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
建设校园文化 突出学校精神
建设校园文化突出学校精神峡江县砚溪中学——刘秋根置身于一所好的学校,总能感受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不断撞击,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这种东西,就是文化与精神。
可以说,建设校园文化,突出校园精神,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本文试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突出校园精神问题做粗浅的探讨:一、人本管理,学校精神的基石学校的核心是人,建设校园文化,突出学校精神,首要的,就是人的因素,换句话说,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锻造学校精神的基石。
(一)校长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从思想上、人本关怀上入手,创造宽松、和谐、团结的人文管理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教与学,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学习、交往、做人。
具体来说,校长一要善于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为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价值的舞台,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做好服务,让每一位教师能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造就自己的成长,使每一名教职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校作贡献。
二要心胸开阔,包容个性。
学校管理不是为了控制人,而是为了解放人。
而解放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充满个性地在学校工作、生活。
这就需要校长有包容的胸怀,以宽容、赏识、欣赏的心态去品味、培养教师的个性,让每个具有鲜活个性的人都能在适合的工作中展现自我,让“个性”的“金子”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进而形成、照亮学校独特的个性。
(二)校长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
作为校长,必须努力创设“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教职工享受到愉悦、和谐、上进工作的人文氛围和人文机制。
如建立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研讨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等。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构建学校精神特质
现有 的校 本 资源 , 通 过 阅览纸 质 图书 , 成立 阅读 社 团 。北 师 大跨 越式 创新 课题 实验 推广 项 目 2 1 1 模 式 、电子 图书 阅读
等方 式培 养 了学生 的 阅读 习惯 , 提 高了 学生 的阅读 能 力 , 缩 小 了城乡 教育 在语 言文 字运 用能 力方 面 的差距 ,为 赶上 城 市教 育 , 实现 城乡 教育 均衡 发展 构建 了 合理的 平 台 , 在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的 同时 , 实 现教 师 的 专业 化 发展 , 实 现 了教 与 学 、
1 . 以教 师 为 主体 , 夯 实 语 言文 字规 范化教 育的基 石
教师 是学 校 教育 教学 工作 的倡 导 者与 执行 者 , 因此 , 要 想把 学 校 的 语言 文 字工 作 做 实 、 做牢 , 必须 从 源 头 抓起 , 加
级每月 出一期 主题 板报 , 每 生每 周 出一期 手抄 报 , 每学 期 出
一
、
以制度 建设 为保 障 , 促 进 学校语 言 文字 工作 有 序发
展
2 0 1 0年 5月 , 紫 蓬镇 中心 学校 成 立 了 由 中心 学校 校 长 为组 长 , 以校 语 文办 主任 为 副组长 , 相关 部 门负 责人 为成 员
报、 总 结等 举 措 , 学生初 步形 成 了一 定的 语文 素养和 审 美能 力, 陶冶 了身 心 , 提高 了综 合素 养 。
( 2 ) 成 立 阅读 社 团 , 发 展学 生 的 语 言 , 树 立 正 确 的价 值 观和 人 生观 。 紫蓬 镇 中心学校 是 一所 农村 学校 , 和 城市 学校
一
作 为受 教育对 象 的学 生 ,在学校 的 语言文 字培 养 与运 用中, 无疑 是具体 的 承载 者 。因此 , 学校 的 语言 文字 工作 必 须 以学 生为核 心 ,围绕 学生 开展 一系 列活 动 ,达到 最终 目
八大校园文化擎起学校精神支柱
师群体在关爱学 生 中奉献 , 在成就 自 明行为习惯 的养成 结合民族精神 的 师间的合作 ,坚持为 了学校 、在学校 身中升值 。我们培植 了教 师真诚 的团 传承与创新 、 结合诚信与感恩的践行、 中、 基于学校的原则。抓教学常规 , 促
队 文 化 ,从 个 体 发 展 走 向 团 队成 长 , 结合个 性心理 品质的培养。将校 园生 常规出新意 , 促常规出成果。 各种教学 从 团 队 合 作 的 发 展 之 中汲 取 发 展 的 活中的德育细节 ,学生身边 的荣辱小 流程的检查 、 奖惩同步进行 ; 听评课公
力量 的正面 布评价结果 , 相互听课形成风气。 发展 。通过教 师文化的培植 , 师成 或负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彰显德育效 教
营造 学校 安 全 文化 。 把 思 想 关 , 严
为了对学生有 责任感 、 家长有信 任 果。 让 注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 校长是抓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 预 感、 给同事 以安全感、 自己有成就感 好班 主任培训工作 、提升班主任专业 防为主的原则,把安全教育落实到 日 使
的发展前提—— 品牌意识 、学校 的升 注重开仓 全员育人局面,突出德育网 查安全状况 , 0 定期考核安全 目标 , 完善
3 潮 育・ 政新闻 8 北教 时
维普资讯
管理 平 台
术, 培育了创新人 才。我们培植 了教 积 极 构 建 以学 生 为 中心 ,充分 体 现 开 的基本立场 : 研究与行动结合 。 行动与 师的科研 文化 , 从教 育理论 的消费者 放性 、 灵活 性、 创新 性 、 验性 的自我 研究共进 ,把研 究成果迅速转化 为校 体 走向教育理论 的建构者 , 师人人 有 管理活动模式 ,拓展学生成长体验 的 内生产力 ,让其成为推动发展 的杠杆 教 科研课题 , 人人发表 科研文章 。我 们 空间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 进学生 和提高质量的增 长点。在抓教 育叙事 促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 以精神文化铸校魂
教 书育人 ,造 福一 方 的责任 。建 校初 功 , 人 人 能 够 成 功 “,确 立 了 “ 追 和 理论 研 究的思 想 ,明确 不 同教师群
期 ,女 中 师 生 就 在 老 一 辈 无 产 阶 级 革 求成 功 ,谋求 发展 ,创一流 名校 ” 的 体 的成 功发 展 目标 。 比如说 ,对于 教 命 家 深切 关怀 和 前 辈 们 的谆 谆 教 诲 下 得 办学 目标 ,旨在营造 “ 追求 成功一 一 学 能 力强 、业 务水 平高 的教师 ,我 们
系 列价 值 体 系 。 它 是 一 所 学 校 的 灵 学校文化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积 累 自然形 舞 。在 我们学 校 ,成功 教 育是 面向全 魂 ,是 一个 学校 精神 与氛 围 的集 中体 成 ,但 优 秀 而 有 生命 力 的学校 文化 , 体 教 师和 学 生 的 。成 功 教 育 的开 展 ,
以迅速 成 长成 功 “ 的积 极 向上 要 鼓励 他们 提升理 论 素养 ,承 担科 研 爱 勤 奋 、诚 朴 、 自强 ” 的校 风 ,磨 励 的 浓 郁 氛 围 。
出 “ 志 图 强 、 奋 发 向 上 、 敢 为 天 励
维普资讯
传 承 创 新 学 校 文 化 以 精 神 文 化 铸 校 魂
边 东书
( 石家庄市十七 中 河北石家庄 005 ) 5 0 1
奋 众 所周 知 :一所 学校 能够 持续健 “ 发 向上 、敢 为 天 下 先 ” 的文 化 精 造 型连 在一起 ,诠 释 着我校 在人 本思 人人 追求成 功 ,人 人能够 康发 展的推动 力源 白优 良的学校 文化。 神 ,有 开拓 创新 的豪 迈干 劲 ,才成 就 想 指导 下 “ 何谓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 经过长 期发展 ,历 史积 淀而形 成 的 ,它 以学 校 师生为主体并 形成 共识 的价值 观念 、 了今天 快速 可持 续发 展 的十 七 中。
如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引言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如何有效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体现核心价值体系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构建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诚实守信、勤劳质朴、团结友爱、勇于奉献等优良品质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活动、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中。
