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课时作业49: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49: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20·江苏连云港学测模拟)读2000~2015年广东跨省流入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两个时段,广东跨省流入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省份是()A.广西B.湖南C.湖北D.河南2.导致广东跨省流入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省际间()A.空间距离差异B.城市化水平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人口密度差异解析第1题,某省流入人口变化幅度等于该省两个时间段的差值,通过计算可知,河南省的变化幅度最大,故D正确。

第2题,引起省际间大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两省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正确。

答案 1.D 2.C(2019·福建省6月合格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源源不断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近年来,不少在大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员被称为“城归”。

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务工的主导因素是()A.文化B.宗教C.自然D.经济4.“城归”现象给乡村带来的有利影响有()①增加就业机会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完善基础设施④缓解人口压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3题,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故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务工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D正确。

第4题,“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及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①②③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归”现象会加重人口压力,④错误,故选A。

答案 3.D 4.A(2019·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6.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2016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1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1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2012年春运自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为期40天。

据此完成1~2题。

1.春运所带来的旅客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2.近几年来春运旅客量不断增加可能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压力B.扩大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我国某城市总人口的逐日变化示意图3.引起春节期间右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 B.疾病传播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

同时人口的过度迁移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4~6题。

4.2011年以来,利比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① B.② C.④ D.⑤5.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① B.② C.④ D.⑥6.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A.① B.② C.③D.⑥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2年3月30日《中国信息报》报道,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显示,我国的人户分离人口(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094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 991万人,流动人口为22 103万人。

与200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9 996万人,增长82.6%。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

高一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影响各不相同。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和我国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1)~(5)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①B.②C.③D.⑥2、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居民大量向外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①B.②C.④D.⑤3、M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呈现老龄化趋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迁入人口对M市的影响有()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的供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和地区国内或国际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

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丁美洲B.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丁美洲C.①拉丁美洲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D.①中国②拉丁美洲③俄罗斯④美国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 美国110.0墨西哥26.7 德国21.1印度22.2 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8.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课时作业35: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35: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务工与经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有关对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方向描述错误的是( )A. 乡村流向城市B. 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C. 从内地到沿海D. 从东南迁往西北地区2. 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源因素B. 政治因素C. 经济因素D. 文化因素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三者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4.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 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 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 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5. 2005~2010年(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6.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7. 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8.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课时作业4:3.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4:3.2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2012·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2012·山东烟台诊断)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

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

读图完成4~5题。

甲各省人口迁出数乙各省人口迁入数4.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5.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7.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A.甲②⑥ B.乙④⑤ C.丙①④ D.丁①③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

课时作业2:3.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2:3.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练出高分[基础落实练]1.(2014·广东文综)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故选C。

返乡就业或创业,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故不选A、B。

外出务工、返乡就业,促进了内地家乡与沿海务工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故不选D。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

读图,回答2~3题。

2.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A.A地和B地B.A地和C地C.B地和C地D.B地和D地3.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A.经济落后B.政策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变迁答案 2.A 3.A解析第2题,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地和B地符合此特征。

第3题,D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移率为负值,最可能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4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5.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答案 4.A 5.C解析第4题,读表格数据,根据各国迁出、迁入人口数值分析,人口迁移主要趋向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第5题,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发展空间。

(2011·广东文综)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课时作业2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2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5·浙江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连续5年(2005年-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信息可以看出( )A.江西省人口迁出率最高B.广东省人口增长最快C.福建省人口增长最慢D.四川省人口出现负增长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将( )A.导致北京、上海老龄化问题更严重B.极大促进了浙江、广东的第一产业的发展C.缓解了江西、贵州的人地矛盾D.导致安徽、四川环境人口容量增大3.近年来我国江西、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人口老龄化出现了城乡倒置,农村老年人口总数、老龄化水平等指标都明显高于城市。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农村人口出生率急剧降低B.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C.城市大量老年人向农村迁移D.农村年轻人口的大量外迁(2016·莱芜高三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完成4-5题。

4.大量移民迁入,不可能改变东部城市( )①人口年龄结构②人口性别结构③人口再生产类型④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移业就民”给中西部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③促进环境改善④加剧就业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15·临沂模拟)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的分离,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6-7题。

