多食含有微量元素如铁、锌、镁、钙的食物,注意多食钙片,以防止骨质疏松。
养身之道,要求患者饮食起居都要力求有度,注重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调养,再配合药物的治疗,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脾气虚弱,桥本病患者每多伴有甲减,临床表现为食少纳呆,食后脘胀,四肢困倦不温,眼睑下垂,面黄肌瘦,口淡不渴,舌淡胖或边有齿印、苔薄,脉缓弱沉迟等症。
脾主四肢,甲减患者多伴四肢软弱。
1.2.2肾虚:肾气虚弱,阳不敷布,致气化失司,水湿泛滥发为水肿。
因气属阳,肾气不足则肾阳亦亏。
上述患者常伴有形寒怕冷,精神不振,腰膝痠冷,耳鸣,面色白,小便清长,夜尿频频,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
1.3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科学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在古人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细化,除了辨证之外还要辨病,两者有机结合方能彰显优势。
2心身兼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2.1心理治疗:治病必先调畅情至,中国古代情志相胜疗法能使过度的情绪得到调和。
例如,桥本病患者每多情至抑郁,用喜胜忧疗法,使病人欢快喜悦可以缓解病情,甚至对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2.2药物治疗2.2.1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消瘿为主:考虑本病患者之甲肿并非缺碘引发,治疗时切不可妄下海藻、昆布等化痰软坚、消瘿散结类富碘中药,而应在疏肝解郁基础上改用其他非富碘中药如夏枯草等,有结节者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配伍活血化瘀类药如黄药子、三绫等对症用药,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2.2.2辅以健脾益气:此类患者气郁痰阻日久,脾失健运,出现甲减症状,治疗时加白术、茯苓、淮山药等健运脾胃。
严重者酌情补充甲状腺素片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2.2.3辅以清肝泄火:此类患者初起每多肝郁化火,出现易怒口苦、出汗等甲亢症状,治疗时加栀子、丹皮、龙胆草等清肝泄火。
2.2.4辅以滋养阴精、补肾宁心柔肝:此类患者郁久化火伤阴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出现心悸不宁、心烦不寐加丹参、酸枣仁等养心安神;致肝阴亏虚,肝开窍于目,目失所养出现眼干目眩、倦怠乏力加枸杞、川楝子平肝息风;虚风内动出现手指、舌体颤抖,加钩藤、白蒺藜、白芍平肝息风;肾阴亏虚出现腰痠耳鸣膝软,治疗时加桑寄生、牛膝、菟丝子等滋补肾阴。
2.3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患者如甲状腺肿大不显著或症状不明显者,西医一般不作药物治疗、随访。
但笔者认为在表现出症状之前患者早已有长期的肝郁气滞症状和血中激素水平的改变,人体生命网络已失去平衡。
因此,若发现疾病苗头应尽早治疗,防止甲状腺功能进一步改变或不可逆化地减退甚至毁损。
综上所述,桥本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环节或几个环节上,缺乏全面性、整体性。
西医目前除手术外仅对甲减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且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带来极大的痛苦,况且对免疫异常无作用,手段有限。
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功能,能通过各个环节发挥其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水平,进而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我们要继续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思路,从多方面、各领域着手,为桥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1]曹雪涛.免疫学前沿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2]乔明琦,张慧云.中医情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孙涛,何清湖.走出亚健康.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4]林文棠,朱平.实用临床免疫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