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和精神文明成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需要,培养下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文化育人为核心,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文化育人。
要以优秀文化熏陶学生,以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1.建立健全文化建设机制,制定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实施步骤、责任分工,并定期评估和改进。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读书节、科技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3.营造温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创建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大力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塑造学校精神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 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 的载体 , 是
的作用 , 以许多名校都很重视校训 l 所 点的定格和张扬 。
l 学校精神产生的土壤。 校园文化能赋
的总结提炼和恰当表述, 重视校训的 l
其次 ,正德修业” “ 的校训 , 既蕴 l 予师生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自 创 觉。
动力和源泉, 对于凸现和稳定一所学 1 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校的形象 、 特色 、 和水准具 有举 l 风格
l 条件 ,正德” “ 就是匡正道德, 这是成
我校也很 重视校 训 的提炼和表 1 人之本。“ 修业” 意即谨修学业 , 就是
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 我们 l 述。20 年学校成立 10 02 0 周年纪念 l 要打好知识基础,培养实践能力, 发 认为, 塑造学校精神是推动学校文化 l 我校确定“ 时, 正德修业” 为校训。之 { 展创新思维。“ 正德修业” 的校训 , 既
们 支塘 中心小学的校 园虽然不大 , 开放的原则 , 但 着力培养教师 的三项素 这里有大柿子树的绿荫 , 有校园 山石 质 和三种能 力 。三项 素质指 思想素 五 、制度保障
学校 制度 建设 是培 育学校 精神
的遒劲 , 正修亭 的雅致 , 朗朗的 质 ,即要求 教师具 有正 确 的政治方 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 障。 有 有 培育学校精
的校训 “ 公允能 , 允 日新 月 异 ”北 京 1 : 子 进 德 修 业 。 忠信 , 以 进 德 l 生 动诠 释 。 , 日 君 所 的
师大的校训 “ 学为人 师 、 行为世范 ” l ; , 也 修辞立其诚 , 以居业也。” 所 大意 I
高中教育中的校园文化与学校精神
高中教育中的校园文化与学校精神在高中教育中,校园文化与学校精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软实力,而学校精神则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宗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中教育中校园文化与学校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文化积淀。
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训、校歌、校讯等,这些都代表了学校的价值观和传统。
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对学校充满敬意和热爱。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等形式,校园文化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例如,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卫生、秩序等方面的规定,都可以体现学校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其次,学校精神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宗旨,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独立自主、诚实守信、勤奋上进等都可以成为学校精神的表现形式。
学校精神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通过课程设置、师生互动等方式,将学校精神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这样的努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的结合,形成了学校的育人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特色,这一特色通常体现在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的塑造中。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特色课程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性发展的重视。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音乐、美术、体育等多种艺术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校园文化以及塑造的学校精神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校文化的熏陶和学校精神的引领,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行和处世态度。
这将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构建情况总结
学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构建情况总结2023年,在学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构建方面,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与广大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首先,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我们重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们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升,逐渐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这支队伍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而且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逐渐塑造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校风。
我们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加强课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思辨中提升品位,在交流中启迪情操。
其次,学校精神文明构建方面,我们重视落实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育人任务,搭建了学生自我管理平台,展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特色和良好风貌,形成了一种集体和自主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我们告别了过去仅以规定方式进行管理的办法,我们更加重视以引导和支持为主的管理模式。
视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合作伙伴与建设者,在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培育和锻炼。
此外,我们注重对学生心理的重视和关爱。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
