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区系的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

世界植物分区
❖ 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
北方亚区 古地中海亚区 马德雷亚区
❖ 古热带植物区
非洲亚区 马达加斯加亚区 印度-马来西亚亚区 玻利尼西亚亚区 新喀里多尼亚亚区
❖ 新热带植物区 ❖ 开普植物区 ❖ 澳大利亚植物区 ❖ 泛南极植物亚区
世界植物区系的时空演变
(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 带性质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 带成分
(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 海和泛地中海成分
(4)特有属丰富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
错混杂
5.特有植物丰富
类型 科数 世界分布 46 热带分布 168 温带分布 77
古地中海 或泛地中 7 海分布
中国特有 3
4 9
0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
科属种数 类别
蕨类和拟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合计
中国 科数
52 10 291 353
世界 科数
65 11 544 620
中国 占世
界 %
80
99.9 53.5 56.9
中国 属数
204 34 2 946 3 184
世界 属数
中国 占 中国
世界 种数 %
世界 种数
逐渐降低。
侏罗纪时 早白垩纪 早第三纪始新世 晚第三纪时 第三纪末与第四纪初 距今11000年前 侏罗纪时 早白垩纪 早第三纪始新世 晚第三纪时 第三纪末与第四纪初 距今11000年前





国中

国中


科属种数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

埃及 撒哈拉中部 摩洛哥 苏丹 刚果
39 11
47 8
— 53
53

3.2.3 植物区系区划 • 植物区划 • 世界植物区划 • 中国植物区划
植物区系区划

植物区划概念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 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 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 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 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 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 程度、关系密切程度, 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 物(区系)区划(flora division)。
3.2.5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距离对岛屿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应用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 响 S=cAz S:种数,A:面积,z 、c 为常数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 大,种数越多。 距离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

1)世界广布成分 2)泛热带成分 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 4)旧大陆热带成分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8)北温带成分 9 东亚-北美成分 10)旧大陆温带成分 11)温带亚洲成分 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 13)中亚成分 14)东亚成分 15)中国特有成分
3.2.2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 科属种数目统计 • 分布多度分析 • 分布多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示方法
• 统计表 • 制图:多度分布图 • 等值线:等种线

植物区系分析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各省的分布多度(引自王荷生,1992)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多种障碍 海洋、距离、高山、沙漠、宽谷、大片森林、 环境梯度、时间制约、特殊生境束缚等
(三)分布区变化的环境机制
1、气候演变
(1)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冰期时高纬度和中纬度高山首先变冷, 原有植物向南方和低处迁移,南北两地植物在中间平原汇聚混合, 间冰期返回原地形成间断分布; (2)冰期导致的海平面下降:陆地相连或中间形成陆桥,成为植 物迁移通道,间冰期海面回升形成间断分布; (3)长尺度气候变化致使古植被地理分布萎缩,物种灭绝、残留 或变种。 (4)气候变化导致平地植物种类发生很大变化
(2)异地种群隔离时间长,不能正常杂交,分化为亲缘很近的若干不 同种,形成属的间断分布,同时产生新种的连续性分布区;
(3)异地地理隔离的两个种为成对种;异地地理隔离的若干个种,在 空间上依次排开,成为地理替代种。
2、同地物种形成
同地物种形成:细胞内染色体分裂失常,致使新一代个体细胞染
色体数目增加一倍,使具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不能与同种四组染色体 的个体(多倍体)正常杂交,出现生殖隔离,转化为新种的过程。
2、分布区形状
连续分布区:某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其生存的生境,各部分
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能正常进行繁殖交流的物种分布区。
间断分布区:某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其生存的生境,分布区
因距离遥远或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海洋、高山、不适宜气候或土 壤等),分裂成缺乏基因交流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的物种分布区。 即植物种分布区呈星散状,又称星散分布。
2、特有成分构成分析
反映区系成分区域差异。 判别区域环境独立发展历史或推断区域脱离周围地理生态联系 的时间长短。
四、世界植物区系与区域分异
(一)植物区系区划
1、植物区系区划
植物区系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有关地区的植 物区系,把那些植物区系成分的性质和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 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 区划。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多糖、挥发油、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酮类物质、酚酸类物质、甾体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在植物体内存在不同的比例,而且对植物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分析植物的化学成分对于了解植物的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碱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其中许多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因此在药物开发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多糖是植物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降脂等多种保健功效。

挥发油则是植物中产生特殊气味的物质,常常用于制作香精、香水和调味剂。

黄酮类物质是植物中的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酚类物质和酮类物质则是植物的营养成分之一,例如顶果酚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脑酮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酚酸类物质是植物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例如咖啡酸、酪酸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甾体类物质是植物中的一类类固醇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生理作用。

为了进行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质谱法则可以利用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来鉴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法则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核的共振现象来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

总的来说,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植物的药用价值、毒性、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为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可以为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指导。

格尔木市盆地区植物区系分析

格尔木市盆地区植物区系分析

的 只有 1个 科 蓼 科 。上 述 3个 科 共 计 3 O属 , 3 6 种, 分别 占本 区种 子 植物 属 、 总数 的 2 . 1 和 种 94 %
格 尔 木 市 盆地 区植 物 区 系分 析
王宣 利
( 尔木 市 园林 管理 处 , 海 格 尔木 860 ) 格 青 100 摘要: 经考察记 录到格 尔木 市盆地 区域 内野 生种子植 物有 1 1 , 6 种 隶属 4 科 ,0 1 12属 , 明该地 区植 物种 表 类 贫乏。但种 子植 物 区 系成分 却较 为复杂 , 可划 分为 6个 科和 1 0个属 分布 类型 。其 中温带成 分分 布 占 绝对优 势 , 4 有 4属 , 占总属数 的 6 .9 , 76% 古地 中海成分仅次 于温带分 布型 , 1 , 有 2属 占总属数 的 1.6 , 84 % 说 明格 尔木 市盆地 区域 的植物 具有 明显 的温带性 质和 古地 中海的遗 迹 。 关键词 : 海格 尔木 ; 青 盆地 区域 ; 植物 区系 中图分 类号 :3 4 ¥2 文献标 识码 : B
部, 南北 宽 2 7 k , 0— 0 i 多为戈 壁砾 石带 ; 拔 2 5 n 海 70

