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19年春季[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
(完整版)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名词讲解:1、郡望:(1)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本质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2)古代的人们侧重出身、看重门第,是封建社会宽泛的社会心理。
如唐代的韩姓以昌黎和南阳两地为郡望,韩愈自称为“韩昌黎”,李白为韩愈之父作碑称其为“南阳人”。
2、封禅: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好多,但以封禅最为浩大,是封建社会鹤立鸡群的大礼。
封禅,就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就是在泰山周边的小山上祭地,较为出名的是在梁父山上,故史册上多说“封泰山而禅梁父” 。
封禅的基本目的是:帝王获取天下今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吻合天意,吻合正统。
3、禅宗:禅宗的本意是思想修养,静虑放心,本为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
传入中国今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理论系统和修行系统,成为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
其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所以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
谱系以印度和尚菩提达摩为初祖,并以历代传承的袈裟和法钵为信物。
4、清代朴学: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变迁又归向经学,像汉儒相同侧重训诂和考据,这种训诂和考据之学被称为“朴实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
清代朴学研究成就高出祖先,尤以进发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灿烂,开成所谓的“乾嘉学派”。
5、善本及善本三义:(1)在版本鉴其余基础上,就产生了善本的看法。
所谓“善本”就是好的版本(2)清末的张之洞提出了“善本三义”:一要“足本”,即内容没出缺漏或删节;二要“精本”,即经过仔细的校订和说明;三要一“旧本”,即时间比较老的本子。
吻合其中一条即为善本。
6、二十四节气: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中出现了所有的二十四节气。
其详细是指: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相同的地址,因其地址不相同,其所反响的气温、物候、雨量变化也不相同。
祖先以此变化来确定他们的名称。
如立春、小满等。
[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
![[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ef6343cb700abb68a982fb9c.png)
2. 战国之际
3. 春秋时期
4. 隋唐之际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达成,靠的是_____。
1. B.政
2. 德
3. 教
4. 礼
1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1. 儒家的礼,及其关于天地、阴阳等等理念,在周以后,大量渗透进婚俗
2. 射礼与婚姻的关系,始于商、周,定型于春秋战国之际
2. 人上拜天,下礼地是人之本性,与生俱来
3. 精出于天,而形出于地
4. 人有两部分构成:一是精,二是形
21、“表文明之称,周云盛德,著焕乎之美。然则文之为用,其大矣哉!”,文之大用体现于_____。
1. 化民成俗
2. 经纬天地曰文
3. 人文化成
4. 以文化天下
22、先秦儒学发轫的仁政理念,到()时期成了君主圆其大国之梦的内在戒律。
14、在()时期,将帝王登基便建陵,定为制度。
1. 汉
2. 隋唐
3. 秦
4. 魏晋
15、_____可谓进入中土最早的外来宗教。
1. 佛教
2. 释教
3. 儒教
4. 道教
16、抓周习俗被称之为“期扬”是在_____时期。
1. 秦汉
2. 元明
3. 两宋
4. 隋唐
17、_____是对“文”的重要性极其概要、精辟的论述。
7、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礼拜天地的圣山()。
1. 华山
2. 恒山
3. 嵩山
4. 泰山
8、关于人文的定义,大体上可归入_____。
1. 哲学
2. 非物质文化
3. 人之三观
4. 尚文
9、()为改朝换代重拾人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独特作用。
中国教育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中国教育史》课程是一门教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课程。
()A:对B:错答案:A2.《中国教育史》课程不具有思辨性功能和价值。
()A:对B:错答案:B3.《中国教育史》课程不具有人文性功能和价值。
()A:对B:错答案:B4.《中国教育史》课程具有应用性功能。
()A:错B:对答案:B5.《中国教育史》课程的学习不需要注意古今结合、史论结合、中外结合。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原始社会教育没有积极性,是人类教育发展的黄金阶段。
()A:错B:对答案:A2.原始社会教育没有从生产、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A:对B:错答案:A3.私学推动了文化与学术的下移,积累了教育经验。
()A:对B:错答案:A4.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A:对B:错答案:A5.在教育对象上,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孟子。
()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汉末宦官集团为扩大政治势力创办了一所学校()A:太学B:宫邸学C:经馆D:鸿都门学答案:D2.唐代采取的文教政策是()。
A:罢黜百家B:重振儒术兼重佛、道C:信奉法家D:推崇黄老之术答案:B3.下列作品为韩愈所著的是:()A:《论衡》B:《近思录》C:《进学解》D:《种树郭橐驼传》答案:C4.我国古代“三纲五常”之“五常”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哪些方面:()A:孝B:礼C:仁D:勇答案:BC5.在人性问题上,董仲舒和王充都提倡“性三品论”,他们的人性观是完全一样的。
()A:错B:对答案:A第四章测试1.熙宁兴学运动中,新创设的太学升学方式是()。