我们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加强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含义,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特质,让学生有清晰的价值准则和夯实的内心支撑,从而更好地承接现实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构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这是各方面通力合作、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回顾过去的几年,我们不仅取得了理论方面的进步,更让我们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和加强。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经营校园文化培育学校精神--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思考
全体 员 工 共 同参 与 、 思广 益 的结 果 。在教 集 师 沙 龙 活 动 中 ,我 们 谈 到 了 当前 人 们 过 于 重 视 知识 、 术 技 能 的 培养 , 成 “ ” 技 造 礼 的教 育 的 缺失 ;谈 到 了古 人 称 赞 青少 年 只有 四
既 需要 建 设 , 需 要规 划 和 经 营 , 更 有个 沉淀 和 积 累 的过 程 。本 文 结 合 我 校 创建 几 年来 的 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 践 , 校 园 文化 的经 营 、 校 精神 就 学 的培 育 作 些思 考 。
莲 塘 三 小 是 2 0 年 8 正 式 成 立 的 一 05 月
园 文 化 要 求 我们 做 细节 上 的一 点 一 滴 的 经
营 与积 累 。
一
后 ,大 家 还 是 认 同 按 照县 领 导 提 出的 保 持
“ 四个 一 流 ” 法 , 提 但改 一 改 。“ 设施 一 流 ” 我
● 露
学理 校 管
“
一
个 民族 需 要 民族 精 神 , 个 时代 需 一
明确 办学 特 色 : 面谈 到 的“ 校 于礼 、 前 立
以礼 治校 ” 这 也 是 基 于 我们 尽 可 能 地 引 导 ,
要 时 代 精 神 。 ” 一所 学 校 也 需 要 有 学 校 精 神 。 而学 校 精 神 是 学 校 在 长期 教 育 实 践 中 积 淀 下 来 的 并 为 师 生 认 同 的文 化 传 统 、 价 值观念和行 为习惯等方面 的整合和结 晶 , 是校 园文 化 的 内核 和 灵 魂 。 营造 健 康 向上
的教 育 和 建设 , 中 华 民 族 的传 统 , 以说 是 可
学校精神文化(定稿)
针对办学主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家长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校 训】诚信立身 自信成事
其核心理念是“信”。“两信”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师生的品性、自我成长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教育实现师生品行与学业的共同进步。“两信”是学校一切“教”与“学”的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堂堂立身于天地。“自信成事”,自信是成功的关键。有自信,才有创造;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办学特色】以人为本 以诚相待 以信立校
“以人为本”是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以诚相待”是用诚恳的态度对待家长和学生;“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以“信”作为立校之本。
【办学理念】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们的工作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翱翔天空的理由。
【校 风】文德并举 教学相长
谓之“勤能补拙,厚积薄发”。“文德”一词真正体现了学校教育内涵。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聪明智慧,教师与学生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共同努力,双管齐下,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教 风】敬业 爱生 博学 善导
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任课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勤学——勤于学习,勇于探究,力争上游。
好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在不断发问中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
善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会在思考中求得知识的真谛。
明理——所谓“格物致知”,通过不断学习苦练,明白疑难知识,真正达到求知的目的。
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
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责任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负有义务的行为态度和精神,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的体现。
在学校中,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品质。
学校应该营造责任意识的氛围。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校应该积极倡导责任意识和责任教育,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负责。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责任意识主题班会、责任教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责任教育的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育方面,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开展学生责任教育大讨论、责任书写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并承担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责任评价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责任评价制度、组织责任模范评选等活动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观。
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可以将学生的责任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具有责任心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责任精神。
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学校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共同营造责任意识浓厚的学校氛围,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责任的目标,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工作方案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工作方案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学术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角度探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工作的方案。
