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必须具备 良好的身体素质 2
}
知 姆
i g 《 ≥
一
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 到疲劳和紧张。 ( 转下页 )
岛
哈 尔滨 市公 共 电 车 总 公 司 张 国强
如今 公交 车 已成 为城市 交通 的 主要工 具 ,随 着公 交车 的 日益 增多 ,给城 市居 民交 通带来 方 便 的同时 ,车辆 的火灾 隐患也 随之 多 了起来 ,公 交 车 自燃 现象 时有 发生 。公 交 车 自燃 ,不仅 给企业 带来经 济损失 ,还 有损城 市形 象 ,最 主要 的是会 危胁到 人 民群 众 的生命安 全 。所 以 ,杜 绝公 交车 自燃 现 象发生 ,是我 们公 交企业 必 须加 大力 度抓 好 的一件事 。 我是一名技术人员 ,多年从事车辆 自燃 调查研 究分析工作 。据我 的工作经验 ,要杜绝公交 车发生 自 ,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 : 燃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1 保证发动机机体上没有杂物 ,尤其是气 泵排 . 气管上不许有杂物 。
2 起动机上方不应有悬挂物品 ,防止有金属物
品掉到起动机电桩上短路 ,引燃其它易燃物。
3 禁止车辆有裸线存在 ,防止裸线搭铁引燃易 . 燃物 。 4 L G、C G车辆不能有漏气现象。 .P N
理 ,认为 只要运气好就 可万事大吉。在这种心理下 ,
驾驶员在行 车过程中 ,长时 间的应付不测 事态 和急速变化 的环境 ,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 中状态 ,
浅谈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浅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达,道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这些变化无疑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新手司机的逐渐增多、视道路交通法规如空气的人大有存在、斗气车赌气车等等这些复杂情况考验着司机们技术和素质两方面能力。
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
在行车过程中,某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疲劳驾驶、不良心态、侥幸心理以及应当如何应对这三种情况,将举例具体说明,揭示以上三点对我们行车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心态情绪因素安全驾驶目录内容摘要 (2)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 (4)1 、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4)2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 (4)二、不良心态所引发的交通事故 (5)1 、不良心态的微作用 (5)2 、通过案例讲解开“斗气车”存在的危害 (5)三、存在侥幸心理或不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下出现的交通事故 (6)1 、侥幸心理的作怪 (6)2 、侥幸心理—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6)四、改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7)1、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7)2、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7)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7)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7)参考文献 (8)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1.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有过长期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应该有所体会,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这也是许多老司机说的,驾驶不是一件简单的操作技能,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所以会在行驶中偶尔出现适度疲惫状态,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周边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
驾驶员在这种时而紧张时而疲惫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驾驶 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 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9 2 5 1 5 部队 潘长 军 张国真
【 摘要 】心理素质 是非常重要的行 车安全 因素。本 文分析 了驾驶 员心理发 生变化 的原 因及对行 车安全 的影响,探讨提 高驾驶 员心理 素质 的对策 ,以提 高的驾驶 员的心理素 质,预防车辆事故、保 证行 车安全 。 【 关键 词】驾驶员心理素质;行 车安全 ;影响及对 策
在涉及 行车安全的诸多 因素 中,人的因素 起主要作 用,在人 的因素中,心理素质又 是非 常重要 的因素。提高驾驶 员的心理素质 ,消除 消极 的心 理行为 ,对预 防车辆事故 、保证 行车 安全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驾 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的主要 原因及对 行车安全的影响 1 . 长 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 劳和 厌倦
求 利益 心理
行车时 ,驾驶 员会 受到气候 、道路 、人等 因素 的影 响,这 些会使驾驶 员心理发生变化 。 如车 内环境变化 会引起驾驶 员情绪不稳定 ;道 路 平坦会诱 发驾驶员驾驶单调 形成道路催眠 ; 弯 曲道路 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会 使驾驶员产生厌 烦 心情 ;车辆拥 挤和堵车会使 驾驶 员产生急躁
例 如, 日本富士物流配送 中心就 是一家 以 配送 食 品和 饮料 为主 ,仓库面 积达 2 万平 方米 的大型配送 中心 ,主 要为连锁店铺服 务。该 中 心 的配送 范围是从北海道 到九州 的几 乎整个 日 本 ,包括 1 3 6 家 大 中型连锁店 铺 。富士物 流配 送 中心针对其单次配 送批 量较大 、配 送频度较 低 、操 作管理较为 简单的业务特 点,在物流设 备上采 用 了最先进 的大型全 自动物 流系统 。从 商品保管立体 自动 仓库到 出货 区 自动化设备 , 到进 、存货 区域 的 自动传送带和 自动货架 、无 线 小型分拣 台车 、 电控 自动搬运 台车、专职分 拣装 托盘的机器 人、全库 区自动 传送 带等最 先 进的物流设备 一应俱全 。这为 我们 国内提供 了 个 很好的e x a m p l e 。 4 . 选择合适的市场 以中小型零售 企业 为服务对象 的社会化 物 流中心和配送 中心 、正在快速 发展 的连锁零 售 企业 内部 的物 流配送事业 开始 起步并进入 规范 发展阶段 。中小型零售 企业 ,由于 自身资源限 制 , 自营物流模式行不通 。把物流配 送转移给 厂家 的模式又加重 了它 们的负担 ,不 利于厂商 关系 的持续发展 。这 为第三方物流 企业的切入 提供一个机会 。 另外,随着连锁零售 企业 的市场策略 、发 展规 模的变化 ,第 三方物流也 能从中捕捉到切 入的 良机 。例如 ,沃尔玛之前 进入 中国市场 为
浅谈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浅谈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对行车平安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我们对近几年车辆事故的剖析来看,由于驾驶员的心理问题酿成的交通事故高达80%,汽车驾驶员在参加道路交通的过程中,面对我国目前这种混合交通的路情,即使是一个具有娴熟驾驶技术、丰富驾车阅历和良好心理素养的驾驶员,也会因遇到险情而吓出一身冷汗。
但往往心理素养好的驾驶员遇险面能排难,而心理素养差的驾驶员遇险而不知所措,驾驶员的心理素养与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一样,心理素养好的就临场发挥得好,心理素养差的临场就发挥得差。
现就谈谈和的一点看法:一是要有平安行车的自信念。
不少司机说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
这句话除说明驾驶汽车这一高速运输工具具有肯定的危急性外,还流露出一种驾车的恐惊感,驾驭汽车的自信念不足。
当你问起驾驶员:你一生驾车能保证行车平安吗?几乎会众口一词地回答:很难保证。
不少驾驶员还不知道,一个优秀的驾驶员,都是靠自信念,靠本身的顽强的意志,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才达到平安的彼岸的。
缺乏自信念,意志动摇的人,在遇到意外状况时,不能当机立断,镇静自若,也就不能最终保证行车平安。
因此,对驾驶员要加强自信念和意志品质的培育,以保证行车平安。
二是驾驶员的心情要稳定。
驾驶员心情与心境的好坏,与平安行车亲密相关,心情不好往往会失去理智。
乐观的心情可以明显提高人的活动力量,开心的心情使人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驾驶员带着开心的心情上车,就会有助于观看,认真思索,精确推断,对详细驾驶操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反应快速,动作灵敏等,对平安行车很有关心。
消极心情,哀痛心境刚会导致精神不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懒于观看,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很简单发生交通事故。
驾驶员在驾车中要时刻掌握好自己的心情,做到乐有所恃,哀而有节。