A:三舍法C:五经课试法D:历事制度答案:A2.主张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的教育家是:()A:朱熹B:孔子C:王阳明D:陆九渊答案:A3.吕祖谦的《白鹿洞书院记》和王应麟《玉海》认为“天下四大书院”应该是()A:嵩阳书院B:睢阳书院C:岳麓书院D:石鼓书院E:白鹿洞书院答案:ABCE4.我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A:《论语》B:《周易》C:《大学》D:《孟子》E:《尚书》F:《中庸》答案:ACDF5.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彻底解决了人们的“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
西南大学《中国音乐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831)《中国音乐史》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2、《蜡辞》是中的一支古老的祭歌。
3、我国经考古发现的原始乐器按照演奏方式分类可分为和两大类。
4、商代多种不同类型的钟在演奏方法上有、、三种不同方式。
5、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称之为。
6、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虎纹特磬是代的遗物。
7、商代驱鬼逐疫的乐舞是,商民族盛行的求雨的乐舞是。
8、商朝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是。
9、周朝礼乐制中音乐的等级化主要体现在和制度两个方面。
10、被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的“六代之乐”包括、、、、、。
11、周代的“八音”分别是指、、、、、、、。
12、“高山流水遇知音”指的是琴家和樵夫的故事。
13、春秋时期产生了计算乐律的理论。
14、说唱形式《成相篇》的作者是著名哲学家。
15、《诗经》分为、、三部分,保留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共首。
16、代表儒家学派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思想的著作是;嵇康著有音乐美学著作。
17、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包总共是枚。
18、“响遏行云”的典故与战国时期的民间歌手有关。
19、乐府创建于朝,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的最高领导人是。
20、相和大曲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
21、我国律学史上第一个将弦律与管律加以区分的人是汉代的。
22、鼓吹曲是以、、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横吹曲是以和为主奏乐器,于军中马上奏之。
23、我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分为和两大体系。
24、被誉为“华夏正声”的“清商乐”包括、和三种成分。
25、《碣石调·幽兰》是我国唯一一首用记写的琴曲。
26、晋代的荀勖不仅发明了,而且发现了“”的规律。
27、南朝宋钱乐之提出了的理论,南朝宋的何承天提出了的理论。
28、琴曲《酒狂》相传由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创作,他还著有一部音乐理论著述——《》。
29、唐代的箜篌有、、三种形制。
30、唐代的小型娱乐性舞蹈有和之分。
31、唐代由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包括隶属于太常寺的和;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和。
【中华文化要略】第九章 礼乐文化

(二)礼的分类
1、据《礼记·王制》载,一般生 活礼仪的礼有六类:冠、婚、丧、 祭、乡、相见礼,合称“六礼”。
礼乐教化
2、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载,有 关国家大政的礼有五类:吉、嘉、 宾、军、凶,合称“五礼”。 3、《十三经》有三礼:《周礼》 《仪礼》《礼记》
礼乐教化
(三)礼的作用
1、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 人,利后嗣”的大宝。 《左传·昭公五年》:“礼所以 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 也。”
人民对国家政治的感受可以从
礼乐教化
音乐中感知。“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礼 记·乐记》)从音乐中可知国运。 (二)不同的音乐对人的心灵有不 同的感召作用 《礼记·乐记》主张用好的音乐 净化人的心灵,促使教化。
礼乐教化
《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 jiào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chán 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 乐。粗粝猛起、奋末广愤之音作, 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 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 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礼乐教化
三、儒家的礼乐观
儒家主张礼乐相互结合,用礼 端正人们的外在行为方式,使之合 于社会等级秩序;用乐缓和人与人 的关系,陶冶人的内心,提高人的 修养,最终达到从内心认同社会秩 序和价值标准的目的,从而实现治 国平天下的理想。
礼乐教化
②礼能使人正心、诚意、修身,一 举一动都合规《论语·泰伯》:“恭而无礼, 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 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③礼使主体更易和别人和谐相处,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礼者敬 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孟 子·离娄下》)
礼乐教化
西南大学2019年秋[0487]《中国历史文献学》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19年秋[0487]《中国历史文献学》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d88964eff9aef8951e0654.png)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代码:0487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北宋朝廷书籍收藏、校勘、编目等文献整理工作的主要场所是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_________、秘阁,通称为“馆阁”。