6.武汉市终身人口迁移主要来自( )A.西南地区B.华东地区C.北方地区D.周边省区7.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D.与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课时作业9:3.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9:3.2人口的空间变化

3.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请选出正确答案)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4.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5~6题。

5.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6.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自然灾害频发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②⑤ D.②④⑤8.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9~10题。

课时作业1: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1: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1→b1B.a1→a2C.b1→b2D.c1→c2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B.a1→b1C.b1→b2D.c1→c2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A.a1→a2、a1→b1B.a1→b1、b1→b2C.b1→b2、c1→c2、a1→a2D.c1→c2、a1→c1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4~5题。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称为人口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B.c不能叫人口迁移C.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A.a B.bC.c D.d读中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回答6~7题。

6.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7.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C.2015~2020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D.2025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逐步减少读图,回答8~9题。

8.该图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阶段②最有可能是( ) A.原始农业B.种植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9.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西南地区D.东北地区11.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

课时作业15: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15: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人口的空间变化读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①由省外迁往省内②由省内山区迁往东翼和西翼③由省外迁往东翼和西翼④由省内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图,读图完成3、4题。

3.读图可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A.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B.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C.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D.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4.流动人口增加的积极意义是()A.使得劳动力的空间配置进一步合理化B.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困难C.缓解了流入地区的人地矛盾D.提高了流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读下表完成5、6题。

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资料(单位:万人)5.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6.下列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必然导致该城市人口老龄化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C.必然加剧该城市的环境污染D.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区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

读后完成7~9题。

7.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C.经济发达D.人口大省8.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9.目前丁市人口增长状况易导致()A.人口增长模式改变B.老龄化加重C.城市化减缓D.城市管理难度加大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课时作业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项选择题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

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5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2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

据此回答1~2题。

1.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读下面“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3~4题。

3.阶段③处于()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4.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5~7题。

5.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的是()A.从湖北流向四川B.从湖南流向广东C.从山东流向河北D.从新疆流向内地7.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甲地优美的环境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8.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9~10题。

9.当前沪宁杭地区能大量吸引民工迁入的原因是()A.①B.②C.③D.⑥10.2011年8月2日,肯尼亚达达阿布,每日有超过1 000名躲避战乱的难民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到这里已经人满为患的难民营。

课时作业32: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32: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据此完成第1~2题。

1.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4.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读某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6.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

读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丁8.如果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匈牙利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9.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A.甲B.乙C.丙D.丁最近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

课时作业37: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37: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 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

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

答案 1.D 2.A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3~5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3.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4.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5.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解析第3题,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

课时作业46: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46: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有这样一群老人,当严寒的冬季到来之时,他们会从自己的所在城市飞往温暖的地方过冬,在春暖花开之时再返回家乡,他们被称为“候鸟老人”。

海南三亚成为“候鸟老人”们度假过冬的首选。

报告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前往三亚过冬的老人数量已经超过40万人。

据此回答1~2题。

1.三亚吸引“候鸟老人”度假过冬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气候B.购物C.疗养D.旅游2.大量的“候鸟老人”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现象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 ( )A.生活成本低B.发展空间小C.广阔的发展空间D.超高的房价4.“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C.保护生态环境D.促进经济发展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深圳从一个约3万人的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化大都市,其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因素B.政策因素C.自然资源D.交通和通信6.四川距深圳较远,但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四川人较多,这是因为四川(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7~9题。

7.“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8.“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9.“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下图为2005~201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负数表示人口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图。

课时作业1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1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2课时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

读图,回答1—2题: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2.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3.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气候专家们2月2日在巴黎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出现一种新类型的移民。

4.这一新类型的移民可能是因为下列哪一因素形成的A.气候B.地形C.经济D.战争5.下列地区中可能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移民的是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东非高原D.珠江三角洲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

在此期间,通过交流了解到各国运动员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

6.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欧美许多国家,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对以上成因解释最可能的是 ( )A.地域文化不同B.避孕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D.饮食结构不同7.在各国运动员中,有许多是从其他国家迁入加入他国国籍的,例如乒乓球女子团体赛银牌得主新加坡队的两名运动员都是华侨。

对这种人口迁移解释最可能的是 ( ) A.他国自然条件优越B.受婚姻家庭影响C.受政治因素影响D.他国经济水平高,或在他国有更大的发展机遇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9.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人口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及其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课时作业14:3.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时作业14:3.2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