汽车驾驶员最忌讳发脾气,赌气,斗气,要忍一时之气,才能免百日之忧。
驾驶员每天都与人,路打交道,每天遇到的状况许多,注意培育自已的克制力,时刻做到不带思想心情开车,这是确保行车平安的心理基础。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交通系统中,驾驶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交通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紧张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心理素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为紧张情绪。
紧张情绪包括焦虑、恐惧和愤怒等各种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会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还会导致决策能力下降和反应速度变慢。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驾驶员在紧张情绪下容易产生干扰,导致目光不集中、不愿意与其他驾驶员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会增加驾驶员与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冲突风险,并导致潜在的交通事故。
二、自信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与紧张情绪相对应的是驾驶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驾驶员对自己驾驶技能的信心和自我评价。
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和决策水平,同时还能够增加驾驶员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
然而,过高的自信心也可能导致驾驶员对自身能力的过于自信,从而产生不理性的行为和高风险的决策。
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三、压力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员通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时间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会对驾驶员的情绪和理性思考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压力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还可能引发焦虑和愤怒等不良情绪。
这些情绪会影响到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和对危险的应对能力。
四、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改善策略为了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交通安全水平,以下是几项有效的改善策略:1. 提供专业的驾驶员培训: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素质培训,帮助驾驶员了解和掌握理性思考、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这样可以增强驾驶员面对各种驾驶情况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构建驾驶员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等措施。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5407-94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愤怒、压力、疲劳和酒驾等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本篇文章将分析驾驶员不良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
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会导致驾驶员过度担心或害怕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让驾驶员不能应对突发状况。
据研究表明,焦虑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高于正常情况下驾驶员的风险。
对策:驾驶员需要了解自身的情况并采取一些缓解焦虑的措施。
例如听轻松的音乐、呼吸练习、冥想等都能减轻焦虑。
此外,驾驶员需要保持冷静。
道路上的每一种紧急情况都需要对应的反应,如果紧张的情况下,驾驶员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愤怒愤怒是一种强烈而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愤怒往往是由不满和失望引起的,如果在驾驶过程中遇到不良的驾驶行为,容易激发驾驶员的愤怒。
在过度愤怒的情况下,驾驶员很难冷静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消除愤怒的技巧。
例如,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采取一些深呼吸和冥想技巧,让自己放松一下。
当然,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驾驶员也可以选择停车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上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压力压力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常常由工作时间、压力、以及生活负担等各种因素引起。
当驾驶员处于高压环境下,其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变得有些迟钝,常常产生疲劳,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对策:驾驶员需要掌握缓解压力的技巧。
例如,进行放松练习如冥想、进行一些运动等,这些都可以缓解压力。
同时,驾驶员也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睡眠调整,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疲劳疲劳是一种身体状况,会导致驾驶员在车上打瞌睡、反应速度变慢,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减弱。
根据研究结果,疲劳驾驶时间长达二十四小时,其影响与酒后驾驶达到一样的程度。
对策:驾驶员需要避免疲劳驾驶。
如果在连续行车中出现疲劳的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停车休息一下。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最新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最新版)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196AUTO TIME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对策万伟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6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方面,汽车给人们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也让社会、家庭蒙受经济损失,产生家庭悲剧和人生痛苦,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问题。
在涉及交通安全的人、车、道路、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能否安全行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据此,从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导致驾驶员心理变化的原因,提出如何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消除不良心理行为的策略,以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关键词:心理特征 心理分析 心理素质 行车安全我们强调交通安全,就是要人们加强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
有些交通事故,好像是偶然的,但仔细分析,其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这种必然性包含人、车、道路、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车辆是人驾驶的,道路是由人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又是人所要接受并受其影响的。
车辆、道路、环境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而人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因此交通安全关键在人,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核心,尤其是人的心理素质更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
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必须做好对驾驶人员驾驶心理活动过程的了解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1 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分析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与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存在着个性差异。