崇文院/【对】
弘文馆
文渊阁
枢密院
2、古籍版本书正文版面的行数与字数称为_______。
C. 装订
行距
行款/【对】
版式
3、石经的制作始于_______。
B. 宋代
唐代
魏晋
汉魏/【对】
4、__________是古代官方采用雕版技术大规模刊刻经书的开始,也是我国最早的监本书。
F. 五经正义
十三经注疏
经典释文
九经印版/【对】
5、我国古代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简牍是__________。
汲冢书/【对】
清华简
流沙坠简
郭店楚简
6、唐朝统治者鉴于前代经义解说歧义的现象,下令编纂了儒家经籍注释疏解的官方定本____________。
切韵
周礼正义
五经正义/【对】
经典释文。
《中国文化要略》之中国古代教育

• 办学形式 • 教馆/坐馆 有钱人家聘请在家教学 如:贾雨村教林黛玉读书
家塾/私塾 教师在家设馆 如“三味书屋” • 义学/义塾 地方出钱聘请老师在共用场所教授贫寒子弟
谢谢观看
• 学宫设有“祭酒”(古代“食必祭先,酒必敬长”),后作为官名, 相当于今天的大学。
汉平帝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设庠、聚(自然村)设序 自此封建教育体系正式形成。
汉代 (中央 政府主 办)
汉代 地方 主办
太学——汉武帝时设立
鸿都门学——主要学习辞赋书画,类似今天的文化艺术学 院
“郡国学”和“校、庠、序等”
三、教学方式:“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 展。
官办书院的行政体制
• 山长:书院最高负责人,主管全院事务,一般是聘用海内名儒 • 堂长:主管教学 • 管干:负责财务、后勤 • 典谒:负责接待 • 经长:负责书经学习 • 学长:负责礼乐骑射等学习 • 引赞:负责接引来宾 • 门斗:门卫和夜间巡守
• 魏晋南北朝,战争不断,官学教育有所削弱。 • 晋武帝时期,太学成为六品以下官员子弟的学校,另外设立的“国
子学”专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门阀制度) • 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设博士、助教
南朝宋文帝时,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馆。相当于大学里的 四个系科
• 隋朝时,隋文帝让国子寺总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 • 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类似于今天的教育部
中央
• 设立
大学性质
专门院校 性质
直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系 崇玄学——祠部管
六学
西南大学19春[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在线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19春[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在线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0e3de4b14e852459fb5709.png)
单项选择题1、茶对于游牧民族如此重要的原因不包括_1.长期食用肉、奶制品需要靠饮茶来中和、调节2.其身体必须的蔬果中的养分,只能靠茶来取3.游牧民族所处的广阔地区,从来都不产茶4.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对茶的需求不大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雕版印刷的实物,迄今发现的是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南齐之捺印佛像2.纸发明后,才有了捶拓、雕版的逐渐问世3.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4.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印刷之纸在前,印在后3、既是行业底线,又是道德底线的是_1.克己守礼,各行其是2.从业者怀揣敬畏之心,不欺师灭祖3.实事求是,诚实不欺4.祭拜、崇奉行业神4、茶叶贸易的对内贸易有两大水陆通道,分别为_1.京杭大运河、川陕古道2.江汉运河、晋商驼道3.江汉运河、晋商驼道4.京杭大运河、晋商驼道5、“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是_的谚语。
1.藏族2.白族3.回族4.蒙古族6、白茶之乡是_1.镇平2.安吉3.平利4.安康7、唐玄宗时竟然把极具灵性的马驯成了“舞马”。
______记载了《舞马》。
经精心调教,竟驯出四百匹马,和1.《太初记》、2.《初学记》3.《太平广记》4.《资治通鉴》8、天地之中的万物,其外显出来的征候,俱谓之_1.字2.本3.文4.画9、夏“礼之大成”的核心构成定格于1.酒与祭祀关系的定格2.茶与祭祀关系的定格3.卤与祭祀关系的定格4.乐于祭祀关系的定格10、“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自柳宗元的_______。
1.《读书》2.《梓人传》3.《觉衰》4.《早梅》1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印刷之纸在前,印在后2.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3.纸发明后,才有了捶拓、雕版的逐渐问世4.雕版印刷的实物,迄今发现的是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南齐之捺印佛像1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1.班因其为鲁人,所以称之为鲁班2.的众多成就,首先源于极善从物的天地系统中去识物、格物,继而,才巧作3.有建筑工程,其掌墨师多是石匠4.、箱革等行业所崇奉之祖师是鲁班13、后世东汉的王符的__________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谈农耕与国家的关系。
西南大学2019年春季[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
![西南大学2019年春季[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551f45c20242a8956bece46b.png)
1287 20182单项选择题1、仁政中的君与民的关系,是建筑在()的基础上的。
.仁义.德.信.礼.2、婚礼有六,分别为()。
.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一问名、二文定、三纳彩、四奠雁、五亲迎、六合卺.一问名、二文定、三纳彩、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奠雁、五亲迎、六合卺.3、制墨祖师是()。
