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中国植物区系的联系,区别
![中国植物区系的联系,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2398ad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d.png)
中国植物区系是指中国境内植物的分布区域。
根据植物的特征和分布情况,可以将中国的植物区系划分为几个主要类型。
北方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这个区系以针叶树为主要特征,包括松树、落叶松、云杉等。
南方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包括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
这个区系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要特征,包括柚木、樟树、楠木等。
西南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这个区系以高山植物为主要特征,包括杜鹃花、银杏、红豆杉等。
西北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这个区系以荒漠植物为主要特征,包括沙漠植物、草原植物等。
每个区系都有其独特的植物组成和生态环境,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例如,中国植物区系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即东部地区植物种类较多,而西部地区种类较少。
此外,中国植物区系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确,不同区系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交错和过渡带。
这些交错带不仅体现了植物种类的渐变,也反映了气候和地形的变化。
总而言之,中国植物区系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在植物种类的差异、生态环境的差异以及地理分布的差异上。
这些区系的存在和
演变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受到气候、土壤、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58fa88cc22bcd126ff0cbc.png)
圣诞岛(古老珊瑚环礁)
费南都迪诺鲁尼亚岛 (古老火山岛群) 可可斯岛 (年轻珊瑚环礁)
240(距爪哇)
370(距巴西) 1 160 (距爪哇)
154
78 23
44
21 17
9
1 0
43
少数 1
51
56 5 7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 间而变化。 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 的种所代替。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 更多的种。 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 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 渐降低。
蝶形花科
禾本科
482/12 000
620/10 000
123/1 080
217/1 160
9.0
11.6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3)(1)
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 一.1.世界分布 二.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2.泛热带 2-1.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墨西哥)间断 2-2.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间断 三.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四.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4.旧世界热带 4-1.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间断 五.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5-1.中国(西南)亚热带和新西兰间断 六.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6-1.华南、西南到印度和热带非洲间断 6-2.热带亚洲和东非间断 七.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 7-1.爪哇、喜马拉雅和华南 7-2.热带印度至华南 7-3.缅甸、泰国至华西南、西南星散 属数 104 316 17 29 62 147 30 147 1 149 6 9 442 30 43 29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理
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及保护
![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及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491be5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e.png)
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及保护荣海;陈余朝;赵宝鑫;王卫东;刘平;程乾斗【摘要】对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分别占陕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82.6%和68.4%,其中戟唇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vaginata)、大根兰(Cymbidium macrorhizon)为本次调查发现的陕西省新记录种;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等10种兰科植物陕西省仅在安康市有分布,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镇坪、平利、宁陕三县种类数量最多,依次为53种、44种和30种,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域;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等12种陕西省新记录还没有纳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应尽快纳入.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安康市兰科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46)002【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安康市;兰科植物;保护【作者】荣海;陈余朝;赵宝鑫;王卫东;刘平;程乾斗【作者单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康市林业产业发展中心,陕西安康 7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31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约有800属25 000余种,以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多,我国有兰科植物194属1 388种,其中特有种491种[1]。
陕西省兰科植物资源相对匮乏,不到100种,集中分布在秦岭和大巴山地区,其中绝大多数处于稀有状态,至少有一半处于濒危状态[2]。