£ 、 达 木 猪 毛 菜 ( asl. a a cL i) 水 柏 )柴 S l a zi mi ln 、 o d aj 枝 ( r ai . e n a L ) eV 、 Mgi r a gr i ( . D s ) 枸杞 ( yim c c ma c Lc u £ 、 刺 ( iai. cb ) 芦 苇 ( ha m t )白 N t r soe L 、 r a i f P rg is c
青 海省 格 尔 木市 位 于 柴 达 木 盆地 的西 南 部 ,

植物地理学 第二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植物地理学 第二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横断山高山峡谷南北走向, 西南季风长驱 直入,因此,这里的植物和自然地理垂直变 化大而明显,从干热河谷的热带向上为亚热 带,山地温带,寒温带,以至高山冰雪带等 6 -8 个气候植被带。
水汽,冰雪圈,云辐射,海洋反馈
冰雪圈反照率正反馈:温度↓冰雪覆盖↑ 地表反射率↑吸收太阳辐射↓温度↓
气候演变
在早始新世约5 000 万年前整个北半球为单一的北热带植物区,早第三 纪的亚热带植物水椰棕榈(Nipa truticans)的化石甚至向北分布到阿拉斯 加,从渐新世约3 800 万年前开始,气候逐渐变冷,分布在北半球高纬 度带的植物一部分逐渐适应而保存下来,一部分退却到北纬50 以南为 温带植物区系保存下来,到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反复出现又使许多种类 灭绝,部分地方(更新世避难所)影响较轻,保存住第三纪较丰富的第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一、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科、属、种数目的统计 分布多度分析
分为5级:①个别或单 株UN ②数量很少而稀 疏 SOL ③数量不多而 分散 SP ④ 少尚多 COP1 ⑤ 稍多COP2 ⑥数量多COP3⑦极多 SOC
曾经广泛分布,后来中部消失
通过迁移或跳跃,形成间断分布
初始分布不在中部
残遗分布
间断分布区形成的不同过程图解
举例:苹果属植物是在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起源后向北扩展到达 横断山至喜马拉雅为中心地区,形成的一个重要发展中心并在这里发生了强
烈的演化辐射。
第三节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水杉
属和科的分布区 科内各属分布区的总括 亲缘关系相近的种的联合 种数最丰富的地区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总和称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为什么此地是这样一些植物聚集,彼处又是另一些植物组成?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汇合到一起的?这些地区之间(通过植物)有过哪些联系?这些问题要在了解植物种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虽然仅直接反映该区域环境特性的一个侧面,却常关联着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演变。

(一)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以中国为例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为若干地理成分。

凡是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或现代分布中心相近的所有类群均能合并为一种地理成分。

前面列举的各种分布区类型都是不同地理成分划分的依据。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若干发生成分。

例如前面提到的对生叶虎耳草和仙女木都是北极-高山式地理分布(成分),但前者起源于高山,第四纪冰期才向北极扩展,应属高山型发生成分,后者则属北极发生成分。

划分区系的发生成分需要研究各类群的分化进化和历史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

一个地区内通常有一些较古老的和较年青的区系成分混合生长,但起源古老的不一定很早就在该地区出现,也可能是后来从其他地区移来。

确定历史成分要依靠古植物学资料和孢子花粉分析。

我国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它们的分布区类型十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国有47个,每科种类很多,生态类型丰富,因而适应性广,许多是发生上较年青的类型。

世界分布属在中国有108个,占全国属数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淡水和沼泽地区。

这些世界分布类型很少反映当地的区系特点,在进行区系成分分析统计时常予以扣除不计。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和8300多种(占种数1/3以上)。

粤北车八岭小红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粤北车八岭小红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类 比壳斗科 多 ,但 并 不构 成群落 的优 势种 ,而是 作 为伴 生种散 布在林 中. 壳斗科 在群 落中有 3 1 属 2种 ,其 中栲属 C sa o 曲 、青 冈属 C coaa o s 、石栎 atnp y lblnp i s
属 L toap s 热 亚 洲 分 布 , 数 量 多 ,是 群 落 的 优 势 种 或 伴 生 种 . i cr u 羼 h 茶 科 在 群 落 中 有 7属 l 种 , 中 茶 属 C mel 、柃 属 E ra 菏 木 属 S hma为 热 带 1 其 a la i uy 、 ci
半岛 南部 、 日本 列 岛南部 、美 国东南部 、南美 的智 利 、阿根廷 、玻利 维亚 、澳 大 利亚 东
南部 、巴西 的一部 分 以及大洋洲 的新 西 兰、非洲 的东 南沿海 等均有分 布 ,其 中 以中国 北
纬 2 。O3 34 2 ,东 经 9  ̄ 1 3之 间的 广 阔地 区分 布 最 广 ,面 积 最 大 ∞ . 常 绿 阀 叶 林 是 我 国 9 2。
crae e等 ,按 种 的 多少 排 出 的优 势 科 为 樟科 ( 5种 ) ap ca 1 ,壳 斗科 ( 2种 ) 茶科 ( 1 1 , 1
种) ,冬 青科 ( 6种 ) ,蔷 薇科 ( ) 5种 ,木 兰科 ( ) 4种 ,杜荚 科 ( ) 4种 ,蠊 形 花科 ( 4
种) ,营草科 ( ) 4种 .这 些科 是构成 小 红栲群 落的主 要成分 ,是 区系的 优势科 .车八岭小 红 栲群 落种 子植 物 主要科 见 表 2 .
资料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3 结果 与 分 析
3 1 区 系组 成 .
根据统计 结果 ,车八岭 小红 栲群 落 区系的维 管柬 植物菜 有 5 科 8 4 7羼 1 2种 ,其 中 3

