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先河而后海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 骈体文
祭先河而后海赋 第十二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先河后海,意思是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出自《礼记·学记》。 《礼 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古代认为黄 河是海的本源,帝王祭祀时,先祭黄河而后祭海。后用“先河”称首先创导的事物:唐代传奇 开后代小说的先河。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非先河后海之义,宜增入者。”清 顾炎武 《与陆桴亭札》: “及乎年齿渐大,闻见益增,始知后海先河,为山覆簣,而炳烛之光,桑榆之效,亦已晚矣。”
异哉,祭尚洁诚,礼惟思反,将展报以为义,必讨源而 自远。故夫三王之祭川,必务其本。
……………………………………………………… ………………………………………………………
《谷梁传》载,晋时吕梁山崩溃,堵塞了黄河,造成洪水泛滥。晋侯便率群臣披麻戴孝,到河伯 祠去祭祀,并大哭祷告。结果河伯显灵,河水便流通了。其实这完全是迷信的说法。河水堵塞多 日,水积日甚,必然夺路而泄。尽管黄河的流通恰在祷告之后,但这并非黄河显灵所致,而是自 然的伟力使然。
作品赏析
• 学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强,古人云:功可相长也;海祭于后河祭先,或源或 委,君子曰:本其当务之。清末学者陈维英,是台湾淡水人。他饱读诗书,学 识渊博,以教授为业。晚年执掌江苏宜兴书院,后掌管台湾的学海书院。他为 “学海书院”撰写嵌名楹联:学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强。
• 古人云:功可相长也;海祭于后河祭先,或源或委,君子曰:本其当务之。这 副对联不仅巧将书院之名“学海”嵌入联首,而且引用点化古代文意,勉励后人 刻苦学习,含义十分深邃。上联引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躬自问);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阐述师生互教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所谓“教学 相长”的道理,颇含深义。下联之意也出自《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 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委,末尾,指水的下游。三王 祭祀时,按先祭河后祭海的顺序,先祭源头,以此比喻学习要打好基础,重视 本源,很富有教育意义。这副含蕴隽永的书院楹联,今天仍值得海峡两岸学人 共识共勉。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THANK YOU!
• 《祭先河而后海赋 》阐述了古礼祭祀先河后海的奥义 ,指出为政应寻流讨源 ,以德为本。 欧阳 修所主张的文以载道并非空言论道 ,而是将通经明古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 ,明古是为了探究古今 治乱之源 ,以古为鉴 ,干预现实 ,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他的所谓道 ,乃是切于现实的、具有实际 意义的百事之道。在《读李翱文 》中 ,他把韩愈的《感二鸟赋 》与李翱的《幽怀赋 》进行比 较之后说 :“愈尝有赋矣 ,不过羡二鸟之光荣 ,叹一饱之无时尔。此其心使光荣而饱 ,则不复云矣 。若翱独不然。”指出李翱的赋系念天下 ,忧悯苍生 ,过于韩愈赋远矣。欧氏的许多赋均体现着 与李翱赋一致的现实精神。
图片欣赏
作பைடு நூலகம்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