安康市位于秦巴腹地,是陕西省兰科植物的集中分布和重点保护区域,笔者通过开展野外资源调查和查阅历史资料,对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汇总分析,剖析存在问题,提出保护对策,为陕西省兰科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区系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6bba5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0.png)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区系特点范志刚;孔令杰;彭德镇;黄声亮;谭庭华;杨柏云【摘要】根据调查,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33属62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2属45种;附生兰11属16种;腐生兰1属1种.从海拔分布来看,10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主要分布的是中国特有种和温带分布种;400 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则以热带分布种为主.单种属有21属,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属数的63.6%.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1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以东亚分布占主体.保护区特有种丰富,中国特有种15种.与邻近地区相比,保护区兰科植物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44.0%),与庐山自然保护区的最低(38.2%).【期刊名称】《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年(卷),期】2011(019)002【总页数】7页(P159-165)【关键词】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分布;区系特点【作者】范志刚;孔令杰;彭德镇;黄声亮;谭庭华;杨柏云【作者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局,南昌,33003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州,341000;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州,341000;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18.430.8兰科(Orchidaceae)植物种类丰富,是被子植物中第二大科,约有700属20000种,在系统演化上属于最进化、最高级的类群,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部分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及亚种、变种和变型等[1-2]。
兰科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研、观赏、药用价值。
南岭山脉是我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交界线;罗霄山脉是南岭山脉的北延,地处中亚热带东部季风湿润气候带、南部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区系,为亚热带植物区系的重要集散地和东亚区系植物的重要发源地[3]。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c58f0bbed5b9f3f90f1cef.png)
植物区系分析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总和称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为什么此地是这样一些植物聚集,彼处又是另一些植物组成?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汇合到一起的?这些地区之间(通过植物)有过哪些联系?这些问题要在了解植物种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虽然仅直接反映该区域环境特性的一个侧面,却常关联着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演变。
(一)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以中国为例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为若干地理成分。
凡是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或现代分布中心相近的所有类群均能合并为一种地理成分。
前面列举的各种分布区类型都是不同地理成分划分的依据。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若干发生成分。
例如前面提到的对生叶虎耳草和仙女木都是北极-高山式地理分布(成分),但前者起源于高山,第四纪冰期才向北极扩展,应属高山型发生成分,后者则属北极发生成分。
划分区系的发生成分需要研究各类群的分化进化和历史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
一个地区内通常有一些较古老的和较年青的区系成分混合生长,但起源古老的不一定很早就在该地区出现,也可能是后来从其他地区移来。
确定历史成分要依靠古植物学资料和孢子花粉分析。
我国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它们的分布区类型十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国有47个,每科种类很多,生态类型丰富,因而适应性广,许多是发生上较年青的类型。
世界分布属在中国有108个,占全国属数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淡水和沼泽地区。
这些世界分布类型很少反映当地的区系特点,在进行区系成分分析统计时常予以扣除不计。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和8300多种(占种数1/3以上)。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de32180700abb68a882fb5b.png)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在世界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表7-1)。
按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种的数目,与世界植物区系丰富的国家相比较,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还表现在一些大科,特大科含有大量种类。
世界种子植物中4个含万种或万种以上的特大科,在我国都含千种以上,即兰科1040种、菊科2170种、豆科1080种、禾本科1160种。
另外还有50个大科,在我国各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912种)、唇形科(793种),杜鹃花科(792种),毛茛科(687种);玄参科(687种)等。
这54个科我国共含有19700多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种数的80%,广布全国,是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2.起源古老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
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