.奚超.韦诞.韩愈.蒙恬.4、“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
这里的“理”,便是要求我们_____。
.学化,不厚古薄今.因时因地而变通.广开言路,经世致用.实事求是.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婚礼中占主流的当属民间的婚姻.儒家的礼,及其关于天地、阴阳、生命等等理念,在周以后,大量渗透进婚俗.汉朝之后,人便有了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之婚制.人们普遍认为同姓婚可能导致血源内婚制复萌,降低种族体质.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民间常用。
此话所讲之义不包括____。
.此话,以日常之例,讲的是道与器,本与末的关系问题.“柴”则是用之即匮的末.“青山”是生生不息之本.尚文所形成的氛围,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舆论力量,可影响朝局.7、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礼拜天地的圣山()。
.华山.恒山.嵩山.泰山.8、关于人文的定义,大体上可归入_____。
.哲学.非物质文化.人之三观.尚文.9、()为改朝换代重拾人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独特作用。
.佛教.释教.道教.儒教.10、《黄帝内经》中的“晬”字用于“抓周”,说明其俗萌发于_____。
.秦汉时期.战国之际.春秋时期.隋唐之际.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达成,靠的是_____。
. B. 政.德.教.礼.1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儒家的礼,及其关于天地、阴阳等等理念,在周以后,大量渗透进婚俗.射礼与婚姻的关系,始于商、周,定型于春秋战国之际.“礼”中的“吉礼”、“宾礼”、“嘉礼”等与婚礼有密切关系.婚礼是人生礼仪的重要构成,并被纳入了六艺之中.1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_。
中国文化要略《目录》

《中国文化要略》第一章简论●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 A.统一性 B.连续性 C.包容性 D.多样性(2)内在特点 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第二章地理概况●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我国拥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第三章历史发展●(云南省发现的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1)黄河流域文化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红山文化●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西方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南方的苗蛮集团●(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有(王位世袭制度)●(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实行奴隶耕作的(井田制)●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三国:(魏,曹丕,以洛阳为都)、(蜀,刘备,以成都为都)、(吴,孙权,以建业为都)●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战争●(明)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地给日本●(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封建王朝统治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带上阶级色彩,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氏已是(贵族地位)的标志●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秦汉)时代●姓氏主要来源:(1)上古最早产生的姓 (2)以国邑为氏 (3)以官职为姓 (4)以祖父的名为氏 (5)以排行次第为氏 (6)以居住地为氏(7)以职业为氏 (8)以事为氏 (9)以爵号或谥号为氏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11)少数民族称呼转化而来●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DOC)

第一章简论1.《》:“”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指。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到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狭义的“文化”指。
7.文化的核心是。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8.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
11.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019年西南大学春季[0405]《教育学》辅导答案
![2019年西南大学春季[0405]《教育学》辅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81ea7680203d8ce2f2478.png)
1、《学记》提出“未发先预”、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相长等教1.长善救失2.互为依赖.3.相互补救4.因人而异2、董仲舒的“三纲”即()、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人为物纲2.君为臣纲3.天为地纲4.天地统一3、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非独立性、同一性。
1.间接性2.统一性3.直接性4.独立性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1.学制2.课时3.学时4.课程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毛泽东思想4.马列主义6、师生交往的特殊性主要有几个方面:独特的交往()、特殊的交往内容、特殊的交往主体、特殊的交往方1.目的2.性质3.个体4.存在7、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1.表演法2.3.演示法或参观法4.感知法8、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1.发现法2.演示法3.4.参观法9、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专制性、保守性、非生产性。