西南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分析

西南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分析

以丰富城 市植 物 区系 的 内容 .无 论 在种类 还是 数量 上 , 南 大学 的 校 园植 物 , 南 北各 高 校 的植 物 多 样 j 西 在 性 中均名 列前 矛 ] 其 区系 成分在 一定 程度 上代 表 了 国 内高校 校 园植 物 的区 系组 成 与分 布 .笔 者于 2 0 , 07
第 3期
字 发 ,等 :西 南大 学校 园种 子植 物 区 系组成 及特 征 分析
17 5
2 种 子 植 物 区 系 成 分 分 析
2 1 植 物 区 系 组 成 .
通 过野外 实地 调查 、 本 采集 、 定 及 整 理 ,统 计 出西 南 大 学 校 园共 有 种 子 植 物 1 5科 、4 2属 、 标 鉴 2 5
21 0 0年 6月
J n 2 1 u. 00
文 章 编 号 :0 0 4 12 1 )3 1 6 O i0 —5 7 (00 O —0 5 一 6
西 南 大 学 校 园 种 子 植 物 区 系组 成 及 特 征 分 析
字 发 , 彭黎 立 , 张登 萍 , 张家 辉 , 邓 洪 平
校 园所在 地 属亚 热带 季风性 湿 润气 候 , 候 温 和 湿润 、雨量 充 沛 、四季 分 明 , 水 集 中于夏 季 ,冬夏 温差 气 降
大 ,年均 降水量 为 117 1mm、 0. 相对 湿度 8 6 年 均温 为 1. 0/、 9 8 3℃ , 极端 最低 气温 为 一31℃ , 端最 高气 . 极
温为 4 3℃.校园内山坡、 丘陵、 水域 、 植被等与从校园西北侧蜿蜒流过 的马鞍溪共同形成丰富而立体的景
观 层次 .
收 稿 日期 :2 0 —0 一1 09 6 0
基 金 项 目 重 庆 市 自然 科学 基 金计 划 资助 项 目 ( S C TC,2 0 B 5 5 ) 0 8 B 2 6 ;西 南 大 学本 科 生科 技 创 新 基 金 重 大 资 助 项 目( 8 7O ) O 10 1. 作 者 简 介 :字 发(96 ) 1 8 一 ,男 ,云 南 大 理 人 ,本 科 生 ,主 要从 事 生物 学 研 究 . 通 讯 作 者 ;邓 洪 平 ,博 士 ,副 教 授 ,硕 士研 究 生 导 师 .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①表示属数 : 种数 , 下同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 期 李锡文 :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365
科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特有科 。大血藤科或宜称为半中国特有科或准中国特有 。东亚特有的有 18 科 , 若 将含玉簪属 ( # F KHosta # FS) 的玉簪科从广义的百合科分出 , 则东亚特有的计 19 科 。在东亚特有科中 , 全 东亚分布的 9 科 , 中国 - 喜马拉雅分布的 7 科 , 中国 - 日本分布的 4 科 (表 2 及表 3) 。在东亚特有科中 , 特 别应提到青荚叶科 , 其中叶上生花的习性是极为独特的 , 但与其较为近缘的热带美洲 Dulongiaceae 科 (1 :8) 也具有相同习性 。这种东西半球叶上生花习性平行发展的情况 , 使人联想到 : 青荚叶科具有明显的热带亲 缘和东西半球种子植物区系的密切联系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1996 ; 18 (4) : 363~384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3
李锡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昆明 650204)
摘要 中国种子植物初步统计有 337 科 , 3 200 属 , 26 276~27 268 种 , 其中裸子植物有 10 科 , 36 属 , 191~195 种 , 单子叶植物有 57 科 , 679 属 , 4 493~4 661 种 。本文对我国种子植物分别就 科 、属 、种分布区类型 , 大小顺序排列 , 特有性等方面进行区系统计分析 , 并在种级水平上对各区 系地区或具体区系进行对比 , 为中国种子植物区系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素材 。 关键词 中国种子植物 , 区系统计分析 , 科 , 属 , 种

崂山草质攀缘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崂山草质攀缘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丰富 , 地理成分复 杂; 3 区系中热带性地理成分 占主干地位 ;4 相对于整个种子植物 区系来说 , () () 野生草质 攀
缘 植物 区系具有质攀缘植物 ; 野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 9 85 Q 4 . 文献标识码 : A

58 —
形花 科 (2种 ) 茜 草 科 ( 1 、 6种 ) 百合 科 ( 和 6种 ) 、 萝摩 科 ( 5种 ) 和蓼 科 ( 5种 ) 这 前 6个科 包 含 1 , 6 属4 9种 , 占 本 区 野 生 草 质 攀 缘 植 物 总 科 数 仅
的 4 . % , 总 属 数 的 5 . % , 占总 种 数 的 00 占 52 却
崂 山草 质 攀 缘 植 物 区 系地 理 成 分 分 析
李彦连
( 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 系, 山东 曲阜 2 35 ) 7 15
摘 要 : 山地处 山 东半 岛 东南部 , 于北纬 3 。 3 崂 位 6 0 一3 。 3 , 6 2 东经 10 0 一10 4 山 区总面积 36 2 。7 2 。3 , 8
第3 3卷 第 3期
Vo . 3 No 3 13 .
济 宁学 院学报
J u a o iigUnv ri o r l fJnn ies y n t
21 0 2年 6月
Jn 2 1 u .02
文 章 编 号 :0 4 17 (0 2)3 0 5— 0 1o — 8 7 2 1 O — 08 3
作者简介 : 李彦连 (9 2一 , , 17 ) 男 山东济宁人 , 济宁学院生命 科学 与工程 系副教授 , 士, 硕 研究方 向: 植物学 的教学与科研 . 基金项 目: 济宁学院教学改革项 目(0 0X 4 ; 2 1J 0 ) 山东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0 0 G 3 ) 济宁市科 技局项 目( 0 0N J 2 21G 04 ; 21JK0 ) 0

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南京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市中心,是一座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城市公园。

在公园内,植物区系分布广泛,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植物。

本文旨在对南京玄武湖公园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

一、植物区系组成种子植物是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种子植物分为两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一类,包括松树、杉树、柏树等。

在南京玄武湖公园,裸子植物主要分布在公园的山坡和林地。

这些植物以其高大的身材和浓密的树冠,在公园内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一类,包括花草、果树、蔬菜等。

被子植物是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中的主要成分,分布广泛,数量庞大。

这些植物不仅像裸子植物一样可以起到美化公园的作用,还可以用来供人们欣赏、采摘和食用。

二、植物区系特点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特点。

1. 物种丰富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包含了大量的物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植物,如竹子、莲花、菊花等。

这些植物在公园内互相交织,相得益彰,让游客可以在公园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2. 生态平衡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中的植物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于减少空气污染、油烟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绿化美化城市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美化城市的功效。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工建筑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植物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状美化了城市,并在城市中形成了生态系统。