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
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
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
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
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
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
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
药用植物绶草(兰科)的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药用植物绶草(兰科)的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fca8f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e.png)
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暗示菌根区系组成更多受生境因素的影响。本研宂结果可为进一步采用菌根技术 实现该类兰科药用植物的种质保育及栽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绶 草 ,兰 科 菌 根 ,真 菌 区 系 ,菌根特异性
[引用本文]李佳瑶,赵泽宇,高越,邢晓科,2 0 2 1 .药用植物绶草(兰科)的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分析.菌物学报,40(6): 1317-1327 Li JY, Zhao ZY, Gao Y, Xing XK, 2021. Mycorrhizal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medicinal plant S p ira n th e s s in e n sis (Orchidaceae). Mycosystema, 40(6): 1317-1327
四川兰花品种
![四川兰花品种](https://img.taocdn.com/s3/m/705db8c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8.png)
四川兰花品种
四川兰花名品种有建兰、多花兰、黄蝉兰和长叶兰,其中建兰生长在四川省西南部,多花兰生长在四川省东部地区,黄蝉兰和长叶兰生长在四川西南部。
这些兰花颜色各异,花期各不相同,在外形上有较大的差异,不过外形美观,观赏价值很高。
四川兰花名品种介绍
建兰又被称作四季兰和雄兰,地生植物,叶片细长,多呈带状或剑状,颜色青绿,有光泽。
花朵数量较少,花序有3~9朵,颜色为浅黄绿色,长有紫色的纹路,香气淡雅,花期在6~10月之间,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云南、贵州和浙江等其他地区。
多花兰又被称作蜜蜂兰,地生植物,茎干直立,有节。
叶片狭长,多呈条带状或线状,颜色为深绿色。
花朵数量较多,花序有10~40朵,颜色为红褐色,花瓣较小,没有香气,边缘呈波浪状,花期在4~8月之间,主要分布在四川和湖南等其他地区。
黄蝉兰是附生植物,叶片较长,多呈带状,颜色翠绿。
花朵低垂,数量较少,花序有3~17朵,花瓣圆润,呈三角状,颜色为黄绿色,长有褐色或红褐色的斑点,有香气,花期在8~12月之间,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其他地区。
长叶兰是附生植物,植株叶片细长,多呈带状,颜色深绿,花朵的数量很少,花序有3~7朵,颜色为黄绿色,花瓣呈三角状,花瓣上有红褐色的纹路和斑点,有香气,花期在10~来年1月之间,植株主要分布在四川、西藏和云南等其他地区。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dde4d1ce2f0066f53322ec.png)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 期 李锡文 :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365
科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特有科 。大血藤科或宜称为半中国特有科或准中国特有 。东亚特有的有 18 科 , 若 将含玉簪属 ( # F KHosta # FS) 的玉簪科从广义的百合科分出 , 则东亚特有的计 19 科 。在东亚特有科中 , 全 东亚分布的 9 科 , 中国 - 喜马拉雅分布的 7 科 , 中国 - 日本分布的 4 科 (表 2 及表 3) 。在东亚特有科中 , 特 别应提到青荚叶科 , 其中叶上生花的习性是极为独特的 , 但与其较为近缘的热带美洲 Dulongiaceae 科 (1 :8) 也具有相同习性 。这种东西半球叶上生花习性平行发展的情况 , 使人联想到 : 青荚叶科具有明显的热带亲 缘和东西半球种子植物区系的密切联系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1996 ; 18 (4) : 363~384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3
李锡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昆明 650204)
摘要 中国种子植物初步统计有 337 科 , 3 200 属 , 26 276~27 268 种 , 其中裸子植物有 10 科 , 36 属 , 191~195 种 , 单子叶植物有 57 科 , 679 属 , 4 493~4 661 种 。本文对我国种子植物分别就 科 、属 、种分布区类型 , 大小顺序排列 , 特有性等方面进行区系统计分析 , 并在种级水平上对各区 系地区或具体区系进行对比 , 为中国种子植物区系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素材 。 关键词 中国种子植物 , 区系统计分析 , 科 , 属 , 种
植物科属区系
![植物科属区系](https://img.taocdn.com/s3/m/8f696d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0.png)
植物科属区系植物科属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例如,中国秦岭山脉生长的全部植物的科、属、种即是秦岭山脉的植物区系。
它们是植物界在一定自然环境中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
植物科属区系研究的意义:1. 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科属区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植物种类、哪些科属分布最广泛、哪些是特有物种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自然保护区规划至关重要。
2. 生态恢复:通过对植物科属区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植被历史和演替规律,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以及合理配置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农业和林业生产:植物科属区系研究对于农业和林业生产也有重要意义。
了解当地植物资源,可以发掘潜在的作物种类,培育适合当地生长的新品种。
同时,对于森林经营和植树造林,可以根据植物区系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 气候变化研究:植物科属区系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对历史时期植物科属区系的研究,可以了解过去的气候状况,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5. 入侵物种防治:了解外来植物入侵的特点和趋势,对于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科属区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外来入侵物种,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文化价值:一些植物科属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等。