1.相同性2.等级性3.差别性4.原始性10、个体社会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体思想意识的()、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个体职业角色和身份的社1.社会化2.个体化3.观点化4.集体化11、以( )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支配地位,从而主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无1. B. 赫尔巴特2.卢梭3.斯宾塞4.杜威12、()是按照一定教育目标而确定的在教育过程中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所有学习科目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1.教程2.教辅3.教材4.课程13、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教育家沛西·能与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1.美国2.法国3.英国4.德国14、现阶段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原则、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1.一般性原则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3.个体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15、()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
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三篇 教

二、问答题
主观题叙述有理即可,可参考课件或在“主题讨论”和“我要提问”中搜索答案。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无子嗣,对于家族无后便是家族先前所有的努力因香火无继付诸东流,对于国,人口锐减,便是国运衰败之势。
对于华夏则是种族灭绝之兆。
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求子嗣习俗,如中秋夜偷瓜,吃喜蛋等无不体现了对子嗣的重视,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答: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道家是一种思想观念,道教是一种信仰;
道家是个体,道教是组织;
道教有一整套仪轨;
道家只著书立说,道教则拥有大量的布道传教;
道家读者有限,道教信众广泛。
西南大学《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一篇章节测验

西南大学《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一篇章节测验1、人死后,口含(C)寓意入土再生、羽化升天A玉蛹B鳞施C玉蝉D玉琀2、“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B)A而有无宗庙、陵寝等“先君之主”,是关键B“都”是商贸市集、交通要津之城C“邑”有宗庙、陵寝D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元年》3、酒与祭祀关系的定格,是(C)“礼之大成”的核心构成。
A周B商C夏D秦4、到(A)时期,“昏礼”就演变成了一套完整的“婚聘六礼”A周朝B夏朝C商朝D春秋5、“媒妁”二字,最早见于文献是在(C)时期A魏晋B两汉C先秦D隋唐6、“抓周”、“试周”的说法流行于(D)A元代B宋代C明代D清代7、抓周之俗最早所见的文献是(C)A《朱子家训》B《袁氏世范》C《颜氏家训》D《诫子书》8、(D)为文房之首A纸B笔C墨D砚9、(D)是先民婚礼之肇始A奠雁B嫁娶C群婚D行辈婚10、礼有“三本”,分别指(B)A事地、事人、尊先祖隆君师B事天、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C事天、事人、尊先祖而隆君师D事天、事地、事人11、婚姻的本质不包括以下(A)的说法A孝敬父母B合力他族C稳定家庭D巩固邦国12、厚葬、人殉,在(A)时期达到极致A商B西周C东周D夏13、(B)便有了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之婚制A商朝初期B西周初期C夏朝中期D商朝中期14、《幼学琼林卷四科举》及(B)的蒙学读本A隋唐时期B明末清初C宋朝D元朝15、抓周习俗平衡车称之为“期扬”是在(B)时期A秦汉B元明C两宋D隋唐16、使民有“孙心”的关键是(C)A政与教B仁与义C德与礼D智与信17、《黄帝内经》中的“晬”字用于“抓周”,说明其俗萌发于(A)A秦汉时期B战国之际C春秋时期D隋唐之际18、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礼拜天地的圣山(D)A华山B恒山C嵩山D泰山19、礼乐教化早在(C)时便以开始A商朝B春秋C虞夏D周朝20、婚礼有六,分别为(D)A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B一问名、二文定、三纳彩、四奠雁、五亲迎、六合卺C一问名、二文定、三纳彩、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D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奠雁、五亲迎、六合卺(90分)。
《中国礼乐教化要略》试题及参考答案

举荐是地方官向朝廷推荐人才,最终达到做官,这只是地方权贵之间的游戏而已,而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事实和时间证明科举制才是最适合使用与在古代选拔官员和人才的一种最有力的制度。为了向天下广撒网招揽人才。
4.简要概述道教为何能成为地道的本土宗教?(20分)
2.理解“唯乐不可以为伪”的说法?(20分)
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有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把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这就做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的产生是源自于每个创造者的内心的,所以作为内心的反映的音乐就是内心世界的最真实写照,所以说“唯乐不可以为伪”。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人力资源礼乐教化要略【1287】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1.你如何理解“仁者,人也”的说法?(20分)