三、植物区系保护与管理为了维护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应当加强其保护和管理。

具体而言,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巡查力度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区系面积广大,植物数量众多,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海南岛橡胶林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分析

海南岛橡胶林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分析

摘 要 : 橡胶 林 在 海南 岛分布较 广 , 是 海南 岛重要 的植被 类 型之 一 。分 析 海南 岛橡 胶林 植物 区系组
成成 分对 于 了解热 带橡胶 林群 落性 质十 分 必要 。对 海 南岛不 同地 区橡胶 林林 下植 物 分布 、 种 类进
行调 查 、 统 计和 分析橡 胶林 群 落 内植 物科 的 区 系组 成 成分 , 结 果表 明 : 1 ) 海 南岛橡胶 林群 落共有 种
子植 物 9 1科 2 9 6属 4 5 0种 。群 落优 势 科 ( 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 > 2 O的科 ) 有 5个 , 分 别 为 大戟 科 、 禾 本科 、 茜草
科、 蝶 形花科 和 菊科 , 其 中最大 的科 为大戟 科 , 包含 有 3 6个物 种 , 占总物种 数 的 8 ; 群 落 中优 势属
2 . Ru b b e r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T r o p i c a l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D a n z h o u , Ha i n a n 5 7 1 7 3 7 . C h i n “ )
西 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0 1 3 ,2 8 ( 2 ) :3 7 ~4 1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F 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4 6 1 . 2 O 1 3 . 0 2 . 0 7

3第三章第二节植物区系

3第三章第二节植物区系

3.2.3 植物区系区划
1.植物区划 2.世界植物区划 3.中国植物区划
3.2.3 植物区系区划
1.植物区系区划
1)概念: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 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 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 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 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 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 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地域广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孕育了多样化的生境。 地质运动复杂,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基本稳定。 地质史上环境曾有利于植物的演化,植物种类丰富。 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
的发祥地。 西南地区更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成为报春花属、杜鹃花树、龙胆属、
某地与对比地区共有科 某地全部科数

100
非洲北部各地区植物区系属的相似性系数 (引自王荷生,1992)
地区 埃及 撒哈拉中部 摩洛哥 苏丹 刚果
埃及 — 83 77 39 11
撒哈拉中部 83 — 86 47 8
摩洛哥 77 86 — 16 5
苏丹 39 47 16 — 53
刚果 11 8 5 53 —
,大多特有种。 代表:牦牛儿苗科的天竺葵,酢浆草科的酢浆草,肉质植物有松叶牡
丹属。美丽花卉超过1000种。
松叶牡丹
Ⅴ澳大利亚植物区
范围:澳大利亚大陆 特点:特有植物多,拥有许多特有科,570个特有属。如桉属300多种,维
管束植物12000多种,75%是特有种。澳大利亚大陆自中生态以来在地理 上一直处于被海洋包围的孤立状态。 代表:山龙眼科、桃金娘科、木麻黄科等。
3.2.2 植物区系分析
3.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地理成分 • 发生成分 • 迁移成分 • 历史成分 • 生态成分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春开花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春开花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第4 1 卷 第 7 期 2 0 1 3年 7月








Vo 1 . 41 No. 7
J OURNAL O F N 0RT HEA S T F ORE S T RY UNI V ERS I T Y
J u 1 .2 0 1 3
额尔古纳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早春开花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A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s p e c i i f c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l f o r i s t i c e l e me n t s o f e a r l y s p r i n g l f o w e in r g p l a n t s b y i f 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d a t a s t a t i s t i c s i n E e r g u n a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e s e r v e .T h e r e re a t o t l a 8 9 s p e c i e s o f p l a n t s .
孙 海
( 内蒙古额尔古纳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莫尔道嘎 , 0 2 2 1 9 1 )
姜宏哲
( 东北林业大学 )
周 明
( 内蒙古 额尔古 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于海成
( 牙克石林业局 )
郑 宝江
( 东北林业大学 )
摘 要 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额 尔古纳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早春开花植物种的组成及 区系成分进行 分 析。结果表 明: 保护区共有早春开花植物 2 6科 5 4属 8 9 种, 其 中草本种类 占据 明显优 势; 早春开花植物属 包括 9个分布 区类型及亚型。 温带成分 占绝大多数, 其中, 北温带分布型所 占比例最高; 种的地理成分 中, 以温带性质 的种和寒带至亚 寒带性质的种构成, 无热带成分; 保护区早春 开花植物种类丰富, 资源储量大, 用途 多样 , 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谢振光【摘要】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及历年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共有维管束植物92科373属1 06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分别占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84.78%,93.57%,95.76%,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科的水平上,单种科和中小型科优势明显,占总科的82.50%;在属种的水平上,含20种以上的较大型科所含的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62.61%,68.69%,这些大科在本区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明显主导地位.2) 种科比(种/科)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本区种科比为12.78.3)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以明显的温带性质为主,其属数占总属数的89.12%,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5.78%,说明本区曾与热带区系有过联系.世界分布属占总属数的16.71%,显示了本区植物的普遍性,特有性程度较低.4) 本区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大兴安岭特有植物3种.%With plant geography methods,combined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original forest area in north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in lnner Mongolia,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in lnner Mongolia have the original vascular plants of 92 families,373 genera and 1062 species(including varieties and forms),angiosperms accounted for 84.78%,93.57%,95.76%,of vascudle bundle plants in plots,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number;in the division level,single section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obvious advantages,accounting for 82.5% of the total families;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evels,including more than 20 kinds oflarger families,the genera and specie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62.61% of the total 68.69%,these large families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in this area has obvious dominance.2)The species/families indexes can well reflect the floristic intensity of differentiation,the kind of family was 12.78.3)Floristic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diversity with obvious temperate nature is given priority.The number of genera accounts for 89.1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genera number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 accounts for 5.7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which shows some linkage with tropical flora in this area,genera of the world distribution accounted for 16.7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This shows the universality of plants in this area.4) There are a total of 6 kinds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cted wild plants in this area.In the Grester Hinggan Mountains there are three endemic species.【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5页(P88-92)【关键词】植物区系;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地理成分【作者】谢振光【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中国保存最完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是大兴安岭山脊的最北端,地处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是欧亚针叶林区的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境内的一部分;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天然生态屏障;是大兴安岭的起点,黑龙江的源头,蒙古、鄂伦春、鄂温克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rman n oit e nsb fr h aen r .Th r r n ain o a t rtce ln n n e cpa t. e i e ma yf r i e me t e eteQu tr ay d l s cl o eeweema yn t a i rn oet pa t a de d mi l s o l mp t p d s n
su id i ig a g h n M o n an Na o a tr s r e t d e n Jn g n s a u ti t n lNa u eRe e .Th r r 9 p ce fwo d ln s b ln i g t 0 e e a a d i v e ewee 9 1 s e i o o y p a t eo g n o 3 5 g n r n s
分 ; 家 重 点 保 护植 物 和 特 有 植 物 丰 富 。 国 关键 词 :木 本 植物 ; 系分 析 ; 冈 山 自然 保 护 区 区 井 中 囝分 类 号 : 7 9 9 ¥ 5 .4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2 3 12 0 )4 13一O 1 0 —7 5 (0 7 0 —0 1 5
井 冈山 自然 保 护 区木本 植物 区系分析
邓贤兰, 金梅, 钟 曾建忠
( 冈山学院 生命科 学学院, 西 吉安 3 3 0 ) 井 江 4 0 9
摘要 :井 冈山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位于 江 西 省 南 部 , 木本 植 物 区系 丰 富 , 调查 有 木 本 植 物 9 1 , 属 于 9 科 3 5属 , 中 经 9种 隶 5 0 其
9 a i e h v t a in fwh c h y o p r wa 5 s e i 。1 e e aa a l ,a d t e a go p r s 7 5 fm l i t ei e i t ,o ih t eg mn s e m s1 p ce i n s ns g o s 3 g n r n 8 fmi e d i s n h n i e Wa 9 6 s m s e i ,2 2 g n r n 7 fmi e .Th e s e i a ie ,fw—p c e e a a d sn l—p ce e ea t k l g rp o o t n p ce s 9 e eaa 8 a ls d i ef w—p ce f l s m i s e s e i g n r n i ge s e i g n r o a e r p ri s e s r o i h o o i o ft ef mi e n e ea Th o i i n l s h we h e g a h c l e n s o lx h r pc l l— n t e c mp st n o h l s a g n r . ef r tca ay i s o d t eg o r p ia me tWa c mp e ,t e t ia ee i a i d l s s l e o me td mi a e ewh l o d ln s n e e a eee n kl g rp p ri n Th o ao { / s n i t n h o a n o n t dt oewo yp a t ,a d tmp r t me tt e r o o . e f r r n Wa a ce ,a d t ef r h l o r a o t l g n l