植物科属区系研究有助于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植物科属区系研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恢复、提高农业和林业生产效益、研究气候变化、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挖掘文化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兰科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
![中国兰科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6eddf48336c1eb91a375dad.png)
TI AN Hua— he , NG iz n XI Fu— WU
( . o t i a Bo a ia r e 1 S u h Ch n t n c l Ga d n,Ch n s a e fS i n e i e e Ac d my o c e c s,Gu n h u 5 06 0,Gu n d n a gz o 1 5 a g o g,Ch n ; ia
摘 要 : 报道我国 5 : 属 坛花兰属 A a t p t im、 cn e h  ̄ u 毛兰属 E i、 h ) p r 沼兰属 Ma xs鸢尾兰属 O eoi、 a l i a 、 b n 长喙兰属 T a r i 5 r a si c s 种兰 oh,
科 植 物 镶 囊 坛 花 兰 Acnhp ipu titm、 齿 毛 兰 Er zt h a i 、 沼 兰 Maa coaa ta 小 叶 鸢 尾 兰 O eoi a tehp im s au 马 r i ses u nc 小 a c a lMsmi tthh 、 r brna jp nc 、 喙 兰 T aocinot nhie 在 西 藏 、 西 和 湖 南 的 新 地 理 分 布 点 , 时补 充叉 喙 兰 和 小 叶 自点 兰 在 贵 州 和 湖南 的具 体 aoi 长 a si hs eti tods r a 江 同 分 布 点. 凭证 标 本 保存 予 中国 科 学 院华 南 植 物 所 标 本馆 (B C) 中国 科学 院植 物 所 ( E) 国科 学 院 广 西 植 物所 标 本 馆 (B . IS 和 P 中 I K)
po i u pe is i n n a e a s d e o t o a Re u l a p l rsSi ia ,AI f t s e i nsa e p e e v d i h r a i m n c ms ce n Hu a r lo a d d t heFl r p b i e Po u a i n c e c f h 、 p c me r r s r e n t e He b ru o h u h Ch n ns iu e f B t n f t e So t i a I tt t o o a y,CAS ( BS ) ns i t f o a y,Ch n s a e f c i n e He b ru ( I C ,I tt e o B t n u i e e Ac d my o S e c s r a i m PE) a d n He b ru o h a gx ,I s iu e o t n r a i m ft e Gu n i n tt t fBo a y,Gu n x hu n z t n mo s Re i n a d CAS ( BK ) a g iZ a g u Au o o u g o n I .
四川师大校园植物区系分析 (修复的)
![四川师大校园植物区系分析 (修复的)](https://img.taocdn.com/s3/m/9fbf2a13866fb84ae45c8dca.png)
四川师大校园植物区系分析冷烽2009090223(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指导老师:马丹炜摘要:为给相关学科的校园植物实习和校园的绿化建设提供依据,对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园植物区系成分和分布型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四川师范大学;校园;植物区系;分布型植物区系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植物分类单位的总和,它是植物界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及地方植物志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系统学研究的开展,我国植物区系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在专科属和地区性区系地理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发展了植物区系地理与系统演化相结合的研究,以及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及化学多样性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城市植物区系是植物区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从植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生态学以及结合经济建设进行综合研究。
校园是城市植物区系组成的一部分,研究它的区系成分可以为校园规划、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以丰富城市植物区系的内容。
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校园为例,分析了其植物区系的组成成分、分布区类型,为相关学科的校园植物实习和校园的绿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四川师范大学自然环境条件概况四川师范大学位于龙泉驿区,龙泉驿区全区位于成都平原东缘,地质构造为成都断陷带与龙泉山隆褶带之间的构造断块。
不规则的箱状背斜、苏码头背斜、龙泉驿向斜等褶皱与平行展布的断层,构成了区内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全区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三者的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9.07%、3.86%、57.07%。
山脊海拔600米至1051.3米,山势北东至西南走向,南端地势高,高出东西两侧丘陵、平坝400米至600米,山地呈现山峦重叠、高低起伏、沟谷纵横态势。
丘陵相对高差为20米至200米。
平坝分布于区域中、西部,为明显的山前冲积地貌,相对高差5米至15米。
区境内沉积出露的多为细砂岩、粉砂岩、泥钙质粉砂岩和页岩。
康南林区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与分布
![康南林区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c04af78db9d528ea81c7790f.png)
2 1 ,4 :3 4 02()4 ̄ 4
S a n i o e tS in ea d Te h o o y h a x r s ce c n c n lg F
康 南 林 区 野 生 兰 科 植 物 种 类 与 分 布
崔 卫 , 学杰 。 刘
( 1陇 南 市 康县 林 业 局 , 肃 康县 甘 7 60 ; 4 5 0 2陇 南 市 康 南 林 业 总 场 , 肃康 县 甘 760) 4 50
黄 花 杓 兰 C p i e im f a u P F Hu t y rp d u lv m . . n
e mm e h. t Su r
绿 花 杓 兰 C p i e im h n y l y rp d u e r iRof e 华 西 杓 兰 C p i e im f re . . mi y rp d u a rrW W S t h 毛 瓣 杓 兰 C p i e im f r ei F a c . y rp d u a g si rn h
无苞 杓 兰 C p i e im a d l ha u y rp d u b r op in m W.