1.气质。
气质大致有四类:一是兴奋型,这一类型的人,性情比较暴躁、缺乏耐心,在行车中遇事不冷静、处理不理智。
二是灵活型,这一类型的人虽然敏捷、灵活,但是性格不稳定,往往草率行事,也不利于安全行车。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概述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在行车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时间和决策能力,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心理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以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状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注意力集中能力:驾驶者在驾车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处理各种信息。
心理疲劳、精神压力等因素会降低驾驶者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反应时间:心理状况不良的驾驶员反应时间较长,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决策能力:驾驶员在面临突发情况时需要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心理压力和焦虑状态可能导致驾驶员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最佳决策,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驾驶员心理调节方法为了提高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该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1. 正确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驾驶员应该积极面对驾驶中的问题,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
•学会接受挑战:面对不同的驾驶情境,驾驶员应该积极应对,不要退缩或者逃避。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休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提高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均衡的饮食:驾驶员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3. 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深呼吸:当驾驶员感到压力和紧张时,可以暂停一下,深呼吸几次来放松身心。
•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驾驶员可以在心中暗示自己:“我能够应对任何突发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减轻压力。
4. 学会情绪管理•积极的情绪表达:驾驶员应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将情绪转化为驾驶中的冲动行为。
•妥善处理冲突:遇到与其他驾驶员的冲突时,应保持冷静,遵守交通规则,以避免激化矛盾。
结论驾驶员心理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以及良好的情绪管理,驾驶员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抑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 a.操作动作较正规,能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交通规 则驾驶车辆,车速会比较稳定,行车中有主动礼 让的精神。 b.但这种人处理情况有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一些交通情况观察得不够全面,思想较狭窄, 致使处理意外情况时不知所措。 c.行车中,情绪虽稳定,但一种意念产生后,就 非要付诸实现,不易改变主意。一旦遇到超车、 让车、会车不顺心而产生固执情绪时,便会强行 付诸行动。 结论:这类驾驶员积极性低,易疲劳,工作效率 不高,在紧张情况下尤其如此。因此,他们不适 宜做专用汽车驾驶员,如救护车、消防车等。
4、提高心理品质确保行车安全 A.了解自己的气质 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 粘液质和抑郁质 各气质类型典型特征: 胆汁质(兴奋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 的汽车驾驶员,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 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 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胆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 a.操作动作干脆有力,处理情况果断,开车速度 较快。 b.严格要求自己的愿望很强烈,但这种愿望往往 被自己的一时冲动所破坏。行车中易被对方不礼 貌的行为激怒,一旦激怒将会做出危险的报复行 动。 c.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危险情况时不能够沉着仔细,喜欢冒险尝 试。因此处理情况的危险系数比较大。车辆的恶 性事故中,这种类型的驾驶员比较多。 结论:这类驾驶员不适宜长距离驾驶车辆,因为 他们很难在长时间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3. 行车过程中的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 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 通法规,不去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 发生车祸的情况,或是预感到可能要发生问题时, 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怀着侥幸心理 去“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带“病”驾驶、 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潜在危害, 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他们又自认为技术高超 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 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做法根 本不予重视。由于心里有所顾忌,他们一直处于 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既担心被查处又 害怕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根本难以做到全神贯 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3、道路环境改善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此外,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管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运行。同时, 社会各界应提高对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对策实施
1、驾驶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实施方法
驾驶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和自我调节来提高心理素质。例如,学习情绪管理 技巧、进行冥想或深呼吸等放松训练、参与团队协作活动等。此外,驾驶学校和 家庭也可以加强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驾驶观念和行为习 惯。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修建安全通道、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完善照明设施等。此 外,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管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运行。例如,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合理安排交通信号灯时间等。
社会各界应提高对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实施方法包括学校开展交通 安全教育课程、家庭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社区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以及媒 体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以便更加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加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有利 于推动对策建议的实施和改进。
参考内容
引言