所归之“仁”,其核心是“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又与“天地之大德曰生”,形成了道统上的 “一也”。也就是,其最关键的是,无论对人、对物,生,是第一位的。仁是礼的核心,而教化则是使“天下归仁”的关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因此,礼教的本质是让人在其空间的天地之中,在其上承先祖,下启子孙的时间之中,靠君之治,师之教而“归仁”,而“仁者,人也”。也即是归于人自身。
5.你如何理解神造万物,与神引出万物的区别?(20分)
神造万物是指除了神自身以外的所有有形的、无形的事物。——包括真善美和假丑恶?包括神七?包括日本国旗?包括明天你脸上要长出来的青春痘?2、是指神在创世的7天(6天)里创造的一切。——截止到休息日,休息日以后的所有发明创造与神无关。神引出万物神也可以指我们的内在思维,也就是精神里神的意思,精神的意思是我们思维当中的精华。在某些方面,有说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神,其实是指其内在思维,比如犬神就是指犬的内在思维性格。犬的天性与思维性格是忠诚的。像古埃及崇拜犬神,其实是古埃及的领导者--法老,对忠诚精神的崇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某种动物神也可以指研究某种动物的神。
西南大学2019春《中国文化的天地观》作业

「牛郎织女的神话早在周朝便已为民熟知
r-织女”之星座命名,与养蚕、缫丝、纺织有直接关系
「牛郎织女之间悲戚、动人的爱情故事
18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2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天以不见为玄”,即天广大、深远2
《太玄经》中对九天的划分是横向的
52、为帝都、仙界的神话,又衍生出了西王母、东王公、穆天子拜会西王母、玉皇
成亲、瑶池、蟠桃、后羿与嫦娥、九天玄女、东方朔偷桃等等众多神话传说。
祁连山
天山
5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人之囟门被认为是灵魂的通道
MI人出生,最先见天的是头颅
囟门的囟字是大脑两半球的结合处的裂隙的象形文字。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k;I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9、中”字是本义是—
K; I旗旒之象形v
「北辰所在之位
MI过也,传也
中间、中央
10、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
「从天之行而下,到文之形而上的升华
G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W
「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
顺天道以安排人事
「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2
尽人事、听天命
7、对山水的崇敬,在儒家那里,被看作是—的象征。
MI礼义精神
口I仁义精神
M仁智精神
礼智精神
8、先贤曰:
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_。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
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
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_。
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年春季[0831]《中国音乐史》在线作业辅导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年春季[0831]《中国音乐史》在线作业辅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6ad6e3169a4517723a3fa.png)
0831 20201单项选择题1、艺名为“七龄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_______。
1.梅兰芳2.荀慧生3.周信芳4.马连良2、歌曲《飘零的落花》的曲作者是_______。
1.贺绿汀2.聂耳3.张寒晖4.刘雪庵3、“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治史方法是由_______提出来的。
1.王光祈2.缪天瑞3.许之衡4.孔德4、黎锦晖最成功的一部儿童歌舞剧作品是________。
1.《麻雀与小孩》2.《最后的胜利》3.《小小画家》4.《三蝴蝶》5、刘天华创作于除夕之夜的二胡曲是_______。
1.《光明行》2.《烛影摇红》3.《独弦操》4.《良宵》6、乐歌《送别》的作者是_______。
1.沈心工2.曾志忞3.李叔同4.杨度7、《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________。
1.李叔同2.沈心工3.王光祈4.王国维8、囊玛是_________的一种古典歌舞音乐。
1.维吾尔族2.纳西族3.傈僳族4.藏族9、昆曲作品《长生殿》是由________创作的。
1.汤显祖2.洪昇3.孔尚任4.王玉峰10、元杂剧《汉宫秋》是__________创作的。
1.关汉卿2.马致远3.郑光祖4.白朴11、诸宫调是宋代产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其创始人是__________。
1.孔三传2.张五牛3.柳永4.王溥12、唐代被誉为“记曲娘子”的音乐家是___________。
1.永新2.念奴3.张红红13、《教坊记》由唐代_________著。
1.南卓2.段安节3.杜佑4.崔令钦14、___________是目前所见的我国最古老的曲谱,是唯一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
1.《碣石调•幽兰》2.《广陵散》3.酒狂4.《流水》15、“新律”由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提出。
1.钱乐之2.荀勖3.何承天4.京房16、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的作者是________。
1.嵇康2.阮籍3.曹植4.沈约17、民间音乐形式________的特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于军中马上奏之。
从古代中国乐德、乐语、乐舞之教看现代音乐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从古代中国乐德、乐语、乐舞之教看现代音乐教育纵观中国音乐教育史,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标、内容有所侧重,但是乐德、乐语、乐舞这“三教”始终代表着音乐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
“三教”的内容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西周官学音乐教育中,其审美与伦理意义一直保留到现代社会。