W. Sm ih e r e t tF m j p nc m T u b y r d u a o iu h n . p
山 西 杓 兰 C p ie im saxes S C C e y r du n i e . h n p h n
CUIW e i,LI Xu —i U ej e
( . a g i nFo e t y Bu e u,K a g i n,Ga s 4 5 0 1 K n x a r sr ra n xa nu 7 6 0 ; 2 S u h K a g a o e tFa m ,K a g i n,Ga s 4 5 0 . o t n xi n F r s r n xa nu 7 6 0 )
文雅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文雅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47f30e4856a561252d36f60.png)
斯特 地 貌 , 地 形错 综 复 杂 , 北 高 南低 , 最 高 峰 海拔
1 0 7 0 m, 最 低 海拔 3 5 0 m, 属 喀斯 特 常 绿落 叶 阔 叶森 林 生 态 系统 , 植被保存较好 , 森 林 覆 盖 率 达
9 1 . 6 。土壤 为黑 色 石灰 土 和棕 色石 灰 土 , 气 候
物具 有较 高 的遗传 多 样 性 和重 要 的科 研 、 观 赏和
药用 价值 。文 雅 自然 保 护 区是 2 0 1 0年 刚 刚建 立
的县 级 自然保 护区 , 区内 兰科 植物 丰富 , 目前 国 内
外还 没有 文雅 自然保 护 区有 关兰 科植物 方 面的研
究报 道 。该文 运用 植 物 区系 分析 方 法 , 分析 了文
3 . 2 地 理 成 分 分 析
2 5 。 1 6 , E 1 0 8 。 1 5 ~1 0 8 。 1 8 。北 起 明 伦镇 龙 水 村
小文 屯 , 南 至 环江 老 氮肥 厂 , 东 起 文雅 村 大吉 屯 ,
西 至大 环江河 , 管辖 面积 3 5 . 3 k m。 。 保 护 区 属 喀
属亚 热 带季风 气 候 , 年均气温 1 7 . 0 ~2 3 . 3 ℃, 年 降雨 量 1 2 0 0  ̄1 8 0 0 F i l m, 相 对 湿度 6 O %~9 O %。
根 据吴 征镒 划分 种 子 植 物 的 分 布 区类 型 ,
文雅 自然保 护 区 3 4属 8 1种 兰科植 物分 为 8个类 型和 1个变 型 ( 见表 2 ) , 热带 成 分 占绝 对优 势 , 世
分别 占 3 8 . 2 和4 2 . 8 , 附生 兰和地 生兰共 占总 属 和种 数的 9 4 . 1 和 9 7 . 6 %。种 数最多 的是兰 属
凉山州紫茎泽兰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调查
![凉山州紫茎泽兰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caf235fc81c758f5f61f6738.png)
凉山州紫茎泽兰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调查摘要紫茎泽兰作为外来入侵物种,蔓延速度快,抑制和排斥土著物种,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严重危害。
对凉山州紫茎泽兰的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以为实施好紫茎泽兰快速防治与综合利用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茎泽兰;分布;危害;四川凉山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L.)原产于墨西哥,为菊科泽兰属丛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20世纪4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西部,目前分布范围已达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西藏等地。
紫茎泽兰繁殖能力强,一旦入侵,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抢占农作物、牧草以及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空间,排斥其他植物的生长,给农、林、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被我国环保总局列为首批入侵的16种外来物种黑名单之首[1-2]。
2010年由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牵头,西昌学院、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四川鑫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了“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快速防治与综合利用”项目。
由于凉山州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被认为是我国物种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天然林、畜牧、特色农业发展区域。
20世纪70年代在凉山州首次发现紫茎泽兰,其蔓延速度极快,已对当地的生态及农、林、牧业造成很大危害,为实施好紫茎泽兰快速防治与综合利用项目,首先对凉山州紫茎泽兰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1 凉山州紫茎泽兰分布情况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00°03′~103°52′,北纬26°03′~29°18′,幅员面积逾6万km2。
2010年凉山州紫茎泽兰分布面积共计81.20万hm2(表1),与2000年相比,分布面积扩大了27.43万hm2,平均每年扩大2.7万hm2,发展速度迅猛,成为全省分布最广、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区域。
(1)从区域分布来看,凉山州境内17个县(市)都有紫茎泽兰的分布,受紫茎泽兰危害的乡镇有486个,占乡镇总数的79.93%,安宁河流域的西昌、德昌、会理、会东等县(市)紫茎泽兰分布的乡镇数达到了100%。
成都园林入侵植物的调查及区系分析
![成都园林入侵植物的调查及区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6e903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6.png)