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分析

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分析

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分析罗晓莹;李佩珊;龙翠晓;霍启扬;刘凯【摘要】为探讨园林植物的应用是否符合地区的绿化特色和气候,从区系地理学的角度调查并分析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区系成分.结果表明:韶关学院(校本部)校园主要园林植物共有181种(包括亚种和变种),隶属于66科133属.校园园林植物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裸子植物数量较少,仅10种.植物优势科和优势属分别是棕榈科、榕属.从科、属、种三水平进行的地理区系成分分析均显示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以热带性质占优势.此外,乡土植物共有121种,占总种数的66.85%,外来植物共有60种,占总种数的33.15%,乡土、外来植物比约为2:1.校园内种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构建具有粤北特色的校园园林绿化应进一步丰富植物的类型,优势科属需进一步优化,适当增加耐寒植物,同时也可以考虑引种一些粤北珍稀濒危植物.【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8【总页数】8页(P61-68)【关键词】园林植物;区系地理;地理成分;韶关学院【作者】罗晓莹;李佩珊;龙翠晓;霍启扬;刘凯【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植物地理成分是植物种或其他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同时参考其种系发生、发展过程而划分的植物区系成分[1].校园园林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是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关于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研究主要包括高校园林植物调查分类研究[2-8]和校园植物景观配置与分析[9-13].对于某一园林植物的应用是否符合该地区的绿化特色和适应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可利用园林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分析进行验证[14].因此,许多学者也开始重视对高校园林植物地理区系的分析[15-19].自廖朝晖对韶关学院校园乔灌木植物进行调查统计[20]至今已时隔13年,随着校园整体规划的实施和建设,韶关学院对校园绿化建设不断地进行改造与完善,使校园园林植物在种类、数量和组成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应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的方法,结合韶关学院的环境特色,探讨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为校园的绿化建设提供参考.韶关学院位于韶关市浈江区,占地面积(校本部)167.4万m2.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3′~25°31′,属于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带且以中亚热带气候为主的湿润性季风型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19.6~20.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3~11.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28.7℃,年极端最高气温38.3~41.0℃,年极端最低气温-6.0~-4.0℃,年降水量1 500~1 900 mm,年日照时数1 420~1 740 h.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于2013年3月-7月间对韶关学院(校本部)校园园林植物进行全面实地调查、记录和鉴定,并结合吴征镒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21]和《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22],对记录的校园园林植物进行植物地理成分的分析和统计.3.1 校园园林植物组成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共有181种(含亚种和变种),隶属66科133属.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共有59科123属171种,分别占园林总植物科数的89.39%、属科92.48%、种数94.48%;裸子植物较少,仅有7科10属10种;缺少蕨类植物(见表1).3.2 校园园林植物科的属种组成由表2可知,根据各科中种的数量,含大于等于5个种的科有蝶形花科、苏木科、马鞭草科、木兰科、木犀科、蔷薇科、桑科、桃金娘科、紫葳科和棕榈科10科,占总科数15%,这10科是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的优势科,这些优势科构成了校园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10科含81种,占总种数44.8%;而小于5个种的科则有百合科、柏科、含羞草科、禾本科、木棉科、漆树科等56科,占总科数的85%,含100种,占总种数55.2%;其中,单种科有冬青科、杜鹃花科、红豆杉科、姜科等32科.此外,根据各属中种的数量,榕属(Ficus)所含种数最多,有8种,占总种数4.4%;该属植物主要是榕树(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等高大乔木,在校园内主要以行道树形式存在,占据重要的位置.3.3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依据吴征镒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进行分析统计,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科的地理成分有15种分布类型(见表3).世界广布:蝶形花科、禾本科、木犀科、桑科、蔷薇科、千屈菜科等,共15科;此类型对本区区系分析无代表意义,因此在区系成分分析时将其扣除.泛热带分布:大戟科、含羞草科、夹竹桃科、锦葵科等,共24科,占总科数的47.06%.热带亚洲-热带非洲-热带美洲分布:苏木科、鸢尾科,共2科,占总科数的3.92%.以南半球为主的泛热带分布:罗汉松科、山龙眼科、石蒜科、桃金娘科,共4科,占总科数的7.84%.东亚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冬青科、杜英科、马鞭草科、紫茉莉科,共4科,占总科数的7.84%.旧世界热带分布:海桐花科1科;占总科数的1.96%.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马钱科、姜科、苏铁科,共3科,占总科数的5.88%.南非(主要是好望角)分布:杜鹃花科1科,占总科数的1.96%.北温带分布:百合科、松科,共2科,占总科数的3.92%.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柏科、红豆杉科、金缕梅科、槭树科、杨柳科,共5科,占总科数的9.80%.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分布:小檗科1科,占总科数的1.96%.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木兰科1科,占总科数的1.96%.巴尔干半岛至西喜马拉雅间断于索科特群岛分布:石榴科1科,占总科数的1.96%.中国特有分布:银杏科1科,占总科数的1.96%.南半球热带以外间断或星散分布:南洋衫科1科,占总科数的1.96%.将上述各分布区类型按照气候带进行划分,以上66科中除蝶形花科、禾本科、木犀科、桑科、蔷薇科、千屈菜科等15科为世界广布,其余热带性分布的科有含羞草科、锦葵科、美人蕉科等39科,占总科数的80.39%;温带性分布的科有百合科、柏科、红豆杉科等9科,占总科数的17.65%;中国特有的科仅有银杏科1科,占总科数的1.96%.综上可知,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温带区系成分比例较低.古老的科,如银杏科在本区亦有分布.3.4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根据吴征镒(1999)《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将韶关学院133个植物属按地理分布类型划分为22类(见表4).