一、加强学校文化氛围建设学校文化氛围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学校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例如举办各类主题文化周、艺术展览等,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文化名人进行讲座,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应加强师生道德建设,通过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德育活动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学生评优评先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竞争观,促进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三、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与课程融合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在课程中加入文化、道德、艺术等内容,使之与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入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在艺术课上,可以进行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课程融合,学校将培养出更全面发展、有文化底蕴的学生。
四、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融合学校应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可以邀请社区优秀人士担任校园文化艺术顾问,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健体强身,强化意志”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机会,组织各类体育活动。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相应的体育选修课程。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可以得到改善,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建设校园文化 凸显学校精神范文
建设校园文化凸显学校精神置身于一所优秀的学校,总能感受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不断撞击,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这种东西,就是文化与精神。
可以说,建设校园文化,凸显校园精神,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本文试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凸显校园精神问题做粗浅的探讨,诚乞教于方家同仁。
一、人本管理,学校精神的基石学校的核心是人,建设校园文化,凸显学校精神,首要的,就是人的因素,换句话说,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锻造学校精神的基石。
(一)校长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从思想上、人本关怀上入手,创造宽松、和谐、团结的人文管理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教与学,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学习、交往、做人。
具体来说,校长一要善于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为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价值的舞台,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做好服务,让每一位教师能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造就自己的成长,使每一名教职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校作贡献。
二要心胸开阔,包容个性。
学校管理不是为了控制人,而是为了解放人。
而解放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充满个性地在学校工作、生活。
这就需要校长有包容的胸怀,以宽容、赏识、欣赏的心态去品味、培养教师的个性,让每个具有鲜活个性的人都能在适合的工作中展现自我,让“个性”的“金子”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进而形成、照亮学校独特的个性。
(二)校长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
作为校长,必须努力创设“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教职工享受到愉悦、和谐、上进工作的人文氛围和人文机制。
如建立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研讨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等。
学校文化导论-学校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
学校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治学态度,以及种种思想意识,表现为学校人际关系、学校风气、学校传统及学校成员的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
它属于观念形态的学校文化,以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其载体,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精神文化并非具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的特点。
但是,由于其精神已浸透和附着在了学校内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上,从而使人无时不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投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学校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
因此,这一形态的学校文化也是学校精神风貌、个性特征、社会魅力的高度表现。
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育人效应也主要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
在这里,我们仅从学校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学校风气、学校传统这几个方面展开。
一、学校心理环境学校的心理环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现实的、可感觉到的周围空间的反映,同时还是“人类文化方面不直接感知的历史时间环境的产物”。
我们这里所指的学校心理环境,主要是对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
学校外部和内部的全部物质环境和活动,只有当它被反映时才构成对人的行为起作用的环境,心理环境就是这样一种积淀于师生心理的观念形态。
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成员的需要目标、情感意志、政治信念、行为方式和集体舆论,是构成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构成的无形环境,比之于有形的物质环境,其影响更为深刻和有力,更具有导向性的约束力,更易形成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行为模式。
作为学校内部约束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心理环境往往容易为青少年学生所接受、内化、认同。
心理环境分为个人的心理环境(主要指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学校组织内部的心理环境、学校外部的心理环境三种类型。
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是一所学校中对大部分成员都发生影响的传统、风气、舆论、气氛以及任务、目标的明晰性等等。
在学校内部心理环境中,校风与集体舆论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学校文化导论-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学校办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校长的学识、才干、魄力,更取决于学校积淀了怎样的校园文化及塑造了怎样一种“学校精神”。
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底蕴。
一、学校文化1、什么是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一种个性,是学校建设、管理、发展的独特品格和风姿。
它会表现于学校外在的物质形式,比如建筑物的风格、花草树木的布置等,也表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特征及教育对象的行为当中。
文化是一种品味,体现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体现一种魅力和魔力,给人一种依赖和信任。
文化是一种定式。
文化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依靠人们有意无意的积累和沉淀。