成都园林入侵植物的调查及区系分析何兵;崔莉;宋丽娟;罗新;马丹炜【摘要】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origin, distribution and types of damage of invasive plants in the garden plant species in Chengdu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of invasive plants in Chengdu was 25 families 47 genera and 57 species, of which 16 families 30 genera and 37 species were garden plants, the rest were weeds, the most were species of compositae, which accounted for invasive species in gardens in the region 45.95 % and 40 %. Statistics from the origin of 51.35 % garden plants, 55 % weeds originated from the Americas. Flora studies showed that invasive plants in Chengdu were mainly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distribution; there was less distribution in the world and temperate.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garden weeds dominated the world, followed by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distribution; few species were temperate, which reflected the area from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to temperate nature of the transi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de relevant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advice for invasive plants in the area.%本文对成都园林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起源地、危害程度及分布区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园林入侵植物总共有25科47属57种,其中园林植物16科30属37种,园林杂草9科17属20种,均以菊科种类最多,分别占该地区园林入侵种的45.95%和40%;从起源上统计入侵园林植物有51.35%、入侵园林杂草有55%皆起源于美洲.区系研究表明,成都市入侵的园林植物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温带分布较少;但入侵的园林杂草世界分布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少数种类属温带分布,体现了该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分布过渡的性质.基于此,对该区园林入侵植物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和意见.【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4)005【总页数】6页(P1912-1917)【关键词】成都市;园林植物;入侵植物;区系分析【作者】何兵;崔莉;宋丽娟;罗新;马丹炜【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因外来种入侵造成了最难以恢复的生态系统变异[1],已经和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境丧失一起被看作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中国鹿蹄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意义
![中国鹿蹄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898e95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2.png)
中国鹿蹄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意义
董洪进;刘振稳;彭华
【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4(42)1
【摘要】本研究通过查阅植物志和标本,获取了中国鹿蹄草属(Pyrola)的地理分布信息。
结果显示:(1)我国所有省份皆有鹿蹄草属分布,其中吉林省和四川省分布最多,达到了10种;(2)鹿蹄草属为北温带分布型,但种一级以中国特有分布型最多;(3)从海平面以上至海拔4100 m皆有鹿蹄草属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1500~2500 m;(4)我国鹿蹄草属分布区与针叶林高度重叠,最多见于寒温性针叶林,具有植被恢复的指示意义。
【总页数】5页(P43-47)
【作者】董洪进;刘振稳;彭华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21
【相关文献】
1.海南岛紫金牛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
2.华北地区繁缕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区系分析
3.中国岩黄耆属(Hedysarum L.)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
4.兰科植物区系中一些有意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5.中国黄耆属植物旱生类群的区系特点和生态地理分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植物区系分析所修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所修课程时间:2015 年 9 月至 2015 年 12 月考查方式:课程论文考查日期: 2015年 12 月考查成绩:考查意见: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四川省兰科植物的区系分析李琰(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摘要:在野外调查、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兰科植物(Orchidaceae)的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
结果显示,四川省兰科植物共有3亚科77属311种,特有种类稀少,其中中国特有种3种,占四川省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90%;单种属和寡种属合计60属,占四川省兰科植物总属数的77.92%,表明属内种的数量贫乏是四川省兰科植物区系成分的突出特点之一。