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是道路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许多研究发现,心理 因素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具有显著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 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安全性。
虽然本次演示已经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来提高行车安全心理因素,但是在实 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 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改善车辆保养维护和道路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可以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及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可以针对不同地区 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汽车驾驶员的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汽车驾驶员的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引言汽车驾驶员的素质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驾驶员素质的建议。
驾驶员素质的影响因素1. 技术水平:驾驶员的驾驶技术直接决定了行车安全水平。
技术娴熟的驾驶员能够正确操作车辆,应对突发状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心理素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包括对压力的应对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对危险的警觉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3. 遵守交通规则:合规驾驶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驾驶员应遵守交通法规,不超速、不闯红灯等,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4. 驾驶经验: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对道路状况的判断更准确,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 事故发生率:研究表明,驾驶员素质与事故发生率存在密切关系。
素质较高的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更加谨慎,并能更好地应对各种交通情况,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 事故后果:事故后果与驾驶员素质直接相关。
具备高素质的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正确处理紧急情况,减少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
改善驾驶员素质的建议1. 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其驾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强调合规驾驶的重要性。
2. 推广驾驶员心理素质培养:开展心理素质培训,帮助驾驶员提高应对压力和危险的能力,培养正确的驾驶决策能力。
3. 强化执法和监管:加大对违规驾驶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执法监管力度,形成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的压力,减少违法行为发生。
结论驾驶员的素质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驾驶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后果。
同时,强化执法和监管,倡导合规驾驶,也能够提高整体行车安全水平。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一篇: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汽车驾驶员是一个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公民,并通过车辆交通管理部门核考取得驾驶执照的人员。
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
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
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
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在无法避免事故了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
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
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
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是指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对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以及对驾驶任务的认知和情绪状态的调节能力。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本文将从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情绪控制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方面来探讨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注意力集中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对路况、交通信号、行人和其他车辆等多个因素进行同时观察和判断。
驾驶员必须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以便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确保行车安全。
如果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发生视线漂移、错过交通信号、忽略他车的行驶等情况,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良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来提高。
驾驶员应该避免疲劳驾驶和分心驾驶,合理安排驾驶时间,避免连续高强度驾驶。
此外,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要保持专注,不要过度聊天、听音乐或者使用手机等行为,以免分散注意力。
二、情绪控制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面临的压力和紧张感往往较大,如拥堵、违规驾驶行为等。
如果驾驶员无法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造成驾驶技术水平下降,冲动行为增加,进而影响行车安全。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合理调节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提高。
驾驶员可以通过舒缓音乐、呼吸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减轻驾驶时的紧张感。
此外,驾驶员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心理训练课程,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控制能力。
三、应对危险的能力在道路上,驾驶员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如突然变道、紧急制动、急转弯等,这些情况需要驾驶员迅速反应和决策。
如果驾驶员应对危险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应对危险的能力可以通过多参加驾驶培训和模拟驾驶等方式来提高。
驾驶员可以通过模拟驾驶器材,模拟各种复杂的驾驶情况,加强自己的应急反应和决策能力。
此外,驾驶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应保持冷静,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判断,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以确保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心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驾驶员心态在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他自己的安全,也会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因此,了解和培养良好的驾驶员心态对于提升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一、焦虑和压力会分散注意力焦虑和压力是驾驶员常常面临的心理状态。
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驾驶员。
焦虑和压力可能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其对道路情况的观察和反应能力。
因此,驾驶员应学会管理和抗压,保持冷静的心态,以确保驾车时能够专注于道路上的安全。