世界分布:槐属(Sophora)、莎草属(Cyperus)、睡莲属(Nymphaea),共3属;此类型对本区区系分析无代表意义,因此在区系成分分析时将其扣除.泛热带分布:麻疯树属(Jatropha)、乌桕属(Sapium)、冬青属(Ilex)刺桐属(Erythrina)等,共26属,占总属数的20%.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墨西哥)间断分布:仅有罗汉松属(Podocarpus)1属,占总属数的0.77%.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间断分布:簕竹属(Bambusa)、秋枫属(Bischofia)2属,占总属数的1.54%.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美人蕉属(Canna)、异木棉属(Chorisia)、龙舌兰属(Agave)、蒂牡丹属(Tibouchina)等,共20属,占总属数的15.38%. 旧世界热带分布:海桐花属(Pittosporum)、长春花属(Catharanthus)、山姜属(Alpinia)等,共7属,占总属数的5.38%.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牡竹属(Dendrocalamus)、米仔兰属(Aglaia)、灰莉属(Fagraea)等,共15属,占总属数的11.54%.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海漆属(Excoecaria)、木棉属(Bombax)、龙船花属(Ixora)等,共7属,占总属数的5.38%.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麻楝属(Chukrasia)、鸡骨常山属(Alstonia)、含笑属(Michelia)等,共11属,占总属数的8.46%.爪哇、喜马拉雅和华南、西南星散分布:秋枫属(Bischofia)、红花荷属(Rhodoleia)、木荷属(Schima),共3属,占总属数的2.31%.热带印度至华南分布:仅有幌伞枫属(Heteropanax)1属,占总属数的0.77%.北温带分布:柏木属(Cupressus)、圆柏属(Sabina)、紫荆属(Cercis)等,共12属,占总属数的9.23%;北温带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分布:仅有杨梅属(Myrica)1属,占总属数的0.77%.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紫藤属(Wisteri)、枫香树属(Liquidambar)木兰属(Magnolia)等,共5属,占总属数的3.85%.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分布:夹竹桃属(Nerium)、女贞属(Ligustrum)、桃属(Amygdalus)3属,占总属数的2.31%.地中海区和喜马拉雅间断分布:仅有雪松属(Cedrus)1属,占总属数的0.77%.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仅有石榴属(Punica)1属,占总属数的0.77%.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分布:仅有木犀榄属(Olea)1属,占总属数的0.77%.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沿阶草属(Ophiopogon)、檵木属(Loropetalum)、枇杷属(Eriobotrya)等,共7属,占总属数的5.38%.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仅有侧柏属(Platycladus)1属,占总属数的0.77%.中国-日本分布:南天竹属(Nandina)泡桐属(Paulownia)2属,占总属数的1.54%.中国特有分布:木瓜属(Chaenomeles)、紫鸭跖草属(Setcreasea)、银杏属(Ginkgo)3属,占总属数的2.31%.综上可知,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有22种,与科相比更为丰富,这说明属的水平在园林植物类群的广布性.按区系性质可发现,只有3属为世界广布型;各种热带类型分布的属有93属,占非世界属数的71.54%,起主导地位.其中以泛热带成分最为丰富(20%),其次是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分布成分(15.38%),第三是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11.54%).温带成分贫乏,仅有24属,占非世界属数的18.6%.以上结果体现了本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3.5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植物种的分布类型划分是一个复杂问题,本文参考曾宪锋等编著的《广东东部植物区系与植物群落研究》[23]一书的方法,仍以吴征镒(1999)《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对种进行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根据删繁就简的原则,将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的181种植物,划分为14种分布区类型(见表5).泛热带分布: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等,共22种,占总种数的12.15%.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马缨丹(Lantana camara)、鸳鸯茉莉(Brunfelsia acuminata)、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等,共8种,占总种数的4.42%.旧世界热带分布:仅有长叶刺葵(Phoenix canariensis)1种,占总种数的0.5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木棉(Bombax ceiba)等,共15种,占总种数的8.29%.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国王椰子(Ravenea rivularis)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金边缝线麻(Furcraea gigantea)等,共6种,占总种数的3.31%.热带亚洲分布:乌桕(Sapium sebiferum)、刺桐(Erythrina variegate)、南洋楹(Falcataria moluccana)等,共41种,占总种数的22.65%.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2种,占总种数的1.10%.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石榴(Punica granatum)、扁桃(Mangiferapersiciformis)2种,占总种数的1.10%.中亚分布:仅有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1种,占总种数的0.55%.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龙柏(Sabina chinensis)、女贞(Ligustrum lucidum)、鸡爪槭(Acer palmatum)等,共12种,占总种数的6.63%.中国-日本分布:棕竹(Rhapis excels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等,共5种,占总种数的2.76%.中国特有分布: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槐(Sophora japonica)、银杏(Ginkgo biloba)等,共7种,占总种数的3.87%.中国热带亚热带特有:苦楝(Melia azedarach)、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等,共48种,占总种数26.52%.中国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紫藤(Wisteriasinensis)木槿(Hibiscus syriacus)等,共11种,占总种数6.08%. 综上可知,在181种种子植物中,真正的温带种只有5个种,占总种数的2.76%.绝大多数种为热带种,其中中国热带亚热带特有成分最丰富(26.52%),其次是热带亚洲成分(22.65%),第三是泛热带分布成分(12.15%).由此可见,在物种水平上,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的热带性很强.3.6 校园园林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概况从植物种级水平上看,181种园林植物中外来植物有60种,占33.15%;乡土植物有121种,占66.85% .由此可见,校园园林植物的乡土种占总种数的比例远高于外来种,是外来植物的两倍.