与音乐技能训练、欣赏能力培养、情感陶冶等微观的东西相比,“三教”具有宏观的意义,对现代音乐教育同样重要。
只有音乐教育者充分理解其深刻涵义,才能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把握音乐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1.乐德之教中国艺术的感觉方式具有伦理化的倾向,把道德、善、目的、意义当作衡量或模仿对象的尺度。
所谓“作乐崇德”,就是好的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能使人的品性崇高。
从《吕氏春秋?先己》记夏后氏教民重德,“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饰”,其所述音乐行为与德育内容相关联。
到春秋时期的“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思想;先秦孔子的“有教无类”的乐教举措;隋唐时期王通的礼乐教育思想直至近现代蔡元培的德、智、美、体的教育新主张。
无不体现“乐”与“德”的唇齿关系,由此可见“乐”与“德”的紧密联系是在漫长的音乐教育历史环境中逐步发展完善的。
据此,品德为“德”的第一层审美含义。
其次,乐德之教还体现在音乐的实施行为及审美过程中。
从音乐的实施行为来看,古代乐器的使用及使用规模在礼乐等级规范上有严格的规定,如“天子用八,诸侯用四,士二”。
此类限定既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及伦理倾向也体现了古代的乐德教育思想。
这里所谓的“德”体现的是封建统治阶级在音乐教育中的巩固地位的举措。
从音乐的审美过程来看,表现为:行乐者不仅以表现“德”的内容为美,并且在音乐活动中把以德为美的审美意识转化为审美的情感体验。
如,《乐记》的开首篇《乐本篇》指出,“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这里强调的就是音乐的教育不仅用来满足人感官上的享受,更应通过音乐的教育功能使人有一个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1287 学年学季:20182单项选择题1、仁政中的君与民的关系,是建筑在()的基础上的。
.仁义.德.信.礼.2、婚礼有六,分别为()。
.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一问名、二文定、三纳彩、四奠雁、五亲迎、六合卺.一问名、二文定、三纳彩、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奠雁、五亲迎、六合卺.3、制墨祖师是()。
.奚超.韦诞.韩愈.蒙恬.4、“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
这里的“理”,便是要求我们_____。
.学化,不厚古薄今.因时因地而变通.广开言路,经世致用.实事求是.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婚礼中占主流的当属民间的婚姻.儒家的礼,及其关于天地、阴阳、生命等等理念,在周以后,大量渗透进婚俗.汉朝之后,人便有了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之婚制.人们普遍认为同姓婚可能导致血源内婚制复萌,降低种族体质.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民间常用。
此话所讲之义不包括____。
.此话,以日常之例,讲的是道与器,本与末的关系问题.“柴”则是用之即匮的末.“青山”是生生不息之本.尚文所形成的氛围,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舆论力量,可影响朝局.7、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礼拜天地的圣山()。
.华山.恒山.嵩山.泰山.8、关于人文的定义,大体上可归入_____。
.哲学.非物质文化.人之三观.尚文.9、()为改朝换代重拾人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独特作用。
.佛教.释教.道教.儒教.10、《黄帝内经》中的“晬”字用于“抓周”,说明其俗萌发于_____。
.秦汉时期.战国之际.春秋时期.隋唐之际.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达成,靠的是_____。
. B. 政.德.教.礼.1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儒家的礼,及其关于天地、阴阳等等理念,在周以后,大量渗透进婚俗.射礼与婚姻的关系,始于商、周,定型于春秋战国之际.“礼”中的“吉礼”、“宾礼”、“嘉礼”等与婚礼有密切关系.婚礼是人生礼仪的重要构成,并被纳入了六艺之中.1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_。
.炎黄联盟在涿鹿战胜蚩尤,促进了与九黎、东夷等民族大融.无论“炎黄”或“华夏”都不是以其国,而是以其族名之.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华”与“夏”见于殷商,“炎”与“黄”则见于西周.14、在()时期,将帝王登基便建陵,定为制度。
.汉.隋唐.秦.魏晋.15、_____可谓进入中土最早的外来宗教。
.佛教.释教.儒教.道教.16、抓周习俗被称之为“期扬”是在_____时期。
.秦汉.元明.两宋.隋唐.17、_____是对“文”的重要性极其概要、精辟的论述。
.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言,身之文也,言而不文,行之不远.18、《幼学琼林•卷四•科举》乃____的蒙学读本。
.隋唐时期.明末清初.宋朝.元朝.19、佛教中土化过程中,派生出众多流派。
下列关于这一事实,陈述有误的是____。
.游牧地区,有汉传的大乘佛教,也有汉传的小乘佛教.游牧地区,将佛像等做成了“唐卡”.农耕地区将经文凝练成了“六字真言”的转经筒.农耕地区,主要是藏传佛教,其中包括俗称的黄教、花教、黑教等教派.20、“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关于此话解读有误的是()。
.人的精与形皆受于天地,于是形成了统一的礼拜传统.人上拜天,下礼地是人之本性,与生俱来.精出于天,而形出于地.人有两部分构成:一是精,二是形.21、“表文明之称,周云盛德,著焕乎之美。
然则文之为用,其大矣哉!”,文之大用体现于_____。
.化民成俗.经纬天地曰文.人文化成.以文化天下.22、先秦儒学发轫的仁政理念,到()时期成了君主圆其大国之梦的内在戒律。
.盛唐.富宋.雄隋.强汉.23、世上最早的吹奏乐器是()。
.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临潼姜寨出土的骨埙.奉节兴隆洞出土的石哨.天水放马滩出土的骨箫.24、____是礼治的大一统。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等合起来,便是礼治的大一统.使万物各安其分、各行其是.顺乎天地万物运行的大道.2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