四川省兰科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中国种子植物属的50个分布区类型中,四川兰科植物具有18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达22.08%。
热带分布型的属、种分别占总属数的50.66%和总种数的37.94%,说明四川省兰科植物区系为热带性质。
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兰科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利用、资源监测及栖息地评估提供研究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关键词:四川省;兰科植物;区系分析兰科(学名:Orchidaceae):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和最进化的家族之一,全球约有700属20 000种[1-4],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和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是在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
兰科植物是起源古老而进化不同步的分类群,种类极为丰富,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兰科植物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观赏和医药等方面,是极其珍贵的植物资源,特别是兰花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兰花文化。
由于适生环境的破坏,使许多野生兰科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分布区缩小、生境破碎化、加上人们对其野生资源的过度挖掘和利用,兰科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到了濒危或即将灭绝的程度[5]。
目前,全球野生兰科种类均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占该公约应保护植物种数的90%以上,是应保护植物中的“旗舰”类群[3]。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四川省兰科植物的资料收集整理,对四川省兰科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四川省兰科植物后期的资源保护和利用、资源监测及栖息地评估提供研究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四川省位于中国中部偏西南,长江上游。
简称川或蜀,介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10°12'。
四川西为青藏高原所扼控,东有长江三峡之险,北有秦岭巴山屏障,南为云贵高原拱卫。
东邻湖北,湖南,北接陕西,甘肃,南通贵州、云南,西接青藏高原,是联接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天然纽带。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是中国多山省份之一。
地势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相对高差显著。
四川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
最低的东部长江三峡,海拔仅70余米;而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二者相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西藏、新疆可比。
四川全省地形以龙门山---峨眉山---大凉山连线划界分为东、西两部。
西部是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区,东部是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
东、西两部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实况都有很大差异,历史进程也就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
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气候的水平和垂直带的明显分异,为各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所需的条件,植物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其水平和垂直分布出现十分明显的差异。
同时,从植物区系分区的观点来看,四川是吴征锰教授(1979)所提出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交汇之处,而四川又恰好处北面的秦岭山地、南面的云贵高原和西面的横断山脉地区这三个大的自然地理单元的接触地区,这就赋予四川省植物区系成分和植被类型的复杂性和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兰科植物资源也是如此,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1.2 研究方法以全国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的,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志》[6-8]和由植物学学科积累深厚和专业数据库资源丰富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和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充分运用植物学、植物资源学和植物区系地理学等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联合建设的《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10]中的四川省兰科植物等资料作为数据来源,以吴征镒等划分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系统[9]进行属的区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和分析2.1 四川省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中国植物志》[6-8]记载,四川省共有兰科植物3亚科,77属311种,属种数见表1。