二、愤怒和冲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愤怒和冲动是另一种可能影响驾驶员安全的心态。
在道路上,驾驶员常常会面临其他驾驶员的不礼貌行为或违规操作,这可能引发驾驶员的愤怒和冲动。
驾驶员在这种心态下,往往会做出冲动的反应,如超速、追逐和急刹车等,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平和的心态对于驾驶员安全至关重要。
驾驶员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冷静,以免因冲动而导致交通事故。
三、自信和沉稳的心态促进安全驾驶相比之下,自信和沉稳的心态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水平。
自信的驾驶员对自己的技术和决策有信心,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和处理紧急情况。
沉稳的驾驶员在驾驶时能够保持冷静,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这种心态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积极的态度促进积极的驾驶行为积极的态度对于驾驶员的行为和注意力分配至关重要。
一个积极的驾驶员倾向于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其他道路使用者并保持谦虚。
这种心态有助于创造和谐的驾驶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
此外,积极的驾驶员更倾向于采取安全的驾驶行为,如避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等。
因此,培养积极的心态对于驾驶员的自身安全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驾驶员的心态对于交通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
焦虑和压力会分散注意力,而愤怒和冲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相反,自信和沉稳的心态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水平。
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研究

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研究驾驶员心理状况与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研究1.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工业的蓬勃兴起,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直接关系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状况对驾驶行为和行车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行车安全。
2.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1 注意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导致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下降,从而无法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
2.2 情绪稳定性情绪不稳定的驾驶员容易在行车过程中出现冲动行为,如超速、强行超车等,这些行为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2.3 应对压力的能力面对交通拥堵、恶劣天气等不利情况时,驾驶员应对压力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应对压力能力强的驾驶员能够保持冷静,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2.4 自律性驾驶员的自律性表现在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良好的驾驶惯等方面。
自律性强的驾驶员通常能够遵循交通法规,避免违章行为,降低事故风险。
3.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措施3.1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驾驶员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积极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3.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驾驶员可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心理暗示等方法,提高情绪稳定性。
3.3 强化应对压力的能力驾驶员可通过模拟驾驶、参加驾驶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4 养成良好的驾驶惯驾驶员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驾驶惯,降低行车风险。
4. 结论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为此,有必要加强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能力和自律性,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浅谈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B.气质在实践中的意义 a.气质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 b.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气质和人的性格有密切 联系。 c.汽车驾驶员应当善于利用自己气质的积极方面, 抑制气质的消极方面。因此了解自身气质方面优 点与不足,对于安全行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少汽车驾驶员尽管气质不同,但都能达到百万 公里无事故的优秀成绩,正说明了这一点。 d.驾驶员可根据顾客的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针对 性的工作。 e管理者可根据驾驶员的气质特点采取有效的教 育;安排搭班等。
2. 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紧张、恐慌、焦躁 等心理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
出自己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不顺 心事,会影响他们的心情(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 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 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 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而另一方 面,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又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以及 诸多难以想见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 响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例如,当驾驶员在承受某种心理负 担时,就会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反应。驾驶过程中出现 这种心理反应,容易导致驾驶员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 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估计与判断,容易误解对 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比如强行超车、会车等。
3. 行车过程中的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 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 通法规,不去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 发生车祸的情况,或是预感到可能要发生问题时, 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怀着侥幸心理 去“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带“病”驾驶、 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潜在危害, 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他们又自认为技术高超 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 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做法根 本不予重视。由于心里有所顾忌,他们一直处于 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既担心被查处又 害怕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根本难以做到全神贯 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显著提升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于是,过去非常罕见的汽车如今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常见,造成无数家庭破碎,而造成这些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低下。