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民工迁移的是()A.甲B.乙C.丙D.丁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1)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回答3~4题。

3.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4.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B.⑤时期人口数量比④时期多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5~6题。

5.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7~9题。

7.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8.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9.“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德国联邦统计局2013年8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人口总数达到8 050万,较前一年增长19.6万,增幅为0.2%。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解析:第3题,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19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4题,该城市从1981~2019年的二十年中,国际净迁移的人口数量与自然增长数量相当,人口国际净迁入量巨大,且当前总人口约1 300万,符合美国的城市特征。

美国20世纪90年代人口纷纷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导致国内净迁移量变大。

日本城市人口国际净迁入量较小,俄罗斯与德国无1 3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

答案:3.D 4.A下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6.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A.甲②⑥B.乙④⑤C.丙①④D.丁①③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

第6题,山东半岛气候适宜,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较快,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答案:5.D 6.D(2019·太原一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9年开始下降,至2019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2019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8.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解析:第7题,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就业和经济收入提高,据此可排除C、D两项;A、B两项中的A项更直接具体,B项地区之间差距并没有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2010年盐城调研)右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
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
B.人口减少
C.变动较大
D.基本不变
2.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2010年绍兴一中期末)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4~5题。

4.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5.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2010年山东统考)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意识行为。

据此并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
D.老龄化
7.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是()
A.大庆
B.攀枝花
C.金昌
D.珠海
(2010年江苏苏州)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8~9题。

8.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9.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来源:学科网ZXXK]
(2010年东北三省三校一模)下面为“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图1)和“劳动力迁移图”(图2)。

读图,完成10~11题。

图1 图2[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10.若四个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序为()
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11.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1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近年来,在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
童”、
“留守家庭”等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地方病分布情况图
(1)图中大骨节病与地方性甲状腺肿产生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材料二中所示区域死亡率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留守儿童”、“留守家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问题各有哪些?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和重庆出现新的移民高潮的主要原因是[来源:学科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口自然增长率(
1990~1995

1995~
2000年
2000~
2005年
2007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

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

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公布: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63%。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由材料一中资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人口现状对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5)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6)从材料三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丙点人口自人然增长率为10‰,迁移差额率为-10‰,所以人口变动状况为基本不变。

答案:D
2.解析:西亚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由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迁移差额率为正值,所以乙点能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情况。

答案:B
3.解析:伦敦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由于环境、地价等原因使该市人口大量外迁,迁移差额率也为负值,读图可知丁点符合该题的要求。

答案:D
4~5.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以经济因素为主。

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
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4.A 5.C
6.解析:推力表示当地不利于人口迁入的因素,拉力指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

答案:C
7.解析:大庆、攀枝花、金昌是因矿产开发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珠海被划为经济特区,人口大量迁入,属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改变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答案:D
8.解析: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图例可得出答案。

答案:B
9.解析:目前我们国内人口迁移模式是由农村到城市。

答案:A
10.解析:乙、丁两城人口出生数小于人口死亡数,人口为负增长,由此判断A项正确。

答案:A
11.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城市丁的人口迁入数最大,说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
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D
12.(1)大骨节病与环境中硒缺乏有关;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环境中碘异常有关
(2)地震泥石流山洪
(3)“留守儿童”、“留守家庭”是由大量民工和家庭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和经商引起的。

积极影响: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
问题:人才流失,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4)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居民搬迁而形成
1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知识。

第(1)题,由表中中、美两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分析。

第(2)(3)题,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退休的老年人向南部、西部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4)题,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第(5)题,注意从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分析。

第(6)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疆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开发资源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答案:(1)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较重。

美国经济发达,人口增长较快,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资源,增强了经济活力。

(2)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尽管这里面积只占全美的1/4,但工业发达,大城市集中,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向此聚集。

(3)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

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又易受来自北美大陆内部的冷空气的影响,冬季气候比较寒冷。

所以美国的很多退休老年人,沿着图上箭头方向,迁移到佛罗里达、得
克萨斯或加利福尼亚这些南方的“阳光地带”去安度晚年。

(4)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5)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不利:造成交通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

(6)广东
上海北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