但是,校园园林植物中,有些优势科中的外来种的数量还是比较多,如紫葳科(5属6种)有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otricha)、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红花黄钟木(Tabebuia rosea)5种都为外来种;桃金娘科(5属8种)有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红果仔(Eugenia uniflora)、千层金(Melaleuca bracteata)4种都为外来种;马鞭草科(3属5种)马缨丹(Lantana camara)、花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金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蔓马缨丹(Lantana montevidensis)4种外来种.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粤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相比有其特殊之处.因此,韶关学院在实现校园绿化环境建设中,必须合理引用和配置园林植物,才能达到美化校园,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的效果.经过对韶关学院(校本部)校园园林植物的调查及其分布区类型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建议.(1)应进一步丰富植物的类型.韶关学院校园园林植物共有181种(包括亚种和变种),隶属66科133属.植物种类较丰富.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缺少蕨类植物.在园林植物中,蕨类植物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建议可引种部分蕨类植物,例如蜈蚣草(Pteris vittata)、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波士顿肾蕨(Nephrolepis exaltata var.bostoniensis)等,以增加校园园林植物种类的丰富度.(2)优势科属需进一步优化.在科级水平上,不小于5个种的科有10科,占总科数15%,其中,科内种数最多的是棕榈科(16种),其次是蔷薇科(10种),第三是蝶形花科(9种);在属级水平上,含种数最多的属是榕属,有8种.从校园园林植物来源上看,外来植物共有60种,占总种数的33.15%;乡土植物共有121种,占总种数的66.85%.乡土植物能非常好地适应本土环境,在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加大校园园林乡土植物的比例,不仅可以丰富校内植物资源种类,还可以减少园林植物的护养费用.韶关地区的优势科包括木兰科、樟科、山茶科、杜鹃花科以及壳斗科等,韶关学院需要结合本校各方面条件,进一步加强韶关区域性乡土植物的引种,优化优势科属结构,构建兼具粤北地方特色的育人环境.(3)从区系分析结果来看,韶关学院园林植物地理区系以热带性质占优势,这与韶关学院所处的亚热带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相吻合.但是,韶关学院地处粤北,地区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校园内一些热带性植物在冬季易受冻害,例如金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金边缝线麻(Furcraea gigantea)等.因此除了要做好植物的防寒工作外,校园内还可适当增加一些耐寒植物,如裸子植物中的松、杉、柏类植物,如竹柏(Nageia nagi)、百日青(Podocarpus neriifolius)等,以维持校内植物四季常绿的景观,保持校园的活力氛围.(4)校园内种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苏铁(Cycas revoluta)、银杏(Ginkgo biloba);二级保护植物董棕(Caryota obtusa)、樟(Cinnamomum camphor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但是,此类珍稀保护植物在校园园林植物中的数量较少,可以适当计划引种一些粤北珍稀濒危植物,如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观光木(Michelia odora)、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等,既可以作为保存物种资源的途径,又可提高校园园林植物的总体欣赏价值.【相关文献】[1]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韦宇,李秀寨.楚雄师范学院校园绿化植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61-173.[3]李鹏,薛纯,史冬玲,等.高校校园植物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39-16040,16044.[4]黄久香,胡翠云,胡炜,等.华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240-245.[5]白洁.四川大学校园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农业科学,2011,32(2):60-69.[6]赵成萍,梁建萍.校园植物开花物候调查[J].天津农业科学,2011,18(1):159-161.[7]金英花,崔永男,任云龙.延边大学校园植物多样调查[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2,34(3):256-261.[8]金远亮,牛乐德,王平,等.云南师范大学启园绿地植物资源调查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2(36):27-32.[9]李庆,崔建国.浅谈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为例[J].现代园林,2012(22):126.[10]陈丽,和太平,胡佩龙,等.广西民族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J].宁夏农林科学,2013,54(2):45-47.[11]张海霞,韩志平,乔方清,等.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配置调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56-59.[12]易夏,吴春波,吴丽萍,等.校园植物群落调查与植物景观设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096-14099.[13]贺立静,周述波,贺立红,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园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9):43-44.[14]黄川腾,黄峥,李荣喜,等.校园园林植物地理成分分析及园林绿化意义——以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园林植物绿化为例[J].广东林业科学,2011,27(2):72-77.[15]朱亮,付硕章,柯文山,等.湖北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2):193-197.[16]圣彦,冯桂香,李黎,等.河南大学校园植物区系初步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51-54.[17]叶宝鉴,兰思仁,李明河,等.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1):51-56.[18]李俊魁,张涛,段大娟,等.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禾本植物区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174-12176.[19]字发,彭黎立,张登萍,等.西南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3):156-161.[20]廖朝晖.韶关大学校园乔灌木植物调查[J].韶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87-94.[21]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22]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IV:1-139.[23]曾宪锋,庄雪影,刘全儒,等.广东东部植物区系与植物群落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分布类型