基于此,分析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心理素质;驾驶安全;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U491.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6-0194-02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邱祖汉(福建省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建福州350000)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很大,在全国范围内都构建了完整的公路交通体系,为汽车交通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也激起了一波学车潮流。
由于单凭考试无法真正鉴别一个人是否真正能够胜任驾驶,所以许多拿到证件的驾驶者在实际上路时会感到紧张,进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上文提到,许多驾驶者虽然拿到了驾驶证件,但是并不代表其具备了实际驾驶的能力,实际上也的确如此,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具有证件的驾驶者所造成的,这就说明,虽然这些驾驶者在理论知识和一些驾驶技巧方面已经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但在另外的方面还存在欠缺,这其中就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会影响到驾驶者的驾驶感受,导致其在紧张状态下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驾驶员的侥幸心理许多人会问: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不是由于我国缺少完备的交通法规呢?实际不然,我国在交通秩序维持上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统,这些理论法规都在驾驶者考取驾驶证时会进行考查,所以说,这些驾驶者并不是不知晓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是心存侥幸。
有的人过分笃信自己的所谓“驾驶技术”,因此在实际的驾驶中对交通法规持轻视甚至蔑视的态度,这就导致出现交通事故的隐患概率大幅度增高。
除此以外,许多人驾驶时常常进行一些违规操作,觉得只要交警没发现就没有问题,而不去思考这样做的风险和后果,这就是典型的侥幸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
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
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
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
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
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
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
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
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
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
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
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
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
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
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
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
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
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
生恐慌心理。
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
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
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
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三)、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
据近几年事故统计说明,营运车辆的事故发生率要占整个事故的大
多数,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企业税费的负担加重和车辆
竞争的冲击,加上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金钱的思潮、多拉
快跑的现象以及家庭负担的压力使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
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暂时失败者由于主观利益愿望与客观之间出现差距,则可能
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这样他们有可能对安全于
不顾,带着极大的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在这种逆反对抗
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同行争雄斗气,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
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四)、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
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
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
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二、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二)、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
驾驶
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
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
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
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
所
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
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
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
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
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
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
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
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
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
(四)、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
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
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
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
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
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五)、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
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
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
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
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
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
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
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
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
制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