.学界普遍赞同佛教传入是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之际.古有中土之佛取自西天的说法.佛教是经西域的于阗传入的中土的事实.佛教,自释迦摩尼创始后,大约在五百年之后传入中土.26、摸金校尉是指——。
. D. 专司建墓之人.专司挖墓之人.专司守墓之人.专司盗墓之人.27、“合两姓之好”,是指()。
. E. 贵族间,有政治联姻性质的婚姻.民间婚姻.婚姻进入礼制时代.春秋时期的“秦晋之好”之媒.28、婚姻的本质不包括以下()的说法。
.孝敬父母.合力他族.稳定家庭.巩固邦国.29、礼有“三本”,分别指——。
.事地、事人、尊先祖而隆君师.事天、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事天、事人、尊先祖而隆君师.事天、事地、事人.30、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_。
.因为殿试榜用黄纸,表里二层,故称“黄甲”;.“奎”见于西周,“魁”则见于战国.“龙虎榜”称谓的由来是因为进士发榜取寅、辰日支,故而,有“龙虎榜”之谓.状元是源自唐举人京考时,皆须投状,故而投状者中第一名,即为“元”,所以叫“状元”.31、()时期,设置专门烧制冥器的机构。
.元朝.唐朝.宋朝.汉朝.32、天下归仁的关键是_____。
.明德至善.教化.仁政.克己复礼.33、礼要处理的四对关系是_____。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人与天,人与地,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血缘家庭,人与人.34、产儿报喜、三朝洗儿等礼仪的核心是______。
.阖家之欢聚.凝聚所有亲人对子女的深情冀望.对生命繁衍、家族兴旺等的祷祝、礼赞.家中添丁,对社会之宣示.35、奉节兴隆洞出土的石哨()。
.是最早的人造器乐.把我国之七声音阶发现史提前到八千年之前.与现代十二平均律之音距与音分数,竟完全相同.是世上最早的吹奏乐器.36、端砚名贵,自宋时已“值千金”。
宋苏易简______载:“端州圆石青紫色者,琢而为砚,可值千金”。
.《文房四谱》.《徐韩林志》.《砚谱》.《文集》.37、仁政的本质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万物.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38、关于“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视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其所强调的是克己复礼、实施仁政.其所强调的便是礼治之王道,是其顺乎天地万物运行的大道.其所强调的是使万物各司其位、各行其是.其所强调的是顺天应时.39、“德”与“礼”实施的关键是____。
.教.化.法.政.40、下列关于道教的说法有误的是()。
. C. 以“道”为其名号,.以符箓、道场、内丹、外丹等为法事,.以元始天尊为宗主.以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开劫渡人为信仰;.41、从根本上把人之性、人与人之交往、甚至,人与物之关系,构筑在“仁”的体系中的是()。
.荀子.孔子.老子.孟子.42、()为文房之首。
.纸.笔.墨.砚.43、《十三经注》中所说的三不孝不包括_____。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阿意曲从,陷亲不义.父母安在,远游他乡.家贫亲老,不为禄仕.44、挂线”之俗,源自_____。
.白族.苗族.满族.彝族.4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_。
. F. 东汉时期,便颁布法令,在全国通行干支纪年.天干、地支的计时系统,早在甲骨文中便已相当普遍.春秋之际已用干支纪年. 1980年的庚申猴年发行了第一枚生肖邮票.46、专司礼教的官员称为_____。
.司空.司礼.司马.司徒.47、“合两姓之好”,是指()。
.贵族间,有政治联姻性质的婚姻.婚姻进入礼制时代.民间婚姻..春秋时期的“秦晋之好”之媒.48、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是().云梦县睡虎地及天水市放马滩等地出土的毛笔.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的毛笔.云梦县睡虎地及天水市放马滩等地出土的毛笔.有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毛笔.49、抓周之俗最早所见的文献是______。
.《朱子家训》.《袁氏世范》.《颜氏家训》.《诫子书》.50、______首开了以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试士的先例。
.宋朝.唐朝.明朝.元朝.5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出自元曲________。
. A. 《琵琶行》.《长恨歌》.《春江花月夜》.《赤壁赋》.52、下列不属于宗教精神活动之因素的是——。
.有相关器具及崇拜物.有相应组织、人员等.有固定、具体的场所.有精神、信仰等意识.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道教在前,道家在后.道教只是思想观念,而道家将其衍化成了信仰.道教是个体,道家是组织.道教有一整套仪轨,道家无仪轨.54、世人以_____为“御砚”,以示隆恩于士子。
.菊花石砚.灵岩石砚.沉州石砚.松花石砚55、仁政的思想,早在()时期即有。
.春秋.汉朝.先秦.战国.56、传入中土的佛教,从____便开始逐渐放弃其僵化立场,开始将忠孝等儒家最为看重的观念、礼仪、行为等.北宋中期.元朝初期.隋唐时期.南宋后期.57、孔子强调仁政的核心是()。
.仁.礼.人.教58、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人认识到死亡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对皇天后土的崇拜,演化出了入土为安的理念.入土为安的意思是人死后利用深坑、棺椁埋葬.地之上,人间,能见天日,故又为阳间;人死入土,地下,不见天日,阴间59、《礼记•乐记》中“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架构中以“行”之权,来推进的关键。
.刑.乐.礼.政.60、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有误的是____。
.佛教传入中土的方式是借助佛像形式.天竺佛教传入过程中,在语言上是直接将佛经文译成汉文.佛教是经西域的于阗传入中土的.佛教,自释迦摩尼创始后,大约在五百年之后,即贵霜帝国开始传入中土.61、“媒妁”二字,最早见于文献是在()时期。
.魏晋.两汉.先秦.隋唐.62、关于《尚书》中的记载说法有误的是()。
.而冬十一月,再巡察到北岳并祭祀.中岳是三年巡察并祭祀一次.到秋八月,巡察到西岳,并祭祀.夏五月时,舜帝巡察到南岳,并祭祀南岳.63、佛教化为中土之果的关键是____。
.得皇家首肯,支持佛教传播.融入汉文化.与文化精英层的交往,探讨、交融.对国祚在握者极尽输诚示好.64、关于“三官”与“三元”说法有误的是()。
.地官生于七月十五日,有“中元会”.天官解厄、地官涉罪、水官赐福.天官诞于正月十五日,故有“上元会”.水官节为十月十五日,即“下元会”.65、月老红绳的神话是()以后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