但是一旦具备雏形,一旦稍显规模,它产生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任何行政指令不知要厉害多少倍。
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才一直深受人们重视。
另外,一旦某种负面的学校文化成了气候,要想拨乱反正,也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文化是一种品牌。
学校要成为名校有多种实现路径。
但是最厉害的名校,其名气应该是源自该校独树一帜的文化。
2、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为全校师生所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文化、教风、追求目标、行为方式的综合。
它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学校文化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化的功能。
它代表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生机,并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动。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了学生的文化活动,更是以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其外显方式表达学校的品牌,通过其内隐方式制约全体师生在学校和社会的所有选择、愿望和行为。
构成学校内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追求目标。
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教育性、规范性,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和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建设培训ppt
通过学校精神建设,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师生更加热爱学校,提高学校的 整体竞争力。
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通过学校精神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树立起良好的社 会形象,吸引更多的优质学生和优秀教师加入。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学校精神建设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学校在社 会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和赞誉。
特点
独特性、传承性、渗透性、开放 性。
学校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导向、凝聚、激励、约束。
作用
提升学校品质、促进师生发展、增强学校凝聚力。
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积 淀而成的,受到学校传统、地域文化 、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发展
学校文化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以 适应时代变化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保 持其活力和生命力。
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师生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学校各项工 作的顺利开展。
奖励制度
制定完善的奖励制度,对在教育教学 、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 献的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开展团队建设活动
团队建设
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师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 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
强化学校文化教育
01
02
03
开设相关课程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学校文 化教育相关课程,让学生 了解学校文化内涵。
开展主题活动
通过举办主题活动、讲座 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学 校文化建设。
加强师生培训
对教师进行学校文化培训 ,提高教师对学校文化的 认同感和执行力。
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的灵魂
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的灵魂作者:葛金国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8年第01期学校精神的特点学校精神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下来的,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
作为一种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是通过学校成员共同的实践活动并经由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成的。
强烈的学术任务感、对学生高度的期望感、牢固的师生亲密关系感、高度的教职员工之间的同心协力与积极肯定个人学术的卓越表现,构成学校精神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来看,学校精神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积极性”。
学校精神作为一种“群体显意识”,凸显的是一种理想和积极精神文化。
这种文化以校园主体积极而良好的精神状态为表象特征和信息表达方式,具有单向性,直接指向积极意义,从根本上否定消极意义的存在。
充满生机活力,蓬勃向上是学校精神的本质特征。
二是“场效应”。
学校精神具有强大的“场效应”,其作用犹如液体渗透般,细润无声而又不可抗拒,通过校园主体的内化机制而逐渐浸染成一个强大的氛围,这种精神浸染和氛围形成的过程,一般是按照社会规范要求,淘汰了糟粕之后保留下来的,是被校园主体这一特定群体所认同的某些思想观念的积淀,是校园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最佳整合,而这些思想观念就是他们共同的行为准则。
学校精神的价值作为一种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附着于领导方式、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学校道德准则等校园精神文化样式上,它以其特有的精神特质赋予学校以“个性魅力”,从而使生活其中的每个校园人都深受影响,以共同的价值规范折射出学校成员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和精神风貌,凸现出凝聚力、耐力、战斗力等精神的核心内容。
显然,学校精神成熟后,对教师群体具有团结协作之功效;对学生群体,则具有至诚关爱和潜移默化之功能。
尤为重要的是,在这种积极的生机勃勃的表象后面,折射出丰富而深远的精神价值:其一,折射出“公正团体”的学校形象和管理理念。
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
学校文化传承:传递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传承:传递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髓所在,它代表了学校的价值观、传统和特色。
学校文化传承是指将学校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和传统代代相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校的精神和真正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学校文化的传承,学校能够更好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什么学校文化传承如此重要?学校文化传承对于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学校文化传承可以保持学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这些都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
通过传承学校文化,可以确保学校的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其次,学校文化传承可以加强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当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独特氛围和传统时,他们会更加认同学校,愿意为学校付出更多努力。