四川省兰科植物的属数占中国兰科植物总属数(171属)的45.03%,种数占中国兰科植物总种数(1247种)的24.94%。
表明四川省兰科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属种数较多,是中国兰科植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2.1.1 属的组成分析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四川省共有兰科植物77属。
其中,单种属有36个,占总属数的46.75%;含2-4种的属有24个,占总属数的31.17%;含5-9种和10种及以上的属数分别为7个和9个,分别占该区总属数的9.09%和11.69%。
单种属和寡种属合计60个,占总属数的77.92%,在四川省兰科植物中占据明显优势。
2.1.2 特有种的组成分析四川省兰科植物的特有种较稀少,分布于四川省的中国特有兰科植物有3种,占四川省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90%。
包括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 S. Chien),瘦房兰(Ischnogyne mandarinorum (Kraenzl.) Schltr),瘦房兰(Ischnogyne mandarinorum (Kraenzl.) Schltr)。
表1四川省兰科植物属的统计结果Table 1 The statistical result of genus in Orchidaceae in Sichuan Province 属名拉丁文名种数属名拉丁文名种数无柱兰属Amitostigma 14 无喙兰属Holopogon 1 兜蕊兰属Andocorys 2 瘦房兰属Ischnogyne 1 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 4 羊耳蒜属Liparis 14 竹叶兰属Arundina 1 对叶兰属Listera 9 白及属Bletilla 3 钗子股属Luisia 1 苞叶兰属Brachycorythis 1 沼兰属Malaxis 2 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7 葱叶兰属Microtis 1 虾脊兰属Calanthe 21 全唇兰属Myrmechis 2 布袋兰属Calypso 1 风兰属Neofinetia 1 头蕊兰属Cephalanthera 3 鸟巢兰属Neottia 4 叠鞘兰属Chamaegastrodia 3 兜被兰属Neottianthe 9 独花兰属Changnienia 1 芋兰属Nervilia 3叉柱兰属异型兰属CheirostylisChiloschista13鸢尾兰属OberoniaOrchis111红门兰属隔距兰属Cleisostoma 2 山兰属Oreorchis 7 凹舌兰属Coeloglossum 1 羽唇兰属Ornithochilus 1 贝母兰属Coelogyne 2 白蝶兰属Pecteilis 1 铠兰属Corybas 1 阔蕊兰属Peristylus 11 杜鹃兰属Cremastra 1 鹤顶兰属Phaius 1 兰属Cymbidium 15 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1 杓兰属Cypripedium 18 石仙桃属Pholidota 3 石斛属Dendrobium 9 舌唇兰属Platanthera 16 尖药兰属Diphylax 2 独蒜兰属Pleione 4 合柱兰属Diplomeris 1 朱兰属Pogonia 2 厚唇兰属Epigeneium 1 紫茎兰属Risleya 1 火烧兰属Epipactis 4 鸟足兰属Satyrium 2 虎舌兰属Epipogium 1 萼脊兰属Sedirea 1 毛兰属Eria 1 苞舌兰属Spathoglottis 1 美冠兰属Eulophia 1 绶草属Spiranthes 1 山珊瑚属Galeola 2 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1 盆距兰属Gastrochilus 4 带唇兰属Tainia 2 天麻属Gastrodia 1 金佛山兰属Tangtsinia 1 地宝兰属Geodorum 1 白点兰属Thrixspermum 1 斑叶兰属Goodyera 10 笋兰属Thunia 1 手参属Gymnadenia 4 筒距兰属Tipularia 1 玉凤花属Habenaria 22 竹茎兰属Tropidia 1 舌喙兰属Hemipilia 6 蜻蜓兰属Tulotis 2 角盘兰属Herminium 9 旗唇兰属Vexillabium 1 槽舌兰属Holcoglossum 32.3四川省兰科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参考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9],可将四川省兰科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18个类型(表2)包括世界分布(Widespread二Cosmopolitan)、泛热带分布(Pantropic)、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Trop. & Subtr. E. Asia &(S.)Trop.Amer.Disau ncted〕、旧世界热带分布(Old World Tropics=OW Trop.)、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间断或星散分布(Trop. Asia,Trop. Afr. and Trop: Australasia disjuncted or diffused)、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Trop. Asia to Trop. Australasia Oceania)、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Trop. Asia to Trop.Africa)、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 Trop. Asia=Trog. SE. Asia+Indo-Malaya+Trop. S.&SW. Pacific Isl)、热带印度至华南分布[Trop. India to S. China(especially S. Yunnan)]、北温带分布(N. Temp.)、北极-高山分布(Arctic一Alpine )、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N. Temp.&S. Temp. disjuncted)、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E. Asia & N. Amer. disjuncted )、旧世界温带分布(Old World Temp.=Temp. Eurasia)、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E. Asia)、中国一喜马拉雅分布(Sino-Himalaya )、中国一日本分布(Sino-Japan )、中国特有分布(Endemic to China )。