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分布类型

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分布类型王立凤;许丽颖;曲秀春【摘要】探明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性质及特点,为相关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2006-2017年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对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分布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北有野生木本植物51科129属422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23种,被子植物47科121属399种.该区地理成分多样,其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属有94属,占全区总属数的74.60%,其中北温带分布占温带属数的53.19%,是该区温带属的核心;温带分布种有360种,占总种数85.51%,是区系组成的主体,其中,我国-日本分布、东北分布和我国东部分布共占温带分布种的55%,是温带分布种的核心.【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6【总页数】6页(P115-120)【关键词】木本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东北;中国【作者】王立凤;许丽颖;曲秀春【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3我国东北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以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

地处北纬38°40′~53°30′,东经115°05′~135°02′。

从南到北,随气温由高到低的变化,可分为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到西,随水分由多到少的变化,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相应的地带性植被在东部山区从南到北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全区从东到西有森林、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

主要山地有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海拔1 000~2 000 m。

主要水系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辽河、大凌河和小凌河等及其支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白垩纪时

生长着许多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到晚白垩纪(8000 万年前)出现一些现代科属,裸子植物已居劣势, 苏铁类只残留少数。 白垩纪期间板块运动加剧,南美南部与非洲南部在 早期已经分离,中期时他们的北部亦失去直接联系, 印度板块则由南向赤道方向移动,新西兰脱离南极 洲。

1.
2.
3.
4.
5.
早第三纪始新世时全球气候较暖,气候带界线难划清楚, 这期间被 子植物科数又增加一倍左右,并有许多现代属。 早第三纪期间南方古陆冈瓦纳继续分裂移动。南温带植物区系广布 于南美南部、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部 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中一度位于非澳之间,可能有一些被子植物通过 它进行传播交流。但现代印度植物区系缺乏特有科,更多地近似于 东南亚植物区系,被认为是在始新世末与亚洲板块碰撞连结后才由 后者移入的。 澳大利亚板块在4900万年前与南极板块分离北移,由于新西兰与它 早在8000万年前便已分开,两地共同成分较少。南极板块向南方高 纬移动,至渐新世时因气候过冷而种子植物在此绝迹。 渐新世初北方气温剧降,北美西北沿岸在100—200万年内年平均温 度由27℃降到12℃,年较差则由5℃增到25℃,致使温带植物区系 向南迁移分布,此地原有的常绿种类逐渐消失。
1.
最高级:植物区 (Kingdom) 含高比例特有种属,还有较多的 特有科。 次一级:植物地区(Region)划分标志是特有属的组成特点。 植物省(Province)特有属比例较低,但仍含有特有种。 最小单位:植物小区,根据区系种类组成的相似性成分。
2. 3. 4.
I. II.
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 古热带植物区
III.
IV. V. VI.
新热带植物区
开普植物区 澳大利亚植物区 泛南极植物亚区
A. 北方亚区 B.
古地中海亚区 C. 马德雷亚区
A. 非洲亚区 B.
马达加斯加亚区
C. 印度-马来西亚亚区
D. 玻利尼西亚亚区
E.
新喀里多尼亚亚区
① 侏罗纪时 ② 早白垩纪 ③ 早第三纪始新世 ④ 晚第三纪时 ⑤ 第三纪末与第四纪初 ⑥ 距今11000年前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科属种数目统计

分布多度分析
分布多度是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或属数, 也表示某植物种或属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各省分布的多度
造山运动剧烈、气候大幅度降温,使第三纪植物区系受到非常深
刻的影响,分布变化极大。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多次交替出现, 造成植物大规模迁移。 中欧和西伯利亚的第三纪植物区系成分在冰期被南部山地和干旱 区阻挡,未能南下避难而大部绝灭,所以现代区系种类贫乏。北 美亦仅在东南部和西海岸保存部分第三纪植物区系,与东亚遥遥 相对构成间断分布。在中美地峡则只能进行过滤式迁移。 更新世气候及它引起的生境变化,使各个种的不同种群经受多种 自然选择压力,并使它们之间或孤立或接触,从而出现一些新种 或变种。 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使海平面上下变动约300m,使白令海峡等植 物传播阻障数次消失。此时期中国大陆与台湾岛的植物也有多次 交流。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及特点

中国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

特征: 种类丰富,数量仅次于热带南美与热带东 南亚,我国种子植物共301科,2980属,24550种, 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

• •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为主的科属:
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8300多种(占种数 的1/3)。以热带为中心广布于淮河以南地区。 1)泛热带分布:约372属,热带亚热带树种,有些延伸到北方温带地区,为 热带残遗成分。 2)旧大陆热带分布:约163属,只有极少数分布到温带,本类多为古老保守 的成分。 3)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成分:约150属,多呈热带亚洲与热带澳大利亚间 断分布,可能起源于古南大陆 4)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89属,如楠、泡花树等 5)热带非洲-热带亚洲分布:约151属,其中74属限于热带,少数可达华北、 内蒙古和东北。 6)热带亚洲(印度-马来亚):分布种类最丰富,共计542属(占全国总属 数的19%)。
• •
• •

热带亚洲分布区
植物区系的成分分析

地理成分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 生态成分


1、Βιβλιοθήκη Kjaccard=2、 Ksorensen= 3、 Ssz=
C A BC

2C A B

C m in (A, B )
式中:Kjaccard——相似性系数;Ksorensen——相似性系数 ;A——甲地植物属 的数目;B——乙地植物属的数目;C——两地共有属的数目
晚第三纪时喜马拉雅运动强烈,高山隆起,大陆面积
扩大,内地大陆性气候更趋旱化。大气环流形势发生 变化,全球普遍降温,气候带变化与界线明显,全世 界植物区系和现代已很接近。 在中新世, 北非与中亚植物因陆地相接获得交流条件, 经过选择与适应的变化逐步形成地中海西亚-中亚植 物区系。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仍然分布较广,但在更 北面更凉湿的地区,北方植物区系获得迅速发展,它 以裸子植物中的云杉、冷杉、落叶松等为代表,并夹 有一定数量的桦、榛、赤杨等。 上新世期间北半球中纬地区植物区系变化很大。
统一的大陆分裂为南北两块,南方的冈瓦纳古陆进一
步发生断裂移动,全球海洋性气候居于优势,比现代 要温暖些,而且气候带间变化不很显著。 北半球银杏类分布甚广,混生松科与杉科植物,多处 形成大片森林。 南半球银杏稀少,以南洋杉科与罗汉松科为主。低纬 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以本内苏铁与苏铁类比较繁盛。 真蕨类生于各地林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