学生之间也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最后,学校文化传承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校的文化包含了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对于学生的品德、学术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校文化的传承,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进行学校文化传承?学校文化传承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以下是一些可以进行学校文化传承的方法和措施:1. 培养学校精神和价值观的认同学校的精神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对学校的精神和价值观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校文化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增强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2. 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文化活动学校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化展览、演讲比赛、艺术表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才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学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创设学习环境和氛围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学校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
校训文化与精神立校 思想感悟
校训文化与精神立校思想感悟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我们学校提出了校训。
校训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气质的集中体现,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校训精神呢?我们首先要明确校训是一所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载体、支撑,它也被称作学校精神。
作为教育机构,除了以育人为中心外,还应关注、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比较难,因为每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不同,思想的形成与碰撞也不同……当然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具备自身独特、鲜明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当我们在面对学生时要特别注意其思想倾向。
1.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我们的学校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人:他们做起事来毫无计划、不考虑后果、随心所欲。
他们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规学生,不遵守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去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种思想倾向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必须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大法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修养和境界,从而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当然是最适合人接受教育!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迎合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更不能以“教育者=教师”这一说法为依据来约束学生。
我们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也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引导,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有着体现“德才兼备”的校训校训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自身文化特征的总结和提炼。
校训又叫作学校文化,它包含着办学目标、学校办学宗旨、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及校风、教风等诸多方面内容。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具有一定历史地位的、有相当影响力的院校和机构就曾经形成过特有的办学传统。
1学校精神文化
一.学校精神文化总结提炼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内涵,大力宣传学校主要办学思想,充分发挥校训、校风的凝聚作用。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隐性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并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催人奋进,会使师生逐渐形成一种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明达、宁静淡泊的情操及博大庄严、任重道远的使命感。
基于对教育理想与教育目标的追求,对教育规律的遵循与敬畏,对全校师生的关心与关爱,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把握与解读,大陈小学结合时代特点,提炼、升华出"卓雅教育"的理念,并把它作为优质教育的一种模式。
"卓、雅"二字在《论语》《汉书》《三国志》《史记》等古籍和《辞海》中均有解释。
"卓"就是"卓越、卓识",是一种内在的素质;"雅"就是"高雅、儒雅、文雅、典雅",是一种外在的形象。
具体说来,就是全校师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进步,追求卓雅。
内强素质就是提高师生的内在素质,体现在道德、心理、知识、能力四大方面。
外塑形象就是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提升师生的品位,做到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有品位、有风度。
学校将特色定位为"卓雅教育",意在追求卓越和高雅,既蕴含学校办学理念,又体现文化立校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是创建学校品牌的需要。
追求卓越、崇尚高雅,成为师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人生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卓雅教育"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摘要】学校文化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政风的总和。
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
学校的文化积淀与“学校精神”塑造相辅相成。
我们要将学校文化做实、做稳、做强、做精,使学校更有内涵、有品位、有特色、有气质、有精神!【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内涵;学校精神学校办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校长的学识、才干、魄力,更取决于学校积淀了怎样的校园文化及塑造了怎样一种“学校精神”。
一所学校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底蕴。
1. 学校文化1.1什么是文化。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一种个性,是学校建设、管理、发展的独特品格和风姿。
它会表现于学校外在的物质形式,比如建筑物的风格、花草树木的布置等,也表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特征及教育对象的行为当中。
文化是一种品味,体现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体现一种魅力和魔力,给人一种依赖和信任。
文化是一种定式。
文化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依靠人们有意无意的积累和沉淀。
但是一旦具备雏形,一旦稍显规模,它产生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任何行政指令不知要厉害多少倍。
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才一直深受人们重视。
另外,一旦某种负面的学校文化成了气候,要想拨乱反正,也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文化是一种品牌。
学校要成为名校有多种实现路径。
但是最厉害的名校,其名气应该是源自该校独树一帜的文化。
1.2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为全校师生所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文化、教风、追求目标、行为方式的综合。
它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学校文化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化的功能。
它代表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生机,并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动。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了学生的文化活动,更是以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其外显方式表达学校的品牌,通过其内隐方式制约全体师生在学校和社会的所有选择、愿望和行为。
构成学校内所有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追求目标。
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教育性、规范性,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制度、环境、人际关系和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学校文化特征的生成与学校文化积淀程度是学校发展的一大标志。
学校文化之所以能够区别不同的学校,是因为它决定了学校物质表象的内涵本质。
学校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是可以被感觉得到的信仰、价值观、思维与行动方式的总和。
学校文化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它反映了人们的基本思维与行动方式的模式。
在外观方面是一种已经成为全体师生习以为常的、不需要思考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内隐方面是一种被规定了的思维模式,一旦违背了它就会感到不舒服和不自在。
一个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学校,就是要确立和创造一种能够使学校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能够积极地推动学校变革和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
因此,学校文化的内核是管理哲学和学校精神,外显是学校风范。
学校文化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因此,学校文化具有物质与精神文明,以精神为主,所以按照文化结构的层次理论,学校文化从性质上来讲,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两个层次。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各种新文化的不断产生某些曾经属于现代化成果的文化成分逐渐进入传统领域。
学校文化发展完善的过程又始终闪现着传统的身影。
学校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学校文化是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未来之所在。
1.3学校文化的结构。
一所学校,可以没有好师资、好硬件,但决不能没有好精神,而好精神需要优秀学校文化的滋养。
文化哲学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
(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
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①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
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②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③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④学校人际关系建设。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2. 学校精神所谓学校精神,就是赋予学校以价值、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学校意识、学校行为风格等特征面貌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活跃、弥散于学校这一特定组织内部,并归属于学校文化范畴,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
如果把学校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那么学校精神则属于隐性课程。
它通过创设一种能唤起师生高尚情感的精神、心理环境,由模仿、暗示、感染、认同和内化来达到感化陶冶师生的目的,把学校整体精神转化为个体精神,实现学校精神个体化。
它依附于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身上,分为教师精神和学生精神,具有社会辐射作用和精神陶冶作用。
学校的使命是培养人。
现代学校培养的人不仅应具有宽广的知识,还必须有鲜活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精神的作用。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
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
这种精神是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经验的文化积淀,它植根于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与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之上,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学校的“精、气、神”。
它赋予学校特有的个性魅力,是学校群体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核动力”。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楼房和建筑物的集合。
相反,当人们走进一所具有鲜明精神特色的学校,一定会处处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
从学校的建筑、布局到校长、教职工和学生的一言一行,再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人们会明显感到凝聚着一种精神力量,那是一种精神魅力,是一种激涌着、富有生命力、令人感动、奔腾激越的学校精神所创设出的氛围。
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动力。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巨大力量,是一种优秀的隐型教育课程。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而学校精神的培育,是提升学校文化的重要方面。
3.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放眼我们的周围,仅靠金钱堆积、缺乏精神底气的学校比比皆是。
如何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塑造起经得住社会和历史考验的、能为公众认同、并能几代几十代传承接续的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学校精神是学校优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学校历久弥新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对于凸显和稳定一所学校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学校普遍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
学校精神的